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網言網語磨平我們的表達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北京日報

在近日一項關於「網絡用語」的調查中,近八成受訪者都對網絡時代自己語言的日漸貧乏表達了憂慮。對於具體表現,61.9%的人覺得自己已基本不會說詩句,57.6%的人則深感複雜的修辭手法正離自己越來越遠。有人自嘲現在遇到好笑的事只會 「哈哈哈」,觸發了很多網友的共鳴。

如果不是這麼一個調查,我們或許還真沒發現,自己現實生活中的種種表達已經逐漸被網絡用語所侵蝕甚至代替。高興是「開森雞凍」,害怕是「細思恐極」,傷心是「藍瘦香菇」,玩笑開盡,就是不能完整說一句話。不知不覺間,網絡用語在豐富我們的語言,卻也在簡化我們的語言。正如有論者指出,「一個新詞語的迅速流行和人們『不假思索』地使用,會鈍化我們的感受,讓我們產生一種惰性。」的確,當我們的語言只剩下「複製粘貼」,對生活的不同感受也勢必會被掩藏在熱熱鬧鬧的同質化表達之中。

我們並不否認語言的迭代更新,特別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新詞語大量流行的年代,固步自封、抗拒一切不現實也不足取。但我們在積極吸納新語彙的同時,卻不能讓自己的表達方式越來越單調。表達的目的在於溝通,而溝通的真諦在於情真意切,漢語的感染力很大程度正是在於其對情感的承載。形容眼前景致,詩人會詠「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詞人會嘆「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抒發內心情感,詩人會道「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詞人會誦「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而如今我們更多只是拍個照片、發個視頻,順便感嘆一句「真好看」「好想你」,實在有負風月、有負真心。

「哈哈哈式直率」表面是語言儲備的不足,深層則是思維和表達能力的下降。截至2018年底,我國網民規模為8.29億,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巨大流量之下是「快消式」文化的崛起,碎閱讀、淺表達正充斥許多人的語言系統。媒介技術在進步,表達方式更為多樣化,傳播門檻也隨之降低。數張照片,幾秒視頻就能傳遞信息,一套表情包,幾個英文詞就能訴說情緒,但一段達意的文字卻往往需要字斟句酌,因而被許多人所拋棄。可文字特別是漢語表達,不正是在反覆思考和打磨中,才產生了其他形式無法替代的真摯與細膩。當鍵盤代替手寫,字跡潦草、提筆忘字成為常態,可漢字之美不就存乎於一筆一划中麼?表達也是一樣,在尋求簡單、多樣的方式時,決不能放棄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對文字的珍視。

生活需要便捷快速,也需要一點「匠人精神」。說句成語不是文縐縐,來句詩詞也並非裝文化,關鍵是要常常思考怎樣去表達,不要讓自己的語言邏輯在網言網語的衝擊中被磨平,空留下「說不清道不明」的遺憾。(記者 鄭宇飛)

相關焦點

  • 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參與改變-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導語】通過說好中國政策,講好中國故事,用網言網語分析國家未來發展趨勢,向網民傳遞中國為什麼強大,從而增強自信心、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看到一個又一個「曾經的我」變成「現在的我」,看到越來越多的網友跟我們站在了一起,從少數到多數,我想這就是我的動力,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參與改變,我們一直在改變。而這種變化,是基於國家發展得越來越好之上,我們有底氣有動力更有信心。
  • 網言微評 | 年輕幹部腳上沾泥 胸中才有底氣
    網言微評 | 年輕幹部腳上沾泥 胸中才有底氣 2020-10-12 20: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從網言網語到日常用語 新詞迭出更得咬文嚼字
    「囧」「槑」等網絡用語激活了沉睡在字典中的死字,「敲黑板」「開腦洞」等鮮活貼切的表達則體現了網友的創造力。   「我說笑尿了,媽媽問我為什麼這麼不小心」……在微博和朋友圈裡,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段子。《中老年網際網路生活研究報告》指出,中老年人的網際網路應用集中於溝通交流和信息獲取。但是,誇張的網絡語言表達,讓一些中老年人在「觸網」時摸不著頭腦。
  • 2014年那些難忘的網事網語 挖掘機技術哪家強?
    原標題:2014年,那些難忘的網事網語     2014年就要匆匆走過了,我們依舊會懷念它。在記憶裡,那些難忘的網事網語一定佔據一席之地。或勵志、或吐槽,或溫情、或八卦,或莊重、或詼諧,今年網上縱橫的流行語領域無邊無際,馳騁節奏完全停不下來。盤點這些流行語,盤的不僅是樂趣,更是對這一年大事小情的回顧。
  • 許晴穿了雙「兒童鞋」,鞋頭磨平了一半還能穿進去,腳才34碼?
    許晴穿了雙「兒童鞋」,鞋頭磨平了一半還能穿進去,腳才34碼?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許晴的私服吧。
  • 最初的夢想已被生活磨平了稜角
    談談夢想吧,最初的夢想是當警察,也不知道小小的女生怎麼會想到當警察的,當時是初一班主任讓我們寫一篇關於夢想的作文,我就是寫的長大的願望是當警察。當時嘲笑我的堂姐那時候的夢想應該是當老師吧,我很誠實地跟她說:我們老師說當老師不好,很累!的確我當時的老師就是說過這樣的話,甚至跟我們說做什麼都好,就是不要做老師!那時候的我對老師講的話深信不疑,認為老師說什麼都是對的。所以當我說出我的夢想時,遭到了堂姐的反諷。
  • 磨平了稜角,才能飛翔
    如果有人說是被學校的校園氛圍,歷史和學校的精神所以吸引,人們到底怎麼樣去看待大學,同時也是我們社會對人才的一個考量標準:只有學歷高,專業可以滿足社會需求,這樣的學生才能滿足食物鏈頂端的需要,因此也引導著我們去如何選擇比較好的大學和專業。
  • 守護漢語表達的純正優雅-光明日報-光明網
    魯迅先生創造的經典也有很多成為生活中的比喻,我們說一個人「阿Q」,指他的精神勝利法人格,說一個人「祥林嫂」,代稱絮絮叨叨讓人厭煩的傾訴。古典詩歌這樣的例句更是比比皆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陸遊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經常在日常生活和行文中被人引用,極大地豐富了漢語。
  • 我的舌頭變成利刃把困難給磨平是什麼歌 庇護所完整歌詞介紹
    我的舌頭變成利刃把困難給磨平是什麼歌 庇護所完整歌詞介紹  歌詞 「我的舌頭變成利刃把困難給磨平」 是什麼歌?據悉,這是由 Lil.Jet 演唱的《庇護所》。  庇護所完整歌詞介紹  作曲:Lil.Jet  作詞:Lil.Jet  編曲:牧羊少年  混音:拾荒  我的舌頭變成利刃能把困難給磨平  也能用來談天說地傳達愛與和平  我的牙齒變成盾牌做全家的庇護所  或撞擊他來賺點money讓同齡人嫉妒我  我能把節奏和韻律都融合變成金子
  • 我們都是不善於表達的中國人
    我們常說——「我在外面挺好的,工作不累。」明顯的感冒鼻音,但還是不想讓你們擔心。「我上班天天吃魚吃肉,你們快別做大菜了。」其實只是想讓你們少費些心;「正好這個網上訂花在打折,我就給你們定了一次試試。」其實是知道喜歡花的母親從來沒有收到過一次像樣的鮮花。
  • 倪志翔:20多年勤學苦練成長為花藝大師 指紋被花枝磨平
    「工匠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只要堅持下去,每一份努力都會在未來給我們回報!」這是花藝師倪志翔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又因為每天拿捏各種花枝,大拇指的指紋都被磨平,指紋機都讀不出他的指紋了。 2006年,在業內小有名氣的倪志翔代表中國參加亞洲杯花藝大賽,獲得單項神秘箱第一名。「那次大賽給我的觸動很大,我發現中國的插花藝術與國外差距很大。」倪志翔說,當時我們還把插花局限在方寸的瓶罐之間,走出去才發現,別人的插花早已超越了器皿或材料的限制,融會貫通了木工、漆工、電焊工、鐵藝工、泥瓦工等各種手藝。
  • 「別慌」的三種英文表達,你會了嗎?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別慌」, 這個短語有三種英語表達,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Don't have a now! 別大驚小怪,別慌!我會賠償損失,別大驚小怪的! 『Don't have a cow,』 she said huffily. 『It's no big deal.』「別慌」,她暴躁地說,「沒什麼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