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紀念日。2019這一年,各行各業展開了一系列「向共和國70周年獻禮」的活動,「慶祖國70華誕,展青春熱血風採」,青年人走在時代的前列……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2月16日-29日,參加雲南山區兒童支教活動後寫下的日誌。
②6月7日,寫給某位擔負黃海海域使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任務的工程師的慰問信。
③6月12日,參加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建築工兵分隊後寫給家人的信。
④9月29日,在學校慶祝建國70周年大會上的發言稿。
⑤10月1日,收看「2019年建國70周年檢閱士兵儀式」後的觀後感。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徵;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命題方向
責任擔當:國家認同、社會責任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
學會學習:勤於反思、信息意識
審題
限制性:
1.主題限制。材料先闡明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紀念日,各行各業展開了一系列「向共和國70周年獻禮」的活動,並以此引出「慶祖國70華誕,展青春熱血風採」的主題。考生應扣住這一主題來寫作,否則存在離題的風險。
2.身份限制。考生不管選擇哪個任務,都要從「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視角展現國家的繁榮與富強,考生要假定自己是上述已發生或未發生事件的見證人、「當事人」,要「切合身份」。
3.價值判斷限制。「慶祖國70華誕,展青春熱血風採」主題中已經蘊含了明確的價值判斷,這種價值取向就是民族自豪感,就是要為祖國的強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喝彩,為民族的復興接力奮鬥,展現青春風採。這就要求考生緊扣70年來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書寫祖國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特別是青年人要走在時代的前列的心聲。
4.背景限制。題目明確要求「貼合背景」,即考生在寫作時,不能忘了大背景: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紀念日。2019這一年,各行各業展開了一系列「向共和國70周年獻禮」的活動。同時要聯繫所選取事件的背景,不能脫離背景空談感受、見聞。
5.任務選擇限制。材料給了五個任務,讓考生自由選擇。但考生一定要仔細審題,只能選取其一,不能離開規定的任務,自作主張另寫一套。
6.文體限制。材料下有「符合文體特徵」的明確要求。考生要注意每個任務都有明確的文體限制,有日誌、有慰問信、有書信、有發言稿、有觀後感,寫作時一定要符合各自的文體特徵。
開放性:
1.任務選擇是自由的。材料中給出了五個具體任務,考生可選擇任意一個進行立意,只要有所觸動,都可入文。考生可從支教活動中書寫祖國的發展變化;也可感受工程師的家國情懷,闡述青年的責任擔當……
2.立意角度是開放的。材料所給任務,寫作視野開闊,可從各行各業多方面、多角度展開分析,考生可以根據相關任務確定立意。生活在新時代,每個人都能夠切實感受到祖國的發展與變化,考生完全有話可說。
3.文體選擇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寫議論文,直接發表看法;也可以寫記敘文,記敘祖國的發展與變化。選擇不同任務,就要完成不同文體或體式,如日誌、書信等。當然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前提是要結合材料,在具體任務下完成規定文體的寫作。
解題
這是一道給定背景材料的任務驅動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材料先闡述了2019年10月1日是個特殊的日子,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紀念日;接著介紹了各行各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向共和國獻禮;最後明確了寫作的主題「慶祖國70華誕,展青春熱血風採」,也講明了青年人應走在時代的前列,做好自己的事情。
作文的情境性很強,考生需要將自己代入到所選擇事件的具體背景中進行寫作。這提醒考生一定要選擇自己熟識的背景、情境,如此才能有話可說,也才可能成就佳作。要注意每則任務前的具體時間,如任務①:考生需要假設自己在2月16日-29日,參加雲南山區兒童支教活動,寫出支教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而任務⑤則要求以當代青年的身份完成一篇觀後感,關注我國越發強大的國防力量,感受軍人保家衛國的情懷,以此激發自己的自豪感,並樹立起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此外就是要注意各種文體的具體要求,格式要規範,如日誌、發言稿、觀後感等,這些文體特徵既要體現在題目上,也要體現在行文過程中,不可忽略。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響應國家號召,支教點亮人生。
2.獻身航天,用才華助力「中國夢」。
3.維護世界和平,獻禮共和國70華誕。
4.七十年滄桑巨變,未來我任重道遠。
5.祖國發展我成長,民族復興我奮鬥。
6.青春熱血捍衛祖國和平,竭力奮鬥助力祖國發展。
7.祖國富強永久遠,接續奮鬥不敢忘。
……
偏題立意:
1.未扣住主題來寫。
2.沒有扣住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寫。
3.不能切合背景,未體現情境,不能很好地契合材料。
範文展示
國泰民安祖國好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
時值共和國70華誕,我在黎巴嫩給你們寫信,獻禮祖國,也獻禮爸爸媽媽。
6月12日,我參加中國第18批赴黎巴嫩維和建築工兵分隊。當媽媽您聽到這個消息時,電話裡的您是既高興又擔憂。高興是因為您知道您的兒子長大了,終於有機會為國家爭光;而擔憂是因為您知道外面的危險。出發前,每次打電話時,您都嘮叨《戰狼2》裡面的危險場景,要我一定注意安全。
到了黎巴嫩我才知道,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
出行前,您和爸爸知道黎巴嫩不安全,但可能完全不知道黎巴嫩的情況。我來到這裡後,就是在首都貝魯特,隨處都能見到千瘡百孔的廢棄建築。如果不是親眼看到,我很難想像這個地中海東岸的國家是這樣一種狀況。原來黎巴嫩爆發了一場持續近15年的內戰,嚴重破壞了該國經濟發展。而其後接連不斷的黨派衝突、宗教紛爭,以及與鄰國的領土糾紛,都讓黎巴嫩的局勢越發撲朔迷離。之後兩年也就是1978年,聯合國組建了駐黎巴嫩臨時部隊,以期制止衝突、恢復和平。可是直到現在這個國家還不太平。熙熙攘攘的街頭,車水馬龍的市中心,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建築群都見證了內戰留給這個國家的難以磨滅的傷痛。
看到了他們國家的狀況,我真正理解了「和平」的重要性。
有了和平,才有安定的生活。幸好,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們國家一直處於和平的狀態,為人民的幸福的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不僅如此,我們黨一直摸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把工作重心轉到發展經濟上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力也從弱到強;國家發展了,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身為中國人,我倍感自豪。我也為祖國取得的成就點讚。
爸爸媽媽,你們年輕時正趕上改革開放,更加見證了國家發展為我們創造優渥生活的歷程。我們今天的生活確實來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
過一兩天,我就要正式參與工作了。這裡地表溫度接近50攝氏度,工作時,身上要穿著厚實的迷彩夾克、沉重的防彈衣,頭上要帶重達數公斤的藍色鋼盔。儘管維和工作環境異常艱苦,但我有足夠的信心戰勝這一切的困難。我也將牢記「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衛和平是人民軍隊之責」,勇於面對危險和挑戰,為維和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爸爸媽媽,你們放心,有強大的祖國支持,我的工作和生活是安全的;我們一定能如期完成維和任務,以此向共和國獻禮,向爸爸媽媽獻禮。
兒子:華維和
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