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陵又名為皇太極陵,是埋葬清朝第二君主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清昭陵分為地上地下兩部分,地上如宮殿巍峨,自南向北由前中後三個部分組成,像皇宮排列,主體建築都在中軸線上,兩側對稱布置,佔地達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陵墓。由於滿族先人崇仰火葬,皇太極陵墓存放的是他的骨灰。陵墓地上部分已經對外開放,真正神秘的是地下地宮部分。
一隻紅狐狸引出的洞口
在1963年的一個冬天,天色已晚,瀋陽昭陵的工作人員當時像往常一樣例行巡邏。這時候一個身影突然從眼前跑過,工作人員一看是一隻紅狐狸,只見它動作敏捷,很快就鑽到了陵園裡面不遠的一個樹洞裡。由於狐狸是附近常見的動物,巡邏的工作人員也沒有受到驚嚇,但是為了保護昭陵的建築,防止狐狸造成的破壞,工作人員決定用水灌洞,將這隻紅狐狸給逼出來。
原本工作人員以為灌個幾桶水這隻狐狸就該出來了,但是一連灌了十幾桶水卻並沒有看到水漫上來,感覺這個樹洞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水也不知道哪裡去了。
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工作人員判定這個樹洞可能和昭陵的地下工程相通,以此為契機進行尋找或許是一個考古大發現。於是他們趕緊將此事報告給了上級。
結果這是個無底洞,灌了幾十桶水,這個看來不深的洞卻沒有任何反應,水不知去向。由此,他們認為下面或許有一個地下工程,找到這個地下工程將會成為考古界一大發現。於是他們報告上級,上級立即派出了考古隊到現場。
組成勘探先鋒隊進洞一探
上級部門對此也很重視,派專家趕到現場,他們讓工人挖開樹洞,結果,在樹下不深的地方很快就挖到了青石板,還露出了一個黑乎乎的洞口。當時現場的人員對此發現很興奮,覺得這個可能是昭陵地宮的入口。
於是就將這一情況又迅速上報,上級也派來了公安和當地的駐軍人員一起參與此事考古。當時現在決心先由一個勘探先鋒隊從這個洞口進去一探究竟,勘探先鋒隊由考古隊員、公安、軍人各一名組成。
由於這個洞口比較狹小,每次只能鑽進去一個人,於是勘探先鋒隊就依次往洞裡爬行,約摸前進到150米處的時候,最前面的那個人發現前面有三根厚實的條狀石柱擋住了去路,前面已經不能再前進了,沒辦法勘探先鋒隊的三人只得原路返回。
但是這時他們發現,再往回走好像也走不回去了,因為這個地洞太過於狹小,地洞的通道又是傾斜向下的,一個人前行都很艱難,更不用說再轉身回撤了。而且此時由於地洞裡面本身空間狹小,空氣也少,假如不能及時撤回的話,可能三人就要活活憋死在地洞裡。
危急關頭大聲呼救
正在此危急關頭,在洞裡的幾位先鋒隊員只能向洞外大聲呼救,幸好地洞不長,洞裡的呼救聲很快就被守在洞口的人員聽到。他們知道三人在洞裡遇到了危險,於是就立即向駐守在當地的軍隊求救,當地駐軍緊急調動部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挖掘,終於將這三位先鋒隊員救出。
後來,當地文物局考慮到當時的考古技術不成熟,貿然挖掘可能對昭陵地下文物造成損害,就決定放棄這次考古發掘,將洞口進行了回填,並嚴格保密。
但是對於此次事件其實民間也流傳很多關於有關於紅狐狸和昭陵的消息:有人懷疑這隻紅狐狸後來到底去哪了,怎麼就突然不見了呢,會不會是狐仙?有人猜測其實這個地洞可能就是偷盜者之前挖的盜洞;假如這是昭陵地宮入口的話為什麼會這麼小等等。
雖然對於清昭陵的逸聞軼事有很多,類似的還有神碑幻影傳說、靈芝草與龍袍的傳說等等,或許有一天科學技術發達了,自然能夠解釋一些我們目前難以解釋的現象。
如今清昭陵作為關外陵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也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築之一,已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