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經典的課文退出小學語文教材,令人感覺可惜、可悲又可嘆

2020-12-13 中小學教育大本營

在大多數80後和90後的童年裡,一定讀過《十裡長街送總理》這篇經典的課文。如今,這篇課文雖然退出小學語文教材將近二十年了,但它依然深深地刻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中!現在回想起來,不由得感慨萬千!

《十裡長街送總理》一文選自吳瑛的《在沉痛悼念的日子裡》。1977年1月,這篇文章發表在《人民文學》上。1993年入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9冊第12課。

進入21世紀,這篇經典的課文不知為何被刪掉了,從此消失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直至今日,我們依然很難在教輔書中看到它的身影!也許,現在的00後和10後壓根就不知道有這樣一篇感人的課文!

幾年前的教材改革,滿心期待著這篇經典的課文能夠回歸語文教材之中。但全國統一使用的部編版教材一出來,讓我徹底失望了——書本變大了,格局卻變小了!

本人認為,如今語文教材改革最失敗之處便是紅色經典的缺失!其中有關偉人的課文刪掉了一大半,這樣的改革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記得小時候曾經學過很多關於周總理的課文:《溫暖》《周總理的睡衣》《十裡長街送總理》《飛機遇險的時候》《難忘的潑水節》《一夜的工作》《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每篇課文都飽含著無限的深意,散發著偉人的光輝,值得我們好好地學習,細細地品味。我們無不被周總理獨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無不被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精神所感動!

可是如今,即使是翻遍各年級的語文書,也找不到這篇感人至深的課文(《十裡長街送總理》)了!每每想到這裡,便感到痛心不已!

小時候學習這篇課文,總覺得它很長很長,長到怎麼讀也讀不完。可如今重讀卻發現,它竟只有短短的500字,但卻是滿滿的哽咽感。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總理任期,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離去時,身後沒有子女,沒有財產,卻有十裡長街百萬群眾的灑淚送別!是他,讓我深刻地明白了什麼是偉人!是他,讓我真正地懂得了什麼叫精神!

至今我一直想不明白,這樣一篇具有巨大意義的經典課文,為何會被刪掉呢?難道紅色經典已經過時了嗎?難道我們不需要偉人精神了嗎?難道我們不需要居安思危了嗎?

偉人雖逝,精神永存。本人非常渴望這篇課文能夠重回教材之中,讓我們的後輩明白:作為中華兒女,應該時刻牢記自己的歷史使命。尤其是當代青少年,更應該立志為中華之振興而讀書!

最後,讓我們懷著崇高的敬意,再次重溫這篇經典的課文吧!

相關焦點

  • 小學教材這篇課文「消失」了!語文老師狂點讚:太難教了!
    教育是立國之本,我們國家最近幾年在這方面的投入很大,小學教材的內容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增加文言文和詩詞的情況下,有一些課文也被刪掉了,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小學教材上「消失」的一篇課文吧。
  • 語文教材近年刪減43篇經典 被周杰倫作品取代
    北京部分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古典詩詞將由現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個小學階段不少於100篇。  此外,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新版的語文教材裡都將增加古代經典詩詞和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比如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教材中,就把傳統節日和古詩編在一起。既可了解傳統節日,又可學習語文。其宗旨是,小學古詩文在整個課本的比例不應低於15%,初中不低於30%,高中不低於45%。
  • 人教版語文教材1篇魯迅課文被換 數量仍居作家之首
    去年9月,人教版教材除了語文仍然使用舊版教材外,小學一年級和初一年級學生,其他學科課本均有所調整。今年,人教版語文教材也進行了調整,初一年級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做了較大調整。  據了解,人教版教材在北京中小學佔據相當份額。今年新學期,約七成北京市中小學生使用的「京版教材」(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語文教材沒有調整。
  • 魯迅作品退出語文教材?教育部官宣:這些課文都在
    近年來,魯迅的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常出現,引發輿論關注。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其中,語文統編教材精選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名篇,注重題材的多樣性和體裁的覆蓋面,從古風、民歌、絕句、律詩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魏晉辭賦到唐宋明清古文,從文言小說到白話小說,均有呈現。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首)佔全部課文數(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詩詞33首,古文34篇。
  • 樹立智慧財產權意識 小學語文教材課文該署名了
    我們小學時的語文課本都這樣。」這是記者前不久在湖南婁底某網吧聽到的一句話。說這句話的,是一位十三、四歲的中學生,他在網上看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因為沒有在其出版的全國統編教材小學語文第八冊課本上署上課文《苦柚》一文的作者姓名,而被法院判決向作者尹風庭賠償5萬元並在全國發行的報紙上賠禮道歉。就是這則消息,讓這位中學生發出了這麼一句議論。
  • 北京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將達到100篇
    北京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將達到100篇 2014-09-11 09:17:48經典應該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昨天,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表示,非常贊同習主席「要把經典詩詞嵌在學生腦子裡」的觀點。她透露,目前已經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北京版語文教材,將會大幅增加古詩文的內容,小學學段篇幅將達到100篇,古詩文佔全部課文比例達到15%以上。  任翔表示,在古詩文的選擇上,都是選取經典的名家名作。
  • 那些已經「消失」的小學語文課文,你還記得多少?
    近年來,隨著中小學教材改革,作為主科的語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2019年秋季開始,全國中小學的語文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這就意味著原來教研版的語文教科書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從「小書」變成「大書」,讓人感慨萬千!
  • 語文高考文學類閱讀試題是《理水》,魯迅文章將退出語文教材?
    歷次語文課程改革,魯迅的文章在語文教材中的佔比一直就是人們熱議的話題。曾有一段時間,魯迅的文章退出教材或者刪減其數量的傳言甚囂塵上。圖片來源網絡但是,最新的語文統編教材統計發現,魯迅的文章的數量並沒有減少。小學選入2篇魯迅作品,初中選入6篇,高中選入《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
  • 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怎麼可能!
    作為幾十年來語文課本裡要求熟讀並背誦的「大魔王」,近年來,有關魯迅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有出現。今天(8月27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不攻自破。
  • 雲南作家的兩篇散文作品入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
    吳然的作品入選小學教材。記者餘蘇晏攝「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裡,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這段充滿雲南風情的文字出自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
  • 察網:新語文課本中新中國紅色經典有幾篇
    導讀: 部編本新教材的確選入了少量帶有紅色色彩的課文,即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但是相對應的是增加了兩篇外國公知的洋雞湯,特別是增加了兩篇逃到臺灣的反共文人林海音和梁實秋的作品。兩相抵衝之下,總的來看教材還是進一步公知化了。而且,新中國前30年的紅色經典仍然是教材刻意迴避的禁忌。
  • 福建中小學語文教材替換40%課文 經典篇目增多
    新修訂的教材全套共計18冊,供義務教育一年級至九年級學生使用,全套教材課文數量比修訂前減少15%,40%的課文被更換,增加了古詩文及中華傳統文化比重。語文出版社是全國唯一的語文專業出版社,也是我國能獨立研發全套基礎教育階段語文教科書的出版社之一。自2001年《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布後,語文出版社組織編寫了從小學至高中的課程標準語文教科書。
  • 《出師表》要退出中學教材舞臺?這應該嗎?
    高中的時候大家都背過出師表,難倒了一大片人,但還是都最終背了下來,這篇文章其實不難背,背起來可是朗朗上口,至今我還能背出好幾句。可是最近卻有人提出要將其撤出中學教材。陝西一位教授提出,諸葛亮的《出師表》在宣揚一種「愚忠」,並上書教育部,要求將其撤出中學教材,由此引來網上爭議罵聲一片。河南專家堅決反對,認為《出師表》入選中學語文教材,是因為它的文學價值,是教中學生如何理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的形象拔高,是民間嚮往美好的結果,提出上述觀點純屬炒作。
  • 古詩退出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古詩退出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2014-08-27 13:30:46作者:責任編輯:耿慶源   據新華社電 從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上海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
  • 新版語文教材被刪掉4篇課文,清華教授痛批:愛國情懷消失令人惋惜
    拿一句古人云的話來說吧,「得語文者得天下」,這句話並非不無道理的,畢竟試卷的滿分都從之前的120分上升道理150分,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小學語文的教學題材在慢慢發生改變。一、小學語文書籍刪減課文達四篇,清華教授出面痛批關注教育的朋友應該知道,從19年的秋季開始,全國的義務教育的書籍統一成了「統編本」的教學版,可能有的人還不太理解,這類版本是由教育部組織和編寫的,有語文、歷史、道德和法治三科教材。跟原版的區別是一年級的「統編本」只有37篇的課文,被刪減掉了四篇——《誰是最可愛的人》、《雷鋒日記》、《黃繼光》和《劉胡蘭》。
  • 90後的小學時代!我們一起讀過的小學課文!
    近年來,隨著中小學教材改革,作為主科的語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2019年9月份開始,全國中小學的語文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這就意味著原來教研版的語文教科書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從「小書」變成「大書」,讓人感慨萬千!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引爭議:古詩文增多加重學生背誦負擔?
    「統編本」語文教材中古詩文數量明顯增加。高中語文教材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佔全部課文數(136篇/首)的49.3%。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有129篇,總體佔比30左右。 在該消息發出前,「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已率先落實。據統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有129篇,總體佔比30%左右,相較於原先「人教版」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
  • 初一語文教材又見白求恩!曾取消的經典重回課本
    《秋天》《紀念白求恩》等經典又回來了  不論是小學一年級語文還是初一語文,不少課文都發生了變化,而且曾經的一些經典課文又回來了。  「比如《秋天》這篇課文,在很早前的語文課本中收錄過,後來就去掉了,而新版一年級語文中,《秋天》作為拼音學習後第一篇課文出現,讓人眼前一亮。」曹麗媛介紹,不僅是《秋天》,《拔蘿蔔》這樣的文章雖然不是作為課文出現,但它們的回歸,也讓一些經典再次進入語文教學。
  • 周杰倫歌詞入選語文教材 課文如何兼顧時代性經典性引爭議
    日前,語文出版社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引發關注。從魯迅文章減少,到呼喚莫言文章選讀、流行歌曲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修訂屢成熱點,課文的「經典性」與「時代性」如何兼顧?各方爭議。該版教材一二年級語文共新換了29篇課文,佔總量的25%,新選取了不少孩子們熟悉的中外童話故事。   「與時俱進」修訂,給語文教材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上海教育出版社近兩年重印了1952年和1994年的兩套上海版小學語文教材,還選編了一本《新中國60年小學語文課本選》。
  • 今天開學了,家長鬚知:中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蘭州晨報 為了統一全國各地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教育部要求從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這意味著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使用了多年的人教版、北師大版等版本教材將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