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鳳雛龐統落難的綿竹在哪裡?

2020-12-22 龍騰迷霧
綿竹明珠塔

綿竹,四川省德陽市下轄縣級市。地處四川盆地西北,背倚龍門山脈,幅員1245平方公裡,轄2街道10鎮,總人口50餘萬,市境東南接德陽市旌陽區,東北與綿陽市安州區接壤,西南與什邡市隔河相望,西北與阿壩茂縣高山相連,是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市、「十三五」多規合一試點城市、資源成熟型城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城市、工業強縣示範縣(市)、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重點縣。

綿竹歷來是西川重鎮,物產豐富、商貿發達、美食滿街、物美價廉,多次入列四川十強縣,人稱「小成都」。綿竹年畫、名酒劍南春蜚聲中外,不過,綿竹最為世人所熟悉的是《三國志》《三國演義》中多次提到的綿竹關,龐統鳳雛殞命綿竹關、諸葛瞻父子魂壯綿竹關的故事世人皆知。

綿竹南門
諸葛雙忠祠

曹魏景元四年(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司馬昭命徵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刺史諸葛緒等五道伐蜀,魏軍在鄧艾率領下,偷渡陰平小道,襲擊江油關,佔領涪城(今綿陽市)後,諸葛瞻父子退守綿竹,《三國志·鄧艾傳》記載:「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三國志·諸葛瞻傳》記載「六年冬,魏徵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

在綿竹關,諸葛瞻父子戰敗,鄧艾佔據綿竹進逼雒城(今廣漢),成都無險可守,後主劉禪請降,蜀漢滅亡!《三國志·姜維傳》記載:「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諸葛瞻於綿竹。後主請降於艾,艾前據成都。」

這裡的綿竹,在成都正北方向,是丘陵與平原交界之地,是進出成都平原的重要關口,貌似不像今天的綿竹,因為今天的綿竹在成都西北方向,挨著龍門山邊緣,無險可守,也沒有綿竹關遺址,那麼,這個三國的綿竹在哪裡呢?

綿竹城遺址碑

答案交給了我們的考古工作者,1986年文物普查時在德陽市市中區(今旌陽區)黃許鎮以北發現土將臺遺址,發現大量的漢磚、陶片,還有石磨、五銖錢、貨泉、值百五銖、箭簇等兩漢三國時期的物品、錢幣和民居生活痕跡,1997年在黃許鎮與袁家鎮交界處,村民發現了一塊刻有銘文「綿竹城」字樣的漢代城牆磚,其後,當地在農田水利工程、磚廠取土、採砂等過程中多次發現了「綿竹城」磚、石提錢魚俑、石武士俑、石虎、石獅礎、石蛙礎、板瓦、銅朱雀等漢代遺物,2004年,文物考古部門對土將臺遺址周邊進行了調查和試掘,初步估計城址面積約60萬平方米,發現城北城牆大致呈東西走向,現存高度為1.5—1.7米,試掘出的城牆寬約20.7米;南城牆位於龍安磚廠和上店子梁子一線上,勘探中發現夯土遺蹟,寬約30米以上,結合史料記載,初步確認該遺址即為漢晉綿竹城遺址。

綿竹城磚
綿竹城磚

綿竹故城位於綿遠河西岸一級臺地上,中心海拔約534米,周圍分布有許多與其聯繫密切的漢晉時期文物遺蹟,如上庸長闕、仙女洞崖墓群和錦屏村崖墓群等。黃許鎮綿竹城遺址正是西漢至北周時期古綿竹縣城所在地。

土將臺
綿竹城磚拓片

綿竹關,三國名關之一,隸屬於綿竹縣,在鹿頭山上,今天屬於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鎮。綿竹關控扼川陝古道,而且地勢雄峻,易守難攻。

鹿頭山,東麓納羅江城而抵紋江,西麓觸綿遠河與綿竹故城(鹿頭山西十裡的綿遠河西岸,今德陽市旌陽區黃許鎮土將臺一帶)隔水相望,羅紋江水蟠於東,綿遠河西繞,獨特的區位使它成為蜀郡北部的「門戶」、川西著名的古戰場。

南北朝至隋唐置鹿頭關;五代時,移鹿頭關戍於綿江(今綿遠河)西岸,另置白馬關於鹿頭山。因此,今天人們熟知的白馬關,就是原先的鹿頭關。

龐統祠墓

白馬關上現存有龐統祠,龐統祠西北300米處的山上有一座高10米、寬10米、長30餘米的平臺,《羅江縣誌》稱為「諸葛將臺」,應該就是當年諸葛瞻扼守綿竹關的指揮部所在地。可惜諸葛瞻將略不足,不善用兵,本應憑險固守,等待姜維大軍回援,以便前後夾擊孤軍深入的鄧艾,卻氣盛易怒,死拼硬打,結果戰敗不過,諸葛瞻父子寧死不屈,拼死守衛家鄉的壯舉感動了蜀人,綿竹人民建了雙忠祠以示紀念!

魂壯綿竹關

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綿竹縣,治地在黃許鎮(即綿竹古城遺址,今屬旌陽區),屬廣漢郡。因其地濱綿水兩岸,多竹,乃命名綿竹。

東漢中平五年(188年)劉焉領益州,將州治遷於綿竹。興平元年(194年),因綿竹城火災,劉焉將州治遷到成都,即古綿竹曾經做過四川省會(益州州治)。

蜀漢末年,綿竹古縣城遭兵焚,分綿竹縣置陽泉縣(今旌陽區孝泉鎮)、晉熙縣(今綿竹市劍南街道),屬廣漢郡。

西晉初,廢陽泉縣入綿竹縣。後復置陽泉縣。

西晉泰始二年(266年),綿竹縣改屬新都郡。郡廢,還屬廣漢郡。

東晉廢除古綿竹縣。 隆安二年(398年),置晉熙郡,領萇陽、南武都、晉熙三縣。

南朝劉宋孝建元年(454年),廢晉熙郡,置南新巴郡。

梁天監元年(502年),復置晉熙郡,領南武都、萇陽,屬潼州。

北周靜帝二年(580年),徙晉熙郡治陽泉縣,廢晉熙縣入陽泉縣。

隋開皇元年(581年),廢晉熙郡,陽泉縣屬蜀郡。開皇十八年(598年),改陽泉縣為孝水縣。

隋大業二年(606年),復名綿竹縣,並徙治於今劍南街道,屬蜀郡。此後,縣名再無更改。

東晉晉安帝時設立的晉熙郡,郡治晉熙縣,位置即今綿竹市。唐《通典》卷一百七十六·州郡六記載:「綿竹(即唐代綿竹),漢舊縣。故城(即漢綿竹)在今縣東。又舊置晉熙郡。」晉熙郡為晉安帝隆安二年(398年)為安置秦州流民劃立,《宋書·州郡志》記載:「晉熙太守,秦州流民,晉安帝立。領縣二,戶七百八十五口三千九百二十五。晉熙令,晉安帝立;萇陽令,晉安帝立。」 關於綿竹縣的復立,《隋書·地理志》記載:「綿竹(即隋代綿竹)舊置晉熙郡及萇陽、南武都二縣。後周並二縣為晉熙,後又廢晉熙入陽泉。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為孝水,大業二年改曰綿竹。有冶官。有綿水。有鹿堂山。」 《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三記載:「綿竹縣。漢縣,屬廣漢郡。隋開皇三年徙晉熙郡城,改為晉熙縣,十八年改為孝水縣,以境有姜詩泉也。大業二年改為綿竹縣。」

西漢初年設立的綿竹縣歷經數百年延續至隋初,又在隋代將「綿竹縣」名先後轉給雒縣和孝水縣,後復名綿竹縣並遷移至晉熙縣,並延續至今發展為綿竹市。

古綿竹在漢晉時期是成都平原的北大門,依鹿頭山建有險峻的綿竹關,構成了蜀郡的北部防禦屏障,東漢晚期至三國期間發生的很多政治、軍事事件都與它有重要關係,尤其是蜀漢政權的建立和滅亡。

這裡的綿竹古城指的的古代的縣城,但古代的縣管轄地區極廣,今天的綿竹市、德陽市旌陽區、羅江區、綿陽安州區部分的地方都屬於古綿竹縣,所以,古綿竹城與今天的綿竹市區其實在古代都屬於綿竹縣,綿竹之名也有兩千年歷史,今天的綿竹雖然縣城所在地發生了遷移,但是綿竹的歷史沒有改變,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實至名歸。

相關焦點

  • 是什麼導致「鳳雛」龐統出師未捷身先死?
    臥龍鳳雛,我想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龐統早早戰死,不禁讓人心生嘆息。新版三國中說,龐統為了給劉備找個對劉璋下手的機會,不惜犧牲自己,激起劉備的仇恨。坦白講,筆者認為這種邏輯真是荒謬透頂。鳳雛就為了讓劉備早早得到西川,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那他也可以穩妥緩行之,將來好為劉備帶來更大的勝利啊。坦白講,如果不是龐統意外犧牲,諸葛亮還是安穩的守在荊州,也不會有後來的荊州失守。
  • 「臥龍鳳雛」 龐統為什麼能與諸葛亮齊名?
    常言道:「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作為蜀漢先主,居然能將兩大軍師收入囊中,可謂運氣好到了極點,但劉備的人格魅力,也是他收攏人才的重要加分項。龐統字士元,漢末荊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在劉大耳(劉備耳朵大)的團隊裡,和諸葛亮一同擔任參謀長(軍師中郎將)。放到現代社會裡。也就是個杯才不遇的矮大緊(高老師我錯了),史載他「相貌奇醜無比」,估計上大學也不會有人暗戀他,不過我實在好奇,他的兒子(龐宏)不會是抱養來的吧?
  • 有人說鳳雛龐統徒有虛名,其實他有一點比諸葛亮強百倍!
    龐統確實很厲害,鳳雛之名不是白來的,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就有諸多記載。有人懷疑龐統只是徒有虛名,這也有他的道理,因為龐統在歷史上嶄露頭角的時間確實很短,死時年僅36歲,還沒有怎麼建功立業呢。有這樣的懷疑是因為沒有仔細研究歷史,下面小魚兒通過《三國志》中的記載來告訴大家龐統為什麼那麼牛?1、伯樂識馬,水鏡識鳳雛。據《三國志龐統傳》記載,龐統的才能原本並不為人所知,剛成年的龐統拜訪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與龐統一番交談,大為吃驚,認為龐統應是南州士人中最優秀的,能讓水鏡先生如此評價之人實屬少見。
  • 《三國戰紀群雄逐鹿》浴火之鳳龐統登場
    IGS正版動作連擊卡牌手遊《三國戰紀群雄逐鹿》2018首位限時神將:浴火之鳳龐統今日登場。龐統在三國中與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在手遊中也是14資質的頂級武將,他的加入將為鍾愛蜀漢陣營的玩家帶來更多選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能力特點吧!
  • 三國殺SP龐統上線,這次破界後龐統再也不是僅僅涅槃復活的武將了
    三國殺中的武將,說起龐統,大多數玩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只能復活的垃圾武將。因為三國殺中的龐統是一個僅僅涅槃重生還有點強度的武將,其餘技能可以說是強度感人。這一特點使得龐統被大多數玩家所不齒,甚至不願意用他,官方也是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這次對龐統進行了破界,升級為了SP龐統,這次的龐統變成了吳國的武將,看似瞎搞可也有歷史依據。
  • 鳳雛先生的天下謀略 非百裡之才惜不過百歲未得霸業 龐統
    最近剛看完一部很有名的書,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三國時期的故事了,一開始看的時候還沒有感覺有很好看。但是慢慢的隨著故事的推進,我就被裡面的一個個人物迷住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風格,所以我對三國的歷史也就更想要去了解了,所以就查閱了很多的資料,在三國中,可以說是遍地都是英雄好漢,接下裡就說一說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吧,這個人物就是龐統了。
  • 「鳳雛」龐統——一個亂世當中複雜的矛盾體
    而和「臥龍」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的形象則顯得有些模糊,《三國演義》中描寫龐統長得很醜,性情忠厚樸鈍,但同時卻又建議劉備在宴席上殺掉劉璋。在我看來龐統是一個亂世當中糾結、複雜的矛盾體,是一個無奈又悲情的人物!
  • 《王者榮耀》臥龍鳳雛梗意思分享 臥龍鳳雛啥意思
    臥龍鳳雛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是表示非常厲害的能人,但是現在這兩個詞有了別的意思。是相反的意思。形容這個人很差勁。王者榮耀臥龍鳳雛是什麼梗?最近大家在遊戲中碰到玩家玩遊戲操作很菜,同時隊友也非常的菜,這是就會形容臥龍鳳雛,那麼究竟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 有臥龍的地方必有鳳雛什麼意思什麼梗 臥龍鳳雛出自哪裡
    臥龍鳳雛本來是形容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和周瑜,自《西虹市首富》之後形成了一種梗文化,經常在彈幕中見到,調侃倆人有臥龍的地方必有鳳雛,帶來了很多歡樂,臥龍鳳雛是什麼梗?下面帶來介紹。  有臥龍的地方必有鳳雛什麼意思?
  • 「怠工」的龐統,用計暗逼劉備三選其一,成功上位
    「鳳雛先生」龐統 劇照 然而,在那個風雲際會的三國時代裡,世道衰微,社會紛亂,許多有志之士勇敢地從書齋走出來,想憑一身的本領報效大漢王朝,用自己綿薄之力扛起社會興亡的責任
  • 三國之中,臥龍和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後面還有一句是什麼?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眾所周知,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諸葛亮,不用多說,他是智慧的化身,僅以一個「隆中對」之策便幫助劉備建立蜀國,成為三國中的一霸,諸葛亮也從一個山村野夫躍升為蜀國丞相,可謂神也。而龐統也很厲害,知識淵博,行政能力超強,以一個月時間處理一整年的公務,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 三國七大頂尖奇才,臥龍鳳雛幼麟排名靠後,外號神龜排第一
    我們以他們實際的功勞論成敗,評判一下這三國時期七個頂級奇才他們的排名順序吧。第一名就是外號神龜的司馬懿,對於司馬懿來說,大家肯定是比較熟悉的。司馬懿比較長壽活了有73歲,對於古代有人活七十古來稀這一說法來說,他確實挺高壽的。而且在三國時期一般英雄都非常短命,而司馬懿確實是他們之間的神龜了?諸葛亮也不過才活了50多歲,龐統,周瑜僅僅30多歲就已經去世。
  • 三國迷看過來 原來四川有這麼多三國旅遊景點
    雖然很多地方僅剩地名,但是鬧市中的尋訪,反而更能讓人「遙想當年」。)沿著成都綿高速北上,在德陽羅江、綿竹,閬中、廣元七曲山、翠雲廊、劍門關、明月峽,都留有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龐統祠(德陽羅江,門票30元,淡季20元)
  • 《三國》中徐庶和龐統都是悲劇收場,徐庶是偶然,龐統是註定
    徐庶和龐統的人物形象及情節發展是《三國演義》中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墨不多,卻必不可少。徐庶被迫進曹營一言不發,龐統身亡落鳳坡,他們是典型的悲劇人物,只是他們的悲劇有所不同。徐庶的悲劇帶有意料之外的道德色彩,而龐統的悲劇結局從他一出場便註定了,在小說中已經埋下伏筆,具有既定性和預見性。徐庶故事實為一波三折,它的形成是一個歷史文化故事積累的過程,它的身上體現著古時候人們對原始故事素材的各種想像與追憶。
  • 聊一聊「南州士之冠冕」的鳳雛龐統
    在說龐統前,又想起了諸葛亮,想起了南中。蜀漢在南中地區的第一位「總督」是鄧方(字孔山),南郡人,入蜀前為荊州從事,建安十九年起以朱提太守兼任庲降都督(相當於南中總督,駐所在南昌城,今四川鎮雄一帶),章武二年卒於任上。
  • 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後面還有一句話,預言了蜀漢最終的結局
    熟讀三國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東漢末年,有一句諺語耳熟能詳,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這句話便是三國裡隱居名士司馬徽說過的一句話,「
  • 三國名士出山:臥龍、鳳雛的由來,司馬懿的選擇
    在《三國演義》裡,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劉備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徐庶離開劉備時揭曉了伏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並說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有經天緯地之才。徐庶走後,水鏡先生又上門,盛讚諸葛亮。
  • 鳳雛之死——緣何不是諸葛亮的苦苦相逼?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鳳雛」龐統和「臥龍」孔明都是三國時期的超級謀士,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取天下」,沒成想,劉備龍鳳兼得,卻還是敗得一敗塗地。那究竟是司馬徽誇大了二人的才華?還是二人沒找到可供自己展示的舞臺呢?
  • 不帶諸葛亮而選龐統相隨 實是因為二人定位相左
    然而在劉備入主西川這幾成就王業的重要時期,劉備卻不選擇帶上諸葛亮而選擇龐統一同跟隨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月半叔與大家一同探究一番劉備此中的深意吧。 由此龐統多智近妖、敢於擔責的標準謀士形象也就此深入人心。時至今日,有更多的人逐漸了解了龐統的生平與往事,他的事跡在《三國演義》《全面戰爭三國》這樣的影視、遊戲作品中也多有展現,同時在以三國為題材的SLG遊戲《九州劫》中,也對龐統的形象有著獨到的刻畫。
  • 世人只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但下半句司馬徽卻沒告訴劉備
    ,曾有一位隱士,雖然不曾輔佐過任何一個人,卻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甚至早已算出三國最後的結局,此人就是司馬徽,又被稱為「水鏡先生」。據說,司馬徽是諸葛亮和龐統的師父,從這兩位徒弟後來的表現來看,司馬徽的能力非常強,至少比諸葛亮要強不少。世人只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但下半句司馬徽卻沒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三國時期司馬微說的名言,誇讚臥龍鳳雛二人才學顛絕,被世人稱之為三國時期最牛的兩個人,後面其實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