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發現卵巢囊腫沒在意,3年後手術意外發現竟是卵巢癌

2020-12-17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孫美燕

卵巢深藏在女性的盆腔內部,即使長了腫瘤也不易被人察覺,所以卵巢癌是女性最難發現的惡性腫瘤,2/3的卵巢癌發現時已是晚期。

杭州26歲的小何差點兒也成為其中的2/3,好在前後兩次偶然性事件,讓她在卵巢癌早期及時做了手術,切除掉癌變部位,還保留了生育功能。

三年前查出卵巢囊腫沒在意

三年後手術發現竟然是惡性

一個多月前,小何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就診。但當時並不是因為卵巢癌,而是因為查出宮頸癌前病變。

浙大婦院婦科腫瘤科副主任陳亞俠主任醫師在詢問病史時注意到,小何三年前體檢時曾查出卵巢囊腫,但她沒有放在心上,未做任何處理。

陳亞俠說,卵巢囊腫不像宮頸囊腫以觀察為主,不需要特殊治療,「卵巢囊腫很難判斷是良性還是惡性,一旦是惡性,往往發現了就是晚期,所以我們通常會建議手術切除。」

雖然小何的卵巢囊腫沒有任何症狀,三年裡也沒有快速增大,但陳亞俠還是勸她在做宮頸癌前病變手術的時候,順便把它切除了。

最後,醫生通過腹腔鏡從她左側卵巢切除了一個三公分大小的腫塊,術後切片檢查顯示,腫塊是惡性的,好在還處在Ⅰa期。

陳亞俠說,小何同時患上兩種婦科癌症很不幸,但能通過體檢和手術意外發現早期卵巢癌,實在是不幸中的萬幸。早期卵巢癌的五年生存率可達到95%,由於患者已婚未育,醫生還為她保留了生育功能。

據浙大婦院腫瘤科統計,醫院卵巢癌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2歲,大致是處於絕經期前後,低於歐美的平均年齡,也有個別低齡患者,年齡最小的僅13歲。

目前,卵巢癌早期篩查手段依然十分缺乏,婦科腫瘤學界也不推薦沒有症狀的、非高危女性進行卵巢癌的篩查。如美國婦產科學會、美國放射學會、美國癌症協會等均不推薦在一般女性人群中開展卵巢癌的篩查工作。

卵巢癌難發現、易復發

大多需要多學科聯合診治

但是,大多數的卵巢癌患者沒有小何這麼幸運。

新當選為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主任委員的浙大婦院謝幸教授告訴錢報記者,2/3卵巢癌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會出現劇烈腹脹,大量腹水,腸梗阻,進食困難,呼吸困難等症狀,五年生存率僅20~30%,位列女性惡性腫瘤致死率第五位。而且2/3患者對化療敏感,2/3患者會復發。

「全世界的婦科腫瘤醫生都在各種嘗試,各種研究,希望能提高晚期卵巢癌的總體預後。在浙大婦院,通常晚期和復發的卵巢癌患者都會進行多學科聯合診治(MDT)。」

在謝幸教授的帶領下,浙大婦院腫瘤團隊3年前成立了MDT團隊,團隊匯集了包括謝教授、萬小雲和陳亞俠主任在內的婦科腫瘤科全科精英,並囊括了本院外科專家,胃腸道和盆底腫瘤專家,放射科、超聲診斷科以及病理學專家,不定期對特別疑難婦科惡性腫瘤及晚期卵巢癌等患者進行病案研究及診治策略討論。

浙大婦院腫瘤團隊對卵巢癌病人進行多學科討論

兩年前,在杭州打工的雲南人嚴阿姨挺著一個大肚子來到浙大婦院,肚子的規模跟醫院裡待產的孕產婦沒什麼差別。當時,她已經是卵巢癌Ⅲc期,腹腔積液達到了5000毫升,腹內有多個腫塊,除了卵巢上,直腸、橫隔膜、肝臟表面也都有腫瘤分布。

浙大婦院婦科腫瘤團隊馬上叫來放射科、病理科、超聲診斷科和外科的醫生,組織了多學科聯合會診。根據嚴阿姨的情況,他們最終制定了先化療、後手術的治療方案。

接下來的2個月裡,嚴阿姨進行了3次化療,腹腔內的積液大量減少,最後手術切除了一個5公分的腫塊,沒有殘留病灶。三個月前,嚴阿姨再次來複查,情況一切良好。

目前,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在浙大婦院已經進行到第45期,通過該模式診治的患者達到60餘人。在團隊的通力合作下,所有患者的治療方案都能做到合理而精準,患者的手術切淨率大大提高,也延長了生存時間並提高了生活質量。

浙大婦院設卵巢腫瘤專病門診

每周一、周四正高名醫坐診

為了提高卵巢癌的診治效果,浙大婦院新設卵巢腫瘤專病門診,由謝幸教授和國內知名專家萬小雲主任和陳亞俠主任共同組成首席專家組。

「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卵巢腫瘤患者儘早得到精準化的檢查和診斷,及時收住入院並接受治療,納入規範化管理,減少患者的痛苦,減輕家屬的焦慮。而對於高度可疑晚期卵巢癌患者於就診同時開通綠色通道,安排住院接受規範治療。」謝幸教授說。

據了解,卵巢腫瘤專病門診將於11月26日正式開診,四位名醫專家每周一、周四輪流坐診。由謝幸、萬小雲、陳亞俠、毛愉燕等4位婦科腫瘤名醫輪流坐診,根據情況進行多學科聯合診療。

門診地點:浙大婦院1號樓6樓

門診時間:11月26日起,每周一、四全天

出診專家:

謝幸教授(周四上午)

萬小雲主任醫師(周一上午)

陳亞俠主任醫師(周一下午)

毛愉燕主任醫師(周四下午)

相關焦點

  • 體檢發現卵巢囊腫,會是卵巢癌嗎?
    體檢發現卵巢囊腫,會是卵巢癌嗎?本文審稿醫生:陶陶醫生很多女性拿到體檢報告後吃驚地發現,B超報告單上寫著四個大字:卵巢囊腫什麼!卵巢上居然長了個東西!
  • 26歲女子做宮頸手術 順便摘除的卵巢囊腫竟是癌
    26歲的小楊,最近因為體檢查出宮頸癌前病變,到浙大婦院動手術,順便摘除三年前發現的一顆卵巢囊腫。萬萬沒想到,醫生拆下的這顆「炸彈」,竟是早期的卵巢透明細胞癌。  在浙大婦院,每年收治的新發惡性卵巢腫瘤患者中,2/3已是晚期。年紀最小的患者才13歲,發現不久便去世了。小楊,是這當中極其幸運的一個。
  • 體檢發現卵巢囊腫怎麼辦?會最終變成卵巢癌嗎?
    卵巢囊腫指卵巢內有囊性的腫物形成,各種年齡的女性均可患此病,但是以20到50歲的婦女最為常見。有人問,卵巢囊腫是卵巢癌嗎?卵巢囊腫有哪些臨床表現?卵巢囊腫是卵巢癌嗎?卵巢囊腫是指卵巢出現囊樣的腫塊,包括良性腫瘤及卵巢瘤樣病變。(1)卵巢常見良性腫瘤:包括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成熟畸胎瘤、卵巢瘤樣病變。
  • 卵巢囊腫連續三年體檢無變化 一手術卻發現成了惡性腫瘤
    醫生在查房  「真沒想到是癌!3年了,我年年體檢,這顆卵巢囊腫竟完全沒有變化。」在浙大婦院卵巢腫瘤專病門診,拿到病理報告的那一刻,楊女士癱坐在椅子上。  但比起大多數卵巢癌患者,楊女士又幸運多了,因為她心血來潮入院複查,才得以及時將體內這顆「炸彈」連根拔起。  沒有變化的卵巢囊腫竟是惡性腫瘤  楊女士今年48歲,三年前,體檢查出左側卵巢有顆直徑3釐米的囊腫。  「囊腫不就是個水泡嗎?
  • 39歲演員因卵巢癌去世,發現卵巢囊腫後到底該怎麼辦?醫生告訴你
    2020年5月13日,這樣一則新聞震驚了我。中國話劇院青年話劇演員李楠因卵巢癌去世,年僅39歲。據她的親屬好友所言,李楠查出卵巢囊腫,僅僅10個月病情就迅速惡化、癌變,後治療無效,去世。我們在感嘆生命脆弱的同時,也經不住去想卵巢癌究竟是怎樣可怕的疾病?得了卵巢囊腫又該如何應對?今天在這裡就給廣大女性同胞們簡單科普一下關於卵巢囊腫、卵巢癌相關科普知識,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一、什麼是卵巢囊腫卵巢囊腫顧名思義就是卵巢上的囊腫。
  • 體檢發現卵巢囊腫,怎麼辦?需要馬上摘除嗎?
    是否需要馬上安排手術摘除呢?咱們現在來解析。卵巢,是直接影響女性激素分泌,確保健康及生育功能的器官。卵巢囊腫,是卵巢中充滿液體的囊,可發生在1側或雙側卵巢。卵巢囊腫的直徑,通常為1到3釐米,少數可以達到5釐米,甚至超過10釐米。在醫學界,只要卵巢超過正常體積,就認為是卵巢囊腫。
  • 體檢發現婦科囊腫?別慌,首先要做的是……
    體檢發現婦科囊腫?聽聽婦科專家怎麼說……作為婦科常見疾病,囊腫常常出現在體檢報告當中,對此並不需要過分緊張,某些小囊腫具有自限性,有時並不需要經過處理就可以自愈,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客觀認識該類疾病是前提。
  • 卵巢囊腫更年期突然癌變 體檢時須注意125腫瘤標誌物升高
    3年沒動靜的卵巢囊腫,更年期突然癌變  生育、母乳餵養或有預防作用,體檢時須注意125腫瘤標誌物升高  上了年紀的女人們會關心孩子的工作、老公的身體,但是對於已經絕經的卵巢,關注度遠不如過去。  不過,這樣的「不關心」,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楊女士卵巢裡3釐米大小的囊腫,在3年後變成了卵巢惡性腫瘤。
  • 女子反覆腹脹兩年後一查竟是卵巢癌晚期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黃濤 通訊員 陳彥西)53歲的王女士近兩年來總是腹脹腹痛,直到近日在醫院就診後,檢查發現竟是患上了卵巢癌,病情已經發展到了晚期。她的診治專家提醒,女性長期腹痛腹脹,需警惕卵巢癌的可能性。王女士家住漢陽,從事會計工作。
  • 體檢查出卵巢囊腫!它會癌變嗎?聽聽省一院婦科專家是怎麼說的
    「奇怪,我還沒結婚呢,咋就有卵巢囊腫了?」女性體檢一查出卵巢囊腫,往往會比較擔心:會不會導致不孕不育?還有,會不會惡變?今天,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的婦科副主任袁濤就來為大家說說,卵巢囊腫是怎麼回事?體檢時,通過B超就可以發現卵巢囊腫。臨床上,還要通過病理檢驗,才知道是哪種腫瘤。生理性囊腫不用緊張在普通人群裡,很多人會發現卵巢的生理性囊腫。生理性的囊腫,就是卵巢隨著體內激素的改變,排卵以後形成的黃體囊腫。
  • 探索不手術治療卵巢囊腫的秘密
    上海南浦醫院卵巢囊腫專家洪曉敏主任特別提醒:傳統觀念認為,治療卵巢囊腫,除了藥物控制之外,大概就只能開刀手術摘除整個卵巢,然而開刀切除卵巢來治療囊腫對患者的身體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一種不手術就可以治療卵巢囊腫的技術被成功引進,患者完全可以選擇不需要開刀的微創技術「導航微電極」,該技術既不用開刀,也不需要住院,更不用摘除卵巢,就可以完全把囊腫內的囊液吸除,然後通過電離作用使整個囊腫囊壁組織失活,被機體吸收。傳統開刀手術切除卵巢傷害巨大卵巢體積雖小,但卻是女性維持正常內分泌、維持年輕魅力的最重要器官。
  • 卵巢癌和卵巢囊腫不是一回事,4大區別,幫你辨認!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並且,卵巢癌生長迅速,易擴散,但早期患者常無症狀,往往在婦科檢查時偶然被發現;或者等到腫瘤生長到一定大小,超出盆腔以外腹部可捫及時候發現
  • 卵巢囊腫需不需要治療?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卵巢囊腫屬於女性高發婦科疾病之一,但多數患者一般沒有臨床症狀,通常是在體檢時發現,不需要進行治療,定期隨訪即可,少數卵巢囊腫患者需要治療。如果孕期出現卵巢囊腫,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出現流產、難產等情況,對孕婦造成生命危險。這些情況都是需要及時治療的。卵巢囊腫會不會出現癌變?很多人都會將卵巢囊腫和卵巢癌放在一起,擔心卵巢囊腫出現癌變。的確,卵巢囊腫會出現癌變,癌變機率一般在1%~10%之間。
  • 發現卵巢囊腫怎麼辦?不要恐慌,這些知識你需要知道
    卵巢腫物的分類生理性囊腫這個囊腫在排卵後出現,這是排卵後卵巢形成黃體出現的生理性囊腫,而在下次月經乾淨後3—5天就會消失。沒有症狀,一般在檢查時發現,但是因為黃體囊腫皮較薄,所以在劇烈運動,或者同房過於激烈時會導致破裂,出血,有些甚至會大出血,就需要手術去止血。
  • 健康天天測,發現卵巢囊腫是否需要馬上切除?
    卵巢囊腫是單側或雙側卵巢內部或表面生長的內含液體的腫物,較多見於40歲左右的女性中。絕大多數卵巢囊腫是良性的,但也有部分囊腫會轉化為惡性腫瘤。卵巢囊腫可以不引起任何自覺症狀,因此,很多人都是在體檢的時候,做過超聲檢查等才發現有囊腫長在自己身體裡。
  • 39歲女演員查出「卵巢囊腫」,8個月後離世,有些囊腫拖不得
    今年春節,李楠去住院,卻被診斷為「卵巢癌」。看到這兒,大家一定感到恐慌——「卵巢囊腫病變」怎麼會在短短幾個月變成「卵巢癌」?體檢查出「卵巢囊腫病變」是絕症嗎?我查出「卵巢囊腫」了,該咋辦?聽著,其實「卵巢囊腫病變」也分情況,並非所有的卵巢囊腫都是癌!
  • 湖南一20歲女子肚子變大誤以為「長胖」 其實是10斤囊腫卵巢「安家」
    「半年前,我發現自己肚子變大了,親友們都開玩笑說家裡夥食好加上不運動,開始長胖了,所以,我也沒太在意。」趙嫣告訴記者,這半年多來,除腹部變大外,她身體沒有出現任何異樣。為了減肥,她還和同學一起跑步。十二月中旬以來,趙嫣多次出現腹脹,胃口也不好,家人便帶她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體檢,這才發現趙嫣肚子漸大的原因並非「發胖」,而是卵巢腫瘤「作祟」。
  • 體檢查出囊腫,會不會有癌變的可能?若面對這3種,請儘早切除
    囊腫需不需要切除,不看個數,要看的是大小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會發現存在多個囊腫,比如肝囊腫和腎囊腫。有人認為囊腫越多的越需要切除,事實上,大部分的多發囊腫是不需要手術進行切除的,屬於良性囊腫,需要手術切除的囊腫,在醫療上普遍定義為10CM以上的囊腫。
  • 卵巢囊腫,複查4年,第5年沒查,卻癌變了
    卵 巢 囊 腫 儲備卵子、分泌性激素,卵巢對於女性來說太重要了。一旦長了囊腫,危害可不小。而且很多病理性的卵巢囊腫都是體檢才偶然發現的。
  • 花季少女調理月經,發現卵巢上長了個直徑11釐米的大囊腫
    楚天都市報12月7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劉姍姍)15歲女孩月經不調,家長本來是帶她來醫院調理,檢查卻發現卵巢上長了一個11釐米的大囊腫。近日,醫生經過腹腔鏡手術成功為患者摘除了囊腫,保住了卵巢。婦科專家表示,幸虧發現及時,否則,當劇烈活動或者腹部受到撞壓時,卵巢囊腫可能發生蒂扭轉、破裂,嚴重者會出現休克,危及生命。家住漢口的小琪(化名)今年15歲,正讀高一,平時學習緊張,久坐少動,人長得有些胖。最近幾個月,小琪的月經很不規律,還一直痛經,起初家長沒當回事,覺得青春期女孩月經不調是正常現象,每次痛經時就給她喝紅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