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我們《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

2020-12-11 娛樂行業匯集

近幾天,我們《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讓我得到一個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這篇課文講了安徽太極洞裡有一塊似玉石的石頭被水滴滴出了一個小洞。水滴這麼微不足道,怎麼能把頑固的石頭滴穿呢?原來水滴具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如果我們也有這種精神,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接著又引出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等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都是靠「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功的。並通過「水滴」與「雨水」的對比,從反面進一步的說明這個觀點。

學完這篇課文後,我又想起一位中外聞名的畫家——徐悲鴻。他堅持不懈地作畫,是為了不讓外國人嘲笑中國人,讓他們人是真正的中國人。

他勵志學畫時,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正是因為他奮發努力,持之以恆,最終才取得成功的。

說起我,我也有這樣的事例。我曾經學過一種樂器——小號。這種樂器十分難吹。一開始,我和另外幾個同學一起學,我們都吹不響,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們都能吹響了,我卻還是吹不響,我有些著急,老師對我也非常失望。但我並沒有半途而廢,每天持之以恆地練,最終我終於成功了。現在,我能吹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了。如果我不持之以恆,怎麼會成功呢?

我也有半途而廢的時候。有一次,數學三訓上的一道題像一塊巨石一樣擋在我面前,我絞盡腦汁,但始終沒有想出來,我心想:明天老師會講的。於是我丟下三訓便出去玩了。第二天,老師在講得時候,別的同學跟老師對答如流。叫到我的時候,我啞口無言,呆呆地站在那兒,無數雙眼睛緊緊地盯著我,我羞慚極了。如果我不半途而廢的話,也不會有今天的下場了。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具有水滴那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不然的話,將一事無成。

相關焦點

  • 【理來我網】從《滴水穿石的啟示》論精神傳承
    【理來我網】從《滴水穿石的啟示》論精神傳承 2020-10-28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滴水穿石的啟示
    《擺脫貧困》 習近平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觀,我是在插隊落戶時便耳聞目睹,嘆為觀止的。當每一個工作者都成為這樣的「水滴」、這樣的犧牲者時,我們何愁於不能造就某種歷史的成功契機?! 喻之於事,則是以柔克剛、以弱制強的辯證法原理的成功顯示。我以為「水滴」敢字當頭、義無反顧的精神彌足珍貴。我們正在從事的經濟建設工作,必然會面臨各種錯綜複雜的局面,是迎難而上,還是畏難而逃,這就看我們有沒有一股唯物主義者的勇氣了。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就什麼也別想做,什麼也做不成。
  • 【專家談】從「中國扶貧第一村」的嬗變 看滴水穿石之啟示
    原標題:【專家談】從"中國扶貧第一村"的嬗變 看滴水穿石之啟示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寧德地區任地委書記時,曾把自己在這裡工作兩年間的調查、講話、報告、文章,匯集成《擺脫貧困》一書,於1992年出版。如今重讀此書,感到倍加親切。本人尤對《滴水穿石的啟示》一章感想良多。
  • 以滴水穿石韌勁破「四風」頑疾
    以滴水穿石韌勁破「四風」頑疾 2020-12-10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寒號鳥》這篇課文又來了......
    估計大部分60後、70後、80後在小學都學過《寒號鳥》這篇課文,文章寓含的哲理讓人記憶深刻,之後人教教材改版,沒有被編入,該文消失了
  • 一件小事的啟示
    本組課文緊緊圍繞「生活的啟示」,運用不同方法寫啟示,具有較好的示範性。通過兩年的習作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較清楚地寫一件事並能發表自己的感受與思考,但如何讓事件與啟示相一致,如何運用細節描寫凸顯啟示,如何將啟示寫明白則有一定困難,是本次習作的重點與難點。【教學目標】1.藉助習作學習單清楚完整地寫一件事,並準確地表述自己對這件事的思考。
  • 這幾篇小學「假冒偽劣」課文,你讀過幾篇?
    這篇課文每過了一兩年就改一個開頭,2002年的課文是「1989年,洛杉磯爆發大地震」,然而那年洛杉磯根本沒有地震;2004年這篇改成「1994年,洛杉磯發生大地震」,那年確實地震了,但是發生在凌晨四點三十一分,學生們根本沒有上課;2005年這篇改成「有一年,洛杉磯發生大地震」。
  • 堅定「滴水穿石」的執著(今日談)
    河北塞罕壩,50餘年不懈努力,讓茫茫荒原變身萬畝林海;內蒙古庫布其,30多年綿綿用力,讓萬裡飛沙的沙漠重新披綠……無數成功案例啟示我們,只有拿出「日拱一卒」的韌勁,堅定「滴水穿石」的執著,才能讓生態文明建設行穩致遠,讓美麗中國的願景化為現實。
  • 從「滴水穿石」到「為國爭氣」,父親的一句話,始終激勵著童第周
    引言《一定要爭氣》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26課的課文,這篇課文中,我們認識到了青少年時期立志為自己、為祖國爭氣而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的童第周。我們可能當時並無太大的感受,對童第周之名也只是初識初知而已,但他的勵志故事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子。那麼小學課文《一定要爭氣》中的童第周,他的成就如何?
  • 滴水穿石:本公眾號原創文章馬上就1000篇了!
    本公眾號到下月已經滿三年了,剛才我看了一下發稿情況,已經發稿996篇,今天這篇是997篇了,也就是說馬上就迎來1000篇了。看到這個數字我嚇了一跳,一千篇文章,如果是手寫,基本上有一人高那麼一大摞了。一篇稿子平均按1000字,也就是將近一百萬字了。一百萬字,印成書老厚老厚的一大本了。
  • 習近平: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振興閩東
    但習近平同志對閩東的發展是樂觀的,他在文中直接提出:閩東這隻「弱鳥」可否先飛,如何先飛?他強調要有先飛意識:「處於這麼一種弱鳥的境地,有沒有『先飛』這個話題的一席之地呢?我看,不但有一席之地,還有大講一下的必要。」「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群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四面八方去講一講『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的辯證法。
  • 滴水穿石,功成不必在我——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發展...
    實事求是,新官上任不燒「三把火」「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
  • 那些年我們背誦過的課文,最勵志的當屬這篇
    哦們背誦過無數篇課文,這其中有我們喜歡的,但更多的是被老師逼著背下來的。到現在人到中年,而立之年的我們還能記得幾篇?還能背誦過的又有幾篇?《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以滴水穿石的韌勁兌現承諾
    兌現整改承諾,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  滴水雖小,卻有矢志不移的目標感;滴水雖弱,卻蘊藏著百折不撓的精氣神。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以堅韌、實幹和奉獻向著目標邁進,共產黨人正是這樣始終不渝守初心、擔使命的。
  • 這篇經典的課文退出小學語文教材,令人感覺可惜、可悲又可嘆
    在大多數80後和90後的童年裡,一定讀過《十裡長街送總理》這篇經典的課文。如今,這篇課文雖然退出小學語文教材將近二十年了,但它依然深深地刻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中!現在回想起來,不由得感慨萬千!1977年1月,這篇文章發表在《人民文學》上。1993年入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9冊第12課。進入21世紀,這篇經典的課文不知為何被刪掉了,從此消失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直至今日,我們依然很難在教輔書中看到它的身影!也許,現在的00後和10後壓根就不知道有這樣一篇感人的課文!
  • 《勸學篇》中的教學啟示
    《勸學篇》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荀子創作的一篇文章,裡面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分別從學習的態度、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論述了有關學習的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荀子的勸學篇中汲取一些教育理論的養分吧!【詩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譯文】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啟示】體現了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理念。
  • 怎樣預習語文課文?
    他都會把那幾篇需要考試的課文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背誦。以《逍遙遊》為例,這篇文章句式獨特,思想晦澀,要真正學好這篇文章,學生要下足預習的功夫:第一,通過查字典的方式,結合注釋,將生僻字的讀音標註的課文當中;第二,結合注釋,疏通大意。這些問題需要在課前解決,因為它沒有什麼難度,只需付出時間就可以,如果連這樣的任務也需要老師來引導完成的話,那麼老師一節課所能教授的內容就少得可憐了。
  • 小學教材這篇課文「消失」了!語文老師狂點讚:太難教了!
    教育是立國之本,我們國家最近幾年在這方面的投入很大,小學教材的內容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增加文言文和詩詞的情況下,有一些課文也被刪掉了,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小學教材上「消失」的一篇課文吧。
  • 《濟南的冬天》從作文學習的角度來重新學這篇課文
    整個基礎教育中的語文課本,在課文的編排上是很貼近的學生的心理成長軌跡的,這個特點,讓我們可以結合課文來學習適合這個學段的作文技巧。初一的語文課本,一開始就是幾篇寫景的文章,能學到許多景物描寫的方法;再想想我們初一的語文教學,那些在作文教學上有作為的老師們,也往往是在強調描寫,這兩者還蠻一致的。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
  • 張榮幹:有效教學的虛幻與追求對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筆者於2014年12月14日對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全文資料庫的論文篇名是否含有「有效教學」字樣進行檢索,表1是按發表年度分類的返回檢索結果,表2是按來源資料庫分類的結果。從表1看到,國內研究進入21世紀後開始升溫,近五年左右更是每年有2,000 篇以上論文發表;但從表2可看到,檢索返回的論文中來自博士學位論文資料庫的僅有八篇,換言之,高層次深入的研究卻又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