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學了,家長鬚知:中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

2020-12-16 澎湃新聞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蘭州晨報

為了統一全國各地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教育部要求從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這意味著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使用了多年的人教版、北師大版等版本教材將退出歷史舞臺。

部編版語文教材最大的變化除了古詩詞篇幅增多、背誦內容增量、深度增加外,課外閱讀也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正如部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所說:「閱讀量上去了,孩子的成績不會差;閱讀量不提高,未來15%的孩子再努力也做不完高考題。」

語文作為最重要的學科,部編版小學、初中語文教材究竟有哪些變化?

變化會帶來什麼影響?

中小學老師又是怎麼看的呢?

部編版教材有四大變化

1 中小學古詩詞增加

部編版教材中,古詩詞是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改變最多的內容。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詞,傳統文化篇目也增加。小學12冊語文教材古詩詞共128篇,佔所有選文篇目的30%,比原來教材增加了55篇,平均每年級增加約20篇。初中語文古詩詞增加至124篇,增加了51%,平均每年級增加40篇左右。

2 古詩詞背誦內容增多

無論是小學教材還是中學教材,古詩詞、文言文都是必背的內容之一,而文言文更是要全篇翻譯理解。此次部編版教材增加古詩詞後,學生需要背誦和記憶的內容有所增加,高考要求的必背古詩詞也由原來的60篇增加到了70篇。

3 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接觸論語

古詩詞、《論語》、《三字經》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這些內容在以往的語文教材中有提及,但大多出現在三年級之後的教材中,而且數量較少。而部編版教材中,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接觸論語,古詩詞、文言文等內容也逐漸加深難度。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語文園地設有《日積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誦並測驗默寫的,這一欄裡經常會出現文言文,其中,一年級下冊要求背誦並理解《論語》選段「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比重變大

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時間和課外閱讀量增加,增加課外閱讀最明顯的是初中階段,名著閱讀已成必考內容。為了適應新變化,語文老師都會要求學生每天必須閱讀30分鐘以上。

中小學老師如是說

部編版教材「益處多多」

「今秋季開學,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都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作為重要基礎學科的語文,有較大的變化。」8月19日下午記者在蘭大附小採訪時,該校語文教研組組長蒲悅說。

首先,部編版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更注重可讀性;名家名篇的分量更多,如冰心、徐志摩、胡適、梁啓超、沈從文的作品都納入教材。

其次,部編版教材體現了以課內閱讀為本,進行課外拓展的主旨,如「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以及其他形式的課外閱讀延伸。

第三,部編版教材有了更多「語文味」,教材編寫單元的雙線結構——內容主題和語文素養基本要素並行,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既是童話主題,又訓練提升學生的想像;第四單元有趣的故事,也教給學生預測與推想。

第四,部編版教材更加重視語文知識點的階梯型訓練,如古詩教學,低年級段主要通過古詩學詞、學句、大致了解詩意;中年級段重點藉助注釋理解詩句意思;高年級段理解詩人的情感。

第五,部編版教材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課文出現了更多經典、傳統、革命篇目,古詩詞篇幅增加,一至六年級古詩詞共128篇,增加了87%。

部編版教材的教學目標更加清晰化,作為教師,需多關注學生的認知起點、關注文本的特點,使學生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學到方法。作為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去發現、去總結,語文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在蘭州八十一中語文骨幹教師劉愛軍看來,部編本語文教材處處注意立德樹人,卻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潤物無聲,不那麼「說教」。同時,十多年來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為本」、「自主性學習」等理念,在教材編寫中「沉澱」下來了,這些年一線教學所出現的某些「通病」,也努力通過教材的編寫去糾偏。此外,教材在課文選取、習題設計、教學活動安排、編寫語言、插圖和裝幀設計等方面,都力圖貼近當代中學生的「語文生活」,體現時代性。

首先,部編版教材課文數量有所減少。初中原來七年級上冊和七年級下冊都是30篇課文,現在每一冊為24篇。課文篇目減少,卻增加了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的分量。

其次,傳統文化篇目增加,初中古詩詞選篇佔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有所增加。這次部編版教材的更換回到了「守正」的立場,很多經典課文又回來了,而尚未沉澱的「時文」則相對減少。

第三,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故鄉》、《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等也入選。

第四,語法、修辭、文學常識等以補白的形式出現在課下,注意和閱讀的配合,課文中經常出現的就在課後系統地歸納出來,突出基礎性、實用性。

第五,閱讀教學實施「三位一體」(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的設計,部編版語文教材有意識改變課型混亂的狀況,加大了精讀和略讀課型的區分度,改精讀為教讀,改略讀為自讀。

第六,更加強調4個標準: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和時代性。部編版教材重新回到「守正」的立場,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和適宜教學。同時,部編版教材對某些課文同樣做了改動,凡是改動過的,都在註解中說明。對某些原作做少量必要的改動,主要是為了適合教學的需要。

教材變化已在考試中有所體現

「《黃鶴樓送別》這篇課文以前是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中的,現在下移到三年級第二學期,對孩子們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8月23日才拿到教材的小學語文老師王麗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她說,往年在小學三四年級語文教材中才出現的課文和古詩詞,現在下移到一二年級語文教材中,而且教材中古詩詞的內容明顯增多,語文課文的篇幅也變長。教材變化帶來的最明顯的變化除了學生要花大量時間記憶、背誦的內容增多外,檢測學生所學知識和能力的考試也發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

王麗帶的小學生今秋開學後已升到二年級,今年暑假前的期末考試試卷最大的變化有兩個,一是往年小學一年級考試沒有的「看圖寫話」、「口語交際」均出現在試卷中,二是雖然絕大多數學生能在規定的考試時間內完成答卷,但感覺時間挺緊張的。

劉愛軍表示,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的病症在於讀書太少,部編版教材的編排就是針對這個痼疾開出的藥方。其中的名著導讀列入教學計劃,是一種特別的課型,這是在強調整本書閱讀。課內重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方法的提示、指導,課外完成整本書閱讀,就是要求學生靜下心來讀書,感受讀書之美,養成好讀書的習慣,讀名著,讀經典,接觸人類文化的精華。

「不論是教材變化,還是考試變化,都要求學生每天堅持閱讀,不僅有課內閱讀,還要有課外閱讀;不僅要有古詩詞的積累,還要有文言文的積累。目前,語文和語文閱讀在中高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考試也越來越重視對選材內容的理解,這不是考前臨陣磨槍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學生在常年堅持不懈的日積月累的閱讀中完成。縱觀近兩年的高考語文試題,現代文、文言文長篇幅的文章閱讀起來很費時間,著重考查的就是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抓住重點的能力。未來的語文考試範圍將變得更廣,不再局限於課本,如果學生不經常閱讀,或者閱讀少、語言基本功不紮實,考試時閱讀速度太慢就會吃虧。」有23年教齡的中學語文老師張珊珊受訪時如是說。

文丨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首席記者 武永明

編輯丨梁秋燕

新聞多看點

☞ ☞ ☞

相關焦點

  • 新版語文教材今年9月起使用 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迎「大...
    再不到半月,全國各地中小學又將迎來一個新的學年。與往年一樣,開學第一件事一定是發新書。不過,今年的新書將變臉,與往年的大不同。從2017年9月新學年開學起,全國中小學學校教材將全部採用新版本!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將正式終結。從起始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都將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部編版」語文教材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部編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 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幼小銜接班該降溫了
    中國江蘇網9月1日訊(袁春梅 康凱)今天一年級新生將迎來全新的小學生活,迎接這波新生的還有新版的蘇教版語文教材
  • 北京秋季開學教材大變臉 英語教材增加傳統文化
    開學在即。昨天,北京晨報記者從人教社及本市多所小學了解到,今年9月秋季開學,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學及英語教材將有所修改,北京版(北京出版社)教材從小學二年級開始也將使用新教材。但小學語文教材各年級暫未做調整,仍然使用舊版教材。  據了解,為加快課程改革進程,此次人教版數學教材不再滾動更換,小學三至六年級採取一次性更換新教材。
  • 要開學了!菏澤中小學教材有新變化!高中語文教材這麼改!
    @菏澤所有家長,好消息來了!你們「備受煎熬」的日子終於要結束了!「熊孩子」們要開學啦!小編要給大家提個醒今年不是9月1日開學而是9月2日開學!穩住,還有個大消息!學了這麼多年的中小學課本9月2號開學後要!大!改!版!了!
  • 海南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新版教材目錄。   小學一年級新生,先識字再學拼音!24日記者獲悉,今秋開學,海南省部分市縣小學新生的語文課本大「變臉」,將使用新改版的人教版語文教材!   解讀:以往,小學新生在語文課上第一大攔路虎便是拼音,不少家長表示為了讓孩子學好拼音,「貓媽」「羊爸」也不得不變成「虎媽」「狼爸」。而新教材最大的變化,就是先學一部分常用字再學拼音。「新教材一開始就是識字教學(5-6課),然後才學拼音,識字寫字教學更加講究科學性。」海南省小學語文資深教師介紹,先拼音後識字,會讓很多孩子覺得枯燥,學的時候感受不到拼音的用處。
  • 德州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開學第一課先學「天地人」
    9月1日,新入學的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學習語文課程時,需要先識字,再學拼音。記者從德州市教育局獲悉,今秋開學,德州市小學新生的語文課本大「變臉」,將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
  • 廣東多地語文教材大變臉 小學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
    今秋開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再過渡到學拼音。在廣東,包括廣州、粵東等多個地區小學正式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所以今年9月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將率先實踐此項改革。新教材為什麼要這樣變?教材這樣變化到底好不好?
  • 小學語文課本「變臉」 孩子們減負家長老師累了
    新學期開學,不少細心的家長發現,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不再先學拼音了,取而代之的是常見、簡單的漢字。從這學期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臉」,帶來了諸多變化。有教師反映,小學新生更加喜愛語文課了,而家長和老師的「作業」相對增加。語文啟蒙課先識字,孩子還要提前學拼音嗎?「天、地、人」,「口、耳、目」……近日,在舟山小學語文教師黃芬華的課堂上,不少一年級新生欣喜地告訴老師:「這個字,我認識! 」他們興致勃勃地學習、聽講,沒有了以往開學第一課就學拼音的枯燥和畏難情緒。
  • 開學季家長書店排隊買教材 部分教材賣斷貨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今天(9月2日)是開學的第二天,但西安一些書店的教材區卻依然擠滿了排隊購買的家長。一般開學報導時相關教材書籍應由學校統一下發,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家長排隊在書店裡購買呢?
  • 多省市語文教材「大換血」 與成都無關
    近日,語文出版社的語文課本教材要變了的事兒讓不少成都家長惴惴不安,「聽說中小學語文教材大概換了40%的內容,對孩子來說影響太大了。」24日,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成都市小學生目前使用的是北師大版本的教材,初中生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因此,此次公布的「換教材」與成都無關。
  • 開學了 部分新課本「變臉」啦
    原標題:開學了 部分新課本「變臉」啦   九月份秋季開學起,我市中小學將使用教育部統一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新的教材有哪些變化呢?我市相關科目教師表示,小學語文更加注重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大量增加了古詩詞;初中歷史則增加了大量史實圖片,注重歷史故事的趣味性,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
  •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教材  浙江在線9月2日訊 昨天是開學第一天。學生們領到教材,翻開新學期學習的第一頁。  此前熱傳已久的最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  新舊教材有何變化?新教材有何特色?為此,本報記者特邀剛參加「2016年浙江省小學語文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回來的黃巖小學語文教研員牟錫釗和有著20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黃巖實驗小學老師鄭菊青,第一時間解讀新學期中新教材新變化。
  • 人教版語文教材「變臉」 賈平凹走進初一課本
    原標題:人教版語文教材「變臉」 賈平凹走進初一課本  近日,不少初一的語文老師發現,剛剛拿到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上冊語文教材出現變化,新增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和賈平凹的《風雨》。  記者了解到,目前武漢市各初中使用的依舊是湖北教育出版社教材,但省內黃岡市等不少縣市初中正在使用人教版的語文教材,對於課本的變化,當地老師和學生看法不一。  變化:更換9篇課文  記者採訪獲悉,與舊版教材相比,新版初一上冊語文教材課文總量沒變,依然是30篇,但更換了9篇課文,此外還有一篇有所改動。
  • 撥亂反正開啟中小學語文教材新時代
    他提出統編全國版中小學各科教材,並要求在1978年秋季開學時在全國中小學統一使用;同時提出教材編寫隊伍建設,強調「要組織一個很強的班子,編大中小學教材」;他還想到了世界發達國家的教材,做了具體批示:「要引進外國教材,吸收外國教材中有益的東西。」
  • 中小學語文教材第七次「大換血」 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
    語文教材「一綱多本」時代終結  近日,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部編版」教材全部修訂完成,將於今秋在400餘萬學生中投入使用。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  9月新學期開學,全國小學生和初中生將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從起始年級開始,各種版本教材將陸續退出舞臺。
  • 上海小學一年級新學期語文教材「變臉」
    上海小學一年級新學期語文教材「變臉」
  • 蘭州市中小學:新版語文教材「長相」變了,內容也大變
    原標題:蘭州市中小學校昨起陸續開學報名  新版語文教材「長相」變了,內容也大變首席記者 裴強攝  中國甘肅網8月25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記者 武永明)8月24日起,蘭州市中小學生陸續開學報名,部分中學生將於8月25日開始上課。今秋新學期開始,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將全部使用新版語文教材。新版語文教材不僅「長相」變了,而且,內容也有很大變化。
  • 重慶中小學新學年將使用新版語文教材,怕學生不適應?聽聽專家怎麼說
    重慶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新學年開學後,我市中小學起始年級(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採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語文教科書。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
  • 重慶中小學新學年將使用新版語文教材 怕學生不適應?聽聽專家怎麼說
    重慶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新學年開學後,我市中小學起始年級(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採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語文教科書。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書本改為A4紙大小 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9月1日起,我市所有中小學的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全部使用新版本語文教科書。即「部編本」語文教材。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 先識字後拼音 一年級語文大變臉
    據江淮晨報消息,今年起,我省一年級小學生發到手的《語文》教材將迎來「大變臉」,由往年的「蘇教版」換為「部編本」教材,與此同時,初一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啟用全新的國家統編教材。8月30日下午,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提前看到「胖了一圈」的語文教材,由以前的「先拼音後識字」變為「先識字後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