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伴隨著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設,位於石城村的市師範附小拔地而起,滿足了周邊學齡兒童入學需要。31年來,歷經歲月洗禮,周邊小區逐漸「老化」,可這所學校卻更加朝氣蓬勃,校園環境、師資隊伍、課程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長足發展。今年,該校在我市第三屆「四名工程」評選活動中當選「名學校」。
近年來,該校緊緊圍繞「讓每一位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辦學宗旨,堅持「文化育人、特色立校」「精細管理辦校、內涵發展育人」,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以省級課題——《「人文見長·和諧發展」特色學校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研究》為抓手,積極探索具有附小特色的人文教育基本途徑和策略,建立了一套具有人文氣息的管理制度與評價體系,創設適合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校本特色課程(信息技術、圍棋象棋、英語口語、書法、經典誦讀)與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學生社團,實現和諧發展。該校五年級學生穀雨諾說:「在這裡,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而且遇到了良師、結交了益友,學習的過程非常愉快。」
「校園文化早餐」教育實踐活動也是該校的「明星活動」。舉辦十年來,該學校共開展了80餘次主題教育活動,走進社區開展了25次活動,參加的師生達到80%以上,師生、家長和社會反響熱烈,為學生搭建起展示自我和施展才華的舞臺,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個性、展示特長、培育品性。
該校把體育、藝術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制訂了《師範附小體育、藝術教育工作規劃》,狠抓體育藝術「2+1」項目的落實,聚焦體育、藝術學科課堂教學,開設了籃球、足球、桌球、田徑、體育舞蹈、象棋圍棋、民樂等特長班,及校園小記者、小主持人、詩社、攝影等學生社團。目前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網絡健全、機制靈活、成績顯著,湧現了多名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培養了一批體育、藝術後備人才。學校曾獲「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同時,該校精心打造「五節」(每年4月的讀書節、6月的校園文化藝術節、9月的科技節、10月的體育節、12月的英語節)。各項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提高了師生的綜合素質,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此外,該校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實行「名校+新校」聯合辦學。2016年5月10日,根據市、區政府的安排,恆大綠洲配套小學移交市師範附小籤約儀式在恆大綠洲小區舉行,雙方正式組建聯合辦學體,成立市師範附屬小學翠湖校區,實行「名校+新校」聯合辦學。
2018年2月,根據市、區政府安排,按照「省內一流、國內領先」的標準,又啟動了師範附小西湖校區的設計與建設,今年9月1日該校區如期開學。該校辦學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形成了以優帶新、滾動發展、「一校三區」的新格局。該校校長邾根好表示:「今年被評為市級名學校,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只爭朝夕,不負眾望,砥礪前行,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