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 培養職業技術人才

2020-12-14 網易新聞

(原標題:借鑑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 培養職業技術人才)

4月13日,四川工業科技學院與德國前副總理兼外長約施卡·菲舍爾等一行圍繞中德職業教育合作與前景、校企合作等進行會談,深入挖掘雙方在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對接德國工業4.0中的產、學、研合作契機。

該學院將積極引進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課程,選拔優秀學生到德國高校和企業實習、培訓和修讀更高學位;全面借鑑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和三元制職業教育培訓模式;開展中德兩國行業協會間的職業教育合作,推進職業教育相關資格證書的互認,努力把雙方合作所取得的成果,予以廣泛推介;開展中德職業教育「網際網路+」應用研究,將引進德國優質數位化教學資源和遠程教學資源,積極建立「四川工業科技學院中德汽車學院」官方網站,並以此為基礎逐步建成德國職業教育數位化資源展示、開發、推廣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去年3月,該學院與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正式籤訂協議,將在汽車專業技術、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技術等多個領域合作,共同培養高技術人才,引入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及先進位造、汽車維修、自動化技術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培養具備「德國工業基因」的職業技術人才。目前,該學院正抓緊與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聯手打造中德汽車學院。

作者:陽帆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引入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
    尹麗 攝人民網貴陽12月4日電 (王欽)12月4日,記者從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獲悉,該校與德國海外商會聯盟(AHK)大中華區、廣州易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籤訂中德職業教育合作「三方戰略協議」,並進行「AHK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聯盟單位」授牌,推動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在貴州本土化落地。
  • 淺談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
    學校教育機構有:職業學校、職業補習學校、專科高中、職業高中、高級專科學校、職業專科學校以及各種形式的培職一體化的學校。非學校教育機構一般指企業、行業、社會團體、專業團體及社區職業教育。德國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特色,它是以能力培養為基準,以操作技能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德國職業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雙元制」,它被人們稱為德國職業教育的秘密武器。
  • 德國雙元制教育專家胡翰林:職業教育的挑戰在於深化校企合作
    Carlo Humberg(胡翰林)   「中德職業教育模式值得雙方相互借鑑」 近百年來,德國的雙元制教育在《職業教育法》的監督下,國家、企業、學校三方在各自清晰的使命與責任下已經運行得相當成熟。雖然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起,在國家主導下已經開始雙元制教育嘗試,但特別成功的例子還比較少。
  • 全國首個中德職教合作標準化成果《雙元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指南...
    《雙元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指南》是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標準研製團隊十多年探索的成果,學院將以蘇州地方標準發布為新起點,把標準建設延伸到質量領域的具體路徑,拓展到課程、師資、實訓等各個環節,將雙元制職業教育標準建設推向新高度。《雙元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指南》是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標準研製團隊十多年探索的成果。
  • 簡陽職高開展德國雙元制教學理念與教學法國際化師資培訓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職業教育的核心,也是當今世界職業教育的典範。為進一步推廣德國職業教育先進教學理念、教學體系和模式,拓展教師國際職業教育視野,2020年11月13日至16日,四川省簡陽市高級職業中學邀請德國專家到學校開展德國雙元制教學理念與教學法國際化師資培訓。
  •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將落地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12月4日,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德國海外商會聯盟(AHK)大中華區、廣州易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觀山湖校區道德講堂舉行了中德職業教育合作「三方戰略協議」籤約暨「AHK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聯盟單位」授牌儀式,進一步聯手推動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在貴州本土化落地。
  • 德國「雙元制」的成功之道
    能讓一國外長關注的「雙元制」有何特殊之處?    「雙元制」,是源於德國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所謂雙元,是指受訓者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其中,一元是指職業學校,主要向學生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主要讓學生在企業裡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這種模式在德國的企業中應用很廣,近幾年也被中國的一些企業借鑑採用。
  • 德國雙元制教育制度
    雙元制(dual education)是德語系國家特有的一種教育制度,所謂雙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人才培養模式的雙元,即學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兩條培養路線平行前進;二是指實踐型人才的培訓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高等院校或職業院校+企業或
  • 德國雙元制教育本土化的「太倉樣板」
    德國「雙元制」是國際公認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是二戰後德國迅速崛起的「秘密武器」。太倉職業教育依託「德企之鄉」豐厚的德資土壤,長期堅持「引進德國職教模式,培養中國能工巧匠」的辦學理念,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助推了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徵、地方特色的雙元制教育本土化「太倉樣板」。
  • 華晨寶馬以雙元制職業教育聚焦本土人才發展
    為探索實現中國製造與德國工業4.0有效對接的新路徑、新模式,助力瀋陽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升級,創新委員會設立工業網際網路委員會、智能裝備委員會和雙元制教育委員會。作為率先引入雙元制教育的企業,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早在2006年便借鑑德國先進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以校企聯合辦學的方式開展了職業教育,經過多年實踐,已建立了完善、系統的職業教育體系,為汽車產業積蓄了後備力量。隨著寶馬第三工廠即將建成和大東工廠的擴建,華晨寶馬將提供5000個新的就業崗位。
  • 德國職業技術教育:模式最完善的國家之一
    在各方面努力與支持下,如今全國已形成了一個從學徒培訓到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多階段、多功能、形式多樣、結構複雜的完備體系。各州、市也形成了一個嚴密的職業教育網絡。德國職業技術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基本能滿足社會就業制度對具有職業技能勞動力的要求。同時,該體系高度分化且具有高度的靈活性,能很好地適應與滿足不斷變化的社會與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 聯邦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
    一、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 (一)德國「雙元制」培訓模式的特徵 「雙元制」被譽為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在德國,職業教育屬於中等教育的第二階段,因此也被稱為德國教育的「第二根支柱」。所謂「雙元制」,是指學生在企業接受實踐技能培訓和在學校接受理論培養的職業教育形式。「雙元制」職業培訓分別是在企業和學校裡進行的,通常在企業裡進行3—4天的實踐培訓,在學校裡進行1—2天的理論培訓。「企業與學校」這一培訓比例始終貫穿「雙元制」職業培訓。除了這一「分散」培訓模式外,還有一種「集中」培訓形式,即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在某一段時間進行集中培訓。「雙元制」職業培訓通常為3年。
  •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牽手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
    近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與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籤署了《中德職業教育項目》合作協議。此項目旨在以引入德國職業培訓證書(IHK或HWK證書)體系,吸收借鑑德國雙元制職業標準、教學標準以及考核評估標準並實現本土化應用,以高水平的教學質量實施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
  • 德國雙元制教育如何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雙元制」是源於德國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所謂雙元,是指職業培訓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一元是指職業學校,其主要技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裡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
  • 德國職業教育考察:德國職業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德國職業教育採用「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這是一種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培訓相結合、以企業和實踐培訓為主的一種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既滿足了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又滿足了不同層次人群對職業教育的的選擇要求。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沒有得到社會的重視,高級技工短缺,職業教育體制不完善,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正經歷著種種困難。
  • 國際「雙元制」職業教育培訓簡報05:同學共進 聞新思變 共擔重任
    來自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金文兵教授在《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中分享了對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與人才素質內涵養成的思考,分析了培養知識型、技能型、複合型、創新型、高素質勞動者所需要的具備的知識
  • 開啟我省職業教育新模式!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落地貴州工業職院
    12月4日上午,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觀山湖校區道德講堂內喜氣盈盈。中德職業教育合作「三方戰略協議」籤約暨「AHK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聯盟單位」授牌儀式在這裡舉行。本次籤約暨授牌儀式由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德國海外商會聯盟(AHK)大中華區、廣州易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舉行,將進一步推動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在貴州本土化落地。
  • 培育國際化高技能人才 德國雙元制培訓項目落地嘉興經開區
    德國雙元制教育通過校內理論和企業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養高技能型人才,是德國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德國製造」享譽全球的重要原因。此次籤約的項目計劃總投資7000萬元,以保障浙江中德(嘉興)產業合作園高技能人才供給為主線,引入德國海外商會人才培訓標準,與中德產業園合作建設跨企業培訓中心,通過3到5年的努力,完成課程建設、師資培養、基地建設的體系化構建,實現雙元制教學模式的本土化,實現學員、學校、企業、政府多方共贏的新局面。
  • TUV萊茵發布雙元制職業教育白皮書,助推中國職業教育發展
    在這種背景之下,TUV萊茵學院對百餘家企業和學校進行了調研,以調查結果為依託,撰寫白皮書,希望對中國的職業技術教育有借鑑意義,也為職業教育從業者及職業院校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決策參考,推動中國職業人才培養的發展。」
  • 缺失「成長土壤」的中國式「雙元制」,發展道路任重而道遠
    近幾年來,逐漸地被我國企業借鑑或採用,其「雙元制」教學模式精髓就是校企雙方進行深度的合作,讓學生一入學就成長在企業的氛圍當中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問題是大多數的企業不能夠按照基於自身發展的需要主動參與人才培養,學校實訓的條件沒有辦法滿足職業技術的訓練要求,以及教學過程當中難以對接企業的真實的生產環境,使得學校貼近未來的工作需求。「雙元制」的教學模式是來自於德國的一種職業的培訓模式,要求參加培訓的工作人員需要通過兩個場所的培訓合格之後才可以上崗進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