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梵境之音
什麼都不要說了……
梵境。一提到梵,我們會想到什麼?梵文……梵唄……毫無疑問,我們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佛教、禪修!那麼梵境是什麼?我們應以宗教的態 度去理解……
梵,即是指清淨無為,超然於物外;境,即是指境遇、境地、環境、境界,總的來說意為達到了一種清靜無為超然於物外的境界。
說到暢,什麼才是暢?快樂、興奮、瘋魔。不,這不是暢的全部定義!打個比方說李白喝酒時不醉不歸的酒態,那不是興奮而是盡興;再比方說王羲之提筆之時揮灑即去猶如流水,那不是不屑而是闊達,是一種酣暢淋漓超越了一切的豁然開朗……
中州即中州琴派,繁榮時期有三次,分別是以蔡邕及阮籍等人為代表的漢魏時期;以朱文濟及義海等人為代表的北宋時期;以王善及李郊等人為代表的清朝康熙年間……
古時離我們太過遙遠,就不多說了……
就說說現代的中州琴派,曲風高古淡遠、寬宏蒼老。其代表人物為丁成運先生,後續我會尊稱他為老師。丁老師的琴聲,從表象上看,手法純熟,力度精妙,看似吹灰之力,實則猶如洪潮;深入其中,至中至和,中和之聲,猶如禪寺鐘鳴……
從古至今,琴瑟並行,有琴必有瑟,有瑟必有琴,琴瑟共和鳴,此乃大音之希聲也……
此《普庵》勝極彼《普庵》,異處為瑟鳴之泛音……
彈瑟之人皆為彈琴之人之妻,喚之付麗娜,付老師也……
付老師的瑟聲堪稱之絕妙,雖是泛音,卻聲聲點睛,一音識破天機,天機不可洩露……
三聲鐘鳴……
狂風暴雨的洗禮……
眾生叩拜於菩提……
菩提之下僧人披一襲福田之衣……
雙腿盤膝,雙手合十,脖掛念珠,心中阿彌……
世事煙雲,無風且清,雨過天晴,無計無心……
琴瑟和鳴,琴瑟共鳴,一鳴驚呼!夫妻攜手而行,是一種成全,是一種依偎,更是一種無言的情愫,緩緩而來……
琴曲本身無關乎琴人,但其意境由琴人而造,講其意境可算得上是大暢快——無憂、無計、無塵、無念,所有存在之處一片祥和,靜靜而為……
《普庵》即《普庵咒》,作曲之人即為普庵禪師,所傳遞的不過就是祥和之音,相約在這《普庵咒》的琴音裡,陶醉就好,忘懷就夠,無需斤斤計較於《普庵》在說什麼,無言勝於千言,不曰已喻。
相關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註:本視頻為網友錄製並非官宣,因此有雜音,請讀者見諒!
琴瑟和鳴《普庵咒網絡流傳僅此一版)
相關文章
相約《普庵》(一)
相約《普庵》(二)
相約《普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