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18 年元旦前夕,習近平主席發表新年賀詞,以下是賀詞中的一些句子:
①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②將改革進行到底。③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④九層之臺,起於累土。⑤逢山開路,遇水架橋。⑥一諾千金。
以上這些金句很快就在網上走紅,引發了無數人的共鳴。讀了上面六個金句,你有怎樣的感觸和思考?請以其中的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套作和抄襲;不少於 800 字。
材料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一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寫作任務很明確,「以上這些金句,很快就在網上走紅,引發無數人的共鳴。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和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這就要求考生分析所給的六句「金句」,找出內容相關的兩三句進行立意。材料一共提供六個句子,選擇重組進行立意。寫作時,首先要讀懂材料的內容和含義,第①句強調奮鬥的重要性;第②句闡明改革的價值和堅持的意義;第③句講明腳踏實地,努力實幹;第④句講積累;第⑤句要求從實際出發,靈活行事,從挫折中崛起;第⑥句講誠信。六個句子分別從不同角度揭示了當今社會所需要的精神風貌,我們在寫作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觸和思考進行靈活組合立意。具體有以下一些角度:一是站在「小我」的角度來確定作文的立意。如①③可以組合在一起,強調腳踏實地,艱苦奮鬥,創造自己的幸福。①③④也可以組在一起,論證「幸福與成功,來自堅持與奮鬥」的道理等。二是站在「大我」的角度,即站在國家和民族的角度立意。如以①②④為基礎,闡明只有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進行艱苦的努力,才能夠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以②③⑤為基礎,來表現個人對改革開放的關注與思考,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空想不能解決問題,唯有積極開動腦筋、迎難而上,才能取得成功等。三是把「小我」和「大我」結合起來,來討論個人品格與家國天下的關係。如把③⑤⑥結合在一起,來闡明無論個人還是國家都應拒絕「空想」「 虛聲」,講求誠信、奮鬥等。
參考立意:
站在「小我」的角度:①③句,腳踏實地,艱苦奮鬥,創造自己的幸福;①③④句, 幸福與成功,來自堅持與奮鬥
站在「大我」的角度,即站在國家和民族的角度:①②④句,只有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進行艱苦的努力,才能夠實現偉大的「中國夢」;②③⑤句,個人對改革開放的關注與思考,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空想不能解決問題,唯有積極開動腦筋、迎難而上,才能取得成功把「小我」和「大我」結合起來,來討論個人品格與家國天下的關係;③⑤⑥句, 無論個人還是國家都應拒絕「空想」「 虛聲」,講求誠信、奮鬥等
點睛:
多則名言選擇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每一則,而且要找到關聯,綜合立意。這就增加了審讀量,也賦予了考生選擇權,要求具有綜合創新能力。理論上說,選擇兩則或三則,會出現若干組合;即使選擇相同的兩三則,也因理解的主觀差異,形成多樣化立意,這就給考生提供了選擇和創造的思維空間,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雷同性。在所有材料作文中,相對於新聞事實、寓言故事、漫畫來說,名言名句的難度較大,一方面是因為它言簡意賅,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它是從萬事萬物中抽象出來,缺少具體的指向性。這就需要考生認真理解其內涵並聯繫生活明確其外延。當然,高考題中出現的名言名句, 其哲理還是相對好理解,以便學生有話可說。
範文:
我從成功和奮鬥中感受幸福
成功與奮鬥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經過奮鬥之後,才能獲得成功。一位作家曾經這樣說過:成功與奮鬥之間,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奮鬥。
這句話就是說做什麼事都是要為之奮鬥的,為它努力著,成功是必須要經過奮鬥的, 奮鬥之後,就是光明,就是成功。我們在為目標與願望奮鬥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與不幸,但是,這些挫折與困難,正是激勵我們勇敢向前的動力,是我們鼓起信心的勇氣,只有堅持不懈地向前走,去為之奮鬥,奮鬥過後,向你走來的就是成功。居裡夫人曾兩次獲諾貝爾獎,就是因為居裡夫人這種勇於奮鬥,堅持不懈的心,才使她有今天這樣偉大、輝煌的成績。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當然,居裡夫人不是為了獲得榮譽和財富而奮鬥,而是為了成功,為了信念。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僅有困難、失敗、挫折,更多的還是收穫、快樂與幸福。在奮鬥的過程中, 我們不斷地從中獲得奮鬥的意義與快樂。成功,永遠排在奮鬥的後面。因為只有經過努力, 付出汗水,才能取得成功。
沒有一個人是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付出,就能擁有鮮花和掌聲。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成功的前提是奮鬥,奮鬥過後,我們就可能取得成功,當我們努力的走向成功的時候,成功也在向我們揮動著它勝利的旗幟,當我們站在成功的頂峰的時候,我們才有那一點點為自己驕傲、自豪的權利,也正是在那時,我們才會無比幸福、快樂、自豪的說: 「我成功了!」
當成功來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這世界是多麼的美好,我們是多麼的幸福; 當失敗與挫折來臨的時候,我們就會埋怨每個人,但我們沒有想過:當我們經歷這些成功與奮鬥的過程的時候,我們也在不斷地戰勝自我,克服膽怯,不斷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