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慧權:所謂「你不配」,只是你沒有東西交換
作者:夏武(中國一系列成功品牌戰略策劃師、中國十大品牌策劃專家)
來源:人生制慧權學院
建築研究如何「浪費」空間。
生活研究如何「浪費」時間。
如果一個人自己能力有限,連運氣對他的作用都是有限的。當然,對「能力」這個詞,需要有更多維度的定義。例如,有些看起來很有能力的人,也接不住他人的幫助,以及從天而降的好運氣。市場從原來的物物交換,到今天思維意識的交換,無不體現著以下四個習慣。
第一,發現真問題。
有時對問題的辨別往往比解決問題本身更重要,尤其在面對紛繁複雜的諸多問題時,需要進行分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策劃實踐中,很多人經常會強調挖掘客戶需求、解答項目難題,其實如何去進行分辨,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給錯誤問題以正確答案正是回答者缺少對問題的把握能力所致。
第二,持續系統思考。
對問題的持續系統思考是形成直覺的基礎,這也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點,正所謂人與人的差別取決於8小時之外,阿基米德泡澡的時候能夠發現「浮力定律」,而不是責怪浴缸太小,牛頓被蘋果砸中能夠發現「萬有引力」而不是埋怨蘋果不長眼,正是由於其持續系統的不斷思考才產生的科學靈感。這種持續系統思考的習慣對策劃人直覺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第三,打通學術道。
不斷嘗試打通關聯。打通學術道、縱橫官產研,應該說打通的能力是策劃人的看家本領之一,尤其把看似不關聯的關聯起來,並且能產生新的內容。策劃直覺是一種關聯打通的「道」,擁有了策劃直覺,則能 「以道馭術」,以無形駕馭有形。
通過中觀來打通宏觀和微觀,通過「線」就是來打通點和面,通過關聯度來打通高度、廣度和深度……
第四,習慣性的化繁為簡。
大道至簡,能簡單而直抵本質是策劃修煉的最高境界;「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學習內容性的東西需要做加法,但是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卻需要做減法。如果世界的演變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直覺的形成則需要追本溯源,在紛繁複雜的「萬物」中,迅速能找到「三」,進而「二」到「一」,最後發現裡面的「道」,就是其中的道理、規律。
只有以價值觀為驅動,才能把「工作」變為「事業」,不斷錘鍊自身,敢於突破固有知識和思維的壁壘,打通戰略思維方式和專業知識積累的橫縱坐標,方能夯實基礎,實現自我的踏實成長。
作者簡介:
夏武,中國十大品牌策劃專家、中國一系列成功品牌戰略的策劃者。20年來透過在市場中刺刀見紅的踐行,與企業家年深月久的唔對,對企業史冷靜全然的覺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指導價值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總結,包括深度助力政府、企業、家庭和個人的人生制慧權體系和發明專利讀寫OK。
著作《市場營銷策劃》(2007年經濟出版社出版)作為大專院校市場營銷策劃專業統編教材,《語文讀寫思維創新與應用》(2016年語文出版社出版)主張讀書、讀人、讀社會、讀寫聯通的「語文讀寫OK思維」的學習方法,提出成績與成長同步的教育理念。「讀寫OK思維創新」方法榮獲國家發明專利。
中國十大品牌策劃專家 中國中小企業商學院執行院長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教培委學術委員會主席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中國教育部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