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近兩年來可以說是風生水起,小園子越開越多,名聲也越來越大,算是扛起了中國相聲的大旗。但隨著德雲社的規模不斷擴大,德雲社的演員也暴露出來不少問題。
最近,張雲雷拿地震的傷痛「砸掛」的風波還未平定,秦霄賢和孫九香又在觀眾「上貨」時怒對觀眾,使德雲社陷入了輿論漩渦。7月27日,秦霄賢、孫九香在北京廣德樓劇場進行晚場演出,上場後的二人並沒有立刻開始表演,而是先由秦霄賢走到臺邊收取粉絲排隊送來的信件和禮物。整個過程持續了近兩分鐘還沒有結束,臺下一位男觀眾催促到:「快點講啊我買了票的!」結果卻當場遭到了孫九香的回懟:您買了票我們就會讓您聽相聲的,到哪兒都是。您要是不想聽啊,您可以出去。」
這段視頻被發布到網上後,引發了網友的討論和爭議,大多數人都認為觀眾買票進場,理應受到尊重,德雲社演員回懟觀眾的做法是缺少藝德;但也有很多粉絲解釋說收禮物環節是德雲社一直以來的慣例,是催促演出的男觀眾在無理取鬧。在現場也有粉絲聽到回懟後跟著鼓掌叫好,稱讚孫九香「好帥」。
網友各執一詞,爭論不下。但這件事情最關鍵的一環是,德雲社演員的偶像化過程中,產生了與傳統相聲觀眾、相聲收聽秩序的互相矛盾。
粉絲不顧事實基礎地維護「相聲愛豆」,令很多網友感到反感,把相聲演員當愛豆捧,「相聲愛豆」做什麼都是對的現象,好像已在德雲社愈演愈烈。自張雲雷唱著小曲走紅後,本應該與偶像愛豆無關的相聲圈變得越來越粉圈化。微博做數據,帶螢光棒看相聲,內部撕番位……這些本應該是粉絲捧愛豆的方法都被用在了相聲演員的身上。
無論是之前的張雲雷,還是現在的秦霄賢、孫九香,拋開粉絲的狂熱追捧,他們作為德雲社的一員,最基本的把守的身份應該還是一名相聲演員,而不是明星或偶像。首先應該對得起的,就是買票來看他們的相聲聽眾。就連郭德綱在演出時,都不敢佔用太多演出時間來收取粉絲禮物,收禮物期間,也是包袱抖一個,再抖一個,不讓場面冷場,把觀眾當作衣食父母。
而這些所謂的相聲新秀卻在粉絲的追捧下,越來越背離基本的舞臺規則和秩序。
傳統相聲行業受到更多人的喜愛本應是一件好事,但劇場有劇場的禮儀,相聲也應該有相聲的規矩。其實,跟很多偶像明星收粉絲的禮物不一樣的是,德雲社很早之前就有過規定,不同的禮物是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的。比如像玩具或者粉絲的書信,有紀念意義的東西,是給相聲演員自己保存的,而有一定的價格的貴重的禮物的時候,一般都是在演員退場之後,由保安原路返還給粉絲的。比如,之前張九齡也有收到過比較貴重的禮物,並且在通過保安返還給粉絲的時候,沒有能夠順利還給粉絲,之後張九齡也是直接把紅包中的錢全部捐獻給了當地的福利院。
當下德雲社運用娛樂圈的炒作方式去打造他們的相聲演員,去造星,這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看起來效果也很好。但被粉絲捧起來的相聲演員,名氣大、影響力、傳播力遠勝傳統的小院子相聲演員,更應該加強專業素質與品德修養才行。如果有觀眾反感佔用舞臺表演時間收禮物,演員的處理方式其實有很多種,不收,或者演出後收,唯獨不能冷了場子,然後再懟觀眾。
粉絲帶來的流量與追捧,是相聲演員需要的,但作為演員不見得就非得厚此薄彼,厚愛粉絲而冷落觀眾,這本身就是演員水平不夠、品德素養出現了問題。作為相聲演員,德藝雙馨才是成腕兒的根本之路。
當年拼事業的郭德綱,舞臺上人手不夠時,甚至站在臺上巴拉兩口飯就開說,就怕冷了場子讓觀眾不高興,遇到追到臺上握手、擁抱的粉絲,也不曾黑過臉,懟過觀眾。而如今,更容易成名的郭德綱徒弟,卻一個比一個趾高氣昂,一個比一個敢突破底線。
相聲演員偶像化、愛豆化是一條捷徑,但世上本沒有捷徑,所以最近德雲社砸招牌的「事故」一個接一個。相聲演員偶像化之路,雖便捷,但帶來的問題是,相聲演員的水平往往配不上他們的名氣和火爆的程度,這才是最致命的。
目前德雲社取消了7月30日-8月4日秦霄賢、孫九香出演,來平息觀眾怒火、網友爭議。一出問題就暫停演出,不是長久之計,希望這些飄飄然的相聲新秀也可以好好想想自己說相聲的初心,不要被追捧衝昏了頭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實習生 楊心雨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