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鄧小波
□ 王冬媛
湖南省桂東縣寨前鎮白竹村羅家組的7歲小女孩方雨萱,由於在父母離異後,父親長期在外打工,她與聾啞伯父生活,自創了一套特殊的交流手語,特殊的「一家人」其樂融融。
「不用煮兩碗米,煮一碗就夠了……」6月28日傍晚, 7歲女孩方雨萱向聾啞伯父比畫著他們的專屬手語傳達到訪客人不在家裡吃飯的意思。她先豎起兩個手指又擺擺手,然後豎起一個手指並做出了「OK」手勢……
小雨萱的母親在孩子3歲時離婚遠走,伯父方玉輝天生聾啞,沒有文化,與外界交流有嚴重障礙,沒有固定收入,全家經濟來源全靠父親方建輝在廣東打工的收入。在伯父需與外界交流時,小雨萱都是「翻譯官」「代言人」,幫助工頭把請零工的勞動要求和工錢待遇「翻譯」給伯父;趕集時,幫助伯父挑選商品討價還價,還幫助伯父從銀行裡取回爸爸打工寄回的生活費。
伯父方玉輝將小雨萱視為己出,細心地照看她的生活,在家時儘量不讓她幹家務。自己偶爾打零工賺了幾百元,除了買油和菜,剩下全給小雨萱買了新衣服和玩具。小雨萱也很體貼伯父的艱辛,上小學一年級後,主動向伯父學做家務,切菜、做飯、洗衣、餵雞樣樣不在話下,還常「分享」學校或生活中的趣事,給伯父帶來了無盡的歡樂。
伯父雖因殘導致文盲,但對「文化人」特別推崇和尊重。小雨萱就讀的白竹村小學雖與家相隔7裡,但她從未遲到過。伯父不出去打零工的時候,都會用摩託車載她上下學。
小雨萱的班主任老師黃玫說,小雨萱在班上學習成績拔尖,語言交流能力特別強,且樂於幫助同學,每天都當小老師「一對一」輔導困難學生黃歡讀拼音、寫筆畫,很熱情很有耐心。
「萱萱喜歡幫助別人這點像她的啞伯父玉輝,她家家風家教都好。」
面對師生和村民們的誇獎,小雨萱叔侄倆總是靦腆一笑。當問及小雨萱心願時,小雨萱滿懷憧憬:希望爸爸能多回家看看她和伯父,希望長大後能成為一名音樂家,既有文化又懂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