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hello,小夥伴們,離考試只有10天了,有沒有「勝利在望」的感覺呢?
小田心建議,這段時間除了複習專題和做題技巧,基礎知識也不能丟哦~
為了助力大家的基礎回顧,小田心特開啟「考前基礎點睛」專題,將用4篇文章帶大家鎖定最易被考察到的基礎知識!
考前基礎點睛·中外新史篇
今天,小田心帶來的是「中外新史」的重點基礎知識。在小田心目前針對的院校中,只有「四川大學」會在初試考察「中外新史」,故今天的考前基礎點睛主要針對報考四川大學的同學,當然,報考其他考察中外新史的院校亦可參考。
下面小田心將分中新史、外新史兩部分為大家羅列最易被考到的考點。此內容由小田心根據川大及其他高校近年真題、導師近年研究方向等進行總結,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也要提醒小夥伴們,有時間的同學一定要把小田心在「重點筆記」「精品課程」講解到的中外新史知識點再回顧一遍。
Part 01. 中國新聞傳播史
報紙
A | 《察世俗每月統記傳》
《察世俗每月統記傳》於1815年8月5日在馬六甲創刊,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份中文近代報刊。創辦人為英國傳教士米憐。《察世俗每月統記傳》採用中國書式,主要在東南亞華僑居住地區散發。其內容:(1)闡釋基督教義;(2)宣傳西方文化和近代科技知識;(3)後來開始介紹世界各國概況,同時發表時事評論性文章。其特點:(1)本土化傳播策略,將基督教義與儒學相結合;(2)採用對話,講故事等方式以求生動易懂;(3)長文章連載以求短小。
B | 《申報》
《申報》於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創刊,是以贏利為主要目的的商業報紙,是商業報成功的典範,被稱作是中國近代史料之寶庫。創辦人是英商美查。在外國人辦的報紙中,一直由中國人主執筆政的,《申報》是第一家。早期的《申報》對新聞業務進行了大量的改革,(1)發表政論文章;(2)改革新聞報導;(3)重視發表副刊性文字;(4)經營副業。「九一八」前後,《申報》開始改變先前保守的政治態度和單純營業的性質,轉向愛國進步立場,要求抗日和民主,批評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
C | 《遐邇貫珍》
《遐邇貫珍》於1853年8月1日在香港創刊,是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創刊人和首任主編是英國傳教士麥都思。其內容:(1)時事新聞和評論為重點;(2)介紹文化知識;(3)宗教宣傳,但比重較少。其特點:(1)增出附刊《布告編》,並率先在我國中文報刊上推出廣告收費舉措;(2)該刊還有中英文對照目錄。
D | 《循環日報》
《循環日報》於1874年2月4日在香港創刊,王韜任該報主筆,是第一批國人自辦報中影響最大的報紙,且是中國近代最早宣傳資產階級維新變法思想、公開鼓吹變法的報紙之一。它以「強中以攘外,諏遠以師長,變法以自強」為宗旨,要為振興中華、抵禦外敵而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主張在政治上建立君民共治國家;經濟上開礦築路,扶持民族工商業;外交上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反對列強侵略。王韜和《循環日報》對我國近代報業發展最大的貢獻是首創了一種以政論為靈魂的報紙。
E | 《大公報》
《大公報》於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創刊,是中國近現代著名日報,它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1902年——1916年,由英華主持,報名取「忘己之為大,無私之為公」為意,主張宣傳改良思想,揭露時弊,以敢言、敢肅、非牟利為標榜,開創了中國民營報刊自由主義的先河,因此受到歡迎,成為北方地區的著名報紙。1916年——1926年,由王郅隆接辦,變成了一張近皖系軍閥並有親日傾向的報紙。1926——1949年,由吳鼎昌、胡政之、張季鸞三人接收,於1926年創刊「新記」《大公報》。創刊號上發表了《本社同人之志趣》一文,提出了「不黨、不私、不賣、不盲」的辦報方針。1949年至今,《大公報》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報紙,目前香港版仍在出版。
F | 《新青年》
《新青年》於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創刊,初名《青年雜誌》。創辦人為陳獨秀。《新青年》的創刊,是中國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新青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陳獨秀主撰階段;(2)編輯部同人輪流主編階段;(3)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機關刊物階段。另外,《新青年》一創刊就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發動了一場以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為主要內容的波瀾壯闊的新文化運動,並在這場新文化運動中始終成為主要陣地。它的主要宣傳內容有:(1)提倡自由民主,反對封建禮教,開展批孔運動;(2)提倡科學,反對迷信;(3)發起文學革命運動。總之,《新青年》前期對民主與科學的宣傳,沒有超出舊民主主義思想的範疇。但是它喚醒青年一代衝破封建思想的牢籠,為五四運動的爆發,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闢了道路。
G | 《解放日報》
《解放日報》於1941年在延安創刊,是在中國革命地區根據地出版的第一個大型的中共中央的機關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貢獻最大、影響最大的一份革命報紙。毛澤東常親自指導工作。1942年開始,中國共產黨在全黨範圍內進行了整風運動,抗日根據地當時新聞事業的整風改革是全黨整風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此過程中,《解放日報》克服了國內外資產階級辦報思想和做法對他們的影響。改版前,《解放日報》過多刊登國際新聞,嚴重脫離了實際。改革後,把抗日民主根據地新聞報導提到了首位。《解放日報》在宣傳黨的中心工作,在聯繫群眾、聯繫實際方面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從而大大克服了主觀主義和黨八股,加強了報紙的黨性和群眾性。改版後的《解放日報》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宣傳鼓動和組織作用。該報還發表了許多闡述新聞工作的社論和文章,奠定了中國無產階級新聞理論的基礎。
H | 其他
除上述知識點以外,以下報紙(作品)被考到的機率也比較大,希望大家認真複習。如果你的時間比較充足,筆記上和課程中講解到的知識也可以一併再回顧一遍哦。
邸報
京報
《萬國公報》
《時務報》
五四時期四大副刊
《紅色中華》
《紅星照耀中國》
(《西行漫記》)
《中國的西北角》
《中國報學史》
洋旗報
《新華日報》
《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
人物
A | 梁啓超
梁啓超,著名的維新派政治思想家、政論家。1895年參加「公車上書」,主編《萬國公報》《中外紀聞》,後主持《時務報》筆政。戊戌變法失敗後,先後在日本創辦了《清議報》《新民叢報》等刊物。梁啓超創造了「時務文體」,一生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被人們稱為「輿論界之驕子」,其辦報實踐對我國近代新聞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貢獻,其新聞思想對當時的報界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B | 張季鸞
張季鸞,中國著名報刊政論家,曾師從關學大師劉古愚,後留學日本,創辦《夏聲》雜誌,1911年歸國,任《民立報》編輯。1912年初,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秘書,曾為中山先生起草《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宋教仁背刺案發生後,他在報上秉筆直書,被袁世凱逮捕,囚禁三個月。袁世凱死後,出任《中華新報》總編輯,又因揭露段祺瑞政府與日本訂立滿蒙五路大借款合同消息,再陷囹圄,後經各方營救獲釋。1926年後,與吳鼎昌、胡政之一起接辦天津《大公報》,並提出了「不黨、不私、不賣、不盲」的「四不」方針,在辦報實踐中標榜堅持不偏不倚、客觀公正的立場,從此開始,其名氣才開始日漸變大。張季鸞既有中國士人的流風餘韻,又有現代報人的廣博知識,成為當時中國主流知識分子的代表。
C | 範長江
範長江,中國著名記者。1932年起,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並向北平的《北平晨報》《世界日報》、天津的《益世報》《大公報》投稿。1935年5月起,以天津《大公報》特約通訊員名義離津南下,並發表「旅行通信」。1936年8月,他將這次旅行所寫的通訊集匯集成《中國的西北角》一書出版。這些通訊首次客觀真實地報導了紅軍長徵的行蹤和影響。範長江的通訊作品,以紀實的方式,談古論今,為我國新聞通訊寫作提供了新的樣本,在我國新聞史上有重要地位,現在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最高獎——長江韜奮獎也因他命名。
D | 鄒韜奮
鄒韜奮,中國傑出新聞工作者。其一生主辦過7個報刊,即《生活》《大眾生活》《生活日報》《生活日報周刊》《生活星期刊》《抗戰》《全民抗戰》。其報刊理論:(1)報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應該成為實現民族解放、大眾解放大目標的工具;(2)報刊要成為讀者的「好朋友」,真誠地為讀者服務;(3)辦報刊要有創造精神,形成報報刊的個性或特色;(4)文風要「明顯暢快」;(5)重視經營管理和社會信用,處理好商業性新聞與廣告的關係;(6)新聞工作者應「視事業如生命」,有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實學。另外,他還曾提出,理想的編輯至少應該具備四個條件,(1)大公無私;(2)敏銳的觀察和卓越的識見;(3)文字暢達;(4)至少精通一種外文。毛澤東說:「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鄒韜奮先生的精神,這就是他之所以感動人們的地方」。這是對「韜奮精神」的精闢詮釋。
E | 其他
除以上知識外,以下人物也是有極大機率被考察到的,一定要掌握:
王韜
黃遠生
邵飄萍
徐寶璜
史量才
斯諾
戈公振
事件與活動
A | 蘇報案
蘇報案是清政府為鎮壓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而羅織的文字獄,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蘇報》於1896年創刊,創辦人為胡璋。1903年由章士釗出任主筆。在他的主持下,《蘇報》極力向讀者推薦鄒容《革命軍》,發表章士釗的論說《讀<革命軍>》、章太炎寫的《康有為與覺羅君之關係》等文,彰顯了強烈的革命傾向。為此清政府照會上海租界當局將章太炎等逮捕。鄒容激於義憤,自動投案。在法庭上,章太炎、鄒容駁斥清政府的指控,慨然陳述革命觀點,把法庭當做是宣傳革命的講壇。「蘇報案」經廣泛報導,極大的擴大了革命的影響,推動了革命的發展。
B | 大江報案
《大江報》是武漢地區頗有影響力的革命派報刊,是文學社的機關報。《大江報》注重向新軍士兵和下級軍官宣傳,用大量篇幅反映新軍士兵的疾苦,維護他們的利益,在新軍中宣傳革命思想。1911年7月17日該報發表何海鳴撰寫的時評《亡中國者和平也》,7月26日又發表黃侃撰寫的評論《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這兩篇短文指出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國。湖廣總督極為震怒,立刻查封了《大江報》,逮捕了詹大悲,何海鳴自動投案。《大江報》事件發生後,一時輿論譁然,紛紛對《大江報》進行聲援。原擬對詹、何處以重刑,但懾於民憤,不得不從輕判處,這就是著名的「大江報案」。
C | 其他
除以上知識點外,以下內容也有大概率被考到,請認真利用基礎書籍、課程或重點筆記回顧。
癸丑報災
拒檢運動
反「客裡空」運動
其他
A | 延安新華廣播電臺
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前身,呼號XNCR,於1940年12月30日在陝西延安成立。這是無產階級廣播事業的開端。該電臺播出的內容主要是中共中央重要文件、報刊文章、國內外新聞、音樂和科學知識等等。1943年春,該臺因大型電子管被燒壞,不得不暫停播音,直至1945年9月才恢復播音。1949年3月25日開始在北平播音,使用北平新華廣播電臺呼號,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B | 「四不」方針
「四不」方針指1926年吳鼎昌、胡政之、張季鸞三人合作重新組辦的《大公報》的辦報方針,即「不黨、不賣、不私、不盲」,言出於新記《大公報》9月1日創刊號上張季鸞的文章《本社同人之志趣》。具體來看,就是不支持任何黨派,不接受一切資助,不作私有,不盲從於任何勢力,為人民說話,做公眾喉舌。《大公報》在新聞實踐中嚴格遵守「四不」方針,報導和評論都儘可能的不偏不倚、客觀公正。「四不」方針是資產階級輿論界走向成熟的標誌,代表著先進的辦報理念,是對當時報業經濟不獨立,賄買成風的新聞界的批判。「新記」《大公報》及其「四不」方針對自由主義的不懈追求是中國新聞事業史上寶貴的財富,值得現代報業借鑑。
C | 其他
以下知識同樣有較大機率被考到,請認真複習:
文人論政
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會
紅色中華通訊社
(新華通訊社)
開天窗
上海「孤島」
梁啓超的報刊思想和辦報活動
維新派的辦報思想
19世紀外國人在華辦報活動及其歷史作用
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的辦報活動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至清末,國人的自辦報歷程
簡述範長江的新聞理論與實踐
Part 02. 外國新聞傳播史綱
由於外新史在川大新傳考察的頻次不如中新史高,小田心在此就直接為大家點出可能會被考到的考點:
A | 路透社
路透社由保羅·朱利葉斯·路透於1850年創立於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創辦的通訊社之一,也是目前英國最大的通訊社和西方四大通訊社之一。路透社創辦之初僅是個供給商情的小機構,1865年,路透把他的私人通訊社擴展成為一家大公司。1916年被改組為路透有限公司。它素以快速的新聞報導被世界各地報刊廣為採用而聞名於世。路透社名義上是私人企業主所有,實際上受政府控制,是英國的官方喉舌。路透社一方面時事新聞給報刊、電視臺等各式媒體,並向來以迅速、準確享譽國際。另一方面,向世界各地金融機構、工商業等提供經濟新聞和商業信息。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路透社也積極拓寬了它的產品範圍。在今年的普立茲獎中,路透社依然是該獎的最大贏家之一。
B | 約翰·彌爾頓與《論出版自由》
約翰·彌爾頓是英國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時期前後著名的政論作家。彌爾頓極力爭取出版自由,以推動革命前進。1644年,他在《論出版自由》中第一次在人類歷史上明確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號。在《論出版自由》中,彌爾頓全面批評了出版檢查制度的弊端,反對以少數人的好惡作為衡量出版物的標準,堅信限制言論出版自由是妨礙真理性,唯有保障言論自由才能使真理戰勝邪說。同時,彌爾頓認為出版自由的實質性目的有兩個:「其一,是開明地聽取人民的冤訴……其二,是容忍不同意見的爭論」。
C | 普利茲
約瑟夫·普利茲(Joseph Pulitzer),美國大眾報刊的標誌性人物,普立茲獎和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創辦人。1864年他加入林肯騎兵團到美國參加內戰。1868年底,成為《西方郵報》記者。1878年,買下兩家聖路易斯的日報《聖路易斯郵報》和《聖路易斯電訊報》,並把它們合併為《聖路易斯郵訊報》,普利茲在該報的辦報經歷為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他創造性地發展了廉價報刊的許多報導和版面技巧,逐漸形成了其後被稱為「黃色新聞」手法的一些理論和技巧。他認為,可在社論版中抨擊時弊,推動改革,而在其他的版面,著重趣味和刺激。1883年,他買下《紐約世界報》後,新聞思想和技巧日趨成熟,《紐約世界報》取得巨大成功,原因如下:①市場定位準確;②層出不窮的技巧和噱頭;③善於用人。1911年10月29日,普利茲去世,遺囑中留25萬美元設立基金,獎勵每年的優秀新聞、文學、歷史、音樂和戲劇作品,這就是美國新聞界最富盛名的普立茲獎。
D | CNN
美國有線電視臺新聞廣播公司(Cable News Network)於1980年6月1日正式開播,創辦者是特德·特納,如今CNN已經成為世界上新聞與消息的主要來源之一,成為與三大廣播公司並列的美國第四家廣播公司。特納以「搶到獨家新聞,我們就能擊潰任何一家廣播公司」為經營之道,並實行24小時電視新聞播出制度。從新聞理論的角度而言,CNN的新聞實踐理念,如與事實幾乎同步的報導速度,有聞必錄,有事必報的做法,對同一問題提供多方、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消息和反饋等等,都對傳統的新聞觀念造成了一種衝擊。CNN的新聞節目題材廣泛,但對事件缺乏深層的報導,時有一些不良傾向的報導。
E | NHK
日本廣播協會(簡稱NHK)是日本最大的廣播、電視機構,是根據日本廣播法成立的半官半民的特殊法人組織,它的會長必須由首相任命,日本參眾兩院批准。NHK擁有日本最大的廣播、電視網。NHK廣播電臺於1925年成立,1953年又創立了電視臺。NHK廣播電臺每天對國內用三個頻道播音:綜合節目、教育節目和調頻廣播,對國外以新聞和評論節目為主,對各地區的廣播,充分考慮了聽眾的語言、政治動態、風俗習慣等。NHK電視用兩個頻道播出:綜合臺和教育臺。其中新聞報導及時,講究時效。另外,NHK的電臺和電視臺從不刊登廣告,其財政來源主要來自收聽、收看費。它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旨在通過製作新聞、娛樂節目提高國民的文化水準。
F | 《新萊茵報》
《新萊茵報》是1848年德國革命中馬克思、恩格斯在德國科隆創辦的第一份馬克思主義大型日報,全稱《新萊茵報·民主派機關報》。該報創辦的目的在於指導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盟員的活動,團結教育廣大革命群眾,號召他們積極起來與反革命進行堅決地鬥爭。由於策略上的需要,該報以民主派機關報的名義出現,但它堅持的卻是堅定的,不妥協的無產階級立場和戰鬥的國際主義精神。由於主編是馬克思,整個編輯部又是在馬克思、恩格斯直接領導下進行工作的,所以報紙從創辦起就成了實現他們擬定的革命路線和策略的有力武器;編輯部則成為真正無產階級的戰鬥司令部。由於普魯士政府瘋狂迫害,該報出至301期,於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但在以後的幾十年裡它成為各國馬克思主義機關報學習的榜樣。
G | 其他
除以上考點外,以下內容被考到的機率也較大,請認真複習:
《威尼斯公報》
古登堡
星法院法令
BBC
湯姆·潘恩
廉價報紙
黃色新聞
普立茲獎
黃色報紙
美國三大報
《華爾街日報》
美國三大電視網
(NBC、CBS、ABC)
FOX
PBS
哈瓦斯通訊社
西方四大通訊社
(路透社、合眾國際社、美聯社、法國新聞社)
共同通訊社
沃爾夫通訊社
三社四邊協定
掏糞運動
曾格事件
馬克思的辦報歷程及思想
恩格斯的新聞思想
列寧的新聞傳播思想
(加粗的內容相對更重要一些)
- 田心說-
以上羅列的知識點較多,但小田心相信各位小夥伴99%的知識都已經背誦過至少一遍了。小田心建議,在考前再將以上考點快速鞏固一遍,衝刺高分;備考較好的同學,還可將重點筆記、課程中提到的所有中外新史的知識點都再過一遍,確保「零失誤」。
當然,如果你之前比較忽視中外新史,你現在至少要做到的是對小田心劃的重點有所了解,儘可能的多背誦。
總之,大家根據自身的複習情況進行選擇即可。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啦,加油!
參考文獻:《中國新聞傳播史》,方漢奇《外國新聞傳播史綱》,郭亞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