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院士作為我國科研工作者的最高榮譽,是每個科研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我國兩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每次增選不足百人,增選難度非常之大很多。因此很多著名學者都是多次參選,院士增選之路非常坎坷。我們今天關注的馮夏庭教授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接下來我們一探究竟:
成長經歷
馮夏庭,1964年出生,中國著名巖石力學專家。1982年,他考入東北工學院(學東北大學)採礦專業,並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博士畢業之後,馮夏庭留校任教。他長期從事巖石力學領域的研究工作,獲得了傑出的科研成績,成為巖石力學領域的領軍人物。2001年開始,他先後出任中科院武漢巖石力學研究所副所長和所長,期間數次參選院士未果。2017年8月,他出任東北大學副校長,並在2019年順利當選為工程院院士。
在東北大學求學工作多年,成為巖土力學領域內的知名學者。
馮夏庭,1964年9月出生,安徽潛山人。他出生在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家庭,家庭經濟情況不是太好。父親一年到頭奔波忙碌,家裡缺衣少食的情景,在童年馮夏庭腦子留下深深的烙印,從小他就立下好好讀書,跳出農門的志願。馮夏庭因此學習異常刻苦,學習成績非常優秀。1982年他參加了高考,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東北工學院,就讀於採礦專業。
進入大學之後,他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學習異常刻苦用功。198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本科畢業,並被免試推薦碩博連讀,師從著名巖石力學專家林韻梅教授,從此開啟了巖石力學領域的漫漫科研之路。值得一提的是,林韻梅教授也是我國礦山巖體力學開拓者之一。在林韻梅教授的指導下,1992年馮夏庭順利獲得巖石力學專業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由於科研能力出色,留校的第二年,馮夏庭破格晉升為副教授,並在199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在此期間,馮夏庭數次出國留學。1995年開始,他先後到日本資源環境技術綜合研究所、南非金山大學和日本國際工業技術研究機構做訪問研究。數年的出國經歷,開闊了他的學術視野,提高了他在世界範圍內的知名度。
科研成果豐碩,馮夏庭教授成長為領域內準院士級別專家。
1998年,馮夏庭教授選擇回國。他加盟了中科院武漢巖石力學研究所,擔任教授博導,併入選了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此後數年間,他主持了國家973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在國際權威學報、國內核心刊物和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多部學術專著,並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
馮夏庭教授長期從事巖石力學智能分析方法及其工程應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三峽工程永久船閘、糯扎渡和錦屏二級水電站等國家重點項目工程,取得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此外,他牽頭申報的科研項目獲得三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獲得多項省部級獎項,成為巖石力學領域內準院士級別的專家。
科研成果出色榮譽紛至沓來,執掌武漢巖石力學研究所多年。
憑藉著出色的科研成果,馮夏庭教授獲得了諸多的個人榮譽。他先後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獲得國家傑青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項目資助。此外,他還擔任國際地質工程聯合會主席等多個學術領導職務,並且出任《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等學術期刊的主編。
在做好學術研究的同時,馮夏庭教授也逐漸走上了管理崗位。2001年開始,他先後出任中科院武漢巖石力學研究所副所長和所長,並擔任了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開始,他還出任了國際巖石力學學會主席,成為該國際組織成立半個世紀以來首位當選主席的中國科學家,直至2015年卸任。
院士增選之路坎坷,選擇回歸東北大學終於得償所願。
馮夏庭教授手握多項國獎,從2011年開始,他就開始參選院士,但是數次參選均遺憾落選。一方面由於土木領域內人才濟濟,競爭激烈,導致僧多粥少;另一方面武漢巖土所候選人眾多,導致分票嚴重。因此,馮夏庭教授儘管實力不俗,院士增選之路卻頗為坎坷。
2017年8月,馮夏庭教授離開中科院武漢巖土所,回歸母校東北大學並出任副校長。對於馮教授為何離開深耕多年的武漢巖土所加盟東北大學,坊間也是議論紛紛。有人說是為了院士增選之路,有人說是為了更好的事業發展。馮夏庭教授的離開對於巖土所而言是巨大的損失,對於提升東北大學的採礦學科實力則是不無裨益的。回歸東北大學之後,馮夏庭教授帶領相關學科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此外,經過多年的陪跑,2019年馮夏庭教授終於得償所願,順利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結語
馮夏庭教授長期從事巖石力學領域的研究工作,是該領域內舉重輕重的學術大伽。他手握多項國獎,數次參選院士最終得償所願。對於馮夏庭教授而言,離開武漢巖土所,回歸東北大學應該是正確的選擇。對此,你怎麼看?祝願馮夏庭教授工作生活順利!東北大學發展得越來越好!
不拘一隅,唯才是舉。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