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小學語文教材替換40%課文 經典篇目增多

2020-12-13 騰訊大閩網

記者昨天上午從語文出版社獲悉,其修訂版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已進入《2016年義務教育用書目錄》。今年秋季,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遼寧、寧夏、山西、四川、雲南、浙江等地400多萬中小學生,開始使用新修訂的語文版一年級和七年級語文教材,北京學生不在其列。新修訂的教材全套共計18冊,供義務教育一年級至九年級學生使用,全套教材課文數量比修訂前減少15%,40%的課文被更換,增加了古詩文及中華傳統文化比重。

語文出版社是全國唯一的語文專業出版社,也是我國能獨立研發全套基礎教育階段語文教科書的出版社之一。自2001年《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布後,語文出版社組織編寫了從小學至高中的課程標準語文教科書。15年來,語文版課標教材被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遼寧、寧夏、山西、四川、雲南、浙江等省市的兩千多萬學生使用。2013年,教材修訂大幕正式被拉開。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和原國家教委副主任、總督學柳斌擔任了語文出版社修訂版語文課標教材總顧問。

教材更加強調時代性更換大約40%課文

據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介紹,修訂版教材和之前版本相比,大約更換了40%的課文,其更換標準就是是否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修訂版教材除了拼音、識字單元外,以詩歌為主構架全書,共有13首詩。「詩歌是人類最早抒情表意的形式,也是語文體裁之一。雖然小學語文明線是以話題組元,但暗線是體裁,體現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首先,一些優秀的傳統篇目得到了保留。比如,保留了體現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小英雄王二小》、《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擔》等。「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們,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其次,修訂版教材更加強調時代性。王旭明表示,有些篇目雖然內容很好,文字也不錯,但是由於和時代要求不符,還是被撤換。「比如《誰勇敢》一文,有些老師教過,而且特別愛教,希望能留下來,但我們還是拿下來了。為什麼呢?一個孩子為了保護其他孩子不受馬蜂蜇,用身體撲向馬蜂窩,雖然保護了別人,但自己卻受傷了,文本的結論是這個孩子最勇敢。我們認為,對孩子來說,這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不應倡導這種行為。怎麼辦最好?那不是語文要講的事,至少在選文時我們不選這種文章。」此外,中學課本裡的《洲際飛彈自述》被改為《網絡表情符號》,以更切合網際網路時代的學生生活;《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由於與現代和諧社會導向不符,被換為《智取生辰綱》;《南京大屠殺》被換成《死裡逃生》。

同時,修訂版教材還特別注意選擇文質兼美且貼近兒童生活的文本,並保留了原教材的許多傳統名篇,比如《想做好事的尤拉》、《奧莉婭和莉達》等。「這些文章能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情操和優秀的品德。」

內容向傳統文化傾斜古詩文最多佔比40%

據了解,修訂後的教材增加了古詩文比重,注重傳統文化的薰陶。比如,一至六年級相關課文約佔全部課文的30%,每冊最後一個單元集中安排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七至九年級教材在篇目減少的情況下,仍然保持每冊兩個古文單元,古文單元佔比基本保持在40%左右。同時,新修訂教材還通過其他方式做了一定程度的彌補,比如增加了白話小說單元,「這實際上也是學習古文」。

此外,新修訂教材還特別注意通過課後練習、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內容設計,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比如一至六年級《百花園》中的「讀讀背背」欄目,安排的內容都是古詩文;全套教材在《百花園》中安排讀背古詩文82篇,比此前教材增加了40%。另外,七至九年級口語交際中的《交流座右銘》、《談談你心目中的君子》,寫作中的《我看古人的苦讀精神》,綜合性學習中的《諸子百家初探》、《現代社會與儒家思想》等,都與中華傳統文化密切相關。

課後練習注重理解運用分析解釋題目佔比過半

在課後練習上,修訂版教材注意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體會情感的同時,加強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做到既有一定數量的朗讀和理解課文內容的練習,又有較大比例的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的練習,還有不少則是二者兼顧。比如,修訂版教材課後練習設計了較多的讀寫結合題;同時,練習中多次出現「用自己的話說說」、「用自己的話寫寫」等題目,以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的能力。

據統計,全套教材當中,語言文字運用題,即用語文來說現象,分析、解釋各種問題的題目,佔到50%以上。體現在口語交際、習作和綜合性學習上,話題的形式更加考慮學生的需要:口語交際加強了互動性,比如一二年級看圖講故事《勸說》,七八年級開一次辯論會《一分錢的官司該不該打》等;習作加強了實用性,比如一至六年級加強應用文的寫作指導,安排了8次應用文寫作的練習;綜合性學習加強了實踐性,比如七至九年級的編演短劇、辦一份小報、調查社會用字情況等。據王旭明介紹,修訂後的教材想利用這樣一些環節,把語文學習和現實社會、學生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學「空語文」、不學「死語文」,切實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減量增質減輕學生負擔課文數量減少15%

據了解,在教材修訂的時候,教育部曾召開專門會議,要求這一次教材修訂要體現的精神之一就是「減負」。那麼,怎麼減輕學生負擔?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減量。

據統計,新修訂後的語文版全套教材課文數量比修訂前減少了大約15%。但王旭明表示,減量並不是減負的根本途徑。「因此,我們在此基礎上提出『提質』,即從語文學習的角度,把練習設計得難度適宜、梯度合理、銜接自然,精心考慮學生的接受度,以此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把非語文的或者說語文學習價值低下的內容篩選出去。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會學語文,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福建師大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孫紹振:體現核心價值觀不靠「貼標籤」

中小學語文教材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單純地「貼標籤」,選一些思想性、政治性很強的文章,這樣容易背離語文。語文版修訂教材的課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性有機結合於語文的人文性、語言文字的豐富性之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得到情感和審美的薰陶。同時,這套教材還非常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選了很多經典篇目,有助於培養學生中華民族精神認同感。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倪文錦:寫作、口語體現了話題的豐富性

如何綜合利用有限的教材容量,做到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有機結合且整體推進,一直是教材編寫的難題。語文版修訂教材在這方面的安排比較合理,每一單元的寫作、口語交際以及綜合性學習,既和單元文體有聯繫,又體現了話題的豐富性。據北京晚報

(東南快報(微博))

>

相關焦點

  • 中小學語文替換40%課文 變化在哪:增加古詩文比重(詳情)
    今天上午,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從語文出版社舉辦的語文版義務教育修訂版教材使用暨培訓工作會上了解到,今年秋季,全國各地將有四百多萬中小學生使用語文版一年級和七年級新修訂的語文教材。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比重,佔一至六年級全部課文的30%,七至九年級全部課文的40%。
  • 今天開學了,家長鬚知:中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
    中小學老師又是怎麼看的呢? 部編版教材有四大變化1 中小學古詩詞增加部編版教材中,古詩詞是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改變最多的內容。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詞,傳統文化篇目也增加。小學12冊語文教材古詩詞共128篇,佔所有選文篇目的30%,比原來教材增加了55篇,平均每年級增加約20篇。初中語文古詩詞增加至124篇,增加了51%,平均每年級增加40篇左右。2 古詩詞背誦內容增多無論是小學教材還是中學教材,古詩詞、文言文都是必背的內容之一,而文言文更是要全篇翻譯理解。
  • 中小學語文教材第七次「大換血」 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
    浙江在線杭州8月17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馮一倫)今年9月份,中國新一批入學的中小學生將迎來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這是白話文興起後,中國語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換血」。  此次教材改版,將換掉了約40%的課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學6個年級,古詩文總數增幅高達80%。
  • 「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將從中小學語文教材裡消失?真相竟然是……
    此外,新版全套教材課文數量比修訂前減少15%,40%的課文被更換。據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介紹,修訂版教材和之前版本相比,大約更換了40%的課文,其更換標準就是是否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修訂版教材除了拼音、識字單元外,以詩歌為主構架全書,共有13首詩。
  • 語文教材近年刪減43篇經典 被周杰倫作品取代
    上海:小學教材刪古詩引爭議  當地媒體盤點傳統文化教育  據《上海晨報》報導,8月27日,有人發現上海小學一年級新生語文課本裡,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同時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
  • 新版語文教材今年9月起使用 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迎「大...
    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將正式終結。從起始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都將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部編版」語文教材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部編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 菏澤中小學教材有新變化!高中語文教材這麼改!
    1打破傳統的學拼音再學漢字以語文科目為例,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共安排了2個識字單元、2個漢語拼音單元和4個課文單元。2傳統篇目增多語文教材不僅書本大了一圈,由原來的16開本變為A4大小,傳統文化的篇目也大大增加。小學階段:優秀古詩文增加55篇,佔所有篇章的30%,增幅高達80%!
  • 【語文版中小學教材「大換血」】我能記得一輩子的書,是語文課本
    據媒體公開報導,近年來一些版本語文教材,對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作了一些調整,有的是刪減,有的是增加。對此,網友們還曾對「孩子需要怎樣的語文教材」掀起過一系列討論。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師範大學看望一線教師。他當時曾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 9月起中小學3科使用新教材 語文增加古詩文篇目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李文姬 張瑩)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根據中央要求,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歷時五年,完成了編審工作,將於2017年9月開學在全國中小學起始年級投入使用。
  • 中小學語文教材大換血 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
    原標題:中小學語文教材大換血 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 > 中小學語文教材大換血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撥亂反正開啟中小學語文教材新時代
    精選經典課文     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構件是課文。教材對課文的選入有很高很嚴格的標準,歷來都要求思想性強,語言文字功夫好,深淺難易度適合,篇幅長短也適合。1978年版的小學大綱指出「入選課文的語言要合乎規範,體裁力求豐富多樣」,中學大綱指出「入選的課文應當思想內容好,語言文字好,適合教學」。研讀這套中小學語文教材,會發現雖然大量選入緊跟當時政治的最新時文,但仍然照顧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規律,充分體現了語文性、語文味;此外教材還選取了大量的經典課文,這些經典課文在此後幾十年中一直長留教材中,成為幾代學生閱讀的範文。
  • 新媒:大陸語文教材增加古詩文 臺灣憂文化優勢不再
    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 新媒稱,中國大陸積極復興傳統文化,中小學課本見真章。大陸10多個省市中小學學生使用的語文版新教材23日「亮相」,其中中華傳統文化相當吃重,佔小學課文3成、初中課文4成;小學讀背古詩82篇,比舊教材多4成。
  • 周杰倫歌詞入選語文教材 課文如何兼顧時代性經典性引爭議
    日前,語文出版社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引發關注。從魯迅文章減少,到呼喚莫言文章選讀、流行歌曲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修訂屢成熱點,課文的「經典性」與「時代性」如何兼顧?各方爭議。  但經典作品與流行作品如何取捨,一直存在爭議。以魯迅作品為例,去年全國「人教版」新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初一上學期課文魯迅作品《風箏》被刪,引發「中學生還要不要讀魯迅」的熱烈討論。部分家長提出,魯迅文章對中小學生來說「難以消化」,主張刪除。而曾參與教材審定的語文特級教師陸繼椿則堅持,魯迅作品思想深刻,語言獨特,青少年應該學習。
  • 福建全省中小學生課本大變革 將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2傳統篇目增多  語文教材不僅書本大了一圈,由原來的16開本變為A4大小,傳統文化的篇目也也大大增加。  小學階段:優秀古詩文增加55篇,佔所有篇章的30%,增幅高達80%!  初中階段:古詩文篇章高達51.7%!
  • 教育部:語文教材篇目基本未變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本報訊 (記者郭少峰)教育部表示,新課改以來,中學語文教材篇目基本沒有變化。目前有北師大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負責高中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的出版。  6出版社負責語文教材  教育部新聞辦提供的一份聲明表示,目前有北師大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負責高中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的出版。
  • 中國語文教材刪除《陳涉世家》原因盤點
    近日,中國語文教材刪除《史記》名篇《陳涉世家》引發輿論熱議,刪除原因有多種說法。綜合媒體2月26日報導,關於《陳涉世家》篇目被刪一事,「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認為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沒有任何背景考慮。溫儒敏表示:「學術性的東西,網上很多(人)搞不清楚。
  • 中學語文新增課文受專家青睞 具有多重解讀空間
    在一片質疑、驚嘆聲中,教育部澄清「全國教材篇目基本無變化」,新華社專門發了電稿,採訪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執行主編溫儒敏,稱對於教材的調整是課程結構調整的需要,也是適應現在中學生的需要。  在被誤傳的「魯迅大撤退」輿論呼聲的一片混亂中,卻少有人關注魯迅讓位於新增篇目是否合理,進而關注語文課文究竟應當怎樣選。
  • 北京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將達到100篇
    經典應該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昨天,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表示,非常贊同習主席「要把經典詩詞嵌在學生腦子裡」的觀點。她透露,目前已經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北京版語文教材,將會大幅增加古詩文的內容,小學學段篇幅將達到100篇,古詩文佔全部課文比例達到15%以上。  任翔表示,在古詩文的選擇上,都是選取經典的名家名作。
  • 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原標題: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小學一年級一改以往模式,變成先認字,再學拼音,降低了拼音教學難度;材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古詩文132篇,佔所有課文選篇的30%;初中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51.7%,語文教材還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如《紀念白求恩》等經典篇目,小學約40篇,初中40篇。
  • 小學語文教材修訂"脫胎換骨":收錄周杰倫歌曲
    鄭偉鍾介紹,語文版小學一二年級語文教材修訂,一是減少篇目,四冊教材共減少15篇,約佔原課文總量的10%;二是更新部分課文,修訂版教材新換了29篇課文,佔全部課文的25%。1978年版小學語文第1冊,在3篇政治內涵課文之後,緊接著的5篇課文都是有關科技、自然、社會的內容,通過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愛」的教育。1978年至1980年,國家草擬和修訂了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根據語文課的特點進行,必須在讀寫訓練過程中進行」的要求。這之後的中小學語文教材,真正的範文逐漸增多,特別是古典詩文的比例加大,有關政治宣教的內容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