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縣德吉康薩安置點實現一戶至少一人穩定就業

2020-12-20 西藏主要新聞

走進芒康縣德吉康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乾淨整潔的小區內,一排排樓房整齊排列。這是昌都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地處嘎託鎮加它頂村,毗鄰214國道,距芒康縣城3公裡,緊鄰產業園區,共入住搬遷群眾1499戶10989人。

搬遷入住後,群眾的生計問題怎麼辦?這是搬遷群眾最關注的一個問題。早在安置點選址和前期規劃時,芒康縣就做好了就業市場與搬遷群眾意願「雙向調查」,通過發展產業、技能培訓、政策保障、自主創業等措施,為搬遷群眾謀就業之法,保證每一戶搬遷戶至少有一人就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在芒康縣京藏聯合科技建材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33歲的四郎措姆正忙碌著:先用遊標卡尺在木板上標出刻度線,然後用小刀沿刻度線划過,再把木板按劃痕折斷……

「工作比較簡單,我5天就適應了。廠裡還包午餐,我很滿意。」四郎措姆高興地說。第1個月,她領到了3500元的實習工資,根據公司規定,實習期2個月,從第3個月起她的工資將漲到4500元。

四郎措姆只是在芒康縣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就業的眾多德吉康薩安置點搬遷群眾中的一員。芒康縣依託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吸收德吉康薩安置點群眾就業,讓群眾實現從「泥腿子」向「產業工人」轉變。目前,芒康縣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已入駐實體企業77家,開工建設43家,投產26家,實現1821名貧困群眾就業。同時,園區內的扶貧產業項目,在安置過渡期會將產業收益的2.5%拿出來,用於搬遷群眾效益分紅。

德吉康薩安置點管委會負責人旺扎介紹,除通過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外,目前安置點已實現社會兜底政策全覆蓋,大力推進技能培訓,使4374名搬遷群眾實現長期就業,達到了一戶至少一人穩定就業的目標。

德吉康薩安置點居民布嘎對記者說,自2015年他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他的兒子、兒媳都積極參加了政府組織的各類技能培訓。2019年上半年,布嘎的大兒子四朗扎西在芒康縣政務服務大廳找到了一份當保安的工作。「每月有2100元的工資,不淋雨不曬太陽,比以前好多了。」四朗扎西說,他十分珍惜這個機會,每天盡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喜訊連連,沒過多久,布嘎的二兒子四郎旺堆也成功應聘進入縣環衛隊工作,主要負責開垃圾清運車。接受過廚師培訓的兒媳其美卓嘎,也在德吉康薩小學當上了廚師。

在德吉康薩安置點,做生意的搬遷群眾也有很多。從宗西鄉宗西村搬遷來的格吉多吉開起了雜貨店,來自幫達鄉毛尼村的旺堆開起了果蔬店……從幫達鄉加尼頂村搬遷而來的拉桑和白瑪曲珍兩口子是出了名的能幹,投資開甜茶館,買貨車搞運輸,開計程車,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9年初,白瑪曲珍用從銀行貸到的5萬元扶貧小額信貸,在安置點便民服務中心外開起了一家甜茶館。起初,她僱了一個廚師,久而久之自己也學會了做甜茶、藏面、炒飯、蓋澆飯。今年廚師辭職後,她一個人撐起了甜茶館。

「門面房是扶貧產業項目,房租不貴,1平方米每月租金10元。」白瑪曲珍一邊忙活,一邊對記者說,「用餐的客人大多是安置點的群眾。生意還不錯,一個月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話音未落,白瑪曲珍的丈夫、在縣城開計程車的拉桑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回來給妻子幫忙。原來,搬入新家後,拉桑也從銀行獲得扶貧小額信貸貸款5萬元,加上借的4萬多元,買了一輛小貨車,給別人拉貨。現在,拉桑轉行到縣城開起了計程車。「開計程車基本上每月能掙5000多元。」他笑著說。

除了收入穩定,讓拉桑兩口子更高興的是,家裡孩子能就近上學。相比以前從家裡到學校4公裡的路程,而今德吉康薩小學就在家門口,方便多了。

實現就業有穩定收入,穩穩的幸福就隨之而來。德吉康薩安置點的群眾正在為美好生活努力奮鬥著,不斷譜寫著安居樂業的精彩樂章。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記者 陳志強 胡榮國 扎巴旺青 劉金鵬 朱杉 周婷婷)

相關焦點

  •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展示(五)
    鬱山鎮白馬社區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鬱山鎮白馬社區集中安置點位於鬱山場鎮中心區域,建築面積2400餘平方米,新建安置房6棟,安置貧困搬遷戶32戶92人,來自 9個村的搬遷戶全部入住。
  • 榕江:狠抓「五落實」實現就業扶貧春季攻勢「開門紅」
    全縣計劃到2020年共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1010個,用於安置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勞動力中因年齡偏大、文化偏低、需照顧家庭無法外出務工的就業困難人員,確保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勞動力家庭至少有  1 人以上實現穩定就業,實施就業扶貧援助補貼每人每月 400  元,實現脫貧增收,加上東西部幫扶資金每月補貼100元,共講500元。二是轉移就業獎勵「紅包」。
  • 龍州城南易地扶貧安置點:非遺壯錦助脫貧
    古老的木製織機。目前城南社區易地搬遷安置點,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525戶已基本實現每戶有一人以上就業的「一戶一薪」率達95.3%,就業率100%,確保農戶「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31841191,.龍州城南易地扶貧安置點
  • 一人就業 全家脫貧
    近年來,永川區緊緊圍繞著促進就業為工作重點,做到「繃緊一根弦、突出兩個導向、抓實三項舉措、實施四輪驅動、聚焦五大任務」,根據永川的區情將重心放在留守群眾、貧困殘疾家庭、貧困大學生等方面,通過技能培訓、引導就業創業等方式多措並舉助推就業扶貧,確保所有具備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
  • 我省要求做好關閉煤礦從業人員就業安置工作 給每人推薦至少3個...
    生活報11月22日訊 近日,省人社廳印發《關於印發黑龍江省關閉煤礦從業人員就業安置工作方案的通知》,切實做好關閉煤礦從業人員就業安置工作。針對每名有就業意願的關閉煤礦分流人員,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推薦至少3個適合的崗位信息,確保不挑不撿人員24小時內實現就業。
  • 廣西容縣:就地就業有奔頭 美好生活有盼頭
    人民網容縣4月3日電 初春時節,走進廣西容縣易地扶貧移民搬遷安置小區,一排排景觀樹傲然挺立、綠意盎然。「噠噠噠……」安置小區的扶貧車間裡是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縫紉機發出的輕快響聲此起彼伏。建成易地扶貧移民搬遷工程,實現建檔立卡搬遷戶242戶1000人全部搬遷入住後,容縣人社、扶貧、易地安置中心等部門與石寨鎮黨委、政府緊密配合,凝心聚力幫助扶貧搬遷戶就地就近就業。去年6月,容縣全面摸清易地扶貧搬遷戶貧困勞動力就業狀況,並錄入廣西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系統,建立已就業和未就業人員電子化動態臺帳,穩步推進職業技術培訓和就業幫扶工作。
  • 三都縣中和鎮:搬遷就業同步推進
    ,積極引進企業落戶發展,努力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近日,筆者走進中和鎮雪花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棟棟高大的移民安置房鱗次櫛比,寬大的柏油路串通每家每戶。坐落在社區裡的貴州水繡霓裳實業有限公司裡一片繁忙的景象。生產車間內,幾十個工人正坐在機器前忙碌著縫製背包,裁剪、縫合、上拉鏈……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 搬進德吉康薩新社區 譜寫幸福生活新篇章
    2018年4月,通過易地搬遷,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尼木縣、當雄縣和昌都貢覺縣等地群眾來到拉薩經開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德吉康薩社區的新家,兩年多以後,如今他們過得怎麼樣?10月13日下午,記者和參加「脫貧攻堅看拉薩」第三屆全國網絡媒體拉薩行活動的多家媒體一起走進德吉康薩社區,感受易地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
  • 2084名殘疾人實現穩定就業!宿遷百餘家用人單位獲就業獎補
    12月11日上午,宿遷市殘聯召開2020年市直殘疾人達超比例就業獎補會議,表彰了2020年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補貼和超比例獎勵及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先進單位,向市直及宿城區的41家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達比例和超比例的用人單位發放了補貼和獎勵。
  • 兄妹共同建造房屋,其中一人籤訂安置補償協議,對其他人有效嗎?
    比如宅基地是屬於父母親的,而宅基地上的房屋一樓由兄嫂建造,二樓及其以上樓層又由其他兄妹出資建造;亦或者整棟房屋由兄妹共同出資建造,並無法區分份額……總的來說,就是在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的規定下,農村集體土地上房屋安置補償一般以一處宅基地作為確定一戶的基礎,且通常確定家庭成員中一人作為戶主籤訂安置補償協議。
  • 貴州凱裡市「三以三定」促進困難群眾充分就業
    凱裡市「三以三定」促進困難群眾充分就業一是「以需定崗」促進再就業。由村(社區)組建失業人員排查登記工作小分隊,通過入戶登記、電話核查等形式進行拉網式排查,針對失業人員優先開展辦理再就業失業登記和求職需求登記。
  • 軍人易地安置到配偶集體戶口,參考指南!
    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處的立為一戶,以主管人為戶主。單身居住的自立一戶,以本人為戶主。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共立一戶或者分別立戶。戶主負責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登記。二、其次,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易地安置?
  • 安置點上黨旗紅――湯溝鎮南旺小學安置點見聞
    從湯溝鎮政府出發,經228省道及一段長江大堤,駕車約九公裡,到達湯溝鎮南旺小學安置點附近,門樓上迎風飄揚的鮮紅黨旗和教學樓上高高垂掛鋪滿頂樓的遮陽紗網格外引人注目。由耳門而入,一眼望去校園內光亮整潔,場地上空無一人
  • 山東創新就業工作體制機制,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牢記總書記諄諄教誨,山東幫助2350萬名農民工實現就業,一場場送崗「春風行動」,一次次實用技能培訓,疫情發生後18853趟(次)「點對點」專車運輸服務,生動記錄著農民工就業的點滴變化。「這是就業規模持續擴大的五年,更多勞動者找到工作、穩定就業,開啟幸福生活的大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處處長衣軍強說。
  • 湖南脫貧記︱一人就業 全家脫貧 2020年務工貧困人口超230萬
    該鎮黨委書記李三軍表示,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該鎮多措並舉開展本地就業扶貧。今年為應對疫情,南江鎮拿出近百萬元資金幫扶貧困戶就業,貧困戶只要有一人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可獲400元就業交通補貼。同時,鎮政府與豁達食品廠、同阜包裝廠、好美利塑膠廠等當地企業達成協議,要求企業加大對貧困戶的招工力度,優化用工環境,提高福利待遇。
  • 就業服務站助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邢生祥)「真的很感謝家門口的就業服務站,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就業崗位,還安排專車送我們外出務工。」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三合鎮幸福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農民工範力明,成為通過集中安置區就業服務站找到工作的第一人。
  • ...國務院扶貧辦關於做好2018年就業扶貧工作的通知(人社部
    各地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充分認識就業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促進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都能實現就業為目標,以完善落實就業扶貧政策措施為抓手,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進一步加大力度、精準施策,努力擴大貧困人口就業規模,提高就業穩定性,確保零就業貧困戶至少一人實現就業。
  • 今年以來中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新增就業目標提前實現
    新增就業目標提前實現(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②)  「還缺人!很多工廠機器不停,工人只能兩班倒!」「訂單在增加,雖然員工擴招了好幾撥,還是得加班加點才能完成排單計劃!」  從年初疫情突襲愁訂單、擔心能不能保住員工崗位,到現在招工火熱、好多活兒等著人來幹,不少行業見證了就業市場向穩轉好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