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航拍到的德陽西北的一座山間水電站,由於地震的作用而滾落的碎石將其損壞嚴重,隨時將被洪水衝毀。本報記者劉可攝 |
來源:南方都市報
水壩頻告急,脆弱安全後的反思
目前四川省因地震出現險情的水庫有391座,一些地質專家對斷裂帶上大規模修建水利水電工程再度質疑
2007年,四川省水利廳問,紫坪鋪水庫已經建成了,該怎麼辦?我的意見是炸掉!或者將水放掉。———四川省地震局已退休的高級工程師李有才
肯定地說,紫坪鋪水庫大壩是安全的,我們的設計施工在此次強震中經受住了考驗。
———紫坪鋪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宋彥剛
昨日,處於汶川5·12地震中心的太平驛水電站,一名被困在當地的重傷員工已被救出,送往醫院救治。至此,被困的102人除1人死亡、3人失蹤外,其餘人員全部獲救。華能集團公司派出的工作組已到達太平驛水電站,對電站進行安全評估。
太平驛電站位於汶川映秀鎮上遊9公裡,5月15日,電站水庫有崩塌危險的消息傳出時,大批救援隊伍正在趕往下面的映秀進行救援。太平驛庫容僅90萬立方,但是「若潰決依然能在瞬間產生很高的水頭,對沿江鄉鎮造成威脅。」
這次大地震讓岷江流域的水電站大壩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國家電監會5月20日的報告稱,這些大壩庫容均較小,壩高較低(最高的31.5米)。即使這些大壩潰決,其下遊有紫坪鋪水庫(庫容11.26億方)容納。因此,不會對紫坪鋪下遊造成次生災害。
紫坪鋪,是地震當天很多地質和水電專家都立刻想起的一個名字,因為這個投資70億的大工程的安危,直接關係到整個成都平原的安危、千萬人的生命安全。
據悉,地震造成紫坪鋪水庫大壩面板發生裂縫,廠房等其他建築物牆體發生垮塌,局部沉陷,避雷器倒塌,整個電站機組全部停機。下遊的都江堰水利樞紐魚嘴部位則出現裂縫,外江閘管理房和備用發電機房坍塌。
就在人們倍感擔憂之時,好消息傳來,經水利部專家組調查,「初步認為,『5·12』大地震導致紫坪鋪大壩局部受損明顯,目前的監測資料表明,大壩整體穩定安全。」
然而,這次大災難還是令一些地質專家,對地處斷裂帶上大規模修建水利水電工程再次提出疑問,而紫坪鋪只是岷江流域上百座大小水電站其中的一個。據水利部統計,目前四川省因地震出現險情的水庫有391座。
「我們需要反思。」地質學者楊勇說,這對防範次生災害和災後重建有益無害。
斷裂帶上的水庫群
我們應該對受地震影響的電站、水庫進行認真評估,應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這些次生災害可能比地震造成更大的破壞。而今後這些電站、大壩是恢復、重建還是廢棄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地質學者楊勇
岷江流域無序開發的密集水電
5月12日下午14:38,正赴巴塘拍片的楊勇接到兒子的簡訊:成都地震了!當時,他並沒有太在意,因為年初在雲南怒江考察時他就經歷了幾次地震,「都是小震」。然而,隨後收到的消息讓他大為震驚,汶川發生了8級大地震。
楊勇第一時間想到了紫坪鋪及其上面的水庫群,這是真正的危險!他立即通過有關渠道向國務院反映,必須馬上騰空岷江流域的水庫,密切關注地震可能形成的堰塞湖群,以防更大的災難發生。同時,楊勇驅車往汶川方向趕。
2000年以後,岷江流域的水電站開發如火如荼,楊勇對此非常關注,多次進行調查。地震前他就擔憂,岷江河谷,山高谷深,谷坡陡峻,地帶地質構造複雜,處於新華夏構造體系的龍門山斷裂帶,地質活動頻繁,在這樣的地方修建水電工程必須非常謹慎。
而且,有學者提出,在板塊運動中,由於四川盆地堅硬基巖的阻擋,龍門山斷裂帶的地震活動相對要密集。
然而,近年水電站的開發態勢卻令楊勇痛心,很多水電站的修建,特別是小水電,選址建設並未充分考慮隱藏危險。在四處是大滑坡體和欲崩危巖的山谷裡,稍微有點地動和災害性天氣就會形成地質災害。
「更糟糕的是,這些電站的投資和管理是多元化的,各自為政,處於無序開發狀態。」楊勇說,「很多並不在國家的統一規劃之內。」
岷江流域的水電站多是引流式電站,築壩後打隧道引水發電。楊勇觀察到,打這些隧道時往往開掘大斷面,有的隧道經過河谷破碎帶和鬆散的覆蓋層,經過一些休眠中的地質災害體。
曾經熱火朝天的電站毀壞殆盡
位於桃坪的古城電站,其5號支洞就從大滑坡體穿過和主洞連接。這次地震後,5月16日,楊勇在現場看到,這座在建中的電站損壞嚴重。
到達馬爾康後,楊勇又急切地趕往汶川。從理縣到汶川的路上,地震使很多休眠的地質災害復活,又形成了新的隱患,那些曾經熱火朝天的電站毀壞殆盡。而到達封閉多日的汶川縣城時,楊勇見到周圍的山體還在不停地崩塌,冒起的煙塵籠罩在城市上面。「這裡的災後重建必須考慮這些已經脆弱的山體,否則危險隨時會到來。」
而從汶川縣城一直到映秀的路上,本報記者看到,沒有一座水電站是完好的,一些大壩受損,堵塞了江流,上漲的水位已經淹沒了壩上方的農田,正向水邊的居民區逼近。
「這些水電站同時施工對地質構造是會造成破壞的。」楊勇說,他聽當地老鄉講,有時候爆破「非常兇,地動山搖」,由於分屬不同業主,有時候各工地可能密集放炮。而且施工產生的廢渣被衝入江中,也會造成淤積,影響下遊水庫的壽命。
楊勇在地震當天的呼籲起了效果,紫坪鋪水庫很快開閘洩洪,而上遊幾個水庫也進行了騰空。而因為水庫騰空,楊勇看到庫底泥沙淤積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而且,地震引發山崩,大量土石滾入水庫,使水庫壽命加速縮短。
「我們應該對受地震影響的電站、水庫進行認真評估,應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這些次生災害可能比地震造成更大的破壞。」楊勇說,「而今後這些電站、大壩是恢復、重建還是廢棄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紫坪鋪水壩驚魂記
「大壩尚好,只是千瘡百孔」
21日中午,汶川大地震第九天,海拔884.5米的紫坪鋪水電站大壩上,四個工人吊著繩索落到大壩中部。
底部,一艘衝鋒舟載著6名穿鮮紅色工作服的排查人員正在攀爬上岸。14點28分,對岸集結的10多艘汽艇,以及臨時碼頭上停靠著的20多輛汽車,汽笛齊鳴,為逝者哀思。幾天前,這裡曾是通往汶川的唯一生命線。
「那時候,光大壩上就聚集了上萬人,」宋彥剛從一輛川O牌照越野車裡下來,站在156米高的大壩上說,「救災指揮中心就設立在大壩一頭。」宋是紫坪鋪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他認為紫坪鋪水電站為這次抗震救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隨著汶川災區的人員撤退,接踵摩肩的景象不再。大壩的傷口開始顯現,這些傷口被認為是災後威脅下遊城市最大的隱患。在離宋彥剛一米外,防浪牆裂開了一條巴掌寬的裂縫,這樣的裂縫在大壩周身隨處可見。人行道的防護牆已經全部震碎,擺坡上的石頭拋出了牆體,「大壩尚好,只是千瘡百孔,」紫坪鋪電廠一名職工說。
驚心動魄的搶修
紫坪鋪水電站位於都江堰市與汶川縣交界處,曾被列為「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首批開工建設的十大標誌性工程之一」,是中國和四川省「十五」時期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工程。
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為76萬千瓦,設計庫容12億立方米。按照設計目標,於2006年12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後,可以將上遊岷江的抗洪災能力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5月12日,汶川地震,在離震中直線距離只有19公裡的水壩上,宋彥剛正在開會,他事後平靜地說,「感覺到了強烈的震動。」
但水壩的狀況並不像這位曾是該水利樞紐工程負責人描述的那麼平靜,據新華社發布消息稱,受汶川縣地震影響,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大壩面板發生裂縫,廠房等其他建築物牆體發生垮塌,局部沉陷,整個電站機組全部停機。
宋彥剛否認了大壩險情的說法,他說,地震導致兩臺變壓器因地震出現壓力釋放器冒油等災害性故障,導致電站機組全部停運、線路停電,江水無法正常通過機組,岷江處於斷流狀態。
「紫坪鋪水庫是下遊的都江堰和成都市最主要的水源地,岷江斷流,意味這這兩座城市的生活飲水中斷。」解決辦法的思路是,馬上安排兩個機組在不發電的情況下空轉,以保證每秒60立方米的流量;後來又增加了一臺機組空轉,從而把流量提高到90立方米。
供水問題解決了,但大壩真正的威脅來自兩個洩洪閘,地震損毀了起閉器,進水卡上部建築損壞,下部自動門打不開,處於非常危急的狀態。由於暴雨,入庫流量達到了每秒鐘600立方米。而通過機組的下洩量只有90立方米;即使加上正在因為檢修而開啟的衝沙洞,整個下洩量也只有370立方米,遠小於入庫量。
宋彥剛不願多談其中細節,從當地媒體的報導可大致還原紫坪鋪水電站驚心動魄的一幕,地震當晚,水利部副部長矯勇和總工程師劉寧等專家就趕到了紫坪鋪水庫。
5月13日下午3時,國內相關公司接到紫坪鋪水電站電話告急,稱電站兩臺變壓器因地震導致電站機組全部停運、線路停電,請求企業速派專家協助搶修。三天後,人工手動開啟洩洪洞終於獲得成功。
17日下午5點半,岷江紫坪鋪水電站完成了受損設備的搶修、檢測及試驗工作,19:52恢復向四川電網供電。水利部專家組也在現場對紫坪鋪工程各重要部位檢查,認定紫坪鋪大壩結構安全、穩定。
19日下午2點半,專家們確認紫坪鋪水庫風險最終解除。
安全和幸運
「大壩基本是安全的,雖然表面有裂縫,底部也出現變形,這些情況都很正常,畢竟是經歷了史無前例的芮氏8.0級大地震。」宋彥剛說,紫坪鋪水庫的抗震烈度是8度,「由於當時停電,無法測出。」記者無法從該水電站得出此次地震的烈度,而實際上,從地震局獲悉的數據是,此次地震烈度為11度。
「有時候情況很難預料,紫坪鋪水庫此次渡過難關算是幸運,」一位地震研究人員告訴記者,岷江幹流有9座主要水庫,加上支流就有29座,算上小規模的就更多了,這些水庫一個梯級一個梯級開發,整個河流阻斷了。
此次強震後,攔斷岷江的這些水庫,不同程度受損。紫坪鋪水庫上遊的太平驛水庫,目前面臨崩塌的危險,水位不斷上升。21日,華能太平驛水電站最後一名被困在當地的重傷員工已被救出,送往醫院救治。
宋彥剛表示,不論上遊水庫出現什麼險情,對紫坪鋪水庫不會造成多大威脅,「設計庫容12億立方米,現在蓄水才3億立方米左右,充其量為1/3.」
爭議一直存在
但從2001年開始修建時,紫坪鋪水電站的爭議就一直未斷過。此前,四川省地震局已退休的高級工程師李有才撰文認為,紫坪鋪水庫工程區壩址的地震基本烈度不是7度,而應是9度,或9度以上。因此,工程設計須按9度,或9度以上的地震基本烈度進行設防。以此提高壩區抗大地震的能力,確保成都平原的安全萬無一失。
李有才在論文中認為,紫坪鋪水庫壩區及其附近地區正處於龍門山斷裂、松潘-都江堰-邛崍-雷波斷裂、南充-廣漢-都江堰斷裂等三組斷裂構造帶的交會部位,「這樣的一個失衡地帶,正是現今地殼最為活躍的地帶。地震的活躍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活動方式。」
2007年,四川省水利廳向李有才徵求了意見。「他們問紫坪鋪水庫已經建成了,該怎麼辦?我的意見是炸掉!或者將水放掉。」李有才說。李有才建議炸壩的原因是距水庫60公裡就是中國西南大城市成都,大壩一旦被地震所毀,洪水就會直洩成都平原,後果不堪設想。
宋彥剛對此觀點不置可否,他開著車從兩座損毀的洩洪閘現場回到大壩上,「肯定地說,紫坪鋪水庫大壩是安全的,我們的設計施工在此次強震中經受住了考驗」。
在他的背後,水電12局的一隊施工人員坐在防浪牆上休息,他們接到命令,昨天凌晨2點從重慶趕來修補水壩的裂縫。「40-60釐米厚的面板,有很多裂縫,其中很多是伸縮縫,壩底也有,左邊的大壩有整體沉降的跡象,」一名下到壩腰間的施工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還沒有正式施工,還在等水電站的維修方案。
「可以肯定的是,一個月是完不成工的,至少三四個月,或者更久,」這名湖北籍工人說。
採寫:本報記者 盧斌龍 志喻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