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先曝出魯白被免去清華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副院長職務後,科學網博主吳寶俊再次寫下長文,從已有材料入手,試圖揭開這場學術羅生門的幕後隱情,而其中關鍵正是:到底誰在說謊?
來源|科學網博客
作者|吳寶俊
最近半個月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寫這篇文章,之所以猶豫,乃在於倘若我寫了這篇文章,便等同於要和中國學術圈多位既有名望又有能量的重量級人物公開對抗,同時也意味著我的博客又要開殺戒了,而今次,不知會是何結局。可是另一邊,倘若我不寫這篇文章,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恐怕也不會再有第二個人願意站出來吼一嗓子了——世道不好,願意管閒事的人太少。
這文章到底寫還是不寫?
正為難間,一位教授的話給了我啟發,他說:「張生家這個案子,明顯是張生家不對,人家魯白作為清華醫學院的院長,給張生家安排實驗室和經費,借給張生家學生,讓張生家能夠回國開展工作,肯定出了不少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張生家在做出這個磁遺傳學的工作以後,於情於理都應該感謝魯白,即便idea是他張生家自己的,也應該在文章上給魯白掛個名,分塊蛋糕給魯白吃。可是張生家太不會做人,不懂得尊重國內學術界的規矩,所以活該魯白收拾他!像張生家這樣吃獨食的人,在國內是不會有朋友的!」
聽完了這個評論,我忽然意識到,魯白、謝燦、張生家的這個案子,表面上是論文搶發風波,背後卻寄託著「世界學術規則」與「國內學術規則」之間的衝突與矛盾。
按照國外的規矩:idea是誰的,credit就是誰的。
可是按照國內的規矩:要有福同享才會有朋友,不願意分享的人就該拖出去打死!
所以,張生家活該被打成小偷騙子神經病?
不,我不能接受這樣的評論,國內的「有福同享」的規矩,不保護原創,不尊重智慧財產權,它是一種流氓規矩,是三流水平的規則,這種規則下的所謂「會做人」,教育出的只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流氓,卻不會培養出真正具有創新能力、同時又敢於從事創新工作的人才。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決定寫這篇文章,利用我手頭得到的材料,把魯白、謝燦、張生家這個案子分析給大家,讓你們看明白,到底是誰搶了誰的課題,到底是誰在撒謊,到底誰才是小偷騙子。
我引用的材料有:
1、澎湃新聞在2015年11月連發的對張生家明顯不利的四篇新聞:
《清華北大學者「搶發論文」風波:北大認定張生家違反道德規範》(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5-11-02)
《清華北大學者搶發論文事件羅生門:搶課題、偷數據、策反學生》(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5-11-05)
《搶發論文風波難平:張生家研究生疑群發郵件反擊清華北大教授》(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5-11-13)
《北大被搶發論文教授發表論文:首次發現生物體內「指南針」》(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5-11-17)
以上新聞在網絡上傳播廣泛,相信大部分網友都是從這幾個新聞了解到魯白、謝燦、張生家的案子的情況的——沒錯,這些新聞的作者其實都是同一個人。
2、張生家向清華大學提供的材料(請點擊閱讀全文查看詳情):
這個材料包括所有張生家和謝燦、魯白、施一公,以及其他人的微信、手機聊天記錄和email截屏。這些聊天記錄截屏得到了很多人的證實,是真實有效的。
3、清華調查組同時根據魯白提供的材料和張生家提供的材料做出的調查結論:
(1)魯白對張生家的四條指控包括學術人品道德財務都不成立;(2)魯白在張生家和謝燦在8月20號以後關係惡化中起到了激發矛盾的作用;(3)張生家在文章的作者署名中未能體現個別參與者的貢獻。
該結論在清華醫學院和生命學院內部公布,清華未對外公布。我曾向清華幾位老師(其中包括調查組成員)求證,確認這個結論屬實。
下面開始我的評論:
一、魯白、謝燦、張生家到底誰在撒謊?
正如大家了解到的,這個案子分為如下幾個部分:
1、2015年8月前,謝燦與張生家達成協議,張的論文必須等謝的論文發表後才能發出來,但是張生家在謝燦論文被nature正式接收之前將自己的論文投到了科學通報,並快速發表(2015年9月)。所以,謝燦及北大調查組認定張生家違背協議,要求張生家撤稿(2015年10月)。
2、2015年8月-10月,魯白同時向清華大學和nature控告張生家剽竊,主張張生家的課題其實原創思想是魯白的。清華人事處隨即做出了停止引進張生家的決定。
3、魯白的主張得到了謝燦的證實,謝燦表示他一直都是和魯白在合作,並認為張生家只是魯白實驗室的成員。
以上內容全部來自澎湃新聞發的稿子,乍一看,大家都會覺得這個張生家真不是個東西。
但是,仔細琢磨,不難發現在上述內容中隱藏著一個巨大的bug:
如果謝燦所說的「在「搶發論文事件」發生前,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在跟魯白合作,以為張生家是魯白實驗室的成員」屬實,那麼,謝燦為什麼要和張生家籤訂發表論文相關的協議?
既然謝燦一直是和魯白在合作,他就應該和魯白籤協議才對啊!
既然謝燦是和魯白在合作,為什麼卻會和魯白實驗室一個普通成員籤協議?
此事嚴重不合邏輯!
我文章的讀者都是聰明人,大家都有博士學位,你們當中相當一部分人現在是全國各個大學重點實驗室的獨立PI,你們思考一下,你們在和別的課題組合作,要發表論文時,會和什麼人籤訂協議?你們會繞開課題真正的負責人,而和一個與課題無關的普通成員籤發表論文有關的協議嗎?
答案很明了:謝燦所謂「在「搶發論文事件」發生前,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在跟魯白合作,以為張生家是魯白實驗室的成員」是一句十足的謊言。
這時候有網友跳出來說:人家謝燦和張生家沒有白紙黑字的協議,只是微信上說過一句話罷了。
我反問一句:如果謝燦和張生家沒有協議,那麼謝燦和北大拿什麼指控張生家搶發論文??!!
謝燦和張生家有協議,與謝燦一開始是和魯白在合作,這兩件事是互斥事件!
如果承認謝燦與張生家有協議,就等同於承認謝燦與張生家的合作關係,同時否定謝燦與魯白之間的合作關係。
如果否認謝燦與張生家之間的協議,謝燦及北大對張生家搶發的指控就自動不成立!
二、謝燦說謊意味著什麼?
前面證明了,謝燦所謂「在「搶發論文事件」發生前,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在跟魯白合作,以為張生家是魯白實驗室的成員」,是一句謊言。這意味著什麼?
根據澎湃新聞對魯白一方的採訪,我們知道魯白的主張是磁遺傳學課題的「原始想法、關鍵研究材料、學生、關鍵實驗、原初關鍵結果」等五個關鍵方面都來自魯白實驗室。而這個主張唯一拿得出手的證據就是謝燦的證詞。
現在,謝燦的證詞被證明是謊言。而張生家則能夠提供大量的證據證明他和謝燦的合作關係。
那麼結論自然是:魯白的指控不成立。
清華大學調查組給出了同樣的結論:魯白對張生家的四條指控包括學術人品道德財務都不成立。
亦即:磁遺傳學的課題,屬於張生家。而不屬於魯白。
三、「賊喊捉賊」
魯白說磁遺傳學的課題是張生家剽竊他的。但清華大學調查組給出的結論,以及我們這篇文章裡給出的結論,都是魯白對張生家的指控不成立。
也就是說,並不是張生家偷搶了魯白的課題,而是魯白要搶張生家的課題。
有網友會感嘆:魯白要搶張生家的課題,居然會告狀告到nature,並且在全國媒體上聲稱張生家剽竊,太不可思議了!
對此,我要用《世說新語》裡的一個四字成語來解釋:賊喊捉賊。
這就好比大街上人販搶小孩,有時候不是偷偷摸摸去偷,而是光天化日去搶,儘管家長就在身邊,但是人販子一句「我是真正的家長,你才是賊!」便混淆了視聽,倘圍觀者沒有好事的人,大家都覺得不關我事,而家長又孱弱,武力上打不過人販,人販再有同夥接應,後果便不堪設想。
在本案裡,張生家是這個孱弱的家長,魯白是這個人販,謝燦便是他接應的同夥。
說到這裡,事情一下子清晰起來:
張生家做出磁遺傳學的工作以後,難以抑制自己的興奮,告訴了魯白。魯白也想分一塊蛋糕,要求做共同作者。但張生家居然不近人情,不願意有福同享。
考慮到這個實驗並不複雜,只要知道了結果,每個課題組都能在2周內重複出來。魯白在和張生家鬧翻以後,果斷買通了謝燦,要他利用跟張生家籤訂的發文章協議,拖住張生家!
同時魯白課題組開始重複張生家的實驗結果。
只要謝燦能夠把張生家拖住1-2個月,等魯白的課題組重複出實驗結果,寫了論文搶先發表,磁遺傳學這個領域開拓者,就不姓張,而姓魯!
這本是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但必須得承認,清華大學裡還是有好人的,有人及時向張生家透露了魯白已經重複了實驗的消息,於是張生家果斷放棄跟謝燦的協議,把文章迅速發表。這等同於張生家在第一時間高喊:我是這個孩子的親爹!
魯白看到這個文章被張生家搶先發表,心有不甘,於是找到了他在澎湃新聞的朋友吳躍偉,和謝燦一同導演了這一出「北大清華論文搶發風波」,向世界宣布「魯白和謝燦是真正的家長,張生家才是賊!」
從這裡可以看出,魯白是個狠角色,他不但膽大,而且心細,有手段。如果不是張生家保留著跟所有人的聊天記錄,能夠拿出實實在在的證據,那麼張生家死定了!
這件事給我們的教訓是:老闆們平時跟人合作,一定不要排斥高科技,一定要買一個好的智慧型手機,要注意保留簡訊、微信聊天記錄、保留通話記錄和email,不要輕易清理手機裡的記錄,因為這些東西在關鍵時刻,可能會救你一命。
四、張生家違反了協議,搶發了論文,so what?
我們回到論文搶發這個事情,現在大家知道謝燦的論文已經被nature刊發,而張生家之前搶發的論文也沒有被撤稿。
一個有意思的情況出現了:這兩篇文章現在是共存的狀態,而且看各方的反應,居然沒有出現明顯的衝突!謝燦不說話了,北大也不說話了,魯白不說話了,清華也不說話了。世界一下子如此寂靜。
全世界的同行現在都能同時看到這兩篇文章的內容,我問你們一句:這兩篇文章的內容衝突嗎?張生家和謝燦做的東西一樣嗎?
我不是學生物的,只好對這個問題向一些學生物的老師求解,誰知道他們回復我的卻是一個奇怪的答案:「我得罪不起清華和北大,所以我不方便評論。」
看到這樣的回覆,我笑了:原來生物學這門學科,其實是文科,兩篇論文的內容是否衝突,居然取決於兩所學校的眼色。這不是文科是什麼?
不開玩笑的說,我相信,如果生物學真的是一門科學,那麼國際同行對張生家和謝燦的文章是否衝突,一定會有公論。我還相信,國內的同行其實也一早有了公論,只不過,你們都怕人販子打擊報復罷了。
五、說說張生家的「人品問題」
半個月前,我的一位好朋友打長途電話給我,跟我說他的同事的朋友的朋友,了解張生家在挪威的底細,說張生家人品不好。
我問他:我是你的朋友,如果我說張生家人品好。那麼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是兩個不同渠道的消息:一個作為你的朋友跟你說張生家人品不錯,另一個作為你的同事的朋友的朋友,說張生家人品不好。哪個可信?
他沒有正面回答我,只是叮囑我小心,便掛了電話。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心中有個答案:兩個渠道都不可信。
在我看來,脫離了具體的事件,泛泛而談一個人的人品,是一件無意義的事。而通過指責一個人人品不好,來確定這個人是某個案子的罪犯,更是無稽之談。
警察抓罪犯如果不看證據而看人品,那麼這個世界上的冤案可就太多了,難道不是嗎?
我和大家一樣,注意到在知乎、貼吧、BBS上都有匿名用戶說張生家人品有問題。為此,張生家寫了一個長長的聲明來辯解,指出那個四處發帖說他人品不好的人,其實曾經是魯白的學生。
我覺得張這樣辯解是徒勞的,因為張生家是實名的,而在知乎、貼吧、BBS上攻擊他的人是匿名的,你在明處,人在暗處,你怎麼可能鬥得過別人?
要我說,即便被人噴成人渣,又有什麼所謂?一個課題成果到底屬於誰,這是要看證據的。難道因為一個人人品更好,這個科學工作就是他做出的?要照這麼說,兄弟我人品最好,這個磁遺傳學課題應該是我的才對。
這些都只是網路上混淆視聽之言,徒增笑耳。
六、清華免除了魯白的職務,但是這夠嗎?
我們知道,清華已經免除了魯白的醫學院常務副院長、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副院長的職務。
但是,這夠嗎?
請問清華大學的各位校長,在清華大學與教員籤訂的聘用合同中,有沒有一個學術道德條款:如果該教員有嚴重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造成惡劣影響的,予以解聘處理?
請問:魯白作為清華大學的一個教員,公然搶奪他人學術成果,這算不算嚴重違反學術道德?
這個案子,在國內上了所有門戶網站的新聞頭條,百度搜索清華北大搶發論文風波,結果有2,210,000之多。在國外捅上了NATURE,讓全世界科學家都看了笑話。這算不算影響極為惡劣?
如果諸位校長說這個案子不嚴重,影響不惡劣,那請你們舉出一個自建國以來比這個案子更嚴重、影響更惡劣的案例!讓大夥學習學習。
諸位清華大學的校長,考驗你們工作能力的時刻到來了。尤其是負責人事工作的這位校長,之前你在調查結論未出的時候就提前做出了停止引進張生家的決定,這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工作失誤。現在,就看你有沒有勇氣重新作出正確的選擇了。
當然,我用這樣生硬的語氣說話,並不是想取代諸位校長的位置,幹涉清華大學的內政。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網民,就算你們不解聘魯白也沒有關係。沒什麼大不了。
我最多也不過送貴校,這所號稱全國第一的世界一流大學四個字:
厚德載物
七、北京大學,值得同情。
儘管謝燦為魯白公然搶奪他人學術成果起到了關鍵作用,扮演了「中國合伙人」的角色,但是我不會要求北京大學去開除謝燦的。
因為從這個事件的很多細節都可以看得出來,北京大學這些年在生命科學領域並沒能引進多少高水平的學者,同時也沒能做出多少好的工作,以至於像謝燦這樣的人都能被當成掌上的寶貝——一所學校那麼多專家學者院士教授都爭先恐後替謝燦站臺,搶著鬧著出了一個讓人笑掉大牙的「調查結論」。現在呢?怎麼都不吭聲了?
你們對張生家的指責,反映出來你們骨子裡的不自信,以及對科研成果的極度渴望。
一個學者,一所學校,對科研成果的渴望達到如此癲狂的,黑白不分的程度,著實病得不輕。
你們好自為之。
八、魯白的後臺是誰?
有人提醒我,千萬不要得罪魯白,因為魯白有強大的後臺,他和多位副部級、正部級的官員稱兄道弟!逮誰滅誰!
得到這個提醒,我喜出望外。
最近兩年中國的反腐敗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在學術界,我們還沒有真正抓出幾條大老虎。
魯白這個案子,正是一個好機會。希望他的這些高官朋友,都能跳進來,都能親自出手幹預這件事,最好是能直接把原有的調查結論推翻,把被免職的魯白提拔到另外一個更高的位置上,把張生家往死裡整,把網上的言論都和諧掉,把我的博客關掉,把科學網乾死。總之,讓這個事情變得越撲朔迷離、越驚心動魄越好。
這樣的話,網友們就可以把這些高官的名字都記下來,耐心等待,在三年以後,五年以後,十年以後,等這個事情真相大白,回過頭來算總帳的時候,把他們也揪出來。
我今天就把這句話放在這裡:行政的力量再強大,也終敵不過鐵一般的事實和歷史的潮流。今天誰給魯白站臺,明天誰就和魯白一起下臺。
不信咱們走著瞧。
九、最後這段話送給饒毅:
你和魯白辦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叫做「知識分子」。但是現在,魯白的所作所為,把中國知識分子的臉都給丟盡了。很多人現在也在罵你,說你也是魯白背後的大老虎。而我寧願相信你對此事不知情。
你辦「知識分子」,是想做一些對這個國家有益的事,你說了許多大話,我願意相信那都是你的真心話。但是現在,考驗你的時候也到來了。
做正確的選擇,和魯白分手吧。
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