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小缺愛的孩子,究竟有多自卑?
哪怕渾身上下百分之九十九都散發出璀璨的光芒,缺愛的孩子也會因為身上那百分之一的不完美而感到深深的自卑。
比如《隱秘的角落裡》的智商逆天的數學天才朱朝陽,再比如《請回答1988》裡美麗溫婉的暖心寶寶成德善。
大家或許會好奇,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內心深處的自信心是如何在一瞬間之內被擊垮的?
對男生而言,一個貧寒的家境亦或是不足一米六的身高就足夠了;
對女生來說,一張不那麼好看的臉蛋加一張糟糕的成績單就OK了。
缺愛的孩子,會因為自己從沒有被溫暖地疼愛過,所以他們也不太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缺愛的孩子,會因為從小自己沒有被真正地尊重過,所以他們永遠在等著別人來挑選ta,卻不知道自己其實也是擁有挑選權的一方。
缺愛的孩子,從來不懂得如何正確地索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會在無數次與夢想擦肩而過的時候心灰意冷:
算了吧,我這樣的人,配嗎?
缺愛的孩子,也從來不相信自己也可以擁有真正的愛情,只會在浪漫降臨的時候驚慌失措,患得患失:
錯過這次,我還能找到這麼愛我的人嗎?
他們的口頭禪是:等我有一天如何如何的時候,再去.........
但是等到這一天的時候,當初的一切早已經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他們的座右銘是:敵不動,我不動,以不變應萬變。
然而,人生的際遇卻往往如流星划過一般轉瞬即逝,在他們猶豫不決的時候就已經徹底錯過了。
就像《請回答1988》裡狗煥最終因為慢了一步而痛失自己的初戀時,才幡然悔悟:
緣分還有時機,不是自動找上門的偶然,而是帶著懇切的盼望做出無數的選擇。
創造的奇蹟般的瞬間,毫不遲疑的放棄和當機立斷,創造了了時機和奇蹟,而我自己本應該鼓起更大的勇氣。
搞怪的不是紅綠燈,不是時機,而是我自己數不清的猶豫。
我常說世俗的成功永遠是一個多因素的結局,它不僅僅只有勵志和雞血,還有背後那數不清的偶然和必然——
天時地利人和。
缺愛不是你的錯,然而你卻不該因為缺愛而變得膽小懦弱,患得患失。
正因為缺愛,我們才要比別人更加勇敢,更加果斷,更加珍惜命運所給予的每一次機遇。
缺愛的孩子,永遠是愛情中被動和卑微的一方。
自卑的久了,或許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心意是什麼,只是一味地站在原地,經歷著「被選擇—被拋棄」的死循環。
每一次被愛,即使心裡不那麼愛對方,也會因為對方帶來的一點點溫度而感到欣慰,從而想要更好地回報對方——
然而這並不是真正的愛情,而是恩情。
愛是一把熊熊燃燒的大火,而不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缺愛的女孩子,比普通女孩更容易遭遇「爛桃花」,因為她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只要別人對自己稍微好一點就秒速淪陷了。
缺愛的女孩子,也不太容易從一段孽緣中走出來,因為她怕離開這個人,就連這人生中最後的一點點星光也會逐漸黯淡了。
我見過很多優秀的女孩子,最終結婚的對象都讓人大跌眼鏡:
不高,不帥,沒什麼錢,也沒什麼家世,更沒什麼上進心和事業心,但他們的共性是看起來很暖。
假若一暖到底的話對缺愛的女生也未嘗是件壞事,但如果一時的「暖」只不過是在愛情當中的一種針對性策略,那麼婚後的生活也只能剩下苦不堪言了。
其實我小時候,也很缺愛,儘管我爸媽每天都在說:「雖然給不了你很多錢,但是我們給了你很多愛。」
但是在我看來,他們當然愛我,只是沒有他們自己想像中的那麼愛我罷了。
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的童年是不缺愛的——
因為缺愛的人,永遠不會把「我愛你」掛在嘴上,他們如果那麼精於表達,就不會是所謂「缺愛的人」了。
缺愛的孩子,就算愛到骨子裡也根本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愛,所以我覺得狗煥就是我自己的真實寫照。
我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不會對自己的父母說「我愛你們」。
但是我會儘自己最大努力給他們豐富的物質生活,滿足他們的一切願望,就算自己活得再苦再累也希望看到他們滿意的笑臉。
有一次講了9個小時的課之後,口乾舌燥的我都來不及喝一口就趕緊給家裡打電話:
今天是爸爸生日吧,我這就給你們一個大紅包。
結果換來我媽一句嗔怒的「以為你這個臭小子忘了呢」。
有時候我也會心疼自己,明明自己手裡也沒那麼闊綽,東奔西走也沒做過幾次頭等艙,但是每次帶父母出去玩的時候,無論飛機酒店還是吃飯都是最頂級的。
我常對學生吹牛逼說自己如何如何會泡妞撩妹,其實在感情裡,我也常常是那個被選擇的人。
只不過我從來都不是來者不拒的「被選擇」,而是有選擇性地「被選擇」罷了。
偶爾勇敢一回,結果還像極了德善,受傷之後把自己包裹的更嚴實了。
因為缺愛,因為自卑,我曾經錯過了很多很多機遇和許多許多的美好,所以此刻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你們:
正因為缺愛,正因為自卑,所以我們在感情裡要變得更加勇敢。
我們不僅僅是被選擇的對象,我們也有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和喜歡的生活的權利,我們更加不能把自己未來的生活變成將就。
我常說我討厭將就,因為早在多年前我就已經嘗夠了將就的滋味。
現代社會盛產「功利型教育」的父母,他們不太會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只會拿著皮鞭瘋狂地鞭策自己的孩子一個勁往前衝。
至於ta要朝著哪個方向跑,終點又在哪裡,他們不需要不知道,總之跑就對了。
不能說他們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至少孩子並沒有從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真正的愛。
「功利型教育」量販式地出產考試機器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邊是雙眼無神的茫然無措,一邊是蠅營狗苟的斤斤計較。
而事實上,人生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方向,更沒有什麼絕對的終點,一切的一切只是一種暫時的經歷。
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也僅僅是一種暫時的狀態。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成功」、「失敗」、「上岸」、「二戰」這些詞彙只不過是人生的一種經歷和暫時的狀態,而不是什麼絕對的標籤和身份的象徵。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但自己不懂愛,更加不會對別人有共情和同理心,反而會逐漸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體溫。
比如那些頂替別人學歷的人,毀掉別人的未來,卻在東窗事發的時候毫無悔意亦或是歉意,第一反應反而是「你為什麼做得這麼絕」。
而被頂替學歷的受害人陳春秀,至今也沒有得到任何一個加害者的道歉。
這也是我為什麼不買學區房,為什麼從不逼著點爺學這學那的根本原因:
相對於成為一個所謂的「成功人士」,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被愛和被尊重的人,一個體內有熱血體表有溫度的人。
缺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缺愛的陰影中喪失了愛與被愛的能力,把自己活成了一具遊蕩的行屍走肉。
然後你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找一個自己不愛的人,過上了一種自己不喜歡的人生,然後讓更多的負面情緒在體內泛濫。
我是幸運的,因為最終我學會了愛,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也希望你們是幸運的,能夠領悟到考研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種經歷,而不是「考上了萬事大吉考不上天崩地裂」的最終結果。
我們已經步入了小康社會,在營養均衡教育普及的當代,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差別絕對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大。
最終決定一件事成敗的,往往是你的方向和你的心態。
缺愛的孩子,不僅要比別人更勇敢,還要比別人更堅韌。
政治複習全包式課程記得私聊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