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儋州》消息 「寒窗苦讀十餘載,只為金榜題名時」,眼看高考的日子越來越近,考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現起伏波動,因此,考前心理調整尤為重要。考生及考生家長應如何調整心態,輕鬆應考?6月30日,記者採訪了南大附中市一中心理教研組組長潘玲,圍繞考前如何做好心理調適,從專業角度為考生及家長支招,為衝刺高考的考生提供幫助。
焦慮是一種常見情緒反應,是一種缺乏客觀原因的期待性緊張不安和擔憂。潘玲認為,造成學生考前心理焦慮主要由於有些考生定位比較高,自身壓力較大;考生對前期備考複習階段的成績過分關注,把它作為包袱背在身上,無意識地認為會考砸,比較擔憂;還有一些是因為家長導致考生壓力驟增等。
考試就像一門追求完美的藝術,但總會有缺憾,因為對於未知的事情,人都會產生本能的擔憂與緊張,因而「我們都一樣」,我們都緊張。潘玲說保持適度的焦慮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因此考生不要害怕它,而是接納它,嘗試與它相處,並保持在適度的水平和它一起迎接考試。她希望考生要及時調整心態,在最後的這段時間,調節好生物鐘,務必使自己的興奮點與高考時間相一致。可以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調節自己的生物鐘,複習時間儘量按照高考時的作息安排,複習科目也要與高考順序大致相同,上午考的科目上午複習,下午考的下午複習,這樣才能把生理狀態調節到最佳水平,實現正常或者超常發揮,考出理想成績。
同時,考生要調整自我認知,正確看待高考,不要跟其他同學比成績,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發揮自己水平就好。要自我賦能,儘可能找到自己優勢,用優勢面對劣勢,激發自己的內在動力,從思想上擺脫情緒,同時也可以通過親人、老師、朋友等身邊可用資源給自己賦能,比如父母的安慰、老師的鼓勵、朋友的擁抱、同學的陪伴等,可以有效緩解壓力。尤其是好夥伴間的關懷,可以營造快樂心境,不要只沉浸在一個人的有限天地裡。
當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時,考生可以使用腹式呼吸法、蝴蝶拍技術、考前三分鐘鎮靜操等三種緩解焦慮的方式舒緩情緒。也可以通過適度運動、看書、聽音樂的方式。
面對高考,除了考生,最緊張的可能就是家長了。潘玲也提醒各位家長,不要把焦慮傳遞給孩子,保持平常狀態,安心陪伴、管理好自己情緒就可以了,讓考生能以一種平常心來對待考試。(記者符武月 編輯熊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