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不能招農民工,但是可以招大學生。為什麼農民希望他們的孩子上...

2020-12-17 選調生

一直以來,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門檻。自恢復高考之後,有太多的學子在這座獨木橋上擠過,成為了天之驕子。在農村裡面,過去如果村裡有一個人考上大學生,全村人都要跟著慶賀。當然隨著現在教育的普及,上大學已經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只不過要想上好的學校,仍然需要很大的努力。但是大學畢業之後,大學生就業又成了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過去大學畢業生包分配,現在自己在市場上找,根本找不到什麼合適的專業對口的工作,最後不得不去做銷售,不得不去做客服。剛開始起步的工資也很低,可能只有兩三千塊錢。正所謂,月薪3000招不來一個農民工,卻可以找到一個大學生。那麼農民為什麼還非要讓自己的孩子讀大學呢?

首先,月薪3000招不來一個大學生,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不是所有的人工資都這麼低。大概在十幾年前,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出來實習,公司給我們開的工資是600塊錢一個月,後來正式上班了,工資只有2000塊錢。當然那個時候的物價水平可能跟現在不一樣,但是也確實很低,因為那個時候農民外出打工也有兩三千塊錢。那時候我就聽到過這樣的言論,讀了這麼多書,最後出來還不如一個小學畢業就出去打工的人賺的錢多。

所以說社會上確實有一部分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專業不對口,找到的工作收入比較低。這既有能力方面的原因,也有其他社會因素考量。但是一些名牌大學,優秀畢業生出來之後還是非常搶手的,而且工資收入待遇也很高。

其次,農民工工資收入普遍高於3000元,但是他們的工作環境實在是太辛苦。農民工外出打工,因為沒有太多的技術,也沒有讀過很多書,他們主要從事的是一些底層的賣苦力的勞動,說白了就是靠力氣掙錢。當然可能有人會說,像一些建築行業或者是其他行業中的技術工種,也都是由農民工來做,他們的工資收入可能一天收入四五百以上。這樣的情況確實存在收入也是有的,但面對整個龐大的農民工群體,同樣是一個小部分。這就像整個龐大大學畢業生群體中那一波優秀的群體一樣,手上有本事,自然收入高。

與此同時大部分農民工的工作時間太長,工作內容太過辛苦,他們可能在戶外風吹日曬,吃住的生活質量都非常糟糕,而且也很難年復一年長時間堅持。因此雖然看起來每天的收入水平還是不錯的,但總體上工資並不穩定,勞動強度同樣很大,很多人都在透支自己的身體來掙錢。

農民為什麼還非要讓自己的子女去讀大學?

曾幾何時,我們一直都被老師這樣教導,讀大學是改變我們命運的唯一途徑。過去並不理解這句話的內涵,只知道要發憤圖強。一定要把書讀好,一定要考上大學,這樣才能不辜負父母,家人和老師的期望。因為父母把他們能給我們的都給了我們,把最好的都給了我們。他們自己整天在外面打拼,省吃儉用,生活非常的心酸,但是他們能夠給我們的全都給了我們。

這是因為他們已經吃透了生活的苦,知道出賣體力不是一個長久的事情,而且現在社會一靠體力勞動是沒有任何前途的,必須依靠腦力。因為我們發現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體力勞動都將被機器所取代,而人類發展的最終途徑將會是通過腦力來取得勝利。讀書可以開闊一個人的眼界,可以讓一個人迅速的從一個臺階中跳到另一個臺階,大幅度的提升自己以及整個家族的段位。

所以說讀書是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的重要途徑,這句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很多農村學子也確實是通過讀書從農村走了出來,在城市裡面打拼獲得一定的成功,幫助自己和家庭走上了新的發展的道路。之所以農民不願意子女繼續打拼,而是讓他們去讀書,就是希望他們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不再像自己這樣沒有出息。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都在嘔心瀝血為自己的子女打算,這就是他們的想法,對此你怎麼看呢?

作者/來源:餘一鬥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三千元招不到農民工,卻能招到大學生!學歷真的不重要嗎?
    其實這是以前人們的一種傳統觀念,現在卻不一樣了,現在的社會比起很久以前相對公平了很多,而且很多大學生的工資不一定有農民工的工資高,甚至對於一些公司來講,他們想要招到農民工比招到大學生還難。現在的社會卻發生了一種現象,企業招人3000塊錢能招到大學生,卻招不下農民工,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農民工不想坐辦公室掙錢嗎?有的人則說難道學歷沒用了嗎?
  • 月薪3000招不來農民工卻招得來大學生,知識還能改變命運嗎?
    侄子大學畢業,校招來工地幹活,每月3000元算學生中最高的。我招工,開工資12000元,然而,卻被初中畢業老工拒絕。都說知識改變命運,可到工地上,這句話還適用嗎?先來聽聽他們怎麼說。網友一(大學生):去年暑假我去工地實習了一個月,發現一個普遍卻又殘酷的現象。在工地上,文化程度最高的大學生工資最低,普遍在3000元每個月。而普通小工工資,一天至少也300元,更不用說一些老師傅了,一個月下來1萬多妥妥的。作為一個大學生,每天和農民工同吃同住,起的比他們早,晚上還要加班,工資卻不及他們的30%。
  • 為什麼有人說:三千元只能僱來大學生,三千元卻僱不到農民工?
    有人說:3000元錢僱不來農民工,3000元錢你只能僱一個大學生。這個說法看起來非常可笑,可以看作是新時代「知識無用論」的翻版,但是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這種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呢?先來看幾個真實的案例,我有幾個鄰居的孩子今年大學本科畢業,其中我知道的有三個畢業後還呆在家裡,有的準備明年繼續考研,有的在等待公務員和事業編考試,他們不願意到一般的企業崗位就業,更不願意到一些小型私人企業打工。
  • 為什麼日薪300,工地還是招不到人?老包工頭3招搞定農民工
    工人:瞧不起誰呢,你去找大學生吧。最近朋友的工地趕進度,讓我幫忙搞幾個人過來,預算日薪200/人,我直言,日薪200請農民工就算了吧,最多給你請幾個大學生,這種急招,我日薪300都招不到人。我不這麼認為,我見過很多90後、甚至00後幹起活來比老工人要更賣力,也很聰明好學,他們有想法,也很有主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經過上一輩的積累,他們不再擔心溫飽,另外加上獲取資訊的便捷,很容易習得一項特長,只要是他們認準喜愛的事情,他們拼起來也讓人害怕。
  • 為何同樣是三千元的工資,大學生願意來上班,卻招聘不到農民工
    我反正是記得自己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工作,也可以說是打雜之類的,每個月拿著3000多一點的工資,持續了小半年。記得當時很多身邊的朋友都在勸自己,大學畢業做什麼不好,現在去工地搬磚都最少四五千,但是自己當時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沒多說什麼。然而事實的確是:3000元錢僱不來農民工,3000元錢卻能僱一個大學生,而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農民著急找工作,工廠卻招不到人,咋回事?專家的話直戳心坎
    特別是農村的發展,更是有了顯著的成效,家家戶戶住上了樓房,村村通了水泥路。尤其是農民的收入在持續的增加,雖說眼下和城鎮居民的收入還有些差距,但是可以看到的是,收入的差值也在逐漸的縮小。而其中關鍵的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外出務工。
  • 3000元僱不來農民工,只能僱大學生?「廉價大學生」時代來臨?
    其中,也有一句這樣的話:「3000元工資,你可能請不來民工,但足以僱傭一個大學生為你工作!」 這句話讓很多網友表示扎心。有人說,大學生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能自己做,所以他們才會變得一文不值。 是真的嗎?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中國高考申請人數量逐年增加,2008年達到歷史峰值1050萬人。
  • 在工地上幹活的農民工為什麼一天三頓喜歡吃大白菜?
    在工地上幹活的農民工為什麼一天三頓喜歡吃大白菜?一,誰不喜歡喜歡吃好的,但是條件不允許現在工地農民工其實也不是那麼好招的,而且一般年齡都在35歲以上。這些壯勞力正是一生當中爬坡的年齡。孩子還小,父母也在逐漸的老去,生活的壓力基本都由他們來扛。
  • 包工頭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300元一天難招到人,農民說出了實情
    農村人外出務工成為主流,留在農村種地的多是40歲以上的,80後、90後幾乎很少還留在農村種地的,大批農村人湧入城市找工作,可是奇怪的是,有些工資高的工種卻難招到人。據村裡面的包工頭說,為了能夠招到工人,把工資提了又提,連300元一天都能招到人,急得真是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為什麼那麼多人外出務工,卻不接高工資的活呢?農民朋友說出了實情,其實不是不想幹,而是不值得幹。
  • 農民工工資一天3百,但是他們大多長年累月下來還是貧窮,為什麼
    為什麼農民工工資一天3、4百,刮大白,貼瓷磚,搬磚的,但是他們大多長年累月下來還是貧窮?現在農民工一天3、4百元的工資還算真實,不過他們的工作時間和勞動能力也是常人難以達到的。因此也就應承了《天道》裡的一句話:「想要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必須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只要你比別人多一口氣,活下來的就是你!」那問題來了,農民工是很能忍的,也是能吃苦耐勞的,且一天3、4百元的工資也是高的。但是為什麼他們大多長年累月下來,還是貧窮呢?李子來回答。
  • 農民和農民工不存在了,中國的發展會怎樣?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裡的「教育」原意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現在的家長把「教育」單單認成了文化課教育。這句話我不知道是誰說的,但這句話影響力非常大,家長們把這句話銘記在心。但你們思考過這句話造成的後果嗎?這句話會對中國今後的發展造成什麼影響?
  • 大學生就業,工資比不過農民工,大學生廉價勞動力時代來臨?
    大學生廉價人工時代來臨的話題,現在很多人都在討論和思考。現實中如今的畢業大學生,找工作的競爭壓力很大。也有人笑談如今3000塊錢,可能僱不來一個農民工,但是肯定能僱來一個大學生。的確如今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薪資待遇水平相對低一些!
  • 如何讓老闆不拖欠工資,只要學會這三招,工資乖乖到手!
    在中國,農民還是佔大多數,現在很多農村人都會選擇去外面打工,因為在外地那邊的消費水平比較高,所以給的工資也會比自己家鄉這邊要高一點。很多從農村裡面出來的孩子都想在大城市裡面憑著自己的本事闖出一番天地,這樣不僅自己回鄉的時候能夠抬起頭做人,而且也能夠帶動自己家鄉的經濟發展。
  • 穩崗擴就業,央企做表率 中建五局新招近3000名大學畢業生
    來源:華聲在線中建五局新招近3000名大學畢業生1600餘個在建項目,帶動30餘萬農民工就業華聲在線8月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信松 通訊員 劉重高露)穩崗擴就業,央企做表率。今天,記者從中建五局獲悉,該局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六保」「六穩」任務,第一時間啟動穩崗擴就業專項行動,近3000名應屆大學畢業生日前已入職上崗,本科及以上學歷佔94%。 作為湖南省的「就業大戶」,中建五局每年招收應屆大學畢業生2000人以上。今年受疫情影響,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中建五局積極挖掘就業崗位,新增招聘崗位近1000個,有效助力穩崗擴就業工作。
  • 招工奇遇:寧要日曬雨淋的農民工,不要空調病的大學生
    一樓肩膀上有一百五十斤水泥跑六樓,你叫那些大學生來,看在三十五度高溫下玩一天他們受的了不。房地產需要大量的農民工,雖然建築行業流動性大,但一旦進了行,基本上可以上升到按日計薪,以及某種意義上打破信息不對稱。總有人說農民工沒有技術,不持久,但目前不是大事。而大學生,讀大學花了四年讀以後用不上的知識,出來工作又要面對各種信息不對稱。
  • 2019年春節過後,城市出現「用工荒」,農民工為啥不想打工了
    不過今年出現了一個小例外,那就是春節過後,城市出現了「用工荒」,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農民都不想外出打工了嗎?大部分的農村人認為過完正月十五才算過完年,眼下正月十五馬上就要到來,可是農村仍有大批的農民工停留。是不想外出打工還是嫌工資少?還是其他別的原因?在小編看來,不想打工的人屬於那些年齡偏大的農民。
  • 農民工這個名字的由來?為什麼叫農民農?
    "農民工"這個名字對於咱們中國14億人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又是誰叫出來的?叫農民叔叔,農民伯伯,農民爸爸媽媽不行嗎?其實"農民工″這個名字還真是有一定的來歷。
  • 郭臺銘:招1.2萬大學生當「普工」
    總裁郭臺銘稱,富士康今年將啟動史上「最大」招募計劃,招12000名大學生做基層線組長做起;並稱要繼續深耕深圳、紮根中國,未來富士康重心將在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等地陸續鋪開。  發布會上,郭臺銘多次提到實體經濟的重要性,「一個實體經濟1元的出口,預計可以帶動5至7倍GDP;但如果純粹是軟體出口,程序做完編碼做好,一發送出去就結束了。所以現在印度也希望發展實體經濟。」  對於富士康是否會在美國設廠,郭臺銘並未明確作出答覆。美國新任領導人希望製造業回歸,郭臺銘認為有困難:「在美國想新開一個鞋子工廠,可能連模具都找不到。
  • 大學生直招士官在部隊為什麼不受歡迎?回答太現實了!
    因為這種士官沒當過兵直招士官天然的缺點是沒經歷過新兵連,沒經歷過義務兵兩年。對部隊的了解和認知僅僅停留在影視劇和他人所述。由於沒受過系統的教育和訓練,思想上不能與部隊同批經過義務兵兩年的士官保持同步。直招士官雖說是技術專業士官。但同樣脫離不了部隊的約束與管理,包括與天南海北的戰友朝夕相處。有的直招士官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處處咄咄逼人,想必此類直招士官在部隊沒少挨批評,也只有批評才能使他們逐步走上正軌,讓他們的思想能跟上趟。
  • 微信裡的數字鴻溝:以大學生和新生代農民工為例
    馮銳對南京某高校的大學生網絡社交以及蘭普 (Lampe)對Facebook網站的研究發現一致,在網絡社交中,使用者更多的是與現實生活中結識的人交往,而非陌生人。大學生和新生代農民工的網絡社交圈中個體的特質差異很大,大學生社交軟體中的「好友」大多是本科以上的學歷,擁有良好的社會文化資本;但是新生代農民工的 「好友」大多是初中或中專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