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人物形象分析(1)
周恩來:
一、外貌形象:他個了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結實,儘管胡了又長又黑,外表上仍不脫孩子氣,又大又深的眼睛富於熱情。面目英俊,身材苗條,像個姑娘。
二、言談舉止:但是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個清瘦的青年軍官,他長著一臉黑色大鬍子。他走上前來,用溫和文雅的口氣向我招呼:」哈噦,你想找什麼人嗎?」他是用英語講的!」談吐緩慢溫和,深思熟慮」,」他講英語有點遲緩,但相當準確」。他談吐緩慢安祥,深思熟慮。
三、出身與家庭:周恩來是一個書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大它僚家庭的兒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親是個傑出的教書先生,母親不同凡俗(是個博覽群書的婦女,甚至真的喜愛現代文學)。
四、童年的經歷:無
五、受教育情況:他本人似乎註定要做個讀書人的,因為他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表現出有突出的文學天賦。但他在民族覺醒的時期裡受的教育,使他的興趣從文學轉移到別的方面去了。他先讀南開中學,後又在南開大學學會了英語,受到了」開明的」教育,他在南開的三年因成績優異都靠獎學金維持。
六、參加革命的起因:一九一九年,周恩來作為學生運動領袖,遭到建捕,在天津關了一年監牢。獲釋後,他去了法國,在巴黎幫助組織中圉共產黨,成了創建人。一九二四年回國,他已是著名的革命組織者,回國後立即與孫逸仙會合準備發動國民革命。
七、參加革命後的經歷:
1、26歲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2、與一些著名的上海工人領趙世炎、顧順章、羅亦農等組織了五方名工人的糾察隊:
3、1927年3月21日,組織了上海工人總買工:
4、到南昌,參加組織著名的八一起義:
5、接著去了汕頭,領導紅色工人抵禦外敵:
6、後又去廣州,組織著名的廣州公社:
7、1931年,突破封鎖,到了江西和福建的蘇區,任政府副主席:
8、長徵中,強患重病,九死一生,最終到達西北的紅色新根據地。
八、人物性格及事件:
1、溫和文雅:初遇斯諾時熱情友好地用英語接待他。
2、忠心耿耿:①對民族解放事業志不渝,鞠躬盡座:②北伐時,周思來奉命去上海準備起
義,他到上海時毫無起義經驗,唯一的武器是他的革命決心和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
3、吃苦耐勞:為了保住小小的蘇維埃,周恩來在南方進行了多年的艱苦鬥爭,甚至沒有鹽吃,
不得不用人的鐵的意志來代替。
4、不屈不撓:廣州公社失敗後,周恩來轉入地下活動一一一直到1931年,他終於「闖破封鎖」,到達江西和福建的蘇區。
5、頭腦冷靜,善於分析推理,餅究實際經驗:周恩來和上海的工人領袖一起組織了五方名工人糾察隊,從車閥那裡得到經驗,訓練了武裝力量,進行了上海工人總罷工,佔領了城市,使上海不攻白破。
6、生氣勃勃、熱愛生命:當周恩來陪斯諾走在回到百家坪的的路上時,他就像神氣活現的走在他身邊的」紅小鬼」一樣,顯得輕鬆愉快,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
7、愛護士兵、平易近人:把胳膊愛護地搭在」紅小鬼」的肩上,與他同行。
8、有卓越的組織和領導才能:①在巴黎幫助組織中國共產黨,成了同時在中國成立的這個組織的創建人:②26歲就成了廣州政治生活中的一個領袖人物,被任命為著名的黃埔軍校秘書,後來因他在激進的學員中間影響很大,蔣介石不得不任命他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③成功組織了上海工人總罷工:④組織了著名的廣州公社:到蘇區後先後擔任政委、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紅星照耀中國》人物形象分析(2)
賀龍
一、外貌形象:他是個大個了,像只老虎一樣強壯有力。他己年過半百,但仍很健康。
二、言談舉止:口才很好,在國民黨中是有名的,他說起話來能」叫死人活過來打仗」。
三、出身與家庭:他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是清朝的一個武官,也是哥老會的一個領袖。
四、童年的經歷:無
五、受教育情況:賀龍除了在軍事方面以外,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但是他並不是個無知的人。
六、參加革命的起因:1925年時,國民黨宣傳隊與」土睡頭了」賀龍談了三個星期,他經過慎重的考慮,同他的部下商量,最後才同意加入國民黨。1927年八一南呂起義之後,唐生智、何鍵等鎮壓打倒地主的運動,開始著名的」農民大居殺」,國民黨軍閥不僅處決共產黨人,而且處決大批農會領袖、工人、學生。賀龍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完全同情窮人,這種屠殺激起他的憤怒,他毅然投向共產黨。
七、參加革命後的經歷:
1、參加了南昌起義:
2、南呂起義後,他的部隊失敗了,賀龍和朱德轉移到頭,他們又吃了敗,賀龍的殘部去了內地,而賀龍卻選到了香港,後來他又偷偷去了上海,從那裡化了裝回到湖南:
3、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個蘇區:
4、可以手無寸鐵到全國任何哪介村裡去,向哥老會(是個規模很大的秘密團體,在全國農村都有分枝)說出自己的身份後,組織起一支部隊來,曾經不止一次把一個地方的哥老會全部兄弟收編進紅軍:
5、從湖南蘇區撤出後,儘管在長徵路上死傷慘重,但是由於賀龍的個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國農村的影響,他的許多部下寧可與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願意離去,在長徵路上有成千上萬的窮人參加,最後他率眾約二萬人到達西藏,與朱德會師。
八、人物性格及事件:
1、勇敢無畏:在一次酒宴上,有個客人想試一下賀龍是否真如他的父親所說的那麼勇敢,就在桌子底下開了一槍,賀龍面不改色,連眼睛都沒有眨一下,
2、有勇有謀:用一把菜刀在潮南建立了一個蘇區--1928年,賀龍察在一個村予裡,同哥老會的兄弟們策划起義,這時有兒個國民黨收稅的來了,他就率領村裡的兒個人襲擊收稅的,用一把菜刀殺了他們,解除了他們的衛隊的武裝,繳獲了是夠的武器來武裝他的第一支農民軍。
3、有感召力和影響力:④他的父親是哥老會的一個領袖,父親的名望傳給了賀龍,因此賀龍在年輕時就聞名湖南全省:②可以手無寸鐵到全國任何哪個村子裡去,向哥老會說出自己的
身份後,組織起一支部隊來,曾經不止一次把一個地方的哥老會全部兄弟收編迸紅軍:③從湖南蘇區撤出後,儘管在長徵路上死傷慘重,但是由於賀龍的個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國農村的影響,他的許多部下寧可與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願意離去,在長徵路上又有成千上方的
窮人參加紅軍,最後他率眾約二萬人(大多赤著腳,處於半飢餓和筋疲力盡的狀態)到達西藏,與朱德會師。④瑞士傳教士波斯哈德在刑滿釋放後,並沒有對外講賀龍什麼壞話,反倒說」如果農民都知道共產黨是在怎樣的,沒有人會逃走」。
4、愛護部下、平易近人:①他在長徵路上背著許多受傷的部下行軍;②即使他還在當國民黨的將領時,他的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樣簡單。
5、不計較個人財物,但喜歡馬:即使他還在當國民黨的將領時,他的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樣簡單;但有一次他的有一匹非常喜歡的馬被敵軍停獲了,賀龍又去打仗將馬奪了回來。
6、忠誠謙虛:他參加中國共產黨後,一直忠於黨,從來沒有違反過黨的紀律:他總希望別人提出批評,留心聽取意見。
7、仇視有錢人、有卓越的指揮才能:在何鍵」農民大居殺」時期,許多農民都抱著深仇大恨來投奔賀龍,如果賀龍還在兩百裡外的地方,地主士紳都要聞風逃跑,哪怕有南京軍隊重兵駐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為他以行軍神出鬼沒著稱。
《紅星照耀中國》人物形象分析(3)
毛澤東:
一、外貌形象: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個了高出一般的中國人,背有些駝,一頭濃密的黑髮留得很長,雙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顏骨凸出。是一個非常精明的知識分子的面孔。
二、言談舉止:他有著中國農民的質樸純真的性格,頗有幽默感,喜歡憨笑,但是這種孩子氣的笑,絲毫也不會動搖他內心對目標的信念。他說話平易,講柔和的南方方言,生活簡樸,有些人可能以為他有點粗俗。他愛吃辣根,甚用辣根夾著慢頭吃,還最愛唱《紅辣椒》這首
歌。
三、出身與家庭:毛澤東於1893年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父親叫毛順生,母親叫文七妹。毛澤東的父親原是一個貧農,年輕的時候,因為負債過多而只好去當兵。他當了好多年的兵。後來,他回到毛澤東出生的村予,做小生意和別的營生,克勤克儉,積攢下一點錢,買回了他的地,成了中農,接著開始做從貧農那裡買來穀子運給城裡的商人的生意,賺了一些錢,成了富農,但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要到地裡幹活。
四、童年的經歷:6歲就開始十農活,8歲時開始在本地一個小學堂讀書,一直讀到13歲。早晚到地裡幹活,白天讀孔夫了的《論語》和《四書》。10歲時曾經逃過學,亂跑了三天後才被家人找到:剛識了幾個字,父親就讓他開始給家裡記帳,學珠算。
五、受教育情況:8歲時開始在本地一個小學堂讀書,一直讀到13歲。早晚到地裡幹活,白天讀孔夫子的《論語》和《四書》。10歲時曾經逃過學,亂跑了三天後才被家人找到。剛識了兒個字,父親就讓他開始給家裡記帳,學珠算。13歲時,離開小學堂,開始整天在地裡幫長工幹活,白天做一個全勞力的活,晚上替父親記帳。儘管這樣,他還是繼續讀書,如饑似渴地閱讀能找到的一切書籍,經書除外。《盛世危言》這本書激起他想要恢復學業的願望。16歲時,他去離家50裡以外的湘鄉縣的一所新學堂學習,有了不少進步。後來,他去了長
沙,進入了一所專為湘鄉人辦的中學,因政局動蕩,只待了半年。接著,他又參加了軍隊,當了半年兵。然後,他進入了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那裡學習了六個月就退學了,退學後,他給自己訂了一個自修計劃,每天到湖南省立圖書館去看書,非常認真地度過了半年時間。
1912年,他進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這裡獲得了社會行動的初步經驗,1918年畢業。
六、參加革命的起因:他在師範學校的最後一年,湖南有許多學生打算用」勤工儉學」的辦法到法國去留學,他協助組織了這個運動,但他卻想把時間芘在了解中國上,於是他去了北大,經人介紹做了北大圖書館的助理員,在那裡,他參加了哲學會和新聞學會,他對政治的興趣繼續增長,思想越來越激進。後來,幾經周折回到長沙後,他就更加直接地投身到政治中去。在五四運動以後,他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學生的政治活動上.
七、參加革命後的經歷:
1、擔任《湘江評論》主筆,對於華南學生運動有很大的影響:
2、在長沙幫助創辦了文化書社,這是一個研究現代文化和政治趨勢的團體,這個書社,特別是新民學會,都激烈地反對湖南督軍張敬堯:
3、領導了一次學生總罷課反對張敬堯,要求撤換他,並且派代表團分赴北京和西南進行反張的宣傳:
4、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學會,在那裡組織反軍閥運動:
5、在自己辦的報紙《新湖南》上公開宣傳改革,領導了一次對省議會的衝擊:
6、1920年冬天,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們組織起來:
7、1921年5月,到上海出席共產黨成立大會:8、1921年10月,共產黨的第一個省支部在湖南組織起來了,他是委員之一:
9、1922年5月,任湖南黨書記,在工人中組織了二十多個會:
10、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他在廣州擔任國民黨宣傳部出版的《政治周報》主編:還負責訓練農民運動的組織人員;在共產黨內,負責農民工作;
11、1927年初,他出席各省農民聯席會議,並提出了廣泛地重新分配土地的建議,但最終未被採納:
12、在長沙成功組織」秋收起義」:
13、遭遇逮捕,險被槍殺,後死裡逃生,安全走到農民赤衛隊那裡去:
14、1928年5月,帶領新師與朱德的隊伍會師:
15、1928年冬天,中共第六次代表大會所採取的新路線,得到了他和朱德的完全同意,從那時起,黨的領導人和農村地區蘇維埃運動的領導人之間的分歧消除了,黨恢復了一致。
八、人物性格及事件:
1、生活簡樸:身為最高領導人,主要奢侈品是一頂蚊帳。除此之外,毛澤東的生活和紅軍一般戰士沒有什麼兩樣。
2、刻苦努力,精明博學:①在校常年成績第一;②離開學校時,非常指長自修;③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的研究,有演講和寫作的才能,記憶力異乎常人,專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尋常。
3、勇於反抗.勇敢無畏:①公開反抗父親,保衛自己的權利:②組織並創辦的新民學會專門反抗湖南督軍張敬堯;③組織秋收起義。④組織秋收起義期間被捕,險些被槍決,最後死裡逃生,繼續工作。
4、質樸純真,真誠老實,平易近人:頗有幽默感,喜歡憨笑,說話真誠老實,斯諾有機會核對他的許多話,結果往往發現這些話是對的。經常毫不惹眼地坐在群眾大會和紅色劇院的觀眾中間,玩得很高興。在劇社看戲休息的時候,群眾一致要求毛澤東和林彪來一次合唱。
5、自尊心極強:他對於當時世界政治驚人地熟悉,而且堅持己見,雖然對斯諾的說法有興趣,但並不同意。
6、精力過人,身強體健:每天工作十三四個小時,常常二三點鐘才休息。強健的身體來自於讀書期間的艱苦鍛鍊一一長途徒步跋涉,在嚴寒的日子去遊泳,在雨雪中光著脊梁。有一次,他花了整整一個夏天走遍他的家鄉湖南全省。他靠挨家挨戶替農家做工換飯吃,有時候甚至靠行乞。
7、感情深邃:①有一兩次講到己死的同志或憶到少年時代湖南由於饑荒引起的暴動發生死人事件時,他的眼睛是溼潤的;有一次,他把自己的上衣脫下來給一位在前線受傷的弟兄穿③當紅軍戰士沒有鞋穿的時候,他也不願意穿鞋,
8、落拓不羈,不拘小節:0有一天在和斯諾詼話的時候,他心不在搞地松下了褲帶,搜尋著什麼寄生物:②有一次斯諾訪問林彪的時候,小密洞裡非常熱,他把身子向床上一躺,脫下了褲子,向著壁上的軍用地圖,仔細研究了二十分鐘。
9、立場堅定,十分理性:喜歡憨笑,但是這種孩子氣的笑,絲毫也不會動搖他內心對日標的信念。一直忠於民族主義,決不為了升官發財而叛變投向國民黨。階級仇恨對他來說大概基本上是一種理性的產物,而不是本能的衝動。
《紅星照耀中國》人物形象分析(4)
彭德懷
一、外貌形象:無。
二、言談舉止:彭德懷是個愉快愛笑的人,身體極為健康,只是肚子有點不好,他的談話舉
止裡有一種開門見山、直截了當、不轉彎抹角的作風,他動作和說話都很敏捷,喜歡說說笑
笑,是個很活沒的人。他說話南方口音很重,快得像連珠炮,
三、出身與家庭:他出身於一個富農家庭。
四、童年的經歷:彭德懷自己的家庭是富農,但因為六歲時母親早,繼母便因他在老式學堂中被老師打時接了老師一下,而將他趕了出來。父親遷就妻了將他送去了一個嬸母那裡,嬸母將他送去了所謂新學堂,在那裡他結識了一個」激進派」教師,認為不信應該孝敬父母,他
告訴嬸母后,如母就不讓他去上學了。他的祖母先是經常祈求天雷打死這個不孝子,後又因彭德懷從爐子上踢下了她的大煙盤,而要將他溺死,所有人都不反對,就在族人準備溺死他的時候,舅勇救下了他,但是他得離開家,於是年僅九歲的彭德懷只著一身衣褲身無長物地
開始了闖世界的生活。他做過放牛娃、礦工、鞋匠學徒、燒鹼礦工人,這些工作都又累又苦且沒有工錢,最後他去修水渠,終於拿到了工資,兩年攢了一千五百文一一大約十二元錢,但換了年閥後,原來的紙幣成了廢紙,他又一文不名,
五、受教育情況:六歲時,他被繼母送到一個老式私熟念書,在那裡常常按老師打,有一次,他在挨打時接了老師一下,就被趕出了家門,送到了如母家,她母送他進了所謂的新學堂,又因為一位」激進派」教師告訴他不信應該孝敬父母,嬸母就不讓他去上學了。第二次參軍任軍官後,他先在湖南後在南昌進過軍校。
六、參加革命的起因:16歲時,彭德懷回到家鄉去找當初救下他的身身,留在他家,他愛上了自己的表妹,身對婚事也頗贊同。第二年,湖南發生大饑荒,彭德懷因憤怒於大地主的為富不仁,帶領農民攻打了那個大地主的家,把地主的存糧都運走了。為此,他只得又開始逃
命,這時他已夠參軍年齡,他的軍人生涯由此開始。不久之後他就成了一個革命家。
七、參加革命後的經歷:
1、18歲當了排長,參加了推翻當時統治該省的一個姓胡的督軍的密謀:
2、不久之後,他又同被北洋軍閥趕出湖南的孫逸仙博士一起南逃:
3、後來,他春命從事課報活動,到了長沙以後被叛徒出賣,遭到逮捕,在獄中他受盡各種刑罰,始終沒有屈服招供,最終獲釋:
4、幾年後攻佔長沙時,他們把這個刑室拆毀了,放了關押在那裡的好幾百名政治犯:
5、重獲自由後,他本想回家鄉與表妹結婚,但表妹己死,他於是又去當具,不久就第一次任軍官,被派到軍校學習,畢業後他當了營長,到家鄉駐防。
6、做了軍官後,在他回鄉為身身奔喪時,他的祖母親自走了十裡路來迎接,只因他在外面發了跡,他給了老太太一些錢,以後就被祖母讚揚是個模範」孝了」了。
7、到了1926年,彭德懷己讀了《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簡介、《新社會》《階級鬥爭》等唯物主義解釋的文章和小冊了,開始懷著社會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
8、同年,他與一個中學女生結了婚,她是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但在革命期間他們分了手,1928年以後彭德懷就沒有見到過她。
9、1927年,他加入共產黨,在自己的部隊裡吸收相信共產主義的青年,辦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訓練班,成立士兵委員會。
10、1928年7月,彭德懷舉行平江起義,又同起義的農民會合,成立了湖南的第一個蘇維埃政府,開始了他的」赤匪」生涯。11、兩年以後,彭德懷積聚了一支約有八個兄弟的」鐵軍」,這就是紅軍五軍團,他以這支部隊攻佔湖南省會長沙,守城十日後,因受到日、英、美炮艦的轟擊,才被迫撤出。
12、南方紅軍長徵時,彭德懷是打先鋒的一軍團司令員,他突破了幾方敵軍的層層防線,為主力部隊保證交通,最後勝利進入陝西,在西北蘇區根據地找到了棲身之地。
八、人物性格及事件:
1、生活簡樸:彭德懷同部下一樣,只有兩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簡單,夥食問部下一樣。
2、愛護部下、平易近人:①六幹英裡的長徵,大部分他是步行過來的,常常把他的馬讓給走累了的或受了傷的同志騎j②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個小號手身上;③儘管被高額獎金懸賞緝拿,他在街上走時也不帶警衛,且身後常常有一群孩子跟著。
3、活潑,有孩子氣:①他有一件個人衣服,孩子氣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長徵途上擊下敵機後用繳獲的降落傘做的背心:②在向我講述青年時代和鬥爭的情況時,他手裡執著一個用蒙古馬鬃做的蒼蠅操,為了強調語氣,漫不經心地隨手揮舞著,在屋子裡暖來踱去,說說笑笑。
4、善於馳騁,吃苦耐勞,精力過人:①有一天紅二師進行學習,斯諾正好同彭德懷在一起,他突然叫大家衝到小山頂上去,接著就~路領先,在大家之前先到達山頂:②又有一次,他們在騎馬時,彭德懷也這樣叫了一聲,提出挑戰:⑧他遲睡早起,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個小時。從來都是不急不忙的,但總是很忙碌。
5、喜歡、尊重孩子:他很喜歡孩子,他的身後常常有一群孩子跟著,許多孩子充當勤務員、通訊員、號兵、馬夫,作為紅軍正規部隊組織起來,叫作少年先鋒隊。斯諾常常見到影德懷和兩三個」紅小鬼」坐在一起,認真地向他們講政治和他們個人的問題,他很尊重他們。
6、有正義感:在看到大地主拒絕饑民要求平價賣米的情形時,他挺身而出,帶領農民攻打大地主的家,把他的存糧都運走了。
7、堅強不屈:在被捕期間,儘管受盡各種刑罰,他也沒有招供屈服。
8、才能出眾:彭德懷是行伍出身,不校畢業後,他因才能出眾,迅獲提升,年方28歲就己任旅長,在何鍵發動湖南」農民大居殺」時,因為彭德懷極孚眾望,他也不敢貿然下手。
9、有卓越的指揮才能:彭德懷在介紹中國採用遊擊戰爭的主要原因和遊擊戰術的主要原則時,頭頭是道,均是經驗之談。
《紅星照耀中國》人物形象分析(5)
徐海東
一、外貌形象:徐海東臉漲得通紅,嘴裡露出掉了兩個門牙的大庭,使他有了一種頑皮的孩子相。他長著一對寬闊的孩子氣的肩膀,身材修長,四肢靈活。
二、言談舉止:共產黨領袖中」階級意識」最強的一個,在談吐上也是如此。他對自己的無產階級出身很為白豪,他常常笑稱自己是個」苦力」。他打仗十年,負傷八次,因此行動稍有不便,儘管全身多處都受過傷,但他仍給你一個農村青年的印象,好像剛從水稻用裡上來,捲起褲腹,參加了一支路過的」自懇參加」的戰士的隊伍。
三、出身與家庭:徐海東1900年出生於漢口附近的黃縣,他的家庭世世代代都是做客工的,祖父一代曾經置過地,但由於早災、水災、捐稅,後來就貧化。他的父親和五個哥哥在黃陂的一個客裡做窯工,僅可餬口。
四、童年的經歷:徐海東上學第四年,也就是十一歲那年,參加了一場」富人打窮人」的吵架,一群富家子弟把他逼到牆角裡,他扔出去一塊石頭打破了一個姓黃的地主家孩子的腦袋,那孩子哭著走了,不久帶著家人回來,對徐海東拳打腳踢,先生又打了他一頓,他便逃學不肯去。後來就到窯廠去當學徒,在」謝師的幾年」裡沒有工資,他十六歲滿師,在三百個工人中工資最高。
五、受教育情況:上過四年私染,因被地主和先生段打,便逃學不肯去了。
六、參加革命的起因:21歲時,徐海東因家庭糾紛離家,步行到了漢口,接著又到了江西,做了一年窯工,本打算回家,卻因得霍亂花光了積蓄,就參加了軍隊。他對軍閥的軍隊感到厭惡,和一個軍官一起開了小差,逃到廣州,參加了張發奎將軍的國民黨第四軍。1927年春,國民黨軍隊分成左翼和右要兩派,徐海東站在激進派一邊,不得不逃亡,他偷偷地回到了黃陂。這時,他在一些學生的宣傳影響下己成了共產黨員,他在黃院就立即開始建立黨支部。
七、參加革命後的經歷:
1、1927年四月發生右派政變,共產黨被迫轉入地下。但徐海東卻覺得採取獨立行動的時機己經成熟。他把容工還有一些當地農民組織起來,成立了只有17個人,一支手槍,八發子彈的湖北省第一支」工農軍隊」,這就是後來發展成為有六方人的紅四方面軍的核心。
2、徐海東成為紅軍指揮員後,他的家族中有66人被國民黨殺死,許多紅軍指揮員家裡都發生了這樣的事,他家損失最大。
八、人物性格及事件:
1、階級意識強:不論在態度上、外表上、談吐上和背景上都表現出強烈的」階級意識」,他大概是除了賀龍外,紅軍指揮員中唯一的」純無產階級」。
2,有強烈的自豪感:①他對自己的無產階級出身很自豪,他常常笑稱自己是個」苦力」。②他對自己的部隊極感自豪,他說:」一個紅軍抵得上五個白軍。」③他對自己的幾個師長中有兩個也是苦力出身,也很感到自豪:④他對列寧俱樂部,他們的藝術化招貼,都感到自豪。
3、熱情真誠:①熱情地邀請斯諾去採訪他的部隊:②因真誠而受部下擁戴。
4、愛護部下:有一天他騎馬在路上馳騁,馬蹄碰了一個戰士,他拉緊韁繩想看看那個戰士有沒有受傷,馬一受驚,把他撞在一棵樹上,兩個星期後他甦醒過來時,發現他的門牙己嵌在那棵樹上了。
5、大膽無畏:1.他在共產黨被迫轉入地下工作時,卻覺得採取獨立行動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組織起湖北省的第一支」工農軍隊」2.他打仗十年,負傷八次,全身多處都受過傷,有一顆子彈從他眼下穿過他的腦袋又從耳後穿出。
6、勇於反抗:①在學校讀書時,有一次在」富人打窮人」的吵架中,他扔石頭打破了一個地主兒子的腦袋:②有一次,窯工:們時著包用想看看豪鍾們是不出戶的太太長什麼樣,結果活佬們命令民團把他們趕出戲園子,雙方就打了起來,主想要扣工人的工資來辦酒席向闊佬賠罪,窯工們表示要罷工反對,廠主才作罷。
《紅星照耀中國》人物形象分析(6)
朱德
一、外貌形象:貌不驚人一一個沉默謙虛、說話輕聲、有點滄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藹,身材不高,但很結實,胳膊和雙腿都像鐵打的一樣。
二、言談舉止:說話輕聲,目光和,愛說笑話,每次總說自己五十六了。
三、出身與家庭:農出身,1886年生於四川馬鞍場村,後來被過繼給伯父作為長子,到大灣生活。
四、童年的經歷:6歲進地主家的私望,讀了三年書,地主對他很壞,他白天讀書,放學後十各種活,過繼到伯父家後,又去念了六七年古書。
五、受教育情況:6歲進地主家的私整,讀了三年書,地主對他很壞,他白天讀書,放學後十各種活,過繼到伯父家後,又去念了六七年古書。1905年考過科舉,1906年在高等小學讀了6個月,又在一個中學裡讀了6個月。1907年在成都體育學校讀了一年書,後來回到儀
隴縣,在高等小學教體操。1909年,進了雲南講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發生後離校。
六、參加革命的起因:受人影響,有革命傾向,1909年進講武堂不到幾個星期就加入孫中山的同盟會。在蔡領導的車隊中與反動車隊作戰,後造反動車隊追擊,在四川謝絕了師長的位置,決定尋找共產黨,1922年10月,終於在德國柏杯找到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七、參加革命後的經歷:
1、1911年,參加推翻清機的革命:同年,被派往四川打敗了趙爾豐:次年,回到雲南。
2、1912年下半年,被任命為雲南講武堂學生隊長,在學校裡教授學生戰術學等科目。
3、1913年開始的七年間,分別帶兵在印度支那和四川南部長江上的敘府、瀘州一帶駐紮和反動軍隊作戰。
4、1922年6月,他在被唐繼完追擊轉移的過程中,四川軍閥劉湘要給他一個師長的位置,他謝絕了,因為他己決定要尋找共產黨,為自己尋找新的革命道路。
5、從1922年開始,他從南方跑到北方,又回到南方,四處尋找共產黨,沒有找到,他決定去德國研究軍事學。在柏林,他碰到周恩來,終於找到了中國共產黨,一找到共產黨,當場立刻加入。
6、在柏林四年中,他學習德文,經常做黨的工作,主編一個油印的《政治周報》。因藏戈夫案件被捕拘留了二十八小時,後又因參加共產黨聲援五卅運動大會而被捕拘留三十小時。
7、1927年,和周恩來、賀龍等同志一起發動了南昌起義。
8、參加組織1927年湘南起義,將部隊改名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次在旗上用了紅星。
9、1928年5月,率部一萬人到達井岡山,決定建立最初的根據地,在這裡第~次會見毛澤東。
10、1929年,朱、毛率部到了江西南部、福建等地去進行建立蘇維埃的長期鬥爭。
八、人物性格及事件:
1、天性溫和,愛護部下,平易近人:①擔任全軍統帥後,他的生活和穿著都跟普通士兵一樣,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腳走路,整整一個冬天以南瓜充飢,另外一冬天則以轉牛肉當飯:②他喜歡在營地裡轉,同弟兄們坐在一起講故事打球:軍隊裡任何一個戰士都可以直接向總司令告狀:④朱德向弟兄們講話時往往脫下他的相子;⑤在長徵途中,他把馬讓給走累了的同志騎,自己卻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⑥有時要是不十分忙,他就幫助農民們種莊稼。⑦他常常從山下挑糧食到山上。
2、愛好廣泛:他喜歡運動,乒球打得很好,籃球也打個」不厭」:他也喜歡讀書,他仔細訂出讀書計劃,熟讀政治、經濟的書籍。
3、負責,誠實可靠:妻子康克清認為朱德對一切大小情都十分負責。4、聰明睿智,經驗豐富:將在印度支那邊界與幫作戰的經驗與書本和學校學到的知識結合,形成了特殊的遊擊戰術,這些戰術為後來紅色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5、身先士卒,有卓越的指揮才能:打仗時總在前線指揮:他以無數次戰役再三證明他勝過派來打他的任何一個將領。
6、執著追求,意志堅定:為了尋找共產黨,朱德謝絕了軍閥給他的師長的職位,遠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找尋共產黨,終於在1922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最老的黨員之一。
7、忠誠謙虛,服從指揮:共產黨所以能夠對紅軍保持嚴密的控制,朱德對」文職」領導的忠誠和服從,是原因之一。朱、毛的聯合不是互相競爭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朱德沒有任何政治野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發布命令一一這是革命軍隊的領導的一個很自價值的因素。
8、有偉大的人格魅力和罕見的人品:在長徵期間,他的部下在經受了重重圍困和各種艱難,仍能保持方眾一心,這必須因於純屬領導人物的個人魅力,還有那鼓舞部下具有為一個事業英勇犧牲的忠貞不式精神的罕見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