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輪車、黃包車、三輪車、黃魚車,車輪滾滾,幾代上海人的記憶

2020-12-19 澎湃新聞

上海老底子

獨輪車、黃包車、三輪車、黃魚車,曾經是承擔市內公共運輸的重要工具,它的演變伴隨了城市的發展,也是幾代上海人的記憶。特別是拍老上海的影視作品裡,往往有一樣老物什,它一出現,就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上海灘風味,那就是黃包車。

獨輪車

在黃包車之前,有一種「人力車」,由人力推動的獨輪車。現在也許難以想像,獨輪車在19世紀末的上海,不僅用來運貨,更是像現在的「計程車」一樣承載客運的功能。

上世紀初,上海學生和紗廠女工坐獨輪車

獨輪車因為大多來自蘇北一帶,傳至上海後就被叫作「江北車」。它在老上海檔案記載中還有許多別名,譬如小車、手推車、狗頭車、羊角車、嘰咕車等等。

1862年,有大批蘇北地區的人們湧到上海灘謀生,將木製的獨輪車帶到了上海。最早獨輪車只是被用來載運貨物,據說一輛車一次可載貨四五百斤,到後來它成為客運工具。據考證認為,獨輪車是在開埠之後的上海道路上最早行駛的車輛之一,也是上海「有舟無車」時代終結的一個標誌。

20世紀初的楊樹浦路

獨輪車都是用硬木打造而成,車輪安置在車身中間位置,上面設有一個車架,車輪兩側的木架既可裝載貨物,又可在載客時當座位。車後有兩根把手,一個人握住兩邊把手即可在車身後面推行。用來載客時,一部獨輪車可以載三四個人,有時甚至也能載七八個人。

黃包車

1873年,法國商人米拉看到上海租界日趨繁榮,交通工具的不敷應用,便向法租界公董局呈請,在兩租界設立手拉小車客運服務機構。

經法租界與公共租界當局協商,同意發放人力車執照,並批准路程價格。次年3月,米拉開設了上海第一家人力車公司,並從日本引進300輛人力車,人稱「東洋車」。不久又有外國人在上海開設了9家人力車公司,直至1898年才有中國人在老城廂地區開辦人力車出租業務。

黃包車夫與印度巡捕

早期的人力車為木製車輪,外裹鐵皮,行車顛簸,且易損傷路面,後改為鋼絲橡膠輪,行車平穩,拖拉也省力。人力車無油耗,便利經濟,一經引進,便流行開來。

外灘的黃包車

當年上海市民自發組織了黃包車拉力大賽來慶祝抗戰勝利

1882年上海租界內已有1500輛,1900年達4647輛。到1914年,僅公共租界就有9178輛。為了區別於私人包車,工部局發布規則,所有公共人力車須漆成黃色,從此「黃包車」成為人力車的代稱。

上世紀上半葉的上海,滿街的黃包車就承擔了計程車的作用,一直到改革開放後,才被快速淘汰。

三輪車

從民國開始一直到70年代,人力三輪車是當時路上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當時也比較常見。

三輪車,實際上就是舊社會「黃包車」的升級版。在那時候家裡有人生病了要上醫院,年紀大的人出趟遠門,或者在外面買了大包小包的東西,乘公交不方便,就會叫上一部三輪車。

三輪車師傅往往是一把年紀,他們通常會挑選不走公交的小馬路騎,七兜八繞,帶你一路觀光式地到達目的地。

黃魚車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前,「三輪車」在上海就是專指人力客運車;而裝貨什、運東西的三隻輪子的車,則另有名稱,就叫「黃魚車」。有些90後可能要說,不就是「三輪車」麼?這樣回答的,多數就是上海人說的:「洋盤」。簡單地說,名字上就能這樣理解——「三輪車」是運人的;「黃魚車」,則是「運黃魚」的,就對了!

那麼到底為什麼上海會把它叫作黃魚車呢?據說是:由於上海人喜歡吃黃魚,看到黃包車滿街跑,很象海裡喜群居又到處亂竄的黃魚,因此給了一個「黃魚車」的綽號。

過去的弄堂裡,到處是人,堆得也隨處是物什,哪裡還騎得進黃魚車?但是,即便如此,黃魚車對於上海人的市井生活而言,依然是一件非常拉風的工具。

黃魚車」有交關「優越性」。首先,勿用汽油、柴油、天然氣,零碳排放,絕對環保!踏「黃魚車」,車貨色,還可以消耗不少體力,賽過鍛鍊身體!

要是碰到搬場,就特別希望自家屋裡廂,也有一部「黃魚車」,平常也可以便當交關;但是,要是想到「啥地方擺車子」這個問題,也就會放棄了念頭——那個年代,「腳踏車」、「黃魚車」就像現在的自備車,尤其後者,功能還是挺拉風的。

綜合自:看懂上海、影像上海和網絡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啟未來

原標題:《獨輪車、黃包車、三輪車、黃魚車,車輪滾滾,幾代上海人的記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老上海黃包車
    在黃包車之前其實還有一種「人力車」,由人力推動的獨輪車。現在也許難以想像,獨輪車在19世紀末的上海,不僅用來運貨,更是像現在的「計程車」一樣承載客運的功能。上世紀初,上海學生和紗廠女工坐獨輪車獨輪車因為大多來自蘇北一帶,傳至上海後就被叫作「江北車」。它在老上海檔案記載中還有許多別名,譬如小車、手推車、狗頭車、羊角車、嘰咕車等等。
  • 鄉村記憶:八九十年前的農用獨輪車
    獨輪車以只有一個車輪為標誌。由於重心法則,極易傾復,奇怪的是,中國古代人用它載重、載人,長途跋涉而平穩輕巧,因此,它的創製者和第一個駕駛者必定是有膽有識的機械工程師。至於獨輪車的車轅,其長短、平斜,支杆高低、直斜及輪罩之方橢、幾乎隨地而異、隨人而異。
  • 農用機械知識:三輪車分類大全
    農用機械知識:三輪車分類大全 2016/12/14 11:07:19 來源:金農網   三輪車(tricycle)安裝三個輪具有簡單機械傳動的小型車,裝置車廂或平板,用來載人或裝貨,三輪車是一種由黃包車和自行車衍變而成的交通工具,可以載人也可運貨,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非常流行,逐步取代了黃包車的地位
  • 長興校園快訊丨車輪滾滾 歡樂同享
    本周幼兒園中班段開展的「車輪滾滾賽」就是在《車子叭叭叭》的主題背景下所創設的主題遊戲。本次遊戲活動意在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下,積極動腦,大膽參與,主動探索,在不斷地嘗試和合作中提高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從而在遊戲中增強幼兒的應變和靈活掌握技巧。
  • 人力客運三輪車漸行漸遠的腳步
    今天,讓我們暫停匆匆前行的腳步,回過頭來看一下人力客運三輪車留下的時代記憶,以及記憶中的面孔。  嘉興最早的人力客運三輪車出現在1958年  「人力客運三輪車起源於黃包車,黃包車是用手拉的,但人力客運三輪車是用腳踩的!」
  • 車輪滾滾,一路蔬香,一路希望
    在泰興市河失鎮趙杜村的地頭上,停了幾輛運輸蔬菜的貨車。其中,劉師傅那輛裝滿蘿蔔的貨車,正打算出發前往目的地。  車輪滾滾,一路蔬香,一路希望。與大多數從事運輸行業的卡車司機一樣,大貨車已成為支撐劉師傅全家生計的重要工具。
  • 雜技演員表演獨輪車走鋼絲,車輪的直徑為40cm,要騎過50.24m長
    題目雜技演員表演獨輪車走鋼絲,車輪的直徑為40cm,要騎過50.24m長的鋼絲,車輪大約要轉動多少周?普通學生思路:先化單位:50.24m=5024cm先算出車輪的周長(即圓的周長),然後把鋼絲長度按車輪的周長進行平均分即可知道轉動幾周。
  • 司機邊看電視邊開大貨車,把正要轉彎的電動三輪車捲入車輪下
    11月11日,鳳岡70歲李老伯駕駛著電動三輪車載著剛收穫的一車黃豆轉彎駛入家門口的道路上。突然,一輛大貨車快速駛來將三輪車捲入前左車輪下,所幸李老伯受傷不重。當日,接到報警後,鳳岡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趕赴鳳鹿線21KM+200M處現場,一輛三輪車正壓在貨車前左車輪下。
  • 那些年崇明的鄉間土路、獨輪車
    當時島上的客運車僅幾輛,且都是私人經營的,價格自然不菲,因此只有富裕的人家才能乘坐得起。土路有黃泥路和沙泥路之分。黃泥路溼時黏性大,泥漿多,幹後卻堅硬如石;沙泥路滲水快,黏性少,幹了後受壓極易碎。因此晴天都塵土飛揚,雨天則泥濘不堪。為了解決出行和運輸問題,於是一種叫「獨輪手推車」的簡易運輸工具就在島上應運而生,甚至一度還成為島上交通運輸的主力軍。
  • 鄉下不會推獨輪車,男子漢也只能算半殘廢
    徐德培 農用獨輪車在我們鄉下叫做小車子。上世紀60年代,小車子就算是農村的大型農具了,好幾家才能合用一輛。如果這幾家正好都要用車子,就只能互相協商錯開時間使用。原來,獨輪車整體相當於一個槓桿,如果貨物重心偏於前端,省力較多,但方向難以掌握,車頭亂甩,極易側翻。如果貨物重心偏於後端,車子會比較穩當,但推車人要承受較大的壓力,易疲勞。弄清這個道理,我裝車時就儘量將貨物的重心靠近車軸,略偏後一點點,這樣推起來不用費太大的力,而且車子容易掌控,一般不會翻倒。幾天的時間,夥伴的幫助加自己的努力,我就掌握了推車的技巧,可以單獨使用獨輪車了。
  • 義烏流行電動獨輪車 每臺兩千至萬元不等
    記者近日走訪義烏市場發現,獨輪車已經成了不少店家吸引人氣的法寶,不過,普通人想要趕時髦,還有點難,駕馭獨輪車,靠得不僅僅是荷包,還有膽量。去年市場上 已經出現了獨輪車義烏國際商貿城二區二樓的大廳內,是銷售獨輪車店鋪的集中地。朱明偉自稱是義烏市場上最早引起獨輪車的商家。
  • 110歲的上海輪渡,承載著幾代人過江上下班的記憶|睡前分享
    周新民說,記憶中這樣的乘船經歷只有兩三次。到50年代後期,浦江上基本就都是機械船了,但船的速度比現在慢得多。小孩子第一次坐輪渡,總是感覺非常新奇,搶著要佔據船頭看風景的有利位置。周新民如此,原黃浦區房管局職工鄒衍也是如此。早年輪渡上的人又多又擠,但孩子們個頭小、身形靈活,要從人群中鑽到船頭並不是難事。而且大人們看到調皮的孩子在船上躥來躥去,也會禮讓三分。
  • 留住城市記憶 哈爾濱食品讓幾代人笑「哈哈」-食品廠,哈爾濱,上海...
    圖說:來到哈爾濱食品廠的顧客絡繹不絕。  剛過了八十歲生日的上海哈爾濱食品廠(2016年正式改制為「上海哈爾濱食品廠有限公司」),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上海人,難以忘懷的記憶。對於這家正在邁向百年老店的企業來說,其心願是讓他們的兒女、子孫們都愛上「哈氏」糕點。
  • 下月起廣州快遞小哥送貨須用專用電動三輪車
    ■廣州非機動車和摩託車管理規定將實施 ■電動獨輪車、電動平衡車等禁止上路 羊城晚報記者 薛江華 實習生 王建 通訊員 交宣 9月1日起,電動獨輪車、電動平衡車以及其他滑行工具禁止在廣州行政區域內上路了!
  • 諸葛亮木牛流馬的原理,就是用簡單力學對當時獨輪車進行改進而已
    諸葛亮設計木牛流馬的原理,就是用簡單力學對當時獨輪車進行改進而已木牛流馬是由諸葛亮設計和構思,蒲元等參與研製,屬於三國演義中令人嚮往的神奇物件。1.利用車輪滾動型的基本原理,是木牛流馬運載物資的最佳形式關於木牛流馬的原理,歷史十分悠久,宋代高承《事物紀原》中提出了獨輪車的說法,延宕至今,關於獨輪車的原理可能是最接近木牛流馬運載物資的形式。並由此發展為木牛為獨輪車,流馬為四輪車的說法。
  • 沙遊空間、團輔體驗、車輪滾滾……育英小學開展「5.25」心理健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27日19時20分訊(馮一鳴)沙遊空間、繪畫塗鴉、團輔體驗、車輪滾滾……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動周讓你get心理輔導新技能!今(27)日,重慶市沙坪垻區育英小學校開展了以「溫暖你我 陽光同行」為主題的「5.25心理健康周」活動。
  • 國外小夥發明新型「小推車」車輪能伸縮,成本20元
    首先,獨輪車,相信我們大家都不會陌生,作為建築產業不可少的工具。其中獨輪車的出現,主要是幫助建築工人運輸材料,減少人力搬運等問題,同時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獨輪車也存在一定的缺點,主要是因為獨輪車只有一個車輪,這就造成在推動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平衡,容易歪斜的問題,尤其是道路不平坦的地方,更是經常出現翻車的情況。
  • 微型展覽等活動喚醒幾代上海人的記憶 江陰路還是那個花鳥市場嗎?
    江陰路保存了幾代上海人的記憶。受訪者供圖  即日起至9月21日,「江陰路街區的前世今生」微型展覽和城市行走、主題講座、攝影寫生工作坊等公共教育活動在成都北路252號「零距離家園」街區共享空間舉行。從19世紀末的填浜築路到剛剛竣工的社區微更新,江陰路街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其中的一些地方還是守護著曾經的樣貌,承載著幾代上海人的記憶。  展覽一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以一張1948年的江陰路行號圖為線索,系統地梳理街區發展歷程和重要的歷史節點。  展覽的第二部分是一個公眾互動區,這裡,展廳將承擔起開放平臺的作用。
  • 靈隱電瓶遊覽車串起六寺院 8元票價鬥得過黃魚車嗎
    8塊錢票價鬥得過3塊錢黃魚車嗎        除了遊覽功能,靈隱電瓶車還有一個「潛伏」任務——漸進式的削減黃魚車的客源,恢復靈隱景區正常遊覽秩序。不過,電瓶車全程票價8元,同樣線路,能和黃魚車目前3元左右的票價正面PK嗎?        「今天開張,明天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