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徐婷婷 實習記者譚琪欣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於海口市人民醫院官網。
「常去就診的海口市人民醫院龍昆南門診部,近期撤掉了原有的掛號窗口,將掛號功能合併到了原來的兩個繳費窗口,讓我在家門口深刻體會到了看病難」。 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的李先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針對李先生的就醫困惑,海口市人民醫院龍昆南門診部的導醫告訴記者,近日醫院服務人員不足,因此撤掉了原有的單純掛號窗口,將掛號功能合併到了原來的兩個繳費窗口,再加上最近處於門診部高人流量時期,人工服務窗口人員負荷過大,導致效率比較低下。
患者:在家門口看病也要排長隊
「我這一天什麼事都沒做,盡在這排隊了。」 海口市市民李先生向記者透露了最近在海口市人民醫院龍昆南門診部就醫的經歷:因心臟總不舒服去拍片子做檢查。但沒想到醫院撤銷了原來的掛號窗口,掛號和繳費窗口混用造成了混亂,他先按照指引在繳費窗口排隊掛號,在診室門口排隊看診,再次回到繳費窗口排隊繳費做檢查,「大家都在等,不時有患者抱怨。」
更令李先生不解的是,偌大的門診大廳居然只開設了2個服務窗口。等到終於排隊繳完費匆匆返回CT室,他卻被告知今日的檢查單子都排滿了,明日再持繳費單來拍片。
海口市人民醫院是海口市一家綜合型三級甲等醫院,下設有四個社區門診部,李醫生就診的龍昆南門診部就是其中之一。李先生告訴記者,龍昆南門診部就在家附近,沒有必要再捨近求遠再去總院看診,但沒想到,家門口的醫院也並不如想像中那麼方便。
李先生告訴記者,第一個不方便是掛號。由於醫院並未開通網上預約掛號渠道,持就診卡的患者需要在門診部人工掛號窗口統一掛號,首次就診的患者還需要在現場排隊手寫一份就診卡個人資料,填完後交給掛號窗口的服務人員,才能開始預約掛號。
掛號成功之後第二個不方便是沒有精確的看診時間段,拿了掛號單的患者只能去診室再次排隊盲等叫號;最後一關則是繳費,看診完畢後,患者需拿著醫生處方單再回到門診大廳繳費服務窗口處排隊繳費。龍昆南門診部雖不是綜合三甲醫院,但日常人流量並不小,掛號窗口與繳費窗口前大排長隊是常有的現象。
「運氣好的話,大早過來能掛上號,但這一系列流程走下來,最快也得小半天」,李先生說。
醫院:尚未開通網上預約渠道
「為了緩解門診大廳患者大排長隊現象,龍昆南門診部目前已經恢復原有的2個人工掛號窗口」,海口市人民醫院總院醫務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依據《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2009年3月,海口市人民醫院將其海港分院、博愛門診部、得勝沙門診部、龍昆南門診部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初步建成了海甸總院-社區醫院的醫聯體,目的是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三甲醫院醫療服務,同時緩解海甸總院的門診壓力。
但目前除了海甸總院之外,醫院下設的分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還未開通網上預約渠道,「社區醫院的信息系統正在升級改造過程中,但什麼時候能建成還是未知數」,海口市人民醫院總院醫務處工作人員透露。目前醫聯體信息化建設資金有兩個主要渠道:醫院內部和政府專項建設資金,對於醫聯體內的社區醫院來說,要申請政府專項建設資金投入並不太容易,而單單依靠醫院內部投入又明顯動力不足,導致醫聯體的框架搭起來了,但是一體化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卻滯後。
2019年,海南省衛健委印發《海南省醫療聯合體建設規劃(2019-2020年)》,提出到2019年1月31日前,各地要完成轄區內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建設規劃,實現醫聯體網格化全覆蓋。
海南省人民醫院信息管理處主任劉謙曾撰文建議,建立起一種政府積極引導,大型綜合醫院或醫院集團為主導,政府給予財力、物力上的扶持以及銀行、醫療保險機構等社會資源積極參與的建設模式。
海口市衛健委規信科工作人員回應記者,衛健委一直鼓勵大型三甲公立醫院推進醫聯體內社區醫院的信息化升級改造。目前龍昆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信息系統的升級改造已經納入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項目計劃,但改造進度暫不方便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