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笑傲江湖》節目中的參賽組合「默劇雙響炮」。 本報資料
原標題:喜劇, 不是咯吱而是會心一笑
8日晚,大型喜劇真人秀《笑傲江湖》總決賽在東方衛視播出。冷面笑匠、默劇組合、舞蹈達人、二人轉演員等六組藝人各出絕招,力爭「笑果最大化」,最終拿下總冠軍的是以「冷面笑匠」形象在網友中贏得超高人氣的孫建弘。他的表演被評委宋丹丹稱為「你的節目讓我不捨得錯過一句臺詞」。
《笑傲江湖》歷時三個多月,來自全國各地的草根喜劇達人輪番登場,將各自對喜劇的理解、對幽默的定義呈現給觀眾,與其他同類型喜劇節目不同,《笑傲江湖》找尋的是沒有太多喜劇表演經歷的非專業選手,但他們都有一顆熱愛喜劇的心。在這樣一個節目中,喜劇不再局限於相聲和小品,歌聲、舞蹈、模仿甚至是默劇,都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歡樂。觀眾感受到的,也多是未經太多雕琢、更顯天然的本色幽默。
喜劇是什麼?對「默劇雙響炮」中的成員李奎來說,或許是對父母的一份承諾,是改變自己命運的一次機會。「媽媽種一年的玉米能夠鋪滿整個舞臺,掙的錢還不夠我一年的學費。」吉林農家子弟李奎的這番話讓人聽得辛酸。走上表演這條路,讓目前就讀於遼寧大學表演系的李奎心裡總有一份對家人的歉疚,「我父母是農民,而我卻愛上了表演,對我的家庭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他甚至也想到過放棄,「表演是我的夢想,但如果五年後父母年歲已高,我可能就不會繼續了。」不過,在放棄之前,他從未停止過努力的腳步。此前,李奎上過不少喜劇類選秀節目,儘管道具、服裝都得自己貼錢,但他一直在堅持,「參加節目既能鍛鍊自己也能讓多些人認識我,似乎就能離成功進一步。」
《笑傲江湖》成全了李奎,他不僅在舞臺上拿到了亞軍,學費也得到了愛心人士的資助。總決賽當天,節目組還把李奎的父母從老家接到了現場。面對父母,李奎的感言和他的表演一樣質樸,「我將來一定會把你們用玉米換來的錢,成百倍地還給你們,你們以後不用再為我省吃儉用了。」
喜劇是什麼?對獲得總冠軍的「冷面笑匠」孫建弘來說,或許是在舞臺上證明自己。捧著冠軍獎盃——紅鼻子小丑面具的那一刻,得到認可的喜悅、終於證明自己的釋放,讓孫建弘和其他選手抱在一起放聲大哭。曾經在大浴場裡扮小丑,穿著厚厚的大衣跳到水裡都沒辦法逗觀眾笑的經歷,讓孫建弘至今都會做噩夢,「在臺上使勁演,你們特別嚴肅,怎麼都不笑……」對擺過地攤、賣過襪子的孫建弘,自然知道成功的不易。即便結果公布、拿下冠軍,孫建宏拿著葡萄的手還一直在抖。但正如他在表演完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都在堅持。我看到大家那麼喜歡我,讓我很感動,我就應該堅持。」
模仿之中有原創,淡定之中有驚喜,正是憑藉這樣的表演風格,孫建弘在複賽、決賽連續兩場拿下超高票數。他的表演,並沒有一般喜劇節目中常見的誇張神態與肢體語言,淡定的節奏,冷幽默的處理,往往給觀眾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是這種巨大的反差,讓他贏得了「冷面笑匠」的稱號。對此,宋丹丹深以為然,「你看春晚舞臺上多少演員為了笑果,在舞臺上一句話比一句話地聲音大,而你卻不是,你在舞臺上太淡定了。」
喜劇是什麼?轉戰過賀歲片、春晚兩大陣營的馮小剛顯然有發言權。從馮導偏愛的選手可以看出,他更喜歡那些「不一樣」的選手。複賽時,楊金賜以一段《時間都去哪了》的舞蹈讓評委潸然淚下。總決賽的舞臺,他又帶來一幕向麥可·傑克遜、卓別林、憨豆先生、金·凱瑞等喜劇大師致敬的短劇,除了把大師的經典動作模仿得惟妙惟肖外,楊金賜還加入了自己獨有的肢體舞蹈語言,讓舞臺變得多元。儘管最後無緣三甲,但在馮導看來,這和他的《1942》沒有得到票房應有的認可是一樣的,「這個就是要尊重觀眾的選擇,我相信如果是我們評委決定的話,留下的是你。」中間馮導一度離席,回來後他解釋說,「我剛才是向楊金賜要電話去了,他是一個寶,我們約好了一塊去北京,他非常值得我學習。高級!」
喜劇到底是什麼?與目前充斥螢屏、硬咯吱人的所謂「喜劇」相比,楊金賜、孫建弘等人的表演確實顯得更為「高級」。他們花了心思,想了點子,用的是巧勁。其實,真正的喜劇本就不該是硬搞出來的笑果,而就應該是在關鍵時刻給觀眾以會心一笑。這一點,得到了臺灣知名話劇人金士傑的認同。在上周末舉行的「南京·青年戲劇節」專場演出中,金士傑等人演出的《步步驚笑》就贏得了滿堂彩。而這部有40多個角色的話劇,演員只有四人,可就是通過服裝、帽子等道具的變化,就能在各個角色中自由穿越,行雲流水。在各種演出比誰的舞臺、LED更高級時,他們卻復古地用上了皮影戲,演員們依靠獨有的小心思、巧妙的動作設計讓整場演出歡笑不斷。金士傑對記者說,「現在不少喜劇都是傻整、硬搞笑,這是不行的。笑不能太功利,可以有誇張的表現手法,但整體還是用創意打動觀眾,讓觀眾會心一笑,覺得『沒想到可以這樣玩』,那是最高境界。就像寫草書一樣,寥寥幾筆一勾,味道全有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杜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