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經濟報訊(記者王興瑞報導)今年48歲的張興魁,1993年從部隊復員進入電網行業,在這個爬高上低的電力生涯裡,一幹就是25年。
「我剛來國網的時候,還沒有電腦,技術全靠師傅手把手地教。」張興魁回憶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如今已是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檢修公司輸電運檢室帶電作業班班長的他,用勤奮、主動實踐和揣摩,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張興魁說,以前電力檢修條件不夠,工具簡單,城市道路也不像現在這樣四通八達,處理一個簡單的故障往往要花費很長時間。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烏魯木齊市柴窩堡片區颳大風,導致線路跳閘。「那天,我們從下午3點開始一直忙到晚上11點才處理完,我在空中倒掛作業就達4個小時之久。」他說。
帶電作業,要在不停電的情況下處理問題,臨時性的任務較多,張興魁需要隨時準備帶上工具出發,用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而且越是節假日或者舉辦重大活動期間,越是他們最忙的時候。
「不分季節,也不分白天黑夜。」張興魁說。
有時他要爬到70米高的輸電塔上作業,冬天寒冷刺骨,夏天燥熱難安。很多作業點都在城郊,有的地方車輛進不去,工具只能靠人拉肩扛。雖然辛苦,但張興魁並不抱怨,而是更加努力地磨鍊自己的本領。他稱自己是一個「搞技術的人」,專業本領在他心裡有著崇高的地位。
可技術不是一成不變的。二十多年來,烏市的電壓等級不斷升高,電力設備不斷更新,電力作業技術手段也隨之變革,要想幹好這份工作,作為班長的張興魁心裡清楚,如果不能及時更新知識和技術,就要被行業所淘汰。
習近平總書記說,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張興魁就是在工作的不斷奮鬥中,收穫了滿足感和成就感。他和他的團隊創造了新疆首例「帶電更換引流線」等幾個第一。他說:「能為這個城市做一點貢獻,我感到自豪。」
電力維持城市運轉,更關係著民生。張興魁和同事們一年年奔波在去往故障點的路上,在輸電塔和高壓線上忙碌,為這個城市的光明和生機努力奉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