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替換40%課文 變化在哪:增加古詩文比重(詳情)

2020-12-11 閩南網

  今天上午,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從語文出版社舉辦的語文版義務教育修訂版教材使用暨培訓工作會上了解到,今年秋季,全國各地將有四百多萬中小學生使用語文版一年級和七年級新修訂的語文教材。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比重,佔一至六年級全部課文的30%,七至九年級全部課文的40%。

  據統計,目前廣東、湖南、山東、河北、吉林等地有4000萬學生使用語文版教材,但北京的中小學生不使用該版教材。

語文版義務教育修訂版教材封面

  教材變化 通過聽說讀寫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今天上午,來自全國各地的兩百多位語文教育專家、中小學語文教研員、一線骨幹語文教師及教材編寫人員參加了該會議。

  據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介紹,語文版修訂教材全套共計十八冊,供義務教育一年級至九年級學生使用。教材修訂充分依據《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精神,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立德樹人的優勢,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小學階段通過遴選體現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文質兼美、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篇目,培養他們的優秀品質和健全人格;中學階段重視選取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的經典篇目,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重視古詩文學習,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比重。一至六年級相關課文約佔全部課文的30%,每冊最後一個單元集中安排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七至九年級相關課文約佔全部課文的40%,每冊安排兩個單元的古詩文。

  修訂後的教材保持了原有教材古詩文的比例,並在這一基礎上增加了古詩文比重。比如1—6年級《百花園》中的「讀讀背背」欄目,安排的內容都是古詩文;全套教材在《百花園》中安排讀背古詩文82篇,比實驗版教材增加了40%。另外,7—9 年級口語交際中的《交流座右銘》、《談談你心目中的君子》,寫作中《我看古人的苦讀精神》,綜合性學習中的《諸子百家初探》、《現代社會與儒家思想》等,都與中華傳統文化密切相關。

  教材注意通過課後練習、口語交際、習作(寫話、寫作)、綜合性學習等內容的設計,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教材、教參、學參、讀本四位一體,各有不同,方便使用。

  替換了原有教材40%的課文

  王旭明向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介紹,語文版修訂教材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突出語文性,把語文教材編成語文教材。讓老師用這套教材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讓語文課姓語名文,充滿語文味;讓語文回歸語文。無論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還是科學教育、審美教育,一切都要在語文的框架內進行。

  王旭明稱,修訂後的語文版教材,修改、替換了原有教材60%的內容,所有的選文和練習設計都緊緊圍繞語和文展開,告訴學生如何說、如何讀、如何寫。修訂組成員始終認為,和說什麼相比,怎麼說更重要;和讀什麼相比,怎麼讀更重要;和寫什麼相比,怎麼寫更重要。學生把怎麼讀、怎麼說、怎麼寫搞清楚了,語文素養自然會提高。

  「在以課標為依據的基礎上,語文版修訂教材體特點,堅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注重在統一上下工夫。」王旭明說,在選文上,力求文質兼美,所選課文所選課文既有較高的思想性,又有較高的語文價值。修訂版教材和之前版本比,大概換了40%的課文,更換標準就是是否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教科書致力於為師生提供課堂教學活動的優質資源。《語文教學參考》致力於幫助老師順利開展語文教學,有效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語文學習參考》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聽說讀寫等方面檢測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同步讀本》旨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四者互為補充、互為促進,切實提升中小學師生的語文教與學的能力。

  語言文字運用題佔課後練習一半以上

  在課後練習上,注意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體會情感的同時,加強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做到既有一定數量的朗讀和理解課文內容的練習,又有較大比例的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的練習,還有不少則是二者兼顧,比如設計了較多的讀寫結合題。

  同時,練習中多次出現「用自己的話說說」、「用自己的話寫寫」等題目,這樣做的目的是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的能力。在口語交際、習作(寫話和寫作)和綜合性學習上,注重話題與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的巧妙結合。比如八年級第三單元,課文分別是《北京喜獲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別了,不列顛尼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三十年前驚世一跪,三十年後一座豐碑》,體現出和現實生活的結合。

  王旭明告訴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在強調語言文字運用,以語用觀統領全套教材。體現在選文上,力求語言文字運用的示範作用,加強讀寫結合。比如七至九年級的教材,在保持原來四篇魯迅作品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在課後練習上,大幅度增加語言文字運用題比重。全套教材當中,語言文字運用題,即用語文來說現象,分析、解釋各種問題的題目,佔到 50% 以上。體現在口語交際、習作和綜合性學習上,話題的形式更加考慮學生的需要。

  口語交際加強了互動性,比如一二年級看圖講故事《勸說》,七八年級開一次辯論會《一分錢的官司該不該打》 等;習作加強了實用性,比如一至六年級加強應用文的寫作指導,安排了8次應用文寫作的練習;綜合性學習加強了實踐性,比如七至九年級的編演短劇、辦一份小報、調查社會用字情況等。

  修訂歷程

  建立三審制度

  歷經三年完成

  據介紹,自2001年《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布後,語文出版社組織編寫並出版了從小學至高中的課程標準語文教科書。15年來,語文版課標教材被福建、廣東、河北等省市的學生使用。

  2013年9月,按照教育部相關通知的要求,語文出版社在綜合有關專家和廣大師生反饋意見的基礎上,正式拉開教材修訂的序幕。出版社成立教材修訂工作領導小組、編委會和教材修訂工作小組三級機構。一支由出版社專業教材編輯、省市教研員和一線優秀教師組成的教材修訂團隊被組織起來。

  另外,聘請教育教學專家、語言文字專家擔任教材的編寫顧問,對教材內容反覆討論,努力使教材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經驗的支持。在教材修訂過程中,編委會嚴把質量關,建立了三審制度,還成立了監審組,分別對內容和文字進行審定。

  語文出版社邀請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和原國家教委副主任、總督學柳斌擔任語文出版社修訂版語文課標教材總顧問。並多次邀請溫儒敏、孫紹振、吳忠豪等語文教育領域的專家與教材編寫者座談,以進一步提高教材編寫人員對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認識水平。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2016年4月下發的《關於2016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語文出版社修訂版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已進入《2016年義務教育用書目錄》。通過三年多的時間修訂,今年秋季,全國各地將有四百多萬中小學生使用語文版一年級和七年級新修訂的語文教材。

  百餘位專家和兩千多名教師參與

  語文出版社在教材修訂過程中不斷聽取來自教學一線的意見和建議。2014年以來,語文出版社先後在北京、廣東河源、貴州遵義等地舉辦了五次全國性的修訂版教材研討會和審改會,向與會老師徵求修訂意見。

  據統計,全國各地一百多名省市級教研員、兩千多名一線教師參與了研討和審改,發放並回收調查表一千餘份。同時,語文出版社還結合語文活動對教材部分篇目進行了試教。

  如著名語文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試教了《我的發現》、《一諾千金》等課文,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黃厚江老師試教了《我的叔叔于勒》等課文,試教充分體現了修訂版教材的編寫理念和思路,受到與會老師的高度好評。

  修訂版教材面世後,語文教育教學專家及各地教研員、一線教師紛紛予以肯定。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張賽琴認為,語文版修訂教材小學階段的選文文質兼美、貼近兒童生活,語言大都活潑、生動、趣味很濃,很好地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練習設計的梯度也比較合理,體現了對語言文字運用的重視,同時又關注了孩子的現實需要。

  此外,會議還安排了一年級和七年級各三節現場研討課,以課代教,給與會代表以直觀的感受;同時還通過實操演練的環節,給予教材培訓團的講師以具體的指導。

  為幫助教材使用區更好地使用語文版修訂教材,接下來語文出版社還將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教材培訓工作。除了本次的全國性教材培訓,6月至8月間,語文出版社還將在湖南、廣東、四川等省區舉辦多場省級的教材培訓培訓,並將在所有教材使用區舉辦近百場市縣級培訓。

  文並攝/記者 張麗

相關焦點

  • 福建中小學語文教材替換40%課文 經典篇目增多
    新修訂的教材全套共計18冊,供義務教育一年級至九年級學生使用,全套教材課文數量比修訂前減少15%,40%的課文被更換,增加了古詩文及中華傳統文化比重。語文出版社是全國唯一的語文專業出版社,也是我國能獨立研發全套基礎教育階段語文教科書的出版社之一。自2001年《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布後,語文出版社組織編寫了從小學至高中的課程標準語文教科書。
  • 中小學語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詩文比例 英語老師如何接招?
    從2017年9月份開始,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統一採用全新的「部編本」(由教育部直接編寫)。
  • 中小學語文教材第七次「大換血」 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
    浙江在線杭州8月17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馮一倫)今年9月份,中國新一批入學的中小學生將迎來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這是白話文興起後,中國語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換血」。  此次教材改版,將換掉了約40%的課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學6個年級,古詩文總數增幅高達80%。
  • 今天開學了,家長鬚知:中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
    變化會帶來什麼影響? 中小學老師又是怎麼看的呢? 部編版教材有四大變化1 中小學古詩詞增加部編版教材中,古詩詞是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改變最多的內容。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詞,傳統文化篇目也增加。小學12冊語文教材古詩詞共128篇,佔所有選文篇目的30%,比原來教材增加了55篇,平均每年級增加約20篇。初中語文古詩詞增加至124篇,增加了51%,平均每年級增加40篇左右。2 古詩詞背誦內容增多無論是小學教材還是中學教材,古詩詞、文言文都是必背的內容之一,而文言文更是要全篇翻譯理解。
  • 新學期全市中小學語文統一為「統編」教材|古詩文比重增加,文言文...
    今年九月,全國中小學語文學科將全面啟用統編新教材,哈市中小學學生將統一學習「統編教材」,尤其是目前在讀的小學四、五、六年級將原來學習的「人教版」教材改為「統編」教材,兩種教材有何差異,如何過度學習,通過教材的改變可以看出未來學生需要掌握哪些語文知識,30日,記者採訪了南崗區教師進修學校語文教研員劉軍,詳細介紹了小學語文統編教材。
  • 菏澤中小學教材有新變化!高中語文教材這麼改!
    1打破傳統的學拼音再學漢字以語文科目為例,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共安排了2個識字單元、2個漢語拼音單元和4個課文單元。2傳統篇目增多語文教材不僅書本大了一圈,由原來的16開本變為A4大小,傳統文化的篇目也大大增加。小學階段:優秀古詩文增加55篇,佔所有篇章的30%,增幅高達80%!
  • 新媒:大陸語文教材增加古詩文 臺灣憂文化優勢不再
    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 新媒稱,中國大陸積極復興傳統文化,中小學課本見真章。大陸10多個省市中小學學生使用的語文版新教材23日「亮相」,其中中華傳統文化相當吃重,佔小學課文3成、初中課文4成;小學讀背古詩82篇,比舊教材多4成。
  • 9月起中小學3科使用新教材 語文增加古詩文篇目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李文姬 張瑩)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根據中央要求,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歷時五年,完成了編審工作,將於2017年9月開學在全國中小學起始年級投入使用。
  • 成都中小學將使用新教材,小學語文古詩文選篇增加80%
    成都中小學將使用新教材,小學語文古詩文選篇增加80% 饒媛媛 梁梁/成都商報 2017-07-13 10:38
  • 新版語文教材今年9月起使用 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迎「大...
    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將正式終結。從起始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都將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部編版」語文教材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部編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 古代詩文67篇,佔語文課文數近一半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和舊版相比,新教材有不少變化,特別是語文學科更加強調核心素養,更加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文言文的量加大。今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是非常特別的一屆,因為這屆高一學生是首批接受「三新政策」,即「新課標」「新高考」「新教材」的學生。最顯而易見的是,學生使用的教材將全部變為新版本。其中語文、歷史、思想政治三科使用統編版教材。目前新教材正在配送中,將在開學前完成發放工作。
  • 安徽中小學語文換教材!變化在哪?本網記者獨家揭秘!
    即全國要求統一的教材包括:小學階段是道德與法治、語文兩個學科;初中階段是道德與法治、歷史、語文三個學科。和以前的教材相比,部編版教材中對閱讀速度的要求提高了,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同時閱讀題量也增加了,學生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 王旭明:語文新教材最快9月啟用 小學古文量增2倍
    加大古詩文佔比 期待與現代文分開授課  「古詩文在教材中的比重是的一個重大問題,」談到現行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所佔比例,電話那頭的王旭明不禁語速加快,「古代詩文量不夠、質不高是多個版本存在的共同毛病,這個病不解決、不治癒,教材改革談何其他?」
  • 語文教材第七次大換血,前幾次的教訓不能忘記
    此次修訂有40%的課文被替換,古詩文比例大增。回顧語文教科書百年史,如此大規模課文替換,往往有著不同尋常的時代背景。第一次,20年代的小學國語教育,用白話文全面替換文言文中國現代語文教育,始於1905年的廢科舉興學堂,當時設立了「中國文學課」,教材課文大多是古代散文。
  • 新統編語文教材有哪些新變化?我們跟教材編寫者聊了聊
    作為最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教材的變化,是所有家長、老師最關心的問題!那麼,這次公布的語文統編教材,又有什麼值得家長關注的重大變化呢?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首)佔全部課文數(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詩詞33首,古文34篇。而今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和古詩文的考查分數就高達44分!對於這個變化引起了網友的高度關注和熱議。
  • 中小學新生語文換教材 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部編本語文的拼音教學內容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將拼音教學與認字教學結合起來,學拼音結合認字,彼此融通。除此之外,部編教材還增加了課外閱讀內容。拿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來說,其中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引導學生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
  • 南京中考已增加"書寫分值" 寫字課在中小學遇瓶頸
    「小學低年級初步感受漢字美,高年級熟練書寫正楷字,初中階段要臨摹名家書法……」教育部近日出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要求各類學校在各學科中增加傳統文化比重,並增加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
  • 語文教材「換血」 告別「一綱多本」時代
    從2017年9月新學年開學起,全國中小學學校教材將全部採用新版本!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將正式終結。從起始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都將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部編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這一版教材以語文學科為例,課文選篇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適當兼顧時代性。
  • 教育部通知:2019年中小學教材有大變化,這門學科要引起重視
    教育部通知,自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目前,全國中小學使用課本不一樣,有人教版、蘇教版,也有部編版等,這次將統一全國的教材,實現各地區的教材的同步,縮小地區之間的教育差距。雖然這對於老師們的影響不大,但是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 《上學歌》「唱」進語文課本
    記者張迪     今秋開學中小學一年級啟用5本全新教材,語文教材變化最大     今年下半年,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的語文教材,和之前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     在新版的語文教材中,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佔所有課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除了篇幅增加,體裁也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