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軍事報導】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24日稱,根據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和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的數據,失聯馬航航班終結在南印度洋。據報導,此次調查採取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分析方法」。那麼,這種前所未有的分析方法原理是什麼?這兩家機構技術人員是如何在沒有發現殘骸的情況下確定終結地點的?這個分析結論權威性如何?
在了解這種「前所未有的分析方法」之前,需要首先了解一下飛機與定位於印度洋上空的那顆國際海事通信衛星之間的聯繫。波音777客機的飛行器通訊尋址與報告系統(ACARS)可以通過衛星傳輸報告自己的位置等信息,但是馬航並未購買相關服務。即便如此,飛機的衛星通信系統仍會自動向衛星發送信號,進行所謂「握手」,或稱「ping」,以便告知其活動範圍。這就如同WiFi環境下,手機試圖和無線路由器連接,由於並不知道密碼,最終未能連接上,但是無線路由器仍然能夠接收到這個連接請求。據英國《衛報》25日報導,MH370失聯後發出了8個ping信號,Inmarsat最初通過計算衛星與飛機的距離,加上地面雷達的數據,計算出飛機可能飛向南北兩個走廊。
而現在該公司又引入新的計算,這種新的算法是基於一種簡單的現象——都卜勒效應。所謂都卜勒效應,就是當波的發射源與接收體之間存在相對運動時,接收體接收的波的頻率(波長)與發射源發射的波頻率(波長)不相同,接收頻率與發射頻率之差稱為都卜勒頻移。例如,當人們在站臺上等待火車時,一列火車拉著長笛由遠及近通過,人們會感覺到火車從遠而近時汽笛聲變響,音調變尖,而火車從近而遠時汽笛聲變弱,音調變低。聲音從越來越尖到越來越低,這就是都卜勒效應的結果。聲音的傳播存在都卜勒效應,無線電波同樣存在這種都卜勒效應。雷達通過都卜勒頻移能夠判斷出目標是臨近還是遠離,更可以通過測量都卜勒頻移算出目標的精確速度。而國際海事衛星組織通過複雜的算法算出馬航客機最終的去向,也和這種都卜勒效應有關。
接收到MH370航班PING信號的國際海事衛星定位於印度洋上空,而飛機飛行無疑是相對其運動的,也就會產生都卜勒效應,而且由於飛機的速度十分快,所以客機與衛星的移動通信中會產生足夠的「都卜勒效應」。這種效應能夠從Ping信號中提取,並通過它可以獲知其在某時刻與衛星的相對運動參數。
當然,僅憑這些數據還無法得出航線。Inmarsat還通過收集已知速度、高度和航向的波音777飛機的飛行數據及衛星通信數據和都卜勒效應,並對此進行建模,尋找其都卜勒效應與飛機速度、航線之間的規律,然後將MH370航班PING信號中的都卜勒效應數據輸入模型,反推出可能的航跡。
這種推算的權威性,基本得到了各方的認可。英國《金融時報》25日是這樣介紹Inmarsat如何追蹤MH370的,「在距離倫敦矽谷環島不遠處的Inmarsat總部深處,豎著多個大屏幕,上面顯示著10部衛星的運轉情況,每部衛星都處在地球同步軌道上。正是這些屏幕,提供了幫助解開MH370航班命運謎團的線索。過去數天裡,Inmarsat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利用屏幕上每日刷新著的信息——以粉光和綠光表示——來推斷航班可能的墜落地點」。Inmarsat是1979年應國際海事組織要求成立的一家非盈利性公司。目前該公司擁有10顆位於地球靜止軌道的衛星。而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AAIB)是專門負責英國航空事故的調查機構,被CNN稱為「最權威的航空事故調查機構」。該機構隸屬於英國交通部,成立於1915年。此前該局曾調查過包括洛克比空難在內的多起震驚世界的空難事故。
《環球時報》記者24日先後聯繫了這兩家總部位於英國的機構,但它們都不願透露更多信息。▲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