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真的太快了,四年又四年,轉眼間,你們就要離開我們一起生活四年的城市,難捨之情溢於言表。
每一年的畢業生離別感言都是用眼淚來述說不舍,述說教會給自己的幫助,團契對自己的意義,然後加上說「服事的小哥哥(就是我)辛苦了」,說好多好多感謝的話,常常讓我覺得有點過了,總是會想:真的為有你們做了那麼多嗎,很是羞愧。
捫心自問,自己服務過的七屆弟兄姐妹,如果一定要說為你們做過什麼,唯一敢說的就是沒有「害」過你們。之所以加雙引號,是因為這裡說的「害」,在很多基督徒看來,恰恰是大寫的幫助。
大學生團契,很可能是一個人信仰成長最快的地方,與此同時也是一個人學習生涯最重要的階段。我們都說大學是學校和社會的橋梁,出了校園就不再是學生,而是一個社會人了。所以作為半個社會的大學,對於大家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幾乎所有的團契都會呼召在校的大學生勇敢站起來服事團契,服事教會,服事上帝。好像以賽亞先知回應上帝所發出的吶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中國教會是一個很奇葩的存在,雖然很多新教教會的宗旨是信徒皆祭司,人人要事奉。但,幾乎沒有這樣的教會,有的就是那種很少的人事奉,幾乎要幹所有的活。所以,我們呼召事奉的時候,往往會強調全人擺上,全身心,全時間的奉獻給主。姊妹當弟兄,弟兄當奴隸。
這其中我看到一些很棒的弟兄姐妹,當他們起來服事團契的時候可以很好的兼顧自己的學業。所以他們所做的見證都是:「起來事奉吧,這是你的榮耀,上帝是不會虧待你的。」然後現身說法。當然,見證都是這樣的。沒有人在見證的時候說:你看,我信上帝,信的一無所有了。大家都知道,這沒什麼值得作見證的。所以這樣一個失敗的群體會不會是大多數呢?至少筆者所見,相當多的是因為事奉荒廢學業的,這聽起來好像不太對。我們總說基督徒應該榮耀神,學生要在學業上榮耀神,可這是一個理想狀態,教會其實有另一套規則,誰服事更多,誰更得榮耀,如果誰敢挑戰說學業更重要,那就是知識叫人自高自大。
所以,每年畢業生說感謝的話,我是很不好意思的,因為實際幫助的並不多。這麼多年,自己的感覺是,在短短三四年幾乎不可能去改變一個人,或幫助誰變得更好。作為同齡人,本也沒什麼能幫助他們的。能不「害」他們,是唯一可做的了,也是可以做好的。
筆者事奉的這些年,一直在不斷鼓勵專科弟兄姐妹要轉本,本科弟兄姐妹要考研。但事實上,很多轉本的、考研的,不去說他們也會去考的。相反,很多苦口婆心勸的,他們還是無動於衷,堅定認為學歷沒什麼大不了的。當然,這裡面或許有些人因為團契的這種學業為主的偏向,讓他們選擇了去考取一個更高的學歷,但確實不是很多的,知道的也不過是個位數。
所以,筆者不能也不願意竊取不屬於自己的功勞,你們如果變得更好,是你們自己的努力,是神的恩典,我不過是你們這一趟旅行途中驛站的老夥計。
大部分教會都會將大學生基督徒視作很重要的資源,但呼召他們來服事的應該是神,而不是我們的不斷鼓吹。我們能看的是他們的優點,是教會的需要,團契的需要,和我們自己的需要。我們所不能見的是他們的軟弱,他們的需要。呼召這些人出來,對教會,對團契,當然是有幫助的,更多的是對現有服事人員的一些幫助。自然,我們樂於去呼召他們,鼓勵他們,引導他們來參與服事。但我們如果過於偏重,則可能會「害」了他們,因為讓他們在最應該好好學習、積累知識、掌握技術的年紀,將青春與淚汗水在教會無休止的傾倒。
必須要說明的事,筆者並非要阻止誰來事奉。那些上帝親自呼召的弟兄姐妹,定意要服事神的,服事教會的,也不三言兩語能阻止的。假如筆者簡單的羅列一些服事的痛苦,可能的困難,就使得某些人打退堂鼓,顯然這也不可能是神要呼召的人。
筆者建議的是將事奉留給那些真的有呼召的弟兄姐妹,留給那些學有餘力的弟兄姐妹,留給那些有能力有擔當的弟兄姐妹。
我們必須要考慮事奉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必須在出發前有很好的預備。有太多的人腦子一熱,響應臺上的呼召,踏出事奉的步伐。然而困難臨到,一個個的都退縮了。然後憤慨:神為什麼不預備好一切,為什麼不清掃路障。為什麼,為什麼應該去問當初在臺上呼召的人,是他欺騙你說:只要你願意,神會預備一切。其實往往,神並沒有這樣承諾過,是我們一廂情願了。
筆者所在團契,之前服事的弟兄姐妹畢業的時候,將接力棒交在筆者手中,揮一揮衣袖,沒帶走一片雲彩,瀟灑離開了。等自己畢業的時候,也如法炮製的交給了學弟學妹。坐上飛機,躲到千裡之外,像約拿逃避神,逃的遠遠的。然而突然有一天,負責的學弟發消息說,他太累了,他不想幹了。他是傳道人的兒子,什麼聖經大道理他都懂,但是他很堅決的退出了事奉。(只是退出了我們團契的事奉,如今他也在老家教會參與事奉,是很棒的弟兄。)突然,筆者意識到,原來大家對於事奉這件事,並不都像表面上那麼亢奮,說的那麼大義凜然。人都有軟弱,都有自己的需要,完全拋掉談何容易。一夜之間明白過來,呼召乃在乎神,不在乎人。筆者無奈飛了回來,了解後,知道這個弟兄真的很不容易,大量的時間耗費在團契而耽誤了自己的學業。就在那時候,有了這樣一個大逆不道的想法,我們呼召別人出來事奉,一不小心就可能害了別人。
自那以後,筆者沒有再呼召過任何一個人,只是把事工需要告訴所有的人,每個人憑良心的自由參與事奉。我們團契的宗旨不再是以教會為中心、以服事為榮耀,轉而強調學生當以學習為主,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角色中榮耀神,學有餘力儘可能的參與服事。
教會是基督徒一輩子都參與其中的,服事也是一生的呼召。大學卻只有這短短的三四年。基督徒的一生自然應該基督為中心。只是人生的每一個現階段,都應該有特別的中心,那不是讓我們忘記基督,而是為了度過那些特殊的階段,更好的以基督為中心。每一個基督徒就好像以基督為中心,一米為半徑的圈,這是我們生命的寬度。假如一輩子固執得每時每刻都強調以基督為中心,那麼,一輩子就是這個一米的圈。假如我們每次發現這個一米圈外有一些值得我們去最求的東西,例如知識、見識等等,我們不斷的向外拓展,我們以基督為中心的圈也在不斷的拓寬,我們不是忘記基督,而是努力拓寬以基督為中心的人生。
這是個人的立場,可能在教會裡面有些大逆不道,但這是我所堅持的。作為服事的基督徒,當然希望教會和團契,可以幫助一些人。但不確定能不能,行不行,可以做得到的就是是不去「害」人。這誠然也是筆者自己的一個坎,很多熟悉的弟兄姐妹,包括牧師傳道,都認為筆者的教會論是錯誤的,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擺上自己,這和是不是大學生沒有關係。只是筆者一直沒有被心悅誠服的說服,所以還在堅持著,或許的確是自己錯了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