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鄧超又哭了,這次真的不是孫儷和小花聯合起來欺負他,原來是因為等等和小花開學了。
孫儷用一大段話,表達自己的感慨,孩子不知不覺長大了,她成了兩個小學生的媽媽,可鄧超看到孩子的校車漸漸遠去,在旁邊開始抹眼淚了。
看到這條微博,很多孩子的父母都特別有感觸。
因為這個秋天,全國所有的學校都正常開學了,孩子們經過兩個月的暑假,終於要被放回籠裡了。
特別對於新晉級的小學生,以及家長們來講,這次開學更有劃時代的意義。
因為疫情的影響,這屆小學生的大班生活,有一半是在家裡度過的,很多家長因為沒人帶孩子,都選擇停薪留職,或是辭職,在家帶這個即將上小學的孩子。
當然,也有父母沒時間,家裡老人幫忙帶的情況。
總的來說,這屆小學新生,多數都在家呆了2/3年,這段時間真的是讓很多家長備受折磨。
但這突然間孩子開學了,很多家長還真是有點不適應。
前兩天有幾組照片紅遍全網:娃終於開學了,爸爸上樹了。
原本以為是興奮的上樹了,看了才知道,原來是戀戀不捨的在巴望著,看自家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說真的,我家孩子就是今年剛入學的小學生,當疫情來臨,我知道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可能孩子都無法上幼兒園,內心是極度崩潰的。
從1月份他生病開始請假,到9月份,跟我家熊孩子,每天近距離接觸,沒有分離過。
原本以為我會瘋掉,結果並沒有。
按照心理學上的適應原則來看,即便是再難的境況,人總能適應。
正如《象與騎象人》中喬納森所言: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們終究會慢慢適應,只是事情剛剛出現時,我們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能耐。我們不善於準確地預測自己未來的情緒,往往會高估自己的情緒反應的強度及持續性。
人的適應能力,真的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哭笑不得的表情)
在家的日子裡,發現每天教孩子一些基礎的語文、數學、英語知識,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並且所用的時間,也並沒有所想的那麼長。
慢慢的效率還會越來越高,和熊孩子之間也有了默契。
冷不丁的孩子開學了,還晉級成為了小學生,內心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適應,所以才會有家長上樹,爬牆根不肯走,哭哭啼啼的情況。
真真理解了,什麼是熊孩子虐我千百遍,我卻待他如初戀了。
這種不舍是對孩子本能的愛,身為一個老母親,真的是太能理解了。
從幼兒園到小學,確實要經歷不小的變化,班裡學生變多,再沒有幼兒園那種待遇了,老師幫忙穿衣服,上廁所,這些都不存在的。
孩子要學會遵守課堂紀律,要有跟別的同學溝通的能力,沒有寫過字的,過了第一周,就開始有作業了。
對我們來說,那些作業不值得一提,但其實我們小時候,寫字也非常慢,看見複雜的字,也會心生絕望。
開學前夕,帶孩子去學校打掃衛生。
進教室,老師就讓孩子寫自己的名字,用來籤到,還非常和顏悅色的說,不會寫的可以寫拼音。
我家孩子因為沒有受過這方面的訓練,一臉懵,非要讓我扶著他的手寫名字。
之後,老師讓練習寫自己的名字,他覺得&34;字太難寫了,直接就省去了。
奶奶還非常無奈的說,難寫你就不寫,這可不太好。
之前,在得到上聽《小學生家長必修課》,看到這樣一個表格,覺得甚是有用,它是這樣描述一年級的孩子的:
情緒管理:孩子容易緊張,常會發洩情緒,發脾氣的情況會變多,這是他適應環境的過程。
身心特徵:以&34;為中心,愛幻想,內心充滿了矛盾,聚焦能力弱。
心智發展:知道時間順序,但沒有時間長短的概念;計算水平有很大提升;好壞是非觀念模糊;以老師或家長說的為準。對寫字很有興趣。
人際交往:對老師的話幾乎是言聽計從,跟媽媽容易產生衝突,和同伴很難和諧相處。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瞬間淡定了,發現原來孩子坐不住、亂發脾氣,貪玩,其實是這個時期的特點。
了解孩子的特點,才能真正看懂孩子,才能在TA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伸出手。
這個時期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導孩子新歡老師,信任老師,在學校有歸屬感。在家鼓勵孩子多表達,但凡是發生讓TA感覺不舒服的事,都要告訴父母或是爺爺奶奶。
這是預防校園欺凌最直接好用的方式。畢竟,學習成績,遠沒有身心健康重要,
前兩天,在群裡,一個熱心的家長出了一個視頻,標題是《如何讓孩子更快適應小學生活》,有小夥伴說:是家長如何適應小學生活?老師天天要求填表,接龍,要家長考試,陪孩子做作業。至於小朋友,我看在學校挺開心的......
深以為然。
孩子上了小學,對孩子的考驗,遠沒有對家長的考驗多。
別的不說,先說學校沒有午飯,每天要接送這個問題,就讓人頭疼。
孩子的上學時間是,上午8:00-11:00,下午15:00-17:00,每天往返學校的次數,高達8次.毫不誇張的說,一天有一半的時間,不是在路上,就是在準備上路。
另外,剛開學,孩子們要訂水、訂奶、訂校服、買保險等等,各種表,各種填,各種資料各種列印,各種文具各種準備,真的是忙的不亦樂乎。
我們小區的文具店裡,每天都人滿為患。據老闆說,晚飯都吃不上。
這不,前兩天我們還舉行了APP安全意識考試,青年大學習(第十一期),就連99公益日的捐款,都有各種要求。
說實在的,父母們的三頭六臂,是歷練出來的。
老師要求的,少做一點不行,做晚一點,都可能看到群裡有人@你。
每天下班,見到熊孩子,還要和顏悅色的問他,在學校有沒有交到好朋友,今天學什麼有趣的知識了,學校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呀?
寒暄之後,問到作業,氣氛一下就會降到冰點,孩子嘟嘴,媽媽蹬腿。趕緊老老實實寫作業,寫完作業再喝水,哈哈哈哈。
身為一個小學生的家長,沒一點修為,還真的是挺難的。
玩笑歸玩笑,做小學生的家長,可千萬不能焦慮,因為這個東西是會傳染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觀察者,但卻不是很好的表達者。
我們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看到TA身上的閃光點。絕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對孩子的,對自己的焦慮,統統傳達給孩子。
在引導孩子適應小學節奏的同時,家長也要儘快適應這種節奏。適應新環境這種事情,也許我們做得還不如孩子好。
說了這麼多,真的不是抱怨學校,更不是在抱怨老師,身在職場,誰還沒有點無奈啊,對老師的處境非常了解。
孩子成長的前六年,其實重點都在於玩,去體驗,去感受這個世界。六歲之後,這個重心有一點點偏移了,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學習上,放在吸收知識上。
有很多人抱怨現在的教育制度,但抱怨,這的不如去主動適應,畢竟這個世界不會因為誰抱怨,就變得更好。
只有你有影響力了,做出成績了,才會有人真正聽見你的聲音。
小學,是真正開啟了對孩子,對家長考驗的時期。這個時期幫孩子養成好習慣,讓孩子有主動學習的能力,發現一份能夠持久的興趣等,每一項都格外重要。
剛開學,不管老師是批評還是表揚你的孩子,這些都沒那麼重要。
用長線思維去,看待孩子成長這件事。用目標思維,去拆解每個階段,需要重點培養的能力。
養育孩子,當我們把目光放得長遠,自然就不會那麼焦慮了,至於日常的那些亂七八糟的表格,每天輔導孩子的崩潰感,忍忍也就過去了。
最重要的是,要放低期待,千萬不要認為孩子上了小學,大人就輕鬆了。身為父母,特別是身為學生的父母,沒有輕鬆二字而言。
但並不意味著,做學生的父母,就要時刻緊繃和焦慮。
陪伴孩子成長,這事終歸是要慢慢來,要相信孩子,未來能夠適應這個複雜的社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剩下的就靜待花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