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在戶外健身、鍛鍊的市民越來越多。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西安部分公園、廣場健身器材「缺胳膊斷腿」影響使用,還有部分老舊小區家屬院居民至今享受不到「在家門口健身」的待遇。
健身器材破損
手扶鋼管斷裂 踏板挨著地面
近日,有市民向記者反映,西安革命公園裡有些健身器材破損,希望能儘快維修,以免讓來鍛鍊的市民受傷。
3月31日上午,記者在該公園內看到,距離公園西門不遠處的健身器材鍛鍊區裡,一臺太空漫步機的手扶鋼管的一端已經斷裂,斷裂的地方完全支撐在另一臺太空漫步機的手扶鋼管上,而且四個踩腳的踏板,有三個幾乎就要挨著地面。一名正在鍛鍊的女士一隻手扶著斷裂的鋼管,另一隻手扶著豎在地面的柱子,雙腳慢慢地前後運動著「湊合用」。
隨後,記者將這一問題反映給了西安革命公園,工作人員稱,園內的健身器材統一是由西安市體育局購買,後期的維護由革命公園來負責,在器材損壞嚴重公園無法維修的情況下,會聯繫體育局讓生產器材的廠家來檢查維修,「之前對於園內破損的健身器材,我們都會在上面貼個『器材損壞請勿使用』的溫馨提示,但有時會被鍛鍊的人撕掉。對於市民反映的太空漫步機手扶鋼管斷裂等問題,我們先派人去現場查看,然後儘快維修」。
健身器材越來越少
「來鍛鍊的人只能繞圈走路」
3月29日,市民王女士向記者反映,北門外環城公園裡的健身器材越來越少,有些已破損,有時來鍛鍊的人多了,都不夠用。
3月31日上午11時許,記者來到北門外東側西安環城公園全民健身長廊安遠園,看到一臺名叫按摩揉推器的健身器材,其中一個圓盤中間有一個約5釐米的裂縫,如果市民鍛鍊時不注意,很容易劃到手。一臺太空漫步機只剩下一個腳踏板,已經不能正常使用。
一位正在鍛鍊的老人告訴記者:「去年快冬天的時候,有工人把東西兩邊環城公園裡很多破損嚴重的健身器材拆掉了,目前只剩下少量的器材供大家鍛鍊,不知道啥時候能再安裝新的器材。」另一位鍛鍊的女士說,「現在健身器材越來越少,以後大家來鍛鍊就只能繞圈走路了」。
隨後,記者將這一問題反映給西安市體育局群眾體育處,工作人員答覆稱,「目前正處於西安市城牆管委會對環城公園進行提升改造的時期,南門環城公園已改造完畢,等北門環城公園提升改造後,西安市體育局會針對具體情況對公園內進行健身器材布局。去年,我們拆除北門外環城公園破損健身器材時,也在公園內張貼了拆除原因的通知,部分市民也予以理解。」
健身器材尺寸太小
市民吐槽「只能小孩用」
「這新換的健身器材尺寸也太小了吧,這麼迷你,只能小孩用吧!」近期,有市民向24小時新聞熱線吐槽,稱之前省體育場內的健身器材破損嚴重,前一陣子終於換了一批新的健身器材,沒想到「尺寸太小,不少來鍛鍊的人都覺得壓根沒法用」。
3月31日下午,記者來到省體育場北側看到,該處的確已經更換了部分健身器材,很多人坐在器材上面鍛鍊或者曬太陽。
針對這一問題,陝西省朱雀廣場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人員表示,「省體育場新更換的健身器材都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對於市民反映健身器材型號偏小的問題,可能與個人的體形有關係,也有可能是該市民使用之前的器材已經形成習慣。」
健身器材分布不均
「五六個小區就一個健身器」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西安所有行政社區健身器材的設置,已經達到100%全部覆蓋。但記者發現,西安不少新建小區,尤其是高檔小區內,健身器材經常閒置無人使用。部分老舊小區、家屬院的情況正好相反,老年居民多,卻沒有安裝健身器材。
3月31日下午,記者在高新區科技路、高新四路等近10家小區,發現這些小區內安裝的健身器材,基本沒人使用。隨後,記者走訪西安市端履門、菊花園、東廳門附近的十多個老舊小區、家屬院後發現,幾乎難覓健身器材的影子。
在東廳門社學巷小區內,一進門就看到一臺太空漫步機被鎖鏈鎖在一旁的鐵柵欄上,緊挨著漫步機的是堆滿木板、石灰等建築材料的建築垃圾。而跟附近其他小區相比,這架健身器材還挺「寶貝」。「我們這巷子裡一共有五六個小區,住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偏偏就只有這麼一個健身器。」附近一住戶稱,「平時我們就爬爬樓梯、走走路當鍛鍊呢,別讓我們眼饞了,趕緊給我們也裝上吧。」
規定解讀
咋申請裝健身器材?
社區、街辦等逐級上報申請
「我們小區也想裝健身器材,該咋辦?」針對市民諮詢較多的問題,記者了解到,根據《西安市全民健身路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應按照小區、社區、街道辦事處、區縣文體局、西安市體育局自下而上的方式逐級上報,經審批後,也應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健身器材的下發與安裝。
「提出申請後,也不是一定能裝,還得看小區是不是具備安裝條件。」西安市體育局群眾體育處的一名工作人員稱,按照規定,安裝健身器材有場地需求,「部分老舊小區或家屬院沒能安裝,很大一部分原因跟場地有關,老舊小區普遍比較狹窄,地方不夠,沒法安裝。」
日常維護誰來管?
遵循「誰受益誰管理」原則
據了解,西安市體育局負責健身器材的招標採購,監督生產廠家運送、安裝、調試器材和售後服務等工作,監督各區縣文體局是否與受贈單位籤訂協議和制定全民健身器材維護管理規章制度,並負責對建設項目進行抽查,建立全市全民健身器材管理網絡,如遇健身器材需要轉移,負責做好全民健身器材固定資產轉移工作。
健身器材一般遵循「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一旦器材出現故障,單位應主動聯繫器材生產廠家進行維修;如果健身器材屬于贈送項目,接受贈送的社區或小區物業就應履行監管維護的職責。
維修費用誰出?
過了保修期由政府承擔
西安市體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自2012年開始,西安市新安裝的健身器材,應全部使用新標準,健身器材的使用年限為8年。建設單位或受贈單位如發現健身器材有損壞,需要修理或維護,可以按照標識牌上的廠家電話及時與生產廠家進行聯繫,避免市民受傷的情況發生。在器材的保修期內,如發現器材有非人為損壞,小區可直接與廠家聯繫,進行免費維修,「如果過了保修期,可以由物業或社區向區縣文體局打申請,由政府承擔維修費用。」 記者 馬群 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