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回顧過去一年全球IT前沿技術大事件,有不少令人驚嘆的突破。比如,曾以為5G為時尚早,卻在今年正式商用;量子計算似乎還是個遙遠的概念,谷歌卻在今年宣布實現了「量子霸權」;3D列印已經可以列印出會呼吸的肺和金屬零件;腦機接口曾以為只在科幻片中存在,今年就有公司公布了腦機接口系統……這些技術突破不斷刷新著人類的認知,並帶領人們向著全新的時代不斷進發。
今天,我們選取了2019年全球IT前沿技術的部分重大突破,搜羅了全球航空業的一些最新的應用實踐,同時也總結了2019年東航在前沿技術方面的落地成果並展望了2020年的前沿技術應用趨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 2019年IT前沿技術重大進展
2019年,人工智慧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安防、教育、醫療、交通和政法等領域大規模落地應用。據統計,2017年明確提出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的國家僅有5個,而到2019年,制定了人工智慧戰略的國家已超過30個。
● 2019年8月,清華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晶片「天機芯」,「天機芯」的突破是通用型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一步,讓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首次坐上世界頭把交椅。
● 2019年7月,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和Facebook合作開發的智慧機器人Pluribus在六人德撲比賽中擊敗多名世界頂尖選手,此次勝利成為AI在多人遊戲中戰勝人類的重要裡程碑。
●2019年1月,日本富士通公司開發的一種人工智慧技術,能夠從大量操作日誌中學習攻擊日誌,並可自動採取應對措施。
5G有三大核心技術特徵:一是大帶寬,傳輸速率將比4G提升100倍,達到10G左右;二是低時延,網絡時延將低至20毫秒;三是高可靠,5G將帶來無所不達的連接、無所不在的計算和無所不及的智能。2019年4月,美國發布《5G全球競爭》報告,將中國和美國的5G綜合水平排在並列第一,韓國第三,日本第四。
●2019年是中國5G商用元年。6月,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三大電信運營商相繼發布5G套餐。各國政府也紛紛推進5G落地計劃。
2019年對於區塊鏈技術發展極為重要,區塊鏈被各國政府、大型金融機構、企業集團等相繼定位為重要的戰略性、顛覆性的技術;與此同時,各區塊鏈聯盟、協會、組織、眾多校企合作區塊鏈實驗室也紛紛成立,推動了新一輪區塊鏈應用與發展熱潮。
●2019年10月24日習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學習會上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由人民銀行牽頭建設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項目有望試點落地。
●2019年6月,Facebook發布了其名為「Libra」的加密貨幣項目白皮書,引發全球巨大關注。但由於Libra可能會挑戰國家間的金融隱私與安全,Libra協會的多名成員相繼退出。
圖片來源:鳳凰網科技
● 2019年6月,中國司法存證領域第一本白皮書《區塊鏈司法存證應用白皮書》發布,區塊鏈存證的法律效力在我國得到強有力的保證。
據中國電子學會推出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年)》顯示,全球機器人整體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工業領域以突破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為首要目標,服務領域智能水平快速提升,與國際領先水平基本並跑,頗具成長空間。
●2019年4月,在德國漢諾瓦展會上,由中國科學院曲道奎教授主導的國內首臺智能柔性7軸複合機器人和雙臂協作機器人精彩亮相。該機器人具備自主抓取、自主編程、環境自適應等功能。
● 2019年7月,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推出的人形機器人Atlas藉助自主步伐規劃程序已能在狹窄、崎嶇的複雜地形中實現自主導航,有望在災區救援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9年AR/VR行業取得較大發展,行業內率先通過降低時延和加入外設等方法部分解決眩暈感問題。同時在光學現實性能方面、晶片的算力性能方面和網絡帶寬傳輸方面也取得了相應的突破,為後續的產業落地奠定了基礎。
●科技巨頭布局沉浸式交互,相繼發布技術產品與平臺
2019年2月,微軟面向全球發布更具沉浸的體驗Hololens2混合現實設備;蘋果於6月推出ARKit3,實現人物抓取、動作捕捉、多面部追蹤等功能;華為於8月推出Cyberverse數字內容生態平臺,將AR技術與高頻生活場景融合。
3D列印技術目前已發展至陶瓷3D列印、高分子3D列印以及生物3D列印等。雖然目前3D列印還未被用作批量生產的替代技術,但其已被廣泛用於許多領域的原型設計,在航空航天、軍事、工業、醫療、文教和消費等領域的熱點應用競相湧現。
●科學家 3D 列印出會「呼吸」的人造器官
2019年5月,美國萊斯大學與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克服了3D列印器官的一大障礙,創造出由水凝膠3D列印而成的肺氣囊模型。該模型能夠像肺部一樣完成「呼吸」過程。
●華中科技大學實驗列印出世界首批金屬零件
2019年6月,由華中科技大學張海鷗教授主導研發的金屬3D列印新技術「智能微鑄鍛」,成功製造出世界首批3D列印具有鍛件性能的高端金屬零件,實現了全球領先的微型邊鑄邊鍛的顛覆性原始創新。
腦機接口因其具有開創性的民用醫療用途和顛覆性的軍事用途,近年來得到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公司及資本的高度關注,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我國已將「腦科學計劃」作為重大科技項目列入到十三五規劃,未來商業潛力巨大。
● 美國Neuralink公司發布可連接iPhone的侵入性腦機接口系統
2019年7月,由馬斯克創立的Neuralink公司宣布研發出一款可連接iPhone的侵入性腦機接口系統,這款系統將柔性電極線插入到大腦不同的位置讀取神經元信號,可實現人與iPhone應用程式的互動。
●中國腦機接口打字新紀錄誕生:每分鐘69個漢字
2019年8月在北京舉辦的「第三屆中國腦機接口比賽」上,天津大學利用來自澳門大學和香港大學科研人員共同研發的最佳腦機接口創造了腦控打字新紀錄-每分鐘60多漢字。
量子計算結合了過去半個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和量子力學這兩個最大的技術變革,被認為是改變未來的關鍵科學技術。預計2020年全球對量子技術的投資將達到130億美元。
●「墨子」量子衛星實現地空握手通信,中國領跑量子太空競賽
2019年12月30日,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全球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對接成功,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應用取得了重要突破。
●谷歌宣布實現「量子霸權」
2019年9月,谷歌實現通過量子計算機可以在3分20秒完成傳統計算機需計算1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完成首次量子計算機超越傳統架構計算機應用測試。
二、2019年全球航空業前沿技術應用
2019年,全球航空公司的IT前沿技術應用主要是利用人工智慧(人臉識別)、服務型機器人、5G等技術,圍繞簡化值機流程、提供更精細的數據服務,從而提高旅客出行體驗和企業運營效率。
1. 人工智慧
● 2019年7月,深圳航空客戶服務中心啟用智能外呼系統,用智能系統完成部分業務外呼,如不正常航班通知、會員部分版塊等業務,並拓展了營銷類外呼業務。
● 2019年9月,大興機場部署了具備「刷臉辦登機牌」創新服務功能的自助值機,實現了從值機、安檢、登機的全流程無紙化通關出行體驗,成為國內首家將生物識別技術與傳統值機業務進行完美融合的航空公司。
● 2019年9月,滴滴分別與深圳機場、鄭州機場推出AR實景導航,通過在計算機視覺定位和三維場景構建等方面的技術創新,為旅客提供更精準、更高科技、更為沉浸式的網約車站點步行引導。
●2019年11月,大韓航空在美國亞特蘭大機場實施人臉識別登機服務。在亞特蘭大乘坐KE036航班的旅客無需掃描登機牌,可以在人臉識別掃描後登機。
● 2019年11月,新加坡樟宜機場開始試行為期6個月的「刷臉刷眼」自動入境通關流程。通關人員只需站在指定位置看向屏幕,確認本人就能順利入境通關,不再需要出示護照。
●匹茲堡機場、曼徹斯特-波士頓地區機場等相繼開啟應用人工智慧技術。通過深度學習算法精準預測機場安檢口的實時等待時間,來減輕旅客時間壓力。
2. 區塊鏈
●2019年5月,國泰航空推出了首個區塊鏈項目來管理航空集裝器(ULD),實現無紙化流轉和ULD即時管理,旨在為貨運代理、航空公司和其他有關各方提供標準化數據和更高的透明度。
● 2019年5月,為全球航空業提供60%噴氣發動機引擎的GE航空(GE Aviation)建立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追蹤體系,用於監控和收集飛機引擎關鍵零件製造和生命周期的相關數據。
● 2019年5月,南航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的積分和裡程兌換系統正式啟用,可實現實時積分兌換裡程功能。
●2019年8月,Winding Tree利用區塊鏈為阿提哈德航空的分銷系統提供支持,並與德國航空合作發行基於區塊鏈的機票。
3. 5G
● 2019年初,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完成機場5G覆蓋,實測速率達到1.14Gbps。機場監控設備通過5G網絡可實現4K高清視頻實時回傳,在雲端進行即時分析後,賦予各類監控設備AI能力。
● 2019年5月,深圳機場航站樓完成了5G示範基站建設。首次進行5G+AI創新應用嘗試——遠程拍攝跑道上飛機起降及旅客的高清畫面,通過5G網絡傳輸,在航站樓內進行4K超高清視頻直播。
● 2019年7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移動通信基礎設施正式完工,初步設計能支持約10萬人同時在線,不會出現網絡擁堵或卡頓情況。
4. 機器人
● 2019年4月,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商用服務機器人正式上線,可以實現溫暖迎賓、旅客諮詢、位置指引、互動娛樂等多項功能。
● 2019年6月,大興機場正式部署10臺移動機器人,旅客可以通過它們獲取航班信息、服務流程、機場設施等各類信息。
5. AR/VR、裸眼3D等技術
● 2019年5月,瑞士航空使用AR廣告展示其新國際商務艙,讓旅客仿佛置身於飛機中,自助了解艙內布局與環境。
● 2019年8月,英國航空公司宣布將在從倫敦到紐約的精選航班上向頭等艙乘客提供虛擬實境電影和頭戴式耳機,專門幫助恐懼飛行的旅客。
●奧地利航空2019年推出了波音777的3D座位圖服務,乘客可以在預訂過程中提前了解經濟艙、高端經濟艙與商務艙的相應乘坐體驗。
6. 3D列印
● 2019年4月,迪爾航空公司宣布為客機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全3D列印部件——窗簾軌道外殼,可以輕鬆拆卸進行維修或更換,減少維修等待時間。
●2019年6月,基督城機場配置3D列印版無人駕駛擺渡車,該擺渡車可容納15人,依靠電力運行。
●荷蘭航空通過3D列印來引入可持續的新型列印工具和組件模型,成為世界上第一家通過回收塑料瓶以為其機隊生產維修工具的航空公司。
三、 2019年東航前沿技術應用成果
2019年,東航圍繞旅客服務、業務運營、員工服務等方面,充分利用5G、生物識別、服務機器人、物聯網、算法等前沿技術實現業務創新落地,提升安全運行裕度、旅客出行體驗、業務運營效率和員工辦公體驗。
1. 旅客服務
●2019年1月,東航在上海虹橋-武漢天河航線上部署RFID應用,成為中國首家應用RFID技術進行航班行李全流程跟蹤的航司。旅客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中國東方航空」中掃描或輸入自己的行李牌號碼,就能實時了解行李狀態。
●2019年5月,東航95530正式啟用全新的智能客服系統,通過人機智能交互和語音語義識別等技術精準服務旅客。目前,智能客服已上線12個業務場景,有效意圖識別準確率穩定在95%以上。
●2019年7月,東航在京滬航線正式發放全球首張無源型永久電子行李牌,標誌著東航的全球行李跟蹤系統建設再創新紀錄,也標誌著我國智慧民航建設在行李運輸上的應用場景再拓新篇。
● 2019年9月,北京大興機場正式通航。東航在大興機場打造了基於5G網絡的智慧出行集成服務,包括AR眼鏡智能識別旅客、遠機位登機智能識別、擺渡車非本航班旅客識別預警、智能個性化航顯及信息推送、賓室實現人臉識別準入及找客,等等。東航也成為全球首家推廣5G、AR眼鏡等新技術在民航領域運用的航企,全球首家推出了刷臉值機系統、機艙口人臉識別系統等。
● 2019年9月,東航全新「東東」三代機器人在大興國際機場亮相。全新「東東」集成了人機互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多項前沿技術,在提供傳統的值機引導、業務查詢、娛樂互動等多項服務之外,還具有業務辦理能力,通過人臉識別、語音交互,便可為旅客辦理值機等多項業務。
●基於NLP文本語言分析技術和知識圖譜引擎,東航自主研發了東航旅客投訴智能分析平臺,並於今年11月投入使用,通過AI實現投訴點分析,從而幫助業務部門改進服務流程,提升客戶體驗。
●運行方面,研發了新籤派人員排班與席位派工算法,目前人員排班算法已上線,比人工排班在工時均衡性上提升100%,且能實現快速動態調整。
●機務維修方面,利用物聯網技術打造機務維修設備智能管理平臺,研發完成智能維修梯解決方案,用於滿足對維修梯等工裝、工具設備的管理需求,實現設備的實時監控與合理投放。
●建立了浦東橋位分配優化模型,對機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使得航班靠橋率最大,從而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
●深挖QAR多維參數,並加快QAR大數據研究成果轉化。QAR多維參數增加到740餘項,完成多個QAR分析課題的應用轉化和飛行運行典型風險的識別實現與提前管控,有效提升飛行安全裕度。
●2019年5月,東航財務領域完成多條RPA流程應用,通過機器人實現多個財務流程自動化,釋放重複勞動力,降低勞動力成本。
● 2019年9月,東航財務費控系統智能客服機器人上線,引入業界領先的對話理解和對話管理技術,為員工提供7*24小時專業、準確、實時的財務報銷問題諮詢與解答。
未來1-2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智能時代的到來,各大航空公司將繼續推進旅客個性化服務和基於創新技術驅動的交互與服務的建設。根據《2019年SITA全球航空運輸業IT趨勢洞察報告》,AI和區塊鏈將成為大多數航空公司未來的投資重點。
AI方面,44%的航空公司已規劃AI相關的重大項目,另有45%的航空公司正開展試點項目。應用或計劃應用AI的主要領域有智能客服和聊天機器人、預測性分析、個性化廣告推薦等等。
區塊鏈方面,72%的航空公司已進行相關投資,15%的航空公司規劃了重大項目,57%的航空公司正開展試點。
其他新興技術方面,部分航空公司已針對混合現實、自主智能機器和員工可穿戴技術進行規劃或研發。
圖片來源:2019年SITA全球航空運輸業IT趨勢洞察報告
以上就是2019年新技術年報的全部內容。2020年,東航將繼續推進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在旅客服務、業務運營、企業治理、員工服務等各領域的落地探索,打造企業級的新技術服務平臺,為公司的各類業務和每位員工賦能。技術永不停止,創新永無止境,讓我們期待2020年的驚喜吧!
參考資料來源:
1.《2019中國硬科技發展白皮書》,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國務院發展研究院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發布
2.《2019年SITA全球航空運輸業IT趨勢洞察報告》,SITA發布
3.《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年)》,中國電子學會發布
4.《區塊鏈司法存證應用白皮書》,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高級人民法院牽頭等25家單位發布
5.《2019年中國5G產業市場研究報告》,中商產業研究院編制
6.《量子計算發展白皮書(2019年)》,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研究所編制
7. 民航資源網(http://www.carnoc.com)
8. 人民網 (www.people.com.cn)
9. 新華網 (www.news.cn)
10.LedgerInsights (www.LedgerInsights.com)
素材來源:前沿技術應用研究部、營銷服務產品部、運行產品部、機務產品部、管控產品部、數據洞察部
2薦聞榜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