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年近三十,過往恍如隔世,夢回童年,早已物是人非。
在這個「年味」漸失的時代,人們對於春節總有一種歡騰熱鬧中的悵然若失
零散的記憶,抹不去的年味,記憶猶新。
小時候的年味是寒假,所以天天盼著過年,過年就有新衣服穿、過年就可以放鞭炮『過年就有肉吃……
下面我們一起去追尋,回憶,我們心中的年味。
殺過年豬,臨近過年,村裡家家戶戶也開始忙活起殺過年豬,一頭頭大肥豬趕出圈,三五個大漢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將其擒拿宰殺,最有意思的是還得燒紙放鞭炮進行禱告。完事後,叫上隔壁鄰居、要好的親朋好友一起坐席,吃上殺豬菜也是其樂融融。
買過年貨。過年豬準備好了,也該去縣城採購年貨了,縣城裡到處張燈結彩,人山人海的集市裡,琳琅滿目的鞭炮爆竹、年曆年畫、春聯福字、新衣服、糖果水果、雞鴨魚……每一樣都帶著喜慶的標籤,等著跟不同的人回家過年,增添幾分喜氣。可惜身上錢少,因為那個年代人均收入低,家裡人口多,能到縣城來一趟都得做3個小時的班車,真的不容易,別提能買多少東西。我和哥哥穿著一件破舊的單衣,背著一個小背簍,在街上東張西望,猶如發現了新大陸。城裡人奇怪的眼神看著我,我還衝他笑,結果人家不屑地走開了,現在回想起來那是一種蔑視的眼神,瞧不上農村人。
在城裡我害怕走丟了,緊緊的拽著媽媽的衣襟,在擁擠的年貨市場我看到什麼都想買,因為這裡有我沒有見過的玩具(我的玩具就是泥土、木刀)新鮮的水果、漂亮的衣服。可是媽媽什麼也沒有給我買,只買了些紅紙、墨汁、門神年畫和調料等,下午,我們又坐上了班車經過彎彎曲曲的山道上回了家。
轉眼間臘月28日了,爸爸拿出了墨汁和紅紙,我幫爸爸把紅紙進行了裁剪和拼接,爸爸揮毫潑墨寫春聯,看看行雲流水般的墨跡,我拍手稱讚,爸爸的毛筆字寫得真好。寫好了對聯,也該打掃屋子了,就是俗話說的去塵。
盼著盼著年就來了,除夕,我早早的就起了床,別提心情有多高興,和爸爸一起早早的就掛上了紅燈籠、貼上了對聯和年畫,把家裡收拾得一塵不染。媽媽也開始準備起了團圓飯。
下午,我們一家人圍了一桌,媽媽做了8個涼菜、8個熱菜,還有我最愛的燉豬蹄,別提多豐盛,看的我直流口水。吃團圓飯要有儀式感,爸爸點燃了鞭炮,一個光影,鞭炮在天空中炸開,噼噼啪啪,噼裡啪啦,五顏六色的煙火在地面散開,我已經迫不及待的去地上撿了幾顆沒響的鞭炮揣在兜裡,爸爸搖搖頭,欲言又止。這時,媽媽出來喊我們吃飯。
團圓飯上,媽媽說要多吃一點,一不留神我的碗裡已經滿了,都是肉,爸爸、媽媽都在給我碗裡夾菜,我說快吃不下了,哥哥來了一句年年有餘,我也是醉了。吃完飯,我已經安奈不住了,飛奔出去和我的小夥伴一起,挨家挨戶看別人放鞭炮、撿鞭炮,然後自己玩鞭炮。
天黑了,我灰頭灰臉的回來了,媽媽給我洗洗換上了新衣服,給我發了紅包,只有5塊錢,已經很多了。晚上,一家人圍著看一起吃瓜子花生,看春晚,這是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這就是年味。
時代在變遷,年味也在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我們渴望與親人團聚的心情,無論走得多遠,只有家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回家,團圓,是春節亙古不變的主題,有家有愛,才有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