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調包,紀委介入檢察官實名舉報》的自媒體文章,在朋友圈瘋轉:4名來自鄭州、洛陽、周口等城市的家長表示,4家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數與以往成績、高考後估分嚴重不符;他們懷疑孩子的答題卡被人調了包,並向紀檢監察部門實名舉報河南省高考招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濫用職權、組織考試作弊、內外勾結」。
6日8時許,河南省教育廳發布通報稱,針對「個別考生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被調包」一事,紀檢監察部門正在調查,結果將及時公布。7日,河南省招生辦在官方網站回應稱,按規定程序進行了反覆核實,四科答題卡字跡一致,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
到底誰在說謊?
成績與學生估分相去甚遠
8月6日下午,記者見到了兩名實名舉報的家長。他們表示,家長們已將自己通過各種渠道掌握的「答題卡被調包」的證據提交給紀檢監察部門,「(調查組)已經在做筆跡鑑定」。另外兩名尚未見面的家長也在電話中表示,他們願意對實名舉報的真實性負責。
參與實名舉報的蘇先生來自河南周口,他的女兒在鄭州一中就讀,那是鄭州最好的中學之一。高考結束後,女兒估分627分。但6月25日高考成績出爐時,女兒只考了335分。
在實名舉報的網帖中,家住洛陽的楊夢之(化名)估分500多分,查詢成績230分;商丘盧女士的女兒估分500多分,查詢成績243分;家住信陽的李聞天(化名)估分500多分,查詢成績261分……
據蘇先生介紹,4名放榜成績與考後估分相差懸殊的考生中,三人通過各自的私人關係或者正規維權途徑,看到了自己的答題卡。他們均稱,被認定為高考成績的答題卡,與他們在考場上填寫的答題卡不同。
高考成績放榜後,蘇先生最先在自己的博客上曝出自己的維權經歷。隨後,其他3名考生的家人與之聯繫。4名本不相識的家長因為孩子的類似經歷相識,開始網絡發帖實名舉報。
「答題卡上的作文不是我寫的」
8月6日下午,蘇先生向記者展示了蓋有女兒學校教務處公章的成績單。成績單顯示,高二下學期以來,蘇先生的女兒在該校階段考試中排名年級前300名。
蘇先生說,作為鄭州知名高中,「進入鄭州一中,就等於半隻腳邁進了重點大學的門。考出這樣的成績,不光我們感覺詫異,老師都不敢相信。」
一名在鄭州為蘇先生女兒陪讀的親友告訴記者,她在電話裡向女孩的班主任報告了高考成績,聽到她的分數後「(老師)吃驚得手機都掉了」。
蘇先生介紹,6月26日,他在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看到了女兒名下的語文答題卡和部分作文片段,並拍下照片發給女兒。「(女兒說)考號中的1、2、3、5幾個數字不是她寫的。」
女兒還告訴他,高考時,自己寫的作文題目是《不負時光,不負年少-致2035的你們》。但他在河南省招辦查到的語文答題卡上,女兒的作文題目變成了《富強中國,不負年少》。
「我現在就建議相關部門調查我女兒的作文在誰名下,在誰名下誰就有問題。」蘇先生說,他已經讓女兒默寫了當時作文的內容,並提交給調查此事的機關。「一方面鑑定筆跡,一方面查我女兒作文的去向。」
蘇先生提供給記者的一段通話錄音中,一名河南省紀委監委駐河南省教育廳紀監組的工作人員稱,已委託公安部門對其女兒的筆跡進行鑑定。
答題卡多處修改,筆跡不一
8月6日晚,來自商丘永城的盧女士向記者出示了4份寫有女兒名字的試卷照片。照片中,不僅姓名、考生號上留有修改痕跡,答題卡第一頁右上方的條形碼也不一致,4張答題卡上的二維碼呈現出3種不同圖案。
為此,記者諮詢了多名有高考閱卷經驗的高中教師。他們均稱,「同一個考生的二維碼應是一樣的。」
此外,4份試卷的考生號均不相同:理綜「184 ×××× 158236」,英語「184 ×××× 458230」,數學「184××××82153436」,語文「184××××1153230」。其中,僅語文卷的考生號正確。
照片還顯示,在英語答題卡上,盧女士女兒名字中的「淇」先是被寫成了「琪」,之後又被修改成了「淇」;理綜答題卡上,條形碼上方的數字被人用黑色水筆塗改;語文答題卡上,座位號先是被寫成了「05」,之後被改成了「06」。但盧女士稱,這些塗改均「不是女兒弄的」。
記者對比數學試卷與答題卡發現,二者的書寫筆跡粗細不一致。「考試都是官方統一發的答題工具,怎麼可能在同一門的試卷上出現兩種粗細不同的筆跡?」盧女士說,即便以上的塗改、考號寫錯都是女兒故意為之,「不同筆跡這個事情怎麼解釋?
盧女士介紹,女兒平時的成績都在550分左右,但最終的高考成績只有243分。
6月26日,盧女士在永城市教育局招生辦看到了女兒高考試卷的答題卡部分,發現條形碼的問題後立即報警。「6月27號,我帶著女兒一起見到了高考試卷,她一看就說那不是自己的東西。」
●官方回應
河南省招生辦:反覆核實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
8月6日,在記者與周口、信陽、洛陽、鄭州招生辦公室工作人員的溝通中,他們均表示目前尚未聽說過「試卷調包」的情況。
針對周口市學生家長蘇先生所提出的「試卷筆跡並非自己孩子筆跡」的情況,周口市高招辦的李姓工作人員表示:「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每張試卷都有獨一無二的二維碼,二維碼不可能識別錯誤也不可能被摘下來重新張貼。」上述工作人員還表示,自己從事高考招生工作10年,從未聽說過「試卷調包」的情況。
8月6日晚8時許,河南省教育廳針對此事發布情況說明。說明稱,為維護高考工作的嚴肅性,紀檢監察部門正在依法依規進行調查。
8月7日,河南省招生辦官方網站就「高考答題卡疑被調包」一事進行回應。回應表示:7月以來,考生家長蘇某、楊某以公職人員身份,聯名另外兩名家長在網絡媒體上以實名形式多次發帖,質疑考生答題卡被調包。「在此之前,根據考生反映,省招辦已按規定程序進行了反覆核實,結果為:答題卡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與所貼條形碼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題卡字跡一致,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核實結果及時書面回復了考生及家長。」
回應表示,當前,鑑於發帖的考生家長已實名向省有關部門舉報,省招辦正在配合省有關部門依法依規進行調查,待調查結果出來後,將按上級要求向社會公布。
(綜合《新京報》、澎湃新聞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