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上圖: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市農業局植保站研究推出的《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2005年)
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2005)
(第二部分)
3、日前國內外對外來生物入侵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對於外來生物入侵真正引起廣泛關注和研究的大約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特別是近20年來,國內外的政府和科學界對於外來生物入侵問題非常重視,而且廣泛的從宏觀的對外來生物入侵的預防與控制策略,有效可行的控制和管理技術體系,到微觀的分子生物學與生態學、生態遺傳學等各個方面開展了研究工作,形成了多學科的研究熱點,取得了較明顯的研究成果。在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CBD)原則的指導下,GEF針對各締約國對外來入侵生物的預防和管理提出了9條指導性原則。1996年由 SCOPE、IUCN和CAB共同組織的全球入侵生物項目開始實施以來,在發展外來入侵生物的最佳預防與管理策略與指南,組織實施國際合作項目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別的信息網絡系統,大大加強了對外來物種入侵的監測,建立了國家和地方的管理協調機構。當前許多國家都在致力於建立完善而快速的監測預警系統和各學科相互配合,全面深入開展外來生物入侵的問題。
我國雖然起步晚些,但近幾年也開展了很多工作,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對外來入侵物種的檢疫和除治,特別是對於在我國造成較大危害的一些入侵種(如薇甘菊、紫莖澤蘭、水葫蘆美洲斑潛蠅松材線蟲等)的危害和防除研究的比較多,國家也設立了973項目,也建立了些有關網站等。
但我國在外來生物入侵方面的研究、管理等許多方面還存在很多薄弱和不完善的地方。如現在還沒有對外來生物入侵的專門研究機構,研究工作(特別是基礎性的研究)開展的也很不夠深入不全面,沒有形成有特色的入侵生物學學科體系;監測體系不健全,快速檢測和快速反應機制以及跟蹤監測技術還沒有真正建立和發展,預防和控制技術薄弱對於外來物種的風險評估和評估標準也沒有制定。在管理上也缺少相應的機構,相關組織也缺乏很好的協調。法律和法規很不健全,至目前為止,我國尚沒有1個專門的外來生物入侵管理法。政府對這項工作抓的也較晚,2001年引起了重視,2003年才在組織上開始落實。總之,我國對於外來生物入侵的工作在總體上明顯落後於國際水平。
愛心捐贈
4. 構建外來生物入侵監測和預警系統的迫切性
上述情況充分表明目前生物入侵已經成為全世界和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嚴重的生態災害問題,而且已到了刻不容緩急迫需要認真應對和想辦法解決的大問題。鑑於對外來生物入侵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預防它們的進入。所以,當前最緊迫的工作是構建比較完善的、能快速反應的監測預警系統。
這是全世界當前急需要解決而又這不僅對我國是最緊迫的,特別是對北京來說則更為緊迫,因為北京的特殊地位和具體情況,外來生物入侵的機率更大更多,解決的難度也相對要大。
如果北京的問題解決的比較好,不僅在國際上影響較大,也會對我國其他省市對外來生物入侵的防控工作有較大幫助。特別是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對外來生物入侵的快速監測預警系統。作為中國首都的北京,其迫切性更是不言而喻的了。
上圖:《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2005年)專家論證意見。攝/綠會融媒
(本文是《建立北京外來生物入侵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的研究》預研報告(2005年)第二部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