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已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多元、低碳、清潔、高效、安全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傳統燃煤電廠正在被清潔能源不斷「蠶食」著生存空間。根據去年年底多家煤電上市企業發布的主要運營數據公告,累計發電量下降、轉讓資產已成為業內常態現象。
清潔能源蠶食煤電生存空間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清潔能源正悄然崛起。我國能源需求結構將順應全球發展趨勢,不斷向清潔、低碳化發展。煤炭佔比穩步下降,2030年和2050年分別為47.1%和32.4%。2030年後清潔能源逐步替代煤炭,其中非化石能源佔比增幅較大,2030年和2050年分別達到20.4%和35%,天然氣佔比將穩步上升,2040年前後超過石油,2050年達到17.6%。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在我國多個省份清潔能源已經成為主力電源,火電則成為補充電源。雲南、青海、甘肅等省份清潔能源消耗佔比已經超過50%,其中雲南的清潔能源佔比已經超過90%,且每年向外省輸送清潔能源數千萬千瓦。
在過去的十年中,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持續下降。從2009年到2019年,風電成本下降了70%,而大型太陽能的成本下降了近90%,平價上網已經成為清潔能源發展的一種趨勢。「未來十年,清潔能源將代替絕大部分的火力發電,成為主要電能。」有業內人士做出預言,並表示看好清潔能源的前景,尤其是光伏發電。
近年來,隨著光伏組件價格的快速下跌,光伏電站投資成本也迅速降低。光伏發電對自然環境的要求也相對較低,如核電一定要在海邊或河邊建設,水電一定要有水位落差才能建設,而光伏,只要有太陽的地方都可以。此外,光伏發電的投資周期也非常短,投資一個屋頂電站最多也就需要一年。此外,水電、火電、核電通常需要大規模投資,光伏投資則較為靈活,少量投資即可以建設一個分布式屋頂電站。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及能源網際網路的發展,光伏發電未來將成為最清潔、最經濟和最智慧的發電方式。
燃煤電廠出路在何方?
中國煤控消費2013年已達峰,石油消費將於2025年達峰,天然氣及一次能源消費將於2040年達峰。2013年—2018年能源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進入平臺期。「十三五」減煤三大途徑為清潔化、減量化和替代,其中,減量化佔減煤的72.9%,替代佔17.1%,清潔化佔10%。
火電長期以來都是煤炭的主要出路,即便是現在仍然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煤炭是用於發電。如果火電市場份額逐步被清潔能源代替,燃煤電廠的出路又在何方?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且對外依存度高,「富煤、少油、貧氣」的資源稟賦和相對落後的能源利用方式,已經導致了能源和環境矛盾的激化,建立獨立自主、適合我國國情的可持續、安全、經濟、大規模能源發展體系迫在眉睫。
綜合來看,中國長期以來靠廉價的能源成本來促進工業發展。如果不考慮環境成本的話,煤電目前確實是最便宜、最可靠的電力供應能源。淘汰燃煤電廠並非一朝之事,煤炭發電一旦退出,整個煤電供應鏈都會受到影響,成上千萬人的工作、生活都將成為問題。
今年初,一份名為《加快中國燃煤電廠退出:通過逐廠評估探索可行的退役路徑》的報告詳細闡述了在全球1.5度和2度升溫目標的背景下,加快中國燃煤機組退役的可行性以及不同路徑。報告認為:加快中國電力行業深度減排,推動傳統燃煤電廠從能源系統中有序退出是可行的。中國可以在較少經濟代價下實現與巴黎協定目標,即全球升溫2度和1.5度目標相匹配的燃煤電廠退出路徑——在2050年甚至更早淘汰傳統燃煤電廠。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應該停止新增燃煤電廠,在短期內迅速淘汰已被識別出的優先退役機組,並儘快對煤電的定位進行調整,推動煤電由基荷電源向調節電源進行轉變。
對於2050年前的世界能源市場,業內人士認為,世界能源已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多元、低碳、清潔、高效、安全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基準情景下,能源全行業技術快速發展,能效水平穩步提升,新能源成本不斷下降;新的商業模式使更多的人消費能源更為便利,推動能源分布式發展。短期能源市場供需寬鬆的格局難以轉變,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性不斷提升,化石能源面臨巨大挑戰。城鎮化與電氣化持續推進,電力發展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