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望遠鏡看太陽會怎麼樣?科學家用豬眼做測試,來看結果

2020-12-18 騰訊網

通過小學的科學通識教育,我們知道了放大鏡的作用不僅僅是用來放大微小的東西,還能夠用來生火。於是回到家之後就拿出一個放大鏡和一張紙,然後將紙張放在太陽底下,讓太陽光通過放大鏡照射在紙上,過了一會紙張就被燒了個洞。或許那時候我們只是被放大鏡如此神奇的作用所吸引而不知道該現象背後的原理是什麼,長大之後我們通過學習物理知識知道,這種現象是由放大鏡的聚光作用產生的,而前提是光線具有足夠的能量。

我們的太陽就能夠滿足這樣的前提,它雖然距離地球大約1.5億公裡,但是每秒鐘向地球傳播過來的光線足以讓地球上的綠色植物生存。這從側面反應了太陽的一個特點,它的能量難以想像。確實如此,在白天出現太陽的時候,人類基本不能長時間通過肉眼對視太陽,否則太陽光就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即使人類戴上墨鏡,也無法長時間直視太陽,那麼如果在地面上用望遠鏡觀測太陽的話,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答案肯定是會對肉眼造成傷害,至於會造成傷害的情況如何,曾經有研究人員就此展開了實驗。實驗中,研究人員用豬眼來代替人眼,然後在豬眼上方擺設一套望遠鏡裝置,然後觀測陽光通過該裝置會對豬眼造成什麼影響。實驗開始後不到十秒鐘,豬眼就開始冒煙了。隨著時間以秒為單位不斷流失,豬眼冒出的青煙越來越多。雖然最後整個豬眼沒有燒起來,但是也被烤焦了。

可能有人會懷疑該實驗的科學性,認為人眼和豬眼存在很大的差異。儘管如此,但組成人眼和豬眼的化學成分是相似的,在同樣的實驗條件下仍然會受到太陽光的傷害。這個實驗間接證明了太陽光具有強大的能量,同時說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太陽光的能量被大多數人低估了。但生活在太陽光較強烈的地區的人們就能明顯感受到太陽光的毒辣,尤其是在夏天太陽直射的時候,如果不做好防曬措施的話,長期暴露在強烈的太陽光下會增加患上皮膚癌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科學家、天文愛好者也深知太陽光的厲害,畢竟它是由太陽直接發出的。上個世紀美國宇航局為了探測深空宇宙,先後發射了「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這兩艘探測器雖然目的地是太陽系外,但它們在飛離地球之後就不斷對太陽風粒子進行測量,以探索太陽對太陽系的影響範圍有多廣。在這兩架深空探測器之後,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太陽探測器「帕克號」發射了,它至今仍在服役。

據了解這是人類第一艘飛進太陽日冕層的探測器,因此能夠近距離地探測到太陽表面的等離子體、磁場、高能粒子等情況。就在今年一月底,帕克號完成了第四次近日飛行,未來它將給人類帶來更多關於太陽的探測。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能用望遠鏡看太陽?看看這個豬眼的下場,你還敢嗎?
    為什麼不能用望遠鏡看太陽?看看這個豬眼的下場,你還敢嗎?在上小學的時候,學習科學的過程中,我們知道放大鏡擁有聚焦的能力,把放大鏡放在太陽底下,它們會聚焦在同一個地方,如果在聚焦點放上一團易燃物,不一會兒就會冒出青煙,很容易就會著火。
  • NASA韋伯太空望遠鏡遮陽罩最後測試階段成功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縮寫JWST)是NASA計劃中的紅外線太空望遠鏡,原計劃耗費5億美元並於2007年發射升空。結果項目嚴重超支,發射時間數次推遲,最新預估總耗費高達96.6億美元,發射時間改為2021年3月30日。
  •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望遠鏡可不只是用眼睛看的
    我們人類了解星空,探索宇宙,最常見的工具就是望遠鏡。1609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製作了一架口徑為4.2釐米、長12釐米的望遠鏡。他用凸透鏡作物鏡,凹透鏡作目鏡,放大倍數為32倍。史稱這種望遠鏡為伽利略望遠鏡。
  • 用天文望遠鏡看太陽什麼感覺?老外肉眼親測,沒瞎真是命大
    用天文望遠鏡看太陽什麼感覺?老外肉眼親測,沒瞎真是命大現在人們已經發明了各種觀測太空的設備,但是太空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廣闊,所以有很多的事情都是我們不能夠探索到的,越是探索不明白的事情越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
  • 2021年3月26日,究竟會發生什麼?為什麼不能抬頭看太陽?
    太陽是我們每天抬頭都會看見的天體,人們應該為此感到慶幸,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生命也不可能會誕生,就是這顆強大的天體,其實在某些情況下對人類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比如我們在用眼睛直直看向太陽的時候,眼睛會出現非常明顯的不適感。
  • 太陽活動將在2025年達到高峰期,全世界的太陽望遠鏡都準備好了
    這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Inouye太陽望遠鏡於2020年1月28日拍攝的第一張太陽黑子圖像,這張照片為我們展示了太陽黑子在太陽表面的結構細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Daniel K.Inouye太陽望遠鏡剛剛發布了第一張太陽黑子圖像,望遠鏡的4米主鏡將在下一個太陽周期內在地球上拍攝太陽的活動,這張照片也從側面體現瞭望遠鏡的先進光學性能。儘管這臺望遠鏡仍處於最後的完工階段,但這張照片說明該太陽望遠鏡可以利用其先進光學系統和4米主鏡為恆星科學家提供新的數據。
  • 德國科學家全球招募超能力者,通過測試得8萬獎勵,結果怎麼樣
    德國的一位科學家也很好奇,這位科學家的名字叫Rainer Wolf,所以他在2004年的時候,發起了一項「超能力者招募計劃」。「你覺得自己有異於常人的能力麼?能看見普通人看不見的東西麼?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任務麼?來找我吧!只要通過我的超能力測試,證實自己確實是超能力者,就能直接拿走10000歐元的獎金哦!!!」
  • 科學家擬在月球設巨型望遠鏡 探索最早恆星
    主要研究員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的布羅姆(Volker Bromm)說:「天文學發展至今,科學家造出越來越先進的望遠鏡,能夠探測到的宇宙階段越來越早。即將啟用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將有能力探測到宇宙最初誕生的第一批星系。」
  • 全球科學家如何追蹤太陽周期
    距離洛杉磯驅車大約一小時路程的聖加布裡埃爾山裡的威爾遜山天文臺( Mount Wilson Observatory )始終是太空科學家的家,這裡也是帕迪拉的家,他在威爾遜山天文臺從事太陽觀測的工作。威爾遜山天文臺有幾個太陽哨兵;塔頂的望遠鏡不斷地觀察著太陽。正是由於觀測者細緻的觀測太陽,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恆星和生命。
  • 戶外旅行攜帶什麼望遠鏡?視得樂STEINER 變色望遠鏡10*26夠用
    而從實際表現來看,這片鏡片的加入確實使得在白天使用時,畫面不會泛白,而是略微偏暗,使得本來不容易察覺的細節也能看的很清楚。下面是實拍圖,大家可以自己感知一下透過望遠鏡與直接裸眼看的色彩和細節上的區別:鏡片變色的好處是,在陽光明媚的戶外看高光目標,中心亮度會自動減弱,讓目標細節看的更清晰,下面是午後4點在大太陽下觀測50米距離廢棄樓塔的照片:下面是在15米距離左右,觀測樹林間覓食的鴿子的照片:而從視場來看
  • 英國科學家發現太陽耀斑磁場比先前認知的強十倍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英科學家藉助地面望遠鏡研究發現 太陽耀斑磁場比先前認知的強十倍&nbsp&nbsp&nbsp&nbsp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英國科學家藉助地面望遠鏡研究一個特殊的太陽耀斑事件後
  • 從其他恆星看太陽是什麼樣的?
    木星(從衛星Europa(木星II)看), 距離太陽7.79億公裡(4.84億英裡)。土星, 距離太陽14.3億公裡(8.89億英裡)天王星(從衛星Ariel看)距離太陽28.8億公裡(17.9億英裡)。
  • 做了N年的眼保健操,結果還是近視了,眼保健操真的有用嗎?
    整個眼保健操的創編過程中,全程都沒有眼科醫生、視光學技師、視覺研究者參與,是體育老師創立、骨科和按摩科醫生修改、教育局推廣的。本著科學精神來看眼保健操的話,可以認為這是一套沒有科學理論基礎,沒有專業人員參與研究設計的「身體動作」。
  • 從太陽到銀河系,轉一圈要用時多久?科學家給出答案
    天文學家哥白尼是最早對地球研究的科學家,他所提出的「日心說」更是為我們對地球的了解奠定基礎。眾所周知,地球環繞著太陽轉動,走完一圈是365天,再加上地球的公轉,地球才會有了晝夜與「一年四季」。在宇宙中,地球只是太陽系中一個小行星,而太陽系也是銀河系中不起眼的星系。若我們將範圍擴大,太陽系繞銀河系走一圈需要多久?下面讓我們一起具體了解下。
  • 太陽「死亡」時是什麼景象?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根據科學家建立的宇宙模型來看,一個星系中產生超新星爆炸的最高頻率大約是50年一次,而最低頻率無限趨近於0,所以太陽根本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炸。既然太陽死亡的時候不會發生類似超新星爆炸那樣劇烈的爆炸,那又會發生什麼呢?而屆時又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
  • 科學家發布迄今為止最「高清」太陽照片:像流動的黃金
    Inouye太陽望遠鏡(DKIST),拍下了迄今為止太陽表面最高清的圖片,為科學家們提供了重要的細節。高清圖像裡,太陽仿佛是流動的黃金,展現出太陽作為等離子體複雜的結構,呈現出細胞狀的結構。DKIST捕捉到的細節精確至30公裡(18英裡)寬,每個「細胞」都相當於德克薩斯州那麼大。為人類認識太陽和預測太陽活動,提供了更進一步的素材。
  • 用望遠鏡看黑板!「微光女孩」靠右眼僅有的0.1的視力考上人大
    」昨天下午,周芷晴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無論生活還是學習,都把自己當做一個普通的學生,但在課堂上,她會有3個別的同學所沒有的「文具」——放大鏡、望遠鏡、檯燈,「望遠鏡用來看老師寫的板書和PPT,放大鏡用來看卷子和書等不好看清楚的東西,檯燈是晚自習燈光不強的時候,給自己補一些光。」
  • 物理趣味故事——望遠鏡
    圖片來源於網絡伽利略利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發現了月球表面不是光滑的而是高低不平的,發現了木星的4個衛星和太陽黑子運動,並做出了太陽在轉動的結論,望遠鏡對人類觀察太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圖片來源於網絡跟伽利略同一時間,德國的克卜勒也在研究望遠鏡,他發現有兩個凸透鏡組成的天文望遠鏡視野更寬闊,只是沒有製作出來,但是別人按照他所說的製作出了有三個凸透鏡的望遠鏡,證明了太陽黑子確實存在
  • 克卜勒用了25年的時間研究第谷的觀測結果,發現了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由於身體不好,自己沒做多少實際觀測工作,可是,第谷留給他20年的觀測記錄,成為他研究的立足點。科學研究的第二階段,就是從實驗和實際觀測的結果,總結出理論,否則,就是有多少實驗和實際觀測記錄,也不能揭示出隱藏在自然界裡的真理的秘密。必須把零亂的觀測記錄整理歸納成一條規律,這就是理論。
  • 黑洞圖像多是模擬,這將是望遠鏡捕捉到的
    美國宇航局天體物理學家、與錢德拉合作專家彼得·埃德蒙茲說:黑洞產生的摩擦力和高速度自然會產生x射線,錢德拉是一架專門用來觀測x射線的太空望遠鏡。S2星(在視頻中有黃色的線)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5倍,與黑洞相比,黑洞的質量要比太陽大400萬倍,所產生的引力使S2的軌道達到每小時1100萬英裡左右,大約是地球繞太陽運行速度的200倍(S2在大約16個地球年繞完一個軌道)。目前還沒有直接觀測到這個黑洞,但是科學家們認為它存在,因為沒有別的東西可以解釋這些恆星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