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工和農民有什麼區別?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農民工與農民是一個大概念和從屬概念的問題。首先農民工屬於農民,但並不是所有的農民都是農民工,農民工屬於農民中的一部分。有不少人既屬於農民,又屬於農民工,農活不忙的時候,就出去打工,補貼家用。還有不少農民離開農村,走向創業之路,很多人經商辦企業,成為大老闆。實質上這些人已不農民。
-
中國現代化 要先儘早「消滅」農民工
【文/孟捷】我覺得在過去40年的中國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挑出三個最有代表性的制度形式。比如說我們大家都熟悉的農民工。農民工是一個經濟制度,當然我這樣說,不是說你不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社會學意義上的或者什麼文化意義上的現象,但是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它可以看作是一種我們叫institutional(機構性)經濟制度。
-
[抒見] 您贊成不贊成「農民工」進城打工? - 新聞頻道
【我是中國軍人】 在中國農村存在大量隱性失業的背景下 ,城市產業的發展比較能吸引勞動力。從世界通例來看,現代化與城市化是相伴而生。所以這是不可省略的過程,不能反對。【小政GG】 強烈抗議歧視民工的觀念、制度。民工也是人,也是中國人,遷移權和工作權是人的基本人權,不要歧視農民。
-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
張一名 戰夢霞農民工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現代產業工人的主體,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農民工隊伍的產生和不斷壯大,對改變農村面貌作出了特殊的重要貢獻,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變革的巨大力量。
-
什麼農民?什麼叫農民工?他們有區別嗎?
"農民″這個詞對於咱們中國十幾億人口再熟悉不過了,也就是說生在農村長在農,有農村戶口和土地的居民叫做"農民″。 "農民工″是九十年代後出現的詞,也就是說農村人一邊種地,有空農閒時出去幫助別人幹活。
-
什麼叫農民?什麼叫農民工?他們有區別嗎?
"農民″這個詞對於咱們中國十幾億人口再熟悉不過了,也就是說生在農村長在農,有農村戶口和土地的居民叫做"農民″。"農民工″是九十年代後出現的詞,也就是說農村人一邊種地,有空農閒時出去幫助別人幹活。隨著城市的大開發需求的農民工越來越大,有些農民乾脆放下鋤頭全全來到城裡打工幹活,所以就有了"農民工″這個詞。農民工包括男性和女性,農民工男性佔民工的百分之八十,因為農民工都是在建築工地上幹的是又累又髒的活不適合女性,但也有一部分是女性,他們都來自夫妻關係,在工地上夫妻雙方好有個照應。
-
【島讀】怎樣理解中國的城鄉二元結構?
但時代在發展,面對不可逆的現代化進程,如今城鄉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農村在其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從小農經濟生長出來的中國農村,該如何在今天鄉村振興的戰略中完成規劃和升級?今天,俠客島推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天下為公》中的一篇文章,該書由來自北京、上海、武漢、華盛頓的六位學者聯袂創作,從學術角度和世界視野回應了中國進入新時代後所面臨的矛盾和挑戰,探討了中國如何以社會主義的方式實現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國家的高質量發展。
-
農民工這個名字的由來?為什麼叫農民農?
"農民工"這個名字對於咱們中國14億人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又是誰叫出來的?叫農民叔叔,農民伯伯,農民爸爸媽媽不行嗎?其實"農民工″這個名字還真是有一定的來歷。
-
到底什麼是農民?歲月靜好之下,農民與「小農經濟」在負重前行
為什麼中國的農民不是職業呢?什麼是職業,職業是個人所從事的服務於社會並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在我國,雖然農民也是一種職業劃分,但是不僅種田人是「農民」,甚至連許多早已經不種田的人、住在城裡的人,也被認為具有「農民」身份。
-
3000不能招農民工,但是可以招大學生。為什麼農民希望他們的孩子上...
那麼農民為什麼還非要讓自己的孩子讀大學呢?首先,月薪3000招不來一個大學生,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不是所有的人工資都這麼低。大概在十幾年前,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出來實習,公司給我們開的工資是600塊錢一個月,後來正式上班了,工資只有2000塊錢。
-
盧暉臨:打破農民工生產體制 邁向市民化之路
農民工問題的出現,不是說他們缺少知識,也不是說城市容納能力有問題,根源在哪裡?中國的發展模式。中國過去二三十年的發展模式,我們把它稱之為「世界工廠」的發展模式。目前這樣一個體制,客觀上有利於動員最廣大的廉價勞動力推進經濟增長。
-
中國人民大學陶然對話國家行政學院馬秀蓮:讓農民真正進城
城市裡的商品房房價太高,大部分農民工都住在城市邊緣的城中村,而城中村,則是城郊農民蓋的小產權房,不是合法的,也沒有相應的配套服務。這也是中國和拉美不一樣的地方。中國的製造業、中低端服務業發展速度很快,吸引了大量農民進城打工,因此中國是本地農民給外來農民工蓋房子,外來農民在本地找一份正式工作,而拉美印度的城市化,城市正規就業不足,蓋房子和用房子的,往往都是在城市中無法充分就業的人,形成貧民窟。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
導語: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時至大雪節氣,今年的農民工返鄉潮將至,這也讓人想起了一個人們常常議論的話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都返回家鄉不願意再出來了?我們先來看看為啥返鄉潮會提前兩個月來臨,像我國北方地區是有冬休期的,隨著冬季的深入,天氣也越發寒冷,已經不適合進行戶外施工了,對於農民工而言,這個時候放假再找其他工作也是比較難的,不少人直接收拾行李就回家了,另外一點就是我國對環保十分重視,停工令也是越來越嚴,對於一些不達標的行業面臨停工的局面,很多農民工都會受到影響,還有一些就是因為個人原因提前返鄉的,所以才導致返鄉潮提前到來
-
新生代農民工的數量、結構和特點
(3)新生代農民工在融入城市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有較大的工作壓力,對收入的滿意度較低,在「市民」和「農民」的身份認同中處於尷尬境地。因此,即使經濟形勢波動,就業形勢惡化,新生代農民工也很少會返鄉務農。新生代農民工脫離農業生產和向城市流動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
-
農民工為何對「血汗工廠」情有獨鍾
這種並不完善的理論卻可以部分解釋中國奇蹟,只是在第一代農民工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退出勞動力市場之後,二代農民工正在採用用腳投票的方式來對這種增長模式說不。這樣的路徑,存在很多問題,雖有近利,但不利於長遠的可持續發展。【詳細】 如今,農民工二代擁有更為強烈的城市情結,權利意識明顯提高;另一方面,對生存現狀的迷茫,令他們很容易誤入歧途。曾有專家將民工荒解釋為二代農民工好逸惡勞,不思進取,不願意從事艱苦工作,這種謬論自然遭到一片痛斥。
-
農民都回農村種地,能推動社會發展嗎?
從歷史發展長河中,我們可以洞察到,每一個朝代的更替,好象都是由農民發起的,這很讓人誤會,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改變,朝代的更替,似乎都離不開農民這個角色,為什麼在過去,有從商的商人,也有從事手工製作的手工業者,他們為什麼不起來造反呢?
-
當農村趨於凋敝農民卻未「終結」
農民家庭供出這麼一個大學生多麼不易,這下家破人亡,他本人前程也毀了。村民們感嘆這是多麼不值,也多少會埋怨這個年輕人太過脆弱,經不起一點挫折。但人們不易想到的是,一個農家娃,被全家含辛茹苦地供成大學畢業生,要以怎樣的方式回報家人,又承受著多麼大的責任和壓力。
-
劉守英×陸銘:城市化道路不堅決,導致農民難以取捨
「十四五」時期,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等,都被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即便如此,關於城市化和城市發展的爭議仍然存在—— 農民和農村是不是城市發展風險的蓄水池和穩定器?城市化是不是一定會出現貧民窟現象?農村的土地是不是農民的社會保障?
-
「農民工」這一命題錯誤還要守護多久?(1)
早在2005年艾君就說過,如果按國際慣例以農民是一種職業來看,眼下提出「農民工」概念的本身就帶有歧視性並存在概念不清和語法錯誤,曾撰文呼籲去掉「農民工」稱謂。艾君認為,鄉村居民選擇自己合適的職業僅僅是從農民這種職業「跳槽」到其他產業的從業者,職業決定屬性和身份的稱謂,不是屬性決定職業。
-
北大教授:農民沒有什麼貢獻可言!高學歷究竟代不代表高素質?
在我國,農民一直是不太受尊重的群體,因為他們只會面朝黃土背朝天,賣著自己的苦力氣,他們大多都沒有高學歷,更是有很多壓根沒有收到過教育,也因此導致了低素質,根據人民日報記者採訪了解,在大城市裡農民工受歧視的程度遠遠高於其他低發達城市,因為低素質的原因會導致農民工在公共場合不會注意自己的形象,隨地吐痰,大聲喧譁的事例比比皆是,而且因為農民工沒有高學歷只能做一些較骯髒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