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實驗室作品
首發於微信號 酷玩實驗室
微信ID:coollabs
大家好,我是蛋蛋姐
前段時間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
河南省4名家長
實名舉報
自己孩子高考答題卡被調包
經查實之後
河南省檢察委員會發布公告稱
「不存在人為調包試卷和答題卡
也不存在他人模仿筆跡作答」
這個轟動中國的重大高考事件
到最後竟變成了一場鬧劇
原因竟然是
考生撒的一個謊
可蛋蛋姐認為
在這個事件中
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卻沒有人去關注
那就是
到底是什麼原因
讓考生撒下了如此彌天大謊?
這個問題不解決
就一定會有下一次類似事件的發生
這件事情的發生
始於考生父親的一篇博客
這位考生是蘇同學
他的父親是一名檢察官
蘇同學是鄭州一中的學生
成績平時一向很好
一直穩定在全校100名以內
平時模擬考試的成績
都在600分
今年參加高考後
自己估分的成績是627分
屬於正常發揮
沒想到放榜的時候
成績卻只有335分
和估分差了將近300分
考試不好可能有很多原因
可是蘇先生想
就算是考試發揮失常
一個平時成績600的學生
會一下子失誤300分嗎?
於是,他認為
這場900多萬人參加的大型考試
背後極有可能存在問題
作為一名檢察官
這事兒居然出現在他頭上了
於是,他就把這件事
寫進了自己的博客裡
沒想到的是
竟然遇到了跟他有一樣遭遇的人
還有三名來自
河南商丘、洛陽和信陽的家長
通過博客聯繫了蘇先生
表示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樣的情況
高考放榜的分數
和平時成績以及估分成績
相差甚遠
也許蘇同學本來內心還有些慌張
看到父親在前面推波助瀾
這還有人立馬跟上
還能為自己解了圍
她也就順水推舟了
蘇先生一看
自己女兒的遭遇並不是個例
於是又發表了萬字長文
上傳到了博客上
在他的博客裡
提到了這幾位同學
平時的成績和高考成績
洛陽市的楊同學:
高考估分500分,高考分數是230分
商丘市餘同學:
模擬考試分數546分,高考保守估分500分,高考成績243分
信陽市李同學:
平時成績500分,高考估分520分,高考成績261分
這四位考生
每個人的估分成績
都和放榜成績相差200分以上
面對這樣的情況
四位家長怎麼也不相信
這是巧合
於是,開始通過各自的渠道維權
從2018年6月26日開始
幾位家長多次到
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申訴
並要求公開高考試卷
遭到拒絕
蘇先生看了
河南省招生辦用手機
拍下的考生的答題卡後表示
女兒的語文作文有明顯異常
為什麼覺得有異常呢
因為她女兒表示
這並不是自己的語文考卷
答題卡上的名字和考生號
等信息並不是本人的筆跡
作文內容也不對
她表示:高考時
自己寫的作文題目是
《不負時光,不負年少-致2035的你們》
但是招生辦出示的答題卡上
作文題目卻變成了
《富強中國,不負年少》
所以
招生辦出示的答卷
並不是自己的字跡
蘇先生讓女兒默寫了語文作文
並交由相關部門做字跡鑑定
圖片來源:新京報 蘇先生女兒答題卡中的作文題目
圖片來源:新京報 蘇先生女兒默寫的作文
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
這兩個字跡的作文圖片
出現在網絡上後
很多網友第一眼就認為
這是同一個人的字跡
輿論風向開始轉變
可奇怪的是
作為蘇同學的父親
蘇先生卻似乎沒有一點懷疑
或者說,他根本就不了解女兒的字
他在女兒的家長群裡
發了這樣一段話
除了蘇先生外
其他家長和考生也都表示
答題卡上的姓名、考生號
等重要信息
都有明顯修改過的痕跡
商丘盧女士的女兒表示:
先是英語答題卡上的姓名
有明顯修改痕跡
盧女士表示
這些塗改都不是女兒所為
圖片來源:新京報/受訪者供圖 盧女士女兒的答題卡
而且
盧女士的女兒參加的四門考試
考號均不相同
而且答題卡和考生條碼
均經過多次塗改
可是,按照相關規定
這樣的答題卡是要被作廢的
在蘇先生這位檢察官的帶領下
四位家長向公安機關報案
去省招生辦調取試卷時被拒
他們商量後決定
實名舉報河南省招辦主任等
濫用職權、組織考試作弊
偷梁換柱調包高考試卷
蘇先生和另外幾位家長
為了揭開這個「驚天黑幕」
開始費盡心力周旋
可是蘇先生沒有發現的是
據同學爆料
在他努力查答題卡聯繫媒體的時候
他最應該難過的女兒
卻像個沒事兒人一樣
很快,舉報信息
就被河南省紀委督辦
並交辦河南省紀委駐河南省教育廳
紀檢組成立了專案組開展調查
8月7日上午
負責調查此事的
河南省紀委監委駐河南省教育廳
紀檢組工作人員
約見了四位家長
其中兩名家長
被允許查看了自家孩子的答題卡
另兩名家長遞交了反映材料
兩位看到孩子答題卡的家長
依然堅稱
「這不是我孩子寫的」
並指出了其中的問題
「第21題,兒子沒答,卻有10行字。估分估了500多分,成績只有230分,我也懷疑過孩子撒謊,但我反覆觀察了他的面部表情,我還激他說不是不相信,是成績說明他不行。他聽到這話後,說會復讀證明自己。他現在已經復讀了。」
8月7日晚
河南省招生辦發布聲明
《致全省招生考試戰線同志們的一份信》
對此事做出了回應
確認系考生本人作答
成績準確無誤
對此,蘇先生和其他幾位家長依然堅持
「孩子有沒有撒謊
只有等待筆跡鑑定結果」
不過,事情很快就出現了反轉
8月8日晚,紅星新聞報導稱
信陽考生李同學在河南省招生辦
確認了自己的筆跡
承認沒有調包
並確認放棄筆跡鑑定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就在大家還雲裡霧裡的時候
有一位自稱是蘇同學
同班同學的網友爆料
蘇同學在高考結束時就曾說過
「因為想復讀一年,在高考時故意寫錯答案,亂寫和空題」
「語文稍微好一點,其他都是隨便考的」
並且在媒體爆出
調包一事後
蘇同學更像個沒事人一樣
還在準備張杰北京演唱會的應援
圖片來源:匿名知乎用戶
8月11號
河南省監察委員會
給出了官方回復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簡單概括一下
大意就是
不存在調包試卷和答題卡現象
根據筆跡鑑定結果顯示
不存在他人模仿筆跡作答現象
至此,河南省高考成績調包事件
真相大白
筆跡是本人的
答題卡沒有調包
也就是說
這幾位同學的真實成績
就只有那麼多
從蘇先生的一篇博文開始
多家媒體爭相報導
接著引起轟動
大量公職人員投入調查
全國上下的高度關注
浪費了很多的社會資源
到最後這場鬧劇
竟是因為考生撒的一個謊
可是不知道大家
在罵這些撒謊的學生的時候
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考生為什麼要撒謊呢
其他幾位考生的具體情況
我們暫時無法了解到
可是這場風波的掀起者
蘇同學的情況
通過她的同學之口
我們大概已經了解了一些
根據那位自稱是蘇某的同學的推測
蘇同學之所以考得這麼差
有兩種原因
一是因為想復讀
她的理想院校是北京師範大學
但是她的平時成績在600分左右
距離北師大還有一定差距
所以想復讀
但是蘇先生想讓她直接考走
所以她就故意考得很差
二是有可能
第一門就沒考好
導致心理崩潰
後面的科目全部瞎寫
做好了明年再來一次的打算
可是,無論如何
既然都已經考差了
為什麼不能跟家長實話實話說呢
根據前面的整個事件
又倘若她的同學的爆料都是真的
我們可以發現的是
這和蘇先生有很大關係
因為蘇先生跟女兒說
今年一定要走
於是她故意考差甚至還說謊
問起來也不敢說實情
當蘇先生他們把事情搞大到
全國媒體都來關注的時候
這個小孩兒已再沒有回頭的餘地
所以只能繼續撒謊
可是蘇先生忘記了
在他幫女兒做決定「今年要走」的時候
她到底有多想讀她心中的北師大
甚至不惜故意考差復讀一年
而且是在中國的高考壓力
如此之大的情況下
中國的高考壓力有多大呢
我想,即使我不說
大家也都能體會到
每年七八百萬的考生
2018年,這一數字甚至達到900多萬
這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感覺
恐怕在大部分人的一生中
第一次體現的如此真切
那種早上睜眼是學習
晚上閉眼是學習
去食堂吃個飯都是小跑的狀態
大概只會出現在
我們的高中校園裡
尤其是高三那一年
那種畢業多年後
卻在午夜夢回時分
夢見自己坐在考場上
那道題怎麼都做不出來
醒來時驚出一身冷汗的感覺
大概只有經歷過高考的人
才能體會到
可是就在這種學習壓力下
我們的高考還做了一件事
是什麼呢——自主招生
按道理來講
自主招生本來也算是好事兒
可它偏偏要寫論文
然後,媒體就爆出了
蘇同學自主招生論文抄襲的事情
對此蘇先生很快有了回應
「天下論文一大抄
抄的情況下誰也不會全抄
要想變成自己的都會改動
查重率超過30%才算抄襲」
圖片來源:頭條新聞
明明是抄襲,被曝出了醜聞
蘇先生卻沒有
挨打就立正,被批就認錯
相反卻把它解釋得
如此理直氣壯清新脫俗
蛋蛋姐我也是長見識了
可是,有點諷刺的是
這句本該被群嘲怒罵的話
卻似乎在某種程度上道出了真相
大家仔細想一想
一個正值高三的學生
能有多少時間
去準備一篇專業的學術論文
別說高三了
就說中國高校裡的本科生吧
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寫
可是,又有多少人的論文是自己寫的呢
恐怕,大部分都是
拼拼湊湊抄出來的吧
因為,以本科學習的淺嘗輒止
寫一篇專業的論文出來
確實有不小的難度
學業壓力本來就大
論文又寫不出
於是只能抄襲
這幾乎成為自招中的潛規則
而在蘇同學身上
不單單是學習壓力大的問題
還有另一個更難辦的情況
那就是
如果她同學說的都是真的
原本她想再復讀一年
可是父親讓她今年走
父親的這種強勢
甚至逼得她故意考差
以至於在高考考砸後
也不敢告訴父親實情
而是撒下彌天大謊
在父親眼中
誠實的女兒一定不會撒謊
但也許他忽略了
女兒因為恐懼
而沒有說出來的心裡話
其實,不管這位同學的話是不是真的
不管蘇先生是不是給女兒過大的壓力
但是有一件事卻是真的:
中國孩子的教育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而中國的很多家長
又實在是太強勢了
近年來
因為孩子壓力過大導致的
悲劇事件頻繁發生
2011年2月28日
黑龍江一17歲男生
在參加完中國傳媒大學
在北京舉行的「三試」後
回家後三天便跳樓輕生
2012年
湖北高考首日
兩名考生自殺身亡
2016年6月7日
高考還沒結束
內蒙古的一位考生跳樓身亡
2018年6月7日
河北的一位考生因抑鬱
從自住樓房跳樓
據知情人士稱
這是該考生第3次參加高考
這些年中
每一年高考結束後
都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他們幾乎都是十七八歲的年紀
每一位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
耳提面命
要好好學習,要考上好大學
高考可以改變命運
但是卻很少有家長
告訴自己的孩子
「失敗了也無妨
大不了從頭再來」
不止是高考
甚至有小學生
因為壓力太大選擇自殺
2017年8月3日
江蘇南通的一位12歲女孩跳樓身亡
自殺前她在遺書中寫道
你們看到這個的時候,我已經跳樓,我恨你們,我要自殺,不要救我,天天作業、作業的,我死了,沒事,還有弟弟繼承家業,我不要在作業中掙扎了,照顧好二ㄚ,把她(妹妹)當作我吧,把我的作業都撕了吧。後會無期。
遺書中滿滿都是對家長的
控訴和怨恨
很難想像
這位才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孩
被家長逼到了何種程度
才會選擇用如此決絕的方式反抗
這樣的悲劇時有發生
現在的孩子壓力太大了
家長總說要給孩子最好的
但也許他們忽略掉了
最重要的一點
這份最好的究竟是不是
孩子想要的
真的,中國的很多家長
實在是太強勢了
他們甚至強勢到
連吃什麼都要幫你做決定
前段時間,芒果臺有一檔節目《少年說》
很多中小學生
站在天台上喊話父母
說出了憋在心裡很久的心裡話
其中有一個男生的喊話
讓很多人都忍不住笑了
仔細回味一下
卻又滿是心疼
他對媽媽喊話
「我這輩子再也不想吃蘋果和雞蛋了」
這位男同學
自上小學開始
就被媽媽要求每天吃一個蘋果
6年來一共吃了2190個蘋果
小學畢業後
終於可以不用吃蘋果了
媽媽又開始要求吃雞蛋
一年半的時間
總共吃了547.5個雞蛋
但媽媽是怎麼回答的呢
媽媽很自豪的說
你看你這麼帥
就是因為吃了蘋果和雞蛋
看的人都在笑
但男同學的心裡一定很苦吧
蘋果和雞蛋確實很有營養
媽媽也是一片苦心
可也許正是這種
「全是為了你好」
讓本不情願的孩子無法拒絕
吃蘋果和雞蛋是如此
學習上的問題
就更會被放大
還有一位女同學
給大家講了自己的心酸故事
「我媽媽老是說,你看你成績這麼差
為什麼她會和你做朋友?
可是媽媽,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
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
為什麼你不看一下?」
然而,對此母親的回應是
孩子需要「打擊式教育」
這個場景
大概喚起了很多人
學生時代的回憶吧
為什麼在父母眼中
我們永遠比不上別人
為什麼父母看不到我的好?
打擊式教育真的適合所有人嗎?
孩子們在天台上向家長喊話
疏解了一時的委屈
但是接下來呢
那位那男同學還會不會
每天被逼吃雞蛋?
那位女同學的媽媽會不會
有所改變?
這些都是未知數
卻恰恰對孩子未來的成長
至關重要
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高考成績調包風波
已經過去了
可是這場佔據大量媒體和公共資源
讓幾億人全身心關注的事件
不該就這麼簡簡單單過去
我們對它的思考
實在是太少太淺了
因為這根本就不僅僅是
幾個不懂事的孩子撒謊
家長輕易相信然後不小心引爆全國的事情
而是一個教育方式反思的問題
不然的話
這樣的事情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還會有下一次
下下一次。。。
那些高考自殺學子的新聞
也還會出現下一篇
下下一篇。。。
可是
在這個競爭極強的社會裡
我們這一生要面對的壓力
可不僅僅是高考
考上大學後也許還要讀研
讀完研後也許還要讀博
寫不出來好論文
沒有辦法畢業的時候
你一樣面臨著壓力
好,就算你不考研也不讀博
畢業之後參加工作
職場上廝殺的你
一樣要面臨巨大的壓力
那些網絡上流傳的
凌晨四點的北上廣深不是假的
那些深夜痛哭
也絕對沒有跟你開玩笑
我想說的是
壓力,我們誰都無法避免
也沒有家長能夠永遠保護孩子
可是,既然你
有幸成為了他們人生的指路者
你便有責任告訴他們
失敗是正常的,也是難免的
因為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
你也該給他們
自由選擇走哪條路的機會
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人生
酷玩實驗室整理編輯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
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參考資料:
河南省招生辦公室官網 《致全省招生考試戰線同志們的一封信》
中國廣播網 福建考生質疑高考分數被掉包 官方公布試卷原件
紅星新聞 河南高考答題卡調包疑云:已有一考生承認筆跡是自己的
《少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