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大教授倡議:重視豚草這一外來入侵物種 危害不小

2020-12-23 騰訊網

許多長春市民在夏末秋初出現過敏性鼻炎、流涕、哮喘、結膜炎、流淚、面部浮腫等過敏症狀,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與工作。過敏人數逐年有增加趨勢,這罪魁禍首是豚草!

據文獻報導豚草過敏會並發肺氣腫、肺心病乃至死亡。豚草分為兩種,一種為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一種為三裂葉豚草(Ambrosia trifida L.)。二者統稱為豚草,均為一年生草本,其開花期7月中旬至9月上旬,分別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一批、第二批。

在美國、加拿大及歐洲每年使上千萬人致病受害,出現嚴重過敏性反應,有的地方人群發病率高達30%。豚草降低糧食產量,入侵農田後瘋狂蔓延生長和爭奪吸收土壤養分,遮擋陽光。豚草破壞生物多樣性,入侵後豚草快速繁殖,成為優勢種,本土植物被抑制生長和逐步消失,對生態造成嚴重破壞。

吉林農業大學包海鷹教授團隊多年來一直在開展豚草危害宣傳和倡議市民共同清除豚草工作,並帶頭成立了「健康使者志願團隊」,每年都帶領團隊清除豚草,並調查和關注長春市區的豚草生長情況。經包海鷹教授團隊調查,豚草在長春市的分布呈逐年快速增長趨勢:南關區(農博園周邊、吉林農業大學校園附近、伊通河景觀帶、淨月潭內及周邊、部分單位院內和居民區等)、朝陽區(南湖公園及其附近)、綠園區(汽車廠及其附近部分居民區、向西出城路旁、大嶺高速公路收費站周邊等)、寬城區(北湖區域)、二道區(部分居民區)、雙陽區(雙陽雕塑公園附近)、九臺區等。

為守護我們共同的美麗家園,讓廣大市民對長春市區域豚草及其所帶來的生態危機和健康危害有更多的了解認識,以便於相關部門採取有力措施進行治理和防範,包海鷹教授建議如下:

1、建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豚草這一外來入侵物種,對全市市民進行有關豚草及其危害的科普宣傳、教育,尤其採用多種媒體形式廣泛報導。目前許多市民及農民對什麼是豚草、它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等方面都了解得極少,所以採取防範教育十分重要。尤其預警和防範豚草入侵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長白山地區,一旦蔓延那將是生態災難,所以建議相關部門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爭取做到家家戶戶都認識和了解豚草及其危害。

2、建立豚草入侵的防禦體系和預警、應急機制。有效利用網絡信息,建立一個高效、完善的豚草入侵的早期預警和應急系統。提高早期預測、監測和控制能力。明確責任和管理部門,使有關部門對緊急情況做出適時的反映,制訂《長春市豚草入侵防治條例》等。

3、加強科學研究,切實強化生物安全觀念。我市目前還沒有一家在從事外來植物及其所帶來的生態安全問題研究部門,這是極其危險的。建議有關部門聯合科研院所立項研究,並儘快組織相關專家對我省各地的豚草進行普遍調查,同時要對其帶來的生態學問題進行科學評估,防止大爆發、大流行,以免造成諸多方面的巨大損失。

相關焦點

  • 當外來物種登陸以後(美麗中國·關注外來物種入侵①)
    陳寶雄說,外來入侵物種具備兩個基本特徵:一是本地原來沒有,二是造成了對人、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危害。比如紅火蟻,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被蜇咬人員有燒灼癢痛感,或出現蕁麻疹或丘疹、水(膿)皰等。此外,紅火蟻入侵對本地生物多樣性具有嚴重影響。來自美洲的巴西龜生存能力極強,在它們生活的水域,對當地烏龜產生了極大的威脅。
  • 半月談|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學系教授陸永躍表示,無意引進可能是經常性發生的、比例最大的入侵途徑。一方面,在開展一些活動時,人類沒有意識到可能會攜帶和傳入外來物種;另一方面,過去掌握的知識不夠豐富,難以識別潛在的外來物種,從而導致外來物種入侵的發生。陸永躍介紹,已記錄的外來入侵植物害蟲中,除了少數幾種是從邊境自然傳入的,其他均為無意引進。
  • 十年增三成,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破壞的不僅僅是生態,還有糧食生產安全!
    上篇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中國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遭受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所謂外來生物入侵,指某種生物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而被引入一個非本源地區域,在當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並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地理解構造成明顯損害或影響的現象。根據2016年原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公告,我國是全球遭受外來入侵物種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政協致公組:加強物種引進的監管 防止外來生物入侵
    但是,在引進、推廣外來物種的同時,如果不加強監管,進行科學布局,則會造成外來生物入侵的負面影響。據報導,世界上100種具危險性的外來入侵物種有一半已侵入中國。我國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損失觸目驚心。從森林到水域,從溼地到草原,從農村到城市,全國所有省市區都發現生物入侵者,尤其是低海拔地區和熱帶島嶼最為嚴重。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守好國門刻不容緩
    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眾所周知,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進化形成的,系統中的物種經過成百上千年的競爭、排斥、適應和相生,才形成了現在相互依賴又互相制約的密切關係。一個外來物種進入後,可能因新的環境中沒有相抗衡或制約它的生物而泛濫成災,打破生態平衡,最終導致嚴重的生態危害,對經濟發展具有極大危害。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學系教授陸永躍表示,無意引進可能是經常性發生的、比例最大的入侵途徑。一方面,在開展一些活動時,人類沒有意識到可能會攜帶和傳入外來物種;另一方面,過去掌握的知識不夠豐富,難以識別潛在的外來物種,從而導致外來物種入侵的發生。陸永躍介紹,已記錄的外來入侵植物害蟲中,除了少數幾種是從邊境自然傳入的,其他均為無意引進。
  • 當外來物種登陸以後
    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定義,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在其過去或當前天然分布範圍之外引入和傳播會威脅生態系統、生境或生物多樣性的物種。陳寶雄說,外來入侵物種具備兩個基本特徵:一是本地原來沒有,二是造成了對人、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危害。比如紅火蟻,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被蜇咬人員有燒灼癢痛感,或出現蕁麻疹或丘疹、水(膿)皰等。
  • 當外來物種登陸中國:超半數外來有害物種系人為引種
    陳寶雄說,外來入侵物種具備兩個基本特徵:一是本地原來沒有,二是造成了對人、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危害。比如紅火蟻,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被蜇咬人員有燒灼癢痛感,或出現蕁麻疹或丘疹、水(膿)皰等。此外,紅火蟻入侵對本地生物多樣性具有嚴重影響。來自美洲的巴西龜生存能力極強,在它們生活的水域,對當地烏龜產生了極大的威脅。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每年造成的損失已高達2000億元
    根據2016年原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公告,我國是全球遭受外來入侵物種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原環境保護部官員曾對中國經濟周刊透露,外來物種每年對我國經濟和環境造成的損失已高達2000億元。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十年增三成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與你我息息相關。我國已經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國內媒體報導,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盤點入侵中國的660多種外來物種,你見過幾種
    截止目前我國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已經高達660多種,其中有少數是人為引進,而大多數都是在未知時刻入侵到我國領土的。面對這些外來物種,全面消滅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的傳播速度快,有的影藏能力強,有的抗擊打能力強,面對這種外來物種真的很難處理。
  • 這種外來入侵物種危害極大,「水葫蘆」與之相比也不過如此
    其實不然,今天我要說的卻是另一種水生植物——大薸,又名水白菜、水浮蓮、水芙蓉,不知道大家是否認識?與水葫蘆、水花生一樣,大薸也屬於外來入侵物種,而且它的危害並亞於水葫蘆和水花生。在我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大薸高居第3位,僅次於馬纓丹和三裂葉豚草。大薸原產巴西,大約於明末時候引入我國,1950年代作為豬飼料在我國推廣栽培。
  • 全國已發現外來入侵物種增至660多種,棄用後「黑化」的豬飼料上榜
    生態環境部近期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到底影響幾何?
    植物最多,主要來自美洲「在這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最多的是入侵植物,佔到一半多,有370種;其次是動物,佔到1/3,有220種;也包括少量的菌物、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馬方舟介紹。外來養殖品種造成的入侵,有的屬於從養殖區域逃逸到自然生境、防護措施沒有做好而形成,有的則是由人為棄養造成。「值得一提的是,來自美洲的外來入侵生物最多,佔總種數的50.87%,而且很多來自美洲的入侵物種在中國的入侵性很強,危害極高。」馬方舟強調。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影響幾何?
    植物最多,主要來自美洲「在這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最多的是入侵植物,佔到一半多,有370種;其次是動物,佔到1/3,有220種;也包括少量的菌物、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馬方舟介紹。外來養殖品種造成的入侵,有的屬於從養殖區域逃逸到自然生境、防護措施沒有做好而形成,有的則是由人為棄養造成。「值得一提的是,來自美洲的外來入侵生物最多,佔總種數的50.87%,而且很多來自美洲的入侵物種在中國的入侵性很強,危害極高。」馬方舟強調。
  • 外來入侵植物——銀膠菊發生危害及防治策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和國際貿易活動的日益頻繁,外來物種被引入的可能性也與日俱增。目前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園)聯合瀋陽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全國8家科研單位,經過3年調研,最新查明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已達72科285屬515種[1]。
  • 關注丨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農林,咋防範?
    根據中國外來入侵物種資料庫的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已經入侵我國農業和林業生態系統的外來生物有630多種,其中發生面積較大、可以產生明顯危害的就有100多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出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我國深受其害的就佔了50種。近年來,外來生物入侵農林的新發疫情頻頻出現。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生態平衡已受威脅,這些危機鮮有人知
    在這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中,發現有71種外來入侵物種對自然生態環境已造成或存在潛在威脅,已經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而從我國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外來入侵物種的研究調查中,存在215種外來入侵物種,也就是說,這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經進入我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其中有41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