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頭牛的肉,為啥麼做法、口感、價格大不同? 而我們通常的認識中菲力、肉眼、西冷、板腱有什麼區別呢?雪花牛肉是牛肉裡最美味,但是這部分的牛肉可是很少。在西餐廳我們點的是菲力、肉眼、西冷較常見。
今天咱們來嘗嘗板腱肉,什麼是板腱?取自牛身上俗稱「牡蠣肉」的部位,就在牛肩胛,這裡運動少,比較細嫩,帶有牡蠣花紋。肥瘦相間,油花密布,不必切得很厚,足夠嫩,很適合新手操作,不易煎壞。哈哈,是可以換大叔來煎煎看,他能輕鬆搞定,小夥伴們一定沒問題,事實證明很OK。
菌菇裡的黑牛肝菌,是讓我心儀已久的菌菇之一,遇上就不放過它。
黑牛肝菌可止咳補氣,而它所含的熱量非常低,很受減肥人士歡迎。
剛剛拿到它,有點嫌棄,怎麼黑成木炭呀! 若不是包裝盒上有它大名,可能與它擦肩而過。拿起來聞了一下,有很獨特的芳香,聽說它還是咱們國家特有品種。這麼厲害的黑牛肝菌,非吃不可。
煎牛排搭配菌類挺合適的,牛肉為紅肉類,油脂高了點,菌菇正好接收油脂,增強菌子香氣,也達到均衡飲食。
忍著陣陣牛肉香味,拍完照後,抓緊時間,刀叉侍候。想吃牛排?還是吃黑牛肝菌?選擇困難症…牛排冷了就會失去風味。切開板腱,一點也沒有阻力,肉質鮮嫩中帶有嚼勁,也不用擔心會塞牙,輕鬆咀嚼幾下,滿口奶香。輪到嘗嘗黑牛肝菌,整片嘗太粗糙,對不起它,切下一口大小,正好,彈性不錯,混合牛油與黑牛肝菌的優點,有點像吃三個頭等級的黑鮑魚般享受。
煎牛板腱佐黑牛肝菌
〈材料購買〉
新鮮牛肝菌、牛板腱、紅黃彩椒、黑椒碎、玫瑰鹽
〈具體做法〉
小心翼翼取出黑牛肝菌,脫出保護泡沫。盆中放水,水量要能完全泡過菇體,下一匙鹽拌一拌。
把黑牛肝菌放進鹽水中,用筷子旋轉,藉由離心力原理,大約3分鐘左右,就可以看到巴在菌菇上面的泥沙沉到水底,神不神奇呀!
洗好澡的黑牛肝取出用廚房紙巾擦乾 , 不要動粗。
黑牛肝菌對刀具很挑剔,陶瓷刀最能切出沒有銅鏽味,才不會破壞菌菇原本的味道。
瘦肉與脂肪分布均勻的牛板腱為佳品。
鍋中燒熱,放下牛板腱,大火煎1分半,翻面再煎1分半,煎好後取出醒5-8分鐘,美拉德反應後的牛排才會鮮美口感,用不粘鍋或有波浪的煎牛排鍋更佳。
煎過牛排的鍋裡含有挺多天然牛油,放進黑牛肝菌兩面煎香,連同紅黃彩椒及醒過牛排的肉汁,拌炒幾下即可。原汁原味的牛油造福配菜香味都升級了。(彩椒不要炒太久,維c會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