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漫漫,讀書不能倦,自古,我國就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說法,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讀書對一個人好處多多,可是隨著科技的發達,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相比較「無聊」的書本,手機就顯得有趣的多,尤其是現在的小朋友,幾乎完全沒有讀書的習慣。
其實,寶寶不愛讀書與家長有著很大一部分的原因,生活中,父母呈現給孩子的都只是在玩手機、看電視、玩遊戲,幾乎很少有誰能夠拿著一本好書,安安靜靜地讀一會,而長時間生活在手機的「薰陶」下的孩子自然不願意讀書。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新聞,一家三口安安靜靜地坐在沙發上,一人手中拿著一本書認真的看著,儼然一副世態安好的模樣,可是當鏡頭轉向父母手中之後才發現,他們的書中正藏著一部手機,表面是在認真地看書,其實一直在玩手機,只有他們的女兒被蒙在鼓裡,認真的看著書。
提起這個例子,並不是為了批判父母欺騙孩子,相反,我倒是認為這是一對聰明的家長,且不說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至少在小朋友的心中,爸爸媽媽做到了「以身作則」。要知道,孩子就像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會一直模仿大人的行為,動作,甚至是神情,所以,父母表現出什麼樣的態度,孩子就會表現出怎樣的態度。
其實,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除了大人的以身作則之外,環境也非常重要,我媽經常會這樣對我說「事情沒做多少,架勢倒是做得蠻足的。」
我從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有些事情不能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就拿閱讀習慣這件事來說,想要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架勢」就必須要做足,書架、書桌、書本一樣也不能少。
只有這樣,小朋友才能從家長的態度中看出,媽媽是認真的,如果只是隨便買來一本書,抱著孩子窩在沙發中一起讀,對其而言,只不過是產生一時的興趣,並不會養成閱讀的習慣。
朋友是一個極其寵愛女兒的爸爸,幾乎可以說是溺愛,但是有一件事情我一直很敬佩,朋友特地為女兒建造了一個只屬於她自己的「書屋」,整個空間布置的明亮且舒適,而孩子也不負眾望,每天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待在自己的小屋中安靜的讀書。
還有一點是身為父母需要注意的,讀書並非是孩子識字之後才能培養的習慣,而是要從小抓起,我們家兒子一歲的時候,我就給他買了方便翻閱,並且容易引起他興趣的洞洞書,兒子特別喜歡。
從那之後,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我都會給兒子讀一本繪本,他聽得非常認真,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已經養成了看書的習慣,每晚睡覺之前都會跑到小書架那裡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繪本。
圖書對於我們來說是意義非凡的,幼兒剛開始認識世界就是通過繪本上大片大片的圖畫,有時候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就可以通過繪本上的故事讓其明白其中的道理,這種方法比一遍一遍的和他說著聽不懂的大道理要有效的多。
要注意的是,引導小朋友看書也是需要技巧的,有的寶寶就是不喜歡看書,尤其是看慣了電視的寶寶,對於這些孩子來說,看書簡直太無聊了。
這時,家長就要尋找到其感興趣的地方,以此作為切入點,引導其讀書,比如寶寶特別喜歡看《西遊記》,在他的興趣剛剛提起來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告訴他,如果想要知道後面的情節就只能等。因為電視一天只放一集,但是書本中有全部的情節,只要你願意,可以一口氣讀到底,孩子一定會迫不及待地拿起書。
李苦禪說: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由此可見,讀書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閱讀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家長不能指望自家孩子只讀了一天就感受到書本的魅力。
很多時候,閱讀的效果是看不到的,這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堅持,有的時候,閱讀的好處甚至要到中學才能顯現出來,長時間的日積月累,孩子的思維能力以及語言邏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這種提升會在寫作中全方位的表現出來,閱讀的好處就顯而易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