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一高校購置6噸「扶貧紅薯」免費請師生品嘗的新聞讓河南交院火出了圈。2018年以來,河南交院充分利用交通運輸行業和教育資源優勢,結對信陽息縣,從智力、教育、特色、消費四個方面綜合施策,精準扶貧,在當地繪就夏看「千裡稻花應秀色」、秋日「喜看稻菽千重浪」的美麗鄉村生態畫卷,助力息縣於2019年5月正式脫貧摘帽,交上精準扶貧的滿意答卷。
智力扶貧,打造產業扶貧「智囊團」
息縣是河南省糧食生產百強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素有「有錢難買息縣坡,一半乾飯一半饃」的美譽。但由於歷史原因,息縣特色農產品「待在深閨人未識」,產銷渠道受限,整體發展較落後。
扶貧先扶智。201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安排,河南交院開始結對幫扶息縣。學校黨委第一時間成立了校地結對幫扶辦公室,多次召開黨委會研究、部署、推進工作開展,並積極向省委組織部爭取,選拔學校副院長李博到息縣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聯繫對接校地幫扶工作。
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和領導班子多次帶隊赴息縣調研走訪,找準幫扶點,作出「四個幫扶」的工作部署,安排全校職能部門和八個院系深入息縣,帶著團隊和物資開展幫扶:委派3個先進黨支部與息縣3個基層黨支部結對共建,探索「黨建+扶貧」模式,提高當地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物流學院、商旅係為當地作出物流、路網、車站建設及產業發展等的精準規劃;協調行業資源選派科技團、專家團深入息縣通過戰略諮詢、專題研究、技術支持、校企合作等多種形式提升息縣自身「造血」功能。
息縣掛職的李博副院長一到任,就深入基層調研,到當地貧困戶家中晝訪夜談,用3個月時間先後走遍息縣23個鄉鎮(辦事處)99個貧困村,推動全縣脫貧攻堅及校地幫扶措施落地見效,並聯繫校地媒體及社會平臺,宣傳當地風土民情、特色農產品等,開展彎柳樹村鄉村振興規劃設計、全球文旅達人創作等一系列活動,多渠道提升息縣美譽度和影響力。
特色扶貧,鋪就鄉村致富「幸福路」
要想富先修路。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根據息縣交通運輸脫貧攻堅需求,河南交院選派專家團、科技團、講師團通過交流學習、現場診斷、諮詢調研等,為路網布局、幹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建設規劃提供技術支持,幫助息縣做好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工作和「四好農村公路」建設技術諮詢等工作,使息縣交通運輸系統領導幹部、技術骨幹、一線員工專業技術知識得到系統提升。
同時,河南交院還積極爭取河南省交通運輸廳舉行業之力在息縣的交通規劃、道路建設、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還將交院下屬工程公司研發的「綠色新材料」——玄武巖纖維應用技術直接用於當地路面工程,推動「百縣通村入組工程」,實施村組道路提升改善項目146個98.4公裡,解決全縣146個20戶以上自然村不通「硬化路」、斷頭路等問題;將上羅高速息縣至羅山段納入《河南省高速公路路網規劃(2016—2030)》,為息縣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出行提供便利的出口。2019年7月,息縣被授予「河南省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示範縣」標牌,獲取500萬元補助資金。
一路通,路路通,奔小康的步子更快了。結合息縣地理位置及經濟發展需求,河南交院調研編制縣鄉鎮村物流配送信息體系規劃方案,開發建立「息縣物流配送信息大數據平臺」,校地共建電商扶貧校外生產型實訓基地——河南省息縣名優農特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成功申報「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聯繫協調廣東客商在息縣楊店鄉、項店鎮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澳洲小龍蝦養殖模式;推動息縣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前期立項工程,助力其當選2019年全國重點推進的12個水利項目及河南省「四水同治」首批推進的十大水利工程項目之一;協助息縣先後完成招商籤約落地重大項目12個,合同投資金額達57億元。2019年,息縣招商引資在信陽市排名第三,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現在出門都是水泥路,家門口就能收發快遞,俺們的農產品也能走出去,不用成年在外打工,在家日子也有奔頭……」提及家鄉變化,當地村民們讚不絕口。
教育扶貧,築巢育鳳「拔窮根」
治貧先治愚。作為教書育人的高職院校,河南交院始終將教育精準扶貧作為助力息縣減貧、脫貧的「利器」,從助學強師、補短推優等方面阻隔貧困代際傳遞,實現「築巢育鳳」的良性發展態勢。
河南交院圍繞當地公路交通、建築工程、信息化技術、物流管理、汽車技術、船員技能、酒店管理、商務旅遊等方面的短板和需求,選派多批次專門人才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找準定位,圍繞「為什麼來」、 「怎麼幹」等問題,通過「師帶徒」、 「一師多徒」、 「工作室」等形式,為當地基層幹部、專業技術業務骨幹、勞動力等開展多層次培訓,強化其專業技能和素養。
為提升息縣職業教育水平,河南交院邀請息縣職教中心來校參觀交流,籤署合作共建協議,選派優秀士官生為其新生開展軍訓工作,並分批次捐贈價值約30萬元的實訓設備,幫助其建設汽車實訓室,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設置、教材選定、職教理念,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等方面對息縣職業高中給予指導幫助,讓當地的學生學得技能、成才就業,為地方脫貧攻堅培養新型勞動者,又讓貧困家庭實現就業脫貧致富。
為幫助當地招智引才,河南交院積極牽線搭橋,邀請息縣企事業單位在學校開展專場招聘,與息縣縣委黨校、息州賓館等籤訂合作協議,鼓勵教職工、校友、畢業生到息縣領辦、創辦企業,實施「一對一」就業幫扶項目,對息縣在校生開展創新創業培訓,及時為息縣畢業生推送就業信息,並鼓勵學校畢業生尤其是息縣畢業生,積極到息縣就業,支援家鄉建設。
消費扶貧,暢通脫貧致富「小康路」
作為糧食大縣,地處沃野的息縣稻穀飄香、水美魚肥,是公認的「魚米之鄉」。但農村產業基礎落後、市場信息不暢、品牌建設滯後。加強農產品深加工,促進產銷對接的「開發式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
「開發式扶貧核心在於激發貧困地區內生動力,真正建立產業鏈式的長效機制,既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問題,又提升應對市場風險能力,實現長期穩定脫貧。」李博講道。
為帶動息縣實現「造血」功能,近年來,河南交院一面與息縣籤約定向採購農產品訂單,直接從息縣購置農副產品用於學校食堂及教職工工會福利等;一面在校內建立「校地結對幫扶」農副產品超市(以下簡稱「扶貧館」),並在省內高速公路服務區104家便利店搭建息縣農產品銷售網絡;組織優秀師生分批分次前往息縣開展電商培訓、實踐指導等,先後在淘寶、京東、拼多多3個電商平臺搭建「息縣農產品特色館」。通過線上線下同步展銷,將息縣蝦稻米、鹹鴨蛋、幹香菇、紅薯粉條、五香花生、「空心貢面」等特色農副產品銷向全國。
作為息縣網絡電商扶貧專項組組長,李博還親自為息縣農產品「代言」,拍攝宣傳視頻,開展直播帶貨,為當地農產品站臺吆喝,為當地旅遊景點「打卡代言」。據了解,今年5月份的兩場「直播帶貨」活動,累計吸引觀看人數76.7萬人,銷售息縣農產品11203件,銷售金額28.88萬元。李博本人也在6月份被授予息縣唯一的「息寶推薦官」稱號。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河南交院從息縣購置農產品約110萬元,線下渠道實現約202萬元的銷售額,線上電商渠道銷售額達1000餘萬元,各個渠道累計幫助息縣實現1400多萬元的銷售額,電商扶貧工作還受到河南省商務廳的通報表彰。
「校地結對幫扶」既集結各方力量,助力精準扶貧、脫貧工作;又通過扶貧攻堅,讓廣大師生走進田間地頭,強化勞動教育,打造接地氣的實踐課程和思政課堂,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成為河南交院的有益探索。在全省脫貧攻堅第八次推進會議通報情況中,河南交院2019年度全省脫貧攻堅成效年度考核中綜合評價「好」,位列全省高校第15名,專科院校第2名。下一步,河南交院將繼續發揮學校在人才、科技、智力、教育、行業等方面的優勢,在助力校地結對幫扶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學校實踐育人、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實效性,塑造扶貧、育人雙贏的「交院品牌」,實現扶貧、育人雙豐收,為中原更出彩集聚合力。(魏豪 劉月 趙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