1月中旬,旅美女學者沈睿發表了《什麼是詩歌?餘秀華——這位讓我徹夜不眠的詩人》。這篇文章被網友改為《餘秀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在微信圈瘋傳。家住湖北鍾祥市石排鎮橫店村的餘秀華,被貼上各類標籤,被媒體輪番造訪,一夜爆紅。
這位女詩人的詩集即將趁著熱潮亮相。1月20日,湖南文藝出版社稱,他們籤下了餘秀華的第一本詩集,目前正在加班編輯,書名暫定為《搖搖晃晃的人間》,預計2月初上市。1月23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稱,將推出餘秀華的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 2月1日正式發售。
為一本詩集,兩家出版社在與時間賽跑。青閱讀就此進行了採訪,讓我們聽聽出版背後的故事。
怎樣找到餘秀華
2014年9月,《詩刊》發了一組餘秀華的詩歌,11月,《詩刊》將其編輯成微信推送,被轉發5萬餘次。湖南文藝出版社的副社長陳新文看到了這篇微信,「當天晚上我和餘秀華取得了聯繫,她說自己從來沒有出過詩集,我就想幫她出一本。我們在微信上聯繫,我把合同寄給她,12月初她把合同寄回給我。」接下來,湖南文藝出版社就開始了按部就班的編輯流程。
十幾天前,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的編輯楊曉燕在出差。晚上,她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了沈睿的文章,想起不久前柏邦妮發了一首詩歌,沒署名。「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弔膽的/春天。」詩和「餘秀華」這個名字對上了。她開始檢索,看到近期媒體對餘秀華的採訪,包括那篇稱呼她為「腦癱詩人」的報導。
「我必須馬上找到她。」楊曉燕給營銷部的同事發微信的時候已是深夜,第二天早上起床,她被拉進一個QQ群,裡面有詩人嚴彬和《詩刊》的編輯彭敏。當天上午,她找到了餘秀華。楊曉燕倒推了一下出版時間,「刻不容緩,因為要過年了,2月1日發貨渠道會基本關閉,到了農曆年底,印廠又會『下班』。過了年,這個新聞熱點就過去了。」
出版行業講究慢慢打磨,但也會有「快速反應」。楊曉燕慢工細活地編輯過日本講談社的《中國的歷史》,然而從網上發現選題,迅速出擊,她也並不弱。
怎樣編輯這本詩集
湖南文藝出版社編輯詩集的經驗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一套《詩苑譯林》將許多外國名詩帶給中國的文藝青年。「這套選集影響了中國兩代詩人。」陳新文稱。儘管詩歌的影響力日趨式微,湖南文藝社依然對詩歌出版抱有執念。落實到餘秀華的《搖搖晃晃的人間》,陳新文介紹,他們從去年12月和餘秀華籤下出版合同之後,就「按照重點書的方式來操作」。餘秀華為出版社提供了200首詩,「我們又在她的博客上找到了幾首詩,經過她授權加入其中。」編輯從內容和篇幅等幾個角度考量,最終選擇了100餘首。「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在情緒裡帶有濃厚詩意的作品,要寫得好,打動人。」陳新文說。
而另一廂,是曾經策划過木心詩集、楊牧詩選的理想國。在楊曉燕看到網傳的報導的第三天,她就拿到了餘秀華的詩稿,之後創造了12天下廠的紀錄。她說自己是一個「懂得借力」的編輯,為了保證內容質量,她找了專家。第一輪,「先找《詩刊》的編輯篩選了一遍,他們對詩歌非常了解,從去年9月刊登餘秀華的詩之後,他們每天都在看餘秀華的博客,對餘秀華也非常了解。」第二輪,她聯繫了旅居美國的作家沈睿「忍痛割愛」了一遍。「編輯也有局限性,專業人士會有更好的判斷。」
與此同時,楊曉燕開始協調出版工作,和版權部同事打了加急報告、說服設計師在兩天之內提交方案,調動理想國的六位編輯三審三校,連夜加班……對於她來說,整個流程是一種慣性,「一看到文字對整個出版過程就有了直覺判斷,從編輯到印刷、宣傳。」編輯的同時,她甚至幫餘秀華定下了1月底飛北京召開發布會的機票。
網上的熱潮,出版社就是趕上了
1月17日,餘秀華的詩在微信圈裡病毒式發酵,很多人都在轉《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隨後是讓餘秀華家裡「兔子紛紛死掉」的媒體造訪,接下來是力推餘秀華的沈睿和詩人沈浩波的討論。
這一切讓湖南文藝社有點措手不及。那幾天,陳新文看到朋友圈裡的狀況,他馬上意識到,「是時候了」。在他看來,出版詩集本就不易,應該趕上這撥新聞熱潮。「書稿基本編輯完畢,但是封面設計變成了急就章。」湖南文藝社正加急走出版流程。
陳新文告訴青閱讀記者:「出版社當然沒有製造這場網上的熱潮。」楊曉燕也說:「我們根本沒辦法製造這麼一場討論和傳播。」她說找到這個選題得益於朋友圈的瘋傳。「『病毒式的傳播』,歸根結底是讀者一種不加掩飾的喜歡。」她說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
更戲劇性的一幕還在後面,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節目播出了餘秀華專題,楊曉燕得知時很震驚——因為他們早就安排好1月22日下午在各電商網站做餘秀華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的預售,正好是節目播出的第二天。
1月23日上午,湖南文藝社《搖搖晃晃的人間》的預售也出現在網站上。
比拼?同行不談這個
理想國和湖南文藝社都是在不久之前才知道對方也在醞釀餘秀華詩集。陳新文和楊曉燕似乎都不太同意「比拼」或「競爭」的說法。「我是上周知道的,我們手頭的事情都做不完,埋頭趕進度吧。其實我們也能理解廣西師大的做法,她的詩突然這麼紅,敏銳性的出版商應該有判斷。(這麼短的時間)從籤約到出版,他們很不容易。」陳新文說。
「都是出版同行,大家都沒必要咄咄逼人,我希望大家還是看書吧。」楊曉燕說。
兩位編輯都表示,如何能讓餘秀華的詩被更多人看到,如何讓餘秀華的生活更好一點,才是要務。陳新文說《搖搖晃晃的人間》開印一萬冊,並且在很早之前就承諾付給餘秀華10%的版稅。「對於一本詩集來說,這個數字是比較高的。但是為了餘秀華,不掙錢我都願意。」他的湖南口音裡帶著一種豪邁。
儘管楊曉燕在給餘秀華的第一封郵件開頭就寫著「苦日子就要過去了」,並為餘秀華開出最高版稅,但楊曉燕堅持說:「印數不重要,版稅也不重要。她的水平在我們的出版標準之上,值得出。」
青閱讀記者採訪期間,陳新文的辦公室的電話不停,楊曉燕的手機同樣也沒有安靜過。1月30日下午,餘秀華將飛到北京,兩撥要拍紀錄片的記者跟她核對接機時間,他們要在自動門打開的一瞬間按下拍攝鍵。
1月31日下午,餘秀華將在北京開始她的第一場籤售。採寫/本報記者 張知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