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com
編者按:
本文是一位90後基督徒弟兄的投稿。他曾經在位於江蘇長江經濟帶的一個三線城市的大學裡面的不大的校園團契裡面成長和參與服事。如今已走過十年,回首有所反思和感悟。分享出來,與大家共享,希望對時下的大學生團契和牧養有所幫助。
已經連續一個多月每周聚會人數不足30了,當然每周到聚會時間都會有突發事件,例如N學校突然補課,M學校實訓周,H學校好幾位身體不舒服等等。我也會安慰自己人數並不重要,但這實在是自欺欺人。
曾經一位在團契上課、和我們一起走過好多年的伊老師讓我這個月寫篇文章談談做團契這些年下來的感想,借這個機會我也好好反思了一下,到底團契是什麼,團契需要什麼?
回想起來團契都已經走過十年了。
前3年的事都在傳說裡,那時候我還沒來讀大學,只知道那三屆弟兄姐妹裡面出了團契的小草(最帥的弟兄,好多姊妹為他爭風吃醋);有最勤勞的團契創始人,為團契嘔心瀝血,最後光榮住院退休才交棒的;有最活躍的帶領詩歌敬拜的弟兄,至今仍然是我認為的帶的最好的弟兄,至今仍然活躍在教會的詩歌敬拜舞臺上;也出了一批花一般的姊妹(好幾位都嫁給了比她們小好幾屆的跟我同級的弟兄)。那些年的團契時光成了他們最美好的青春歲月,成了他們口裡的想當年。
後來的事我就都參與了,這一參與就是7年。先開始是Y姊妹做負責人,我做她的助手;後來她畢業了我就做了負責人,一年後又交給新的弟兄,就這樣一年一年的交替,直到有一天我決定要離開這座城市的時候突然發現沒有人再願意做這個不領薪水的負責人了。我差不多用懇求來請接下來的幾任負責人「任職」,承諾我不會離開這個城市丟下你們不管的,會一直陪著你們。就這樣一屆屆的他們都畢業離開了,我還在,這座小城市不像成都那樣讓人忘記不掉,這麼多年來,除了本地的,除了我們夫妻,竟無一人願意留在這裡發展。
本地教會對我們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免費的場地、教會屬靈的遮蓋以及外在的安全保護。但本地牧者都無精力再來負擔這樣一個團契,畢竟這是他們計劃之外出現的團契,所以剛開始的那幾年,我都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撐下去的。
Y姊妹做負責人的時候團契聯繫上了溫州有支持大學生團契事工的教會,他們每月至少兩次向我們派遣優秀的傳道人(我特意加了優秀的)來講道。我們又結識了揚州的L教授(我至今見過的解經最好的老師),他承諾每月來一次,輔導我們聖經,但事與願違,只來了一次便住院了,也沒有再出院。他的學生接替他來了幾次也因忙於他們自己本地教會事宜而不再來幫助我們團契了。伊老師也是這個時候來我們團契的,他是個比較特別的老師,對吃住接待非常隨意,來了之後也是很有熱情ed大講特講當前社會現狀,教會當前處境和教會轉型等等他覺得比較重要的話題讓大家能夠有個意識,就是不講聖經,臺下弟兄姐妹大部分也沒興趣,Y姊妹就再也不邀請了。
後來我帶領團契時,我們又聯繫上了張老師帶領的學生事工團隊,他們承諾每月兩次給我們差派傳道人。
這樣,在2011-2012這兩年,團契幾乎每周都會有一位優秀的傳道人來給我們講道,做為負責人幾乎不用為講章而發愁。但是最頭痛的是每周接待老師,他們大多不想剛剛提到的伊老師那麼隨意,吃喝玩住行樣樣都得有安排,那時候負責接待的弟兄姐妹真是辛苦了。
在這兩年,我們用了大把的時間組織各種活動,每年的聖誕布道晚會、復活節布道晚會、受難周紀念晚會、團契生日慶祝晚會、畢業生晚會、跨年禱告會、元旦營會、春遊踏青等等。團契人太多了,原來的座椅都不夠用了,我們又採購了一批新的椅子,撤掉了原來的桌子,才勉強坐下,因為人實在太多了,每次聚會都很擠。每次聚會人數少則60,多則80、90。正當我們有聲有色的計劃著要拓展第二個團契的時候,卻發生了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的變化。
隨著各個負責學生團契的團隊在全國各地的事工的鋪展,很尷尬的發現他們自己的傳道人不夠用了。在接下來的一兩年裡,每月能有一兩次正常派工就很難得了,其餘時間就我們學生自己來講,很多時候都是到周五了,卻突然告知來不了了。而且不僅來的次數少了,質量也明顯降低的太多。團契其他活動都還能正常進行著,只是周六的講臺信息不再那麼精彩了。
我們團契一直以來的聚會模式就是每周兩次聚會,一次是周五我們學生自己帶領(唱歌、禱告、試講、查經,形式豐富一些),一次是周六交由傳道人帶領(主要是查經)。因著講員的不穩定性,周六聚會的人越來越少,最少的時候就七八個人,講臺上的老師都覺得好尷尬。
前幾年團契又發生了一些事情(涉及隱私就不細說了),每個學校也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徹查本校學生信仰問題的統一行動。這個事情對我觸動真的很大,有些學校的弟兄姐妹真的是非常的優秀,幾乎個個都是優等生,在學校和老師面前作了美好的見證,而有些學校的一些弟兄姐妹情況恰好相反,掛科、翹課、和同學關係處不好等等。我們以前都是只關注弟兄姐妹的「屬靈」生活,聚不完的會,搞不完的活動,對他們的在校學習從來也不關心,或者說關心不夠。
我們做了很艱難的決定,砍掉了周六的聚會,保留了周五的聚會。伊老師成了我們唯一穩定的講員,每月一次。在團契生活之外,我們開始鼓勵弟兄姐妹能轉本的要儘量轉本,想考研的一定要考研,不想轉、不想考的一定要學好本專業。我們真的花了很大的精力來傳遞這樣的信息:侍奉並沒有被禁錮在教堂這棟建築裡,世界都是神造的,認真的履行本職工作就是侍奉,在學習上、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績,為人處事正直勇敢就是為主做見證,等等。
有人曾經說過團契就是一群人吃吃喝喝的地方,就是要處關係,要想團契興旺,就要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吸引大家。我不否認這些是團契的一部分,但這7年,我在團契看到的、體會到的是團契真正需要的不是這些。
弟兄姐妹每周之所以願意來是因為和誰關係好嗎?可能是。
是因為來了有的玩嗎?可能是。
是因為來了有的吃嗎?可能是。
是因為有美女可以處對象嗎?也可能是。
但這樣的有多少呢?
這樣的人是值得團契努力辛苦去爭取的嗎?
團契更多的是那些是來聽道的,不是來玩的,是想從講臺上獲取來自神國信息的人。
這些年很多和我們類似的團契都南轅北轍了。
當他們每次都帶著渴望的心來到團契時,講臺上沒有提供有營養有水平的道時,他們該有多失望?
這樣的失望,需要用多大的愛心來忍耐?
這樣的忍耐又要堅持多久呢?
團契差不多畢業了有7屆的弟兄姐妹了,他們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我是那麼關心思念他們,每天都很認真的關注他們的朋友圈,他們的一點一划。我觀察到那些如今仍然堅持聚會、堅持侍奉、對團契有奉獻的不是那些來吃吃喝喝、來玩玩遊戲、來搞搞關係的人,而是那些對自己的信仰有清楚認識的人,是那些參加遊戲聚餐活動不多,但從不停止聚會的。你以為你和他關係好了,他就會怎樣怎樣,那不過是一廂情願。這是團契,不是社團,這是神的團契,不是我的社團。努力著讓大多數人和我關係好看似有用,其實沒多大意義。真正的意義是幫助他們建立和神之間的關係,幫助他們認識基督、效法基督。
現在團契人是不多了,但這或許就是上帝給我們的一個機會,使我們能重新開始,認認真真的去學習上帝的話語(自然,歷史,聖經),效法基督,弟兄姐妹需要的就是踏踏實實的真道。
要玩,這個時代好玩的太多了;要吃喝,這個時代吃喝哪裡還能吸引到人。時間如此寶貴,之所以來團契就是想聽到不一樣的信息。
在主日聚會中講臺信息每況愈下的今天,大學生來到團契第一需要的就是來自上帝豐豐富富的供給,其次是同齡人在一起的美好。
當我們這樣去做的時候,何愁我們私人的關係還處理不好呢?
當我們實踐主耶穌的教導時,還要擔心我們不能彼此相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