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愛的孩子不配幸福?不,你缺的只是勇敢

2020-08-28 考研政治任燕翔


一個從小缺愛的孩子,究竟有多自卑?


哪怕渾身上下百分之九十九都散發出璀璨的光芒,缺愛的孩子也會因為身上那百分之一的不完美而感到深深的自卑。


比如《隱秘的角落裡》的智商逆天的數學天才朱朝陽,再比如《請回答1988》裡美麗溫婉的暖心寶寶成德善。


大家或許會好奇,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內心深處的自信心是如何在一瞬間之內被擊垮的?


對男生而言,一個貧寒的家境亦或是不足一米六的身高就足夠了;


對女生來說,一張不那麼好看的臉蛋加一張糟糕的成績單就OK了。



缺愛的孩子,會因為自己從沒有被溫暖地疼愛過,所以他們也不太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缺愛的孩子,會因為從小自己沒有被真正地尊重過,所以他們永遠在等著別人來挑選ta,卻不知道自己其實也是擁有挑選權的一方。


缺愛的孩子,從來不懂得如何正確地索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會在無數次與夢想擦肩而過的時候心灰意冷:


算了吧,我這樣的人,配嗎?

缺愛的孩子,也從來不相信自己也可以擁有真正的愛情,只會在浪漫降臨的時候驚慌失措,患得患失:

錯過這次,我還能找到這麼愛我的人嗎?

他們的口頭禪是:等我有一天如何如何的時候,再去.........


但是等到這一天的時候,當初的一切早已經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他們的座右銘是:敵不動,我不動,以不變應萬變。

然而,人生的際遇卻往往如流星划過一般轉瞬即逝,在他們猶豫不決的時候就已經徹底錯過了。


就像《請回答1988》裡狗煥最終因為慢了一步而痛失自己的初戀時,才幡然悔悟:


緣分還有時機,不是自動找上門的偶然,而是帶著懇切的盼望做出無數的選擇。


創造的奇蹟般的瞬間,毫不遲疑的放棄和當機立斷,創造了了時機和奇蹟,而我自己本應該鼓起更大的勇氣。


搞怪的不是紅綠燈,不是時機,而是我自己數不清的猶豫。



我常說世俗的成功永遠是一個多因素的結局,它不僅僅只有勵志和雞血,還有背後那數不清的偶然和必然——

天時地利人和。

缺愛不是你的錯,然而你卻不該因為缺愛而變得膽小懦弱,患得患失。

正因為缺愛,我們才要比別人更加勇敢,更加果斷,更加珍惜命運所給予的每一次機遇。

缺愛的孩子,永遠是愛情中被動和卑微的一方。

自卑的久了,或許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心意是什麼,只是一味地站在原地,經歷著「被選擇—被拋棄」的死循環。

每一次被愛,即使心裡不那麼愛對方,也會因為對方帶來的一點點溫度而感到欣慰,從而想要更好地回報對方——


然而這並不是真正的愛情,而是恩情。

愛是一把熊熊燃燒的大火,而不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缺愛的女孩子,比普通女孩更容易遭遇「爛桃花」,因為她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只要別人對自己稍微好一點就秒速淪陷了。


缺愛的女孩子,也不太容易從一段孽緣中走出來,因為她怕離開這個人,就連這人生中最後的一點點星光也會逐漸黯淡了。

我見過很多優秀的女孩子,最終結婚的對象都讓人大跌眼鏡:


不高,不帥,沒什麼錢,也沒什麼家世,更沒什麼上進心和事業心,但他們的共性是看起來很暖。


假若一暖到底的話對缺愛的女生也未嘗是件壞事,但如果一時的「暖」只不過是在愛情當中的一種針對性策略,那麼婚後的生活也只能剩下苦不堪言了。


其實我小時候,也很缺愛,儘管我爸媽每天都在說:「雖然給不了你很多錢,但是我們給了你很多愛。」


但是在我看來,他們當然愛我,只是沒有他們自己想像中的那麼愛我罷了。


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的童年是不缺愛的——


因為缺愛的人,永遠不會把「我愛你」掛在嘴上,他們如果那麼精於表達,就不會是所謂「缺愛的人」了。

缺愛的孩子,就算愛到骨子裡也根本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愛,所以我覺得狗煥就是我自己的真實寫照。


我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不會對自己的父母說「我愛你們」。

但是我會儘自己最大努力給他們豐富的物質生活,滿足他們的一切願望,就算自己活得再苦再累也希望看到他們滿意的笑臉。


有一次講了9個小時的課之後,口乾舌燥的我都來不及喝一口就趕緊給家裡打電話:


今天是爸爸生日吧,我這就給你們一個大紅包。


結果換來我媽一句嗔怒的「以為你這個臭小子忘了呢」。


有時候我也會心疼自己,明明自己手裡也沒那麼闊綽,東奔西走也沒做過幾次頭等艙,但是每次帶父母出去玩的時候,無論飛機酒店還是吃飯都是最頂級的。


我常對學生吹牛逼說自己如何如何會泡妞撩妹,其實在感情裡,我也常常是那個被選擇的人。

只不過我從來都不是來者不拒的「被選擇」,而是有選擇性地「被選擇」罷了。


偶爾勇敢一回,結果還像極了德善,受傷之後把自己包裹的更嚴實了。


因為缺愛,因為自卑,我曾經錯過了很多很多機遇和許多許多的美好,所以此刻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你們:


正因為缺愛,正因為自卑,所以我們在感情裡要變得更加勇敢。


我們不僅僅是被選擇的對象,我們也有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和喜歡的生活的權利,我們更加不能把自己未來的生活變成將就。



我常說我討厭將就,因為早在多年前我就已經嘗夠了將就的滋味。


現代社會盛產「功利型教育」的父母,他們不太會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只會拿著皮鞭瘋狂地鞭策自己的孩子一個勁往前衝。

至於ta要朝著哪個方向跑,終點又在哪裡,他們不需要不知道,總之跑就對了。

不能說他們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至少孩子並沒有從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真正的愛。


「功利型教育」量販式地出產考試機器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邊是雙眼無神的茫然無措,一邊是蠅營狗苟的斤斤計較。

而事實上,人生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方向,更沒有什麼絕對的終點,一切的一切只是一種暫時的經歷。

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也僅僅是一種暫時的狀態。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成功」、「失敗」、「上岸」、「二戰」這些詞彙只不過是人生的一種經歷和暫時的狀態,而不是什麼絕對的標籤和身份的象徵。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但自己不懂愛,更加不會對別人有共情和同理心,反而會逐漸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體溫。


比如那些頂替別人學歷的人,毀掉別人的未來,卻在東窗事發的時候毫無悔意亦或是歉意,第一反應反而是「你為什麼做得這麼絕」。


而被頂替學歷的受害人陳春秀,至今也沒有得到任何一個加害者的道歉。


這也是我為什麼不買學區房,為什麼從不逼著點爺學這學那的根本原因:

相對於成為一個所謂的「成功人士」,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被愛和被尊重的人,一個體內有熱血體表有溫度的人。

缺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缺愛的陰影中喪失了愛與被愛的能力,把自己活成了一具遊蕩的行屍走肉。

然後你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找一個自己不愛的人,過上了一種自己不喜歡的人生,然後讓更多的負面情緒在體內泛濫。


我是幸運的,因為最終我學會了愛,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也希望你們是幸運的,能夠領悟到考研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種經歷,而不是「考上了萬事大吉考不上天崩地裂」的最終結果。


我們已經步入了小康社會,在營養均衡教育普及的當代,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差別絕對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大。


最終決定一件事成敗的,往往是你的方向和你的心態。


缺愛的孩子,不僅要比別人更勇敢,還要比別人更堅韌。


政治複習全包式課程記得私聊哦哦~

相關焦點

  • 孩子在缺愛邊緣掙扎,你卻一無所知…
    要麼終其一生都在愛中求索,拼命找尋愛;要麼認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一直拒絕愛。每個人的童年都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可能重來,或許你現在忙於工作,將孩子託付給別人;或許你對孩子有著高要求,而忽略了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許你的孩子是降臨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中,你們對孩子不管不問……
  • 童年缺愛的孩子到底有多心酸?你真的無法想像
    > 童年缺愛的女孩,長大後會怎麼樣? 在原本該好好談戀愛的年紀,她害怕親密,不想花精力去維持一段關係,她說,擔心自己沒能力維持幸福的能力。因為,那些幸福的瞬間怎樣被放大和延伸,這個辦法,她沒學過。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小時候缺愛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 家長:缺愛、家庭、孩子
    一個缺愛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通常是不懂愛、不會表達愛、不理解愛的,簡而言之對於「愛」的能力匱乏。在有愛的家庭中,會培養出有安全感的孩子,而這種安全感會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與此相反,缺愛的孩子會出現以下性格特質:1.敏感:能夠細膩的感知到他人的情緒,會過度討好他人,以求得到認可。2.多疑:對傷害耿耿於懷,容易抱怨指責別人,往往別人的一句話會過度解讀。3.不自信:做什麼事之前都先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完美,認為自己不配獲得他人的愛。4.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充滿不信任。
  • 缺愛的人該如何自救?
    問題:缺愛的人該如何自救?關鍵詞:大齡剩女/缺愛/原生家庭/性格測試最近朋友跟我閒聊,說遇到了一個挺有感覺的男生,可是男生沒什麼明顯的表現。什麼樣的人,總會覺得自己不配被愛?大概就是缺愛的人吧,而且,越缺愛的人,越沒有安全感,越覺得自己不配被愛。這種根深蒂固的對自己的認知,影響著這些人關於關係的所有選擇,但他們內心深處,卻比其他人都渴望愛。
  • 從小缺愛的女孩,如何活出自己的幸福
    4、患得患失:總覺得自己被愛是天賜的榮幸,總怕某一刻自己就被拋棄了。 5、缺乏自信:缺愛直接與自卑掛鈎。童年時期,沒有及時從父母那裡得到應有的溫情,潛意識中給現狀的解答就是:「我不配被愛」。她們總是在懷疑肉眼所看到的一切,會覺得男友的某些暖心的舉動其實另有目的,會覺得他說「晚安」只是不想理你,會覺得他口中的加班其實是跟小三幽會… …缺乏對感情基本的信任感導致哪怕她們已經合理推出男友不是臆想中那樣糟糕的人,卻還是無法做到完全信任他。
  • 童年缺愛的女孩,到底有多心酸
    童年缺愛的女孩,長大後會怎麼樣?關注和回答的人都很多,點讚最高的大概有幾個: 「不敢坦然接受或者所求愛,認為自己不可能遇到無條件的愛人」 「戀愛時喜歡作,沒有安全感,很容易把愛我的人推開。」 「自卑、敏感,渴望愛又害怕愛,難以開展一段親密關係。」
  • 心理學:缺愛型抑鬱症,從討好父母開始|缺愛的6個特點你有嗎?
    曾奇峰老師說過:即使是受到了心理創傷,早年經歷有愛的,能夠較快恢復;而早年經歷不健康的,可能一直無法恢復。而由於缺愛導致內心持續不安,持續不安可以引發很多心病,包括抑鬱症。「缺愛」一般由三種家庭模式導致:1. 情感忽視: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太少,或者太以自我為中心,常常忽視孩子的訴求。2. 情感虐待: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太高,或者不會溝通,在孩子無法做到讓自己滿意時,會用辱罵、貶低等方式對待孩子,父母的批評逐漸內化為孩子的自我否定。
  • 99%的都「缺愛」過,孩子三種「缺愛」的表現
    突然黏人如果孩子突然變得很黏人,別急著高興,先想想這段時間是不是太怠慢孩子了,導致孩子缺愛了,才變得突然黏人。如果父母平時照顧孩子太少,和孩子交流有限,就很難為孩子建立起安全、穩定的依戀關係,會導致孩子的安全感嚴重不足,一旦發現父母離開視線,就極度恐懼,哭鬧不停。父母應儘量多抽時間陪伴孩子。當我們不得不離開,也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話告訴他,你只是暫時離開,在離開之前和他約定好時間,並守時守約按時段回來。
  • 《童年不缺愛》:從小缺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很難「富」起來
    所以說,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生命頭幾年最重要的議題。很幸運能在此時讀到《童年不缺愛》這本書,我的寶寶3個月,每天醒來,那小眼神尋到我,會咧開還沒長牙的小嘴衝我笑。而我,除了滿足寶寶的吃喝拉撒,接下來,就該關注他的精神層面了。
  • 塔羅牌佔卜:你的內心有多缺愛?
    即使有時自己佔理,你也願意為了平息「戰爭」而退讓一步。但歸根究底,這是你內心缺愛才不得不做出的一些妥協。 因為你害怕自己不被別人所喜歡,所以一直都委屈自己去迎合別人的喜好。你以為這樣做,至少可以不被別人討厭。可實際上,一昧地委屈自己只會使你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忽略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久而久之,你會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
  • 你的孩子缺愛了嗎?這三種孩子缺愛最嚴重,尤其是第一種
    但這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一次考試,因為當父母容易,但當一個能給足孩子需要的愛的父母卻非易事。不管父母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呵護孩子,都避免不了給孩子造成傷害,當傷害超過了限度,孩子就會明顯感到缺愛。下面這3種孩子,缺愛的情況最嚴重!
  • 《童年不缺愛》:這三個字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童年的經歷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命運。有句話說:幸福童年療愈一生。作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我們已經看過聽過太多令人傷心落淚的事件:前不久,一名初中生,因為被媽媽打了一巴掌,從教學樓縱身跳下,14的生命戛然而止。兩個月前,一名花季少女,從自己家跳樓,父親救女心切,想要接住自己的孩子,卻雙雙殞命。
  • 缺愛的家庭造就怎樣的孩子?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說話唯唯諾諾,從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請求,因為害怕別人不高興。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篇文章,我想這就是對於缺愛孩子最好的回答,想被關注卻害怕被說矯情,想被認同卻又害怕失落,想被愛卻在心裡告訴自己我好像不配。作者說直到前幾年,坐公交司機到站沒停都不敢喊一聲「師傅,停一下」,一直以為是自己嫌麻煩。後來才明白,我是怕麻煩別人。
  • 缺愛不是缺陷,你應該怎麼做才能自救
    但由於父母對待挫折的教育方式不同,致使孩子成年後面對挫折的心態出現兩種極端。面對孩子的訴求,家長的態度就是決定性因素。比如童年時,孩子想要一個玩具。有的家長會好聲好氣、有理有據地告訴孩子為什麼不給他買,並說明如果以後表現好,可能會擁有更好的;但很多家長則斷然拒絕,像面硬牆一樣瞬間把孩子的渴求打回去:「買什麼買,我看你像玩具。」
  • 《童年不缺愛》:我們內心的安定是孩子安全感的「源頭」
    這我想起一個名叫項目的作者,她在《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這本書中指出:一個情緒平和的父母會給孩子傳遞內心安定的信息,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如果我們在孩子突然變得黏人、大發脾氣、沒事也哭哭啼啼、總跟我們對著幹時,急於用指責、威脅、打罵等帶有負面情緒的懲罰方式對付他,會發現孩子的問題行為越來越不受控。因為這些方式都會加劇「聯結斷裂」,讓原本可能只是渴望獲得關注的孩子感覺父母不理解他,懷疑媽媽不愛自己了,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感被破壞,還學會了用粗暴的方式發洩情緒。
  • 長期缺愛的男人,真的對女生沒興趣嗎?長期缺愛的男人如何自救
    心理學研究表明,多數成年人的缺愛循其本源缺的並非是同齡人的愛,而是父母的愛。一個缺愛的家庭對孩子的人格發展帶來的影響可以說是致命的,缺愛的家庭帶給孩子的另一種人格缺陷是討好型人格。長期缺愛的男人,在選擇自己喜歡的人時會更加謹慎,不會因為一時的衝動做出令他不滿意的選擇。長期缺的男人真的是對女生沒興趣嗎?
  • 長期「缺愛」的女人,才會越來越強勢
    」每每讀到這段話,心中總是酸酸地,對於女人來說,「愛」是無比重要的事情,有時候,缺愛比缺錢更可怕。缺愛的女人,起初,也是茫茫然的,也是彷徨無助的,只有一頭扎進生活的軌道上之後,才學會了靠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勢,越來越強大。
  • 《童年不缺愛》:被愛的孩子是幸運,會愛的父母是奇蹟
    下面我從「看見」孩子、理解孩子、接納自己與家人三方面,來介紹《童年不缺愛》這本書裡愛孩子的方法。一、用愛的語言「看見」孩子繪本《魔法親親》裡的浣熊奇奇該上幼兒園了,但他卻哭鬧著不願去「我不想去上學,我想和媽媽留在家裡,跟我的朋友玩遊戲,玩我的玩具,看我的書,蕩我的鞦韆。」
  • 動不動就發朋友圈的人,其實只是缺愛
    並不是所有人都在旅行,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天天大餐,只是,你把所有的美好都收集了起來,對比上了自己平凡的生活。生活最真實的地方,一定是平凡中擁有幸福與不容易的。於每個人皆是如此,只是,恰好有人喜歡曬美化了的生活,而你又忍不住去點那個小紅點。所以,總是翻著朋友圈,內心又得不到安定的人,往往便過得不快樂。
  • 你缺啥?你缺的東西的反面是什麼?你擁有什麼?清點你的財富
    請不要難過,因為前面寫的統統不是真的,我只是這次考試沒考好,怕您打我,所以我在同學家寫作業,如果您不怪我了,您就過來接我!」 這位爸爸突然喜極而泣,趕忙出門去接女兒。 如果你是這位爸爸,你會怎麼做?如果早上醒來,你發現自己還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這一天離開人世的16萬人更有福氣;如果你從未經歷過戰爭的危險、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飢挨餓的難受......你已經好過世界上5億人;(如今,這個數字只增不減);如果你的冰箱裡有食物,身上有足夠的衣服,有屋棲身,你已經比世界上70%的人更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