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能總結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實驗,提高動手、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根據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總結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難點】利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生活現象。
三、教學過程
環節1:導入新課
首先教師介紹流體的概念,然後提出問題:當液體和氣體處於流動狀態時壓強會怎麼樣呢?
在提出問題後教師做硬幣「跳高」實驗,然後讓學生自己嘗試做一做,並提出問題:是什麼力量使硬幣「跳」了起來呢?
引導學生做出猜想:吹氣使硬幣上方的空氣流速變大了而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產生壓強,所以很可能是流體的流速改變後壓強也改變了。
通過以上實驗和猜想引出課題。
環節2:新課教學
為了驗證猜想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幾個小實驗並進行分析:
(一)氣體:
1.實驗一:如圖甲,手握兩張紙,讓紙自由下垂在兩張紙的中間進行吹氣,觀察實驗現象,並對學生進行提問:「這兩張紙應該如何運動?」
2.實驗二:如圖乙,向兩個桌球中間吹氣,提問觀察桌球運動狀態的改變。
學生匯報現象及小組討論結果,一起分析原因,教師進行提問:「在這兩個實驗中,我們吹氣改變的是什麼?」學生根據經驗可以發現改變了空氣的流速。由此引導學生從力的角度進行分析,速度的改變就是物體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而運動狀態改變的實質是收到了力的作用,空氣所受到的力的作用是由於大氣壓力,而產生大氣壓力的實質即存在壓強差,進一步產生壓力差,從而體現出運動狀態的改變。
(二)液體
在分析了氣體實驗後,學生對於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在液體實驗這裡,可以由教師為學生準備實驗器材,如圖所示進行安裝,學生自主進行實驗,分析討論,匯報結論。
把吸管插入水中向兩隻小船中間吹氣,兩隻小船會向中間靠攏,表明兩隻小船之間的壓強變小了,而小船外部壓強不變,產生壓強差,進而產生壓力差,從而使小船向中間靠攏。
由此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環節3:鞏固提高
讓學生用今天的結論解釋硬幣「跳」了起來的原因。
環節4: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本堂課所學知識點。
2.學生課下尋找生活中可以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的現象。
四、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