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20年高考作文命題的幾點思考
作者:寧朝華
因為60分的分值而被稱作高考「第七科」的作文,對於高三的莘莘學子而言,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及持續的影響力,意義雖不同於古代「一文定乾坤」,但其高分值必然為學子的高考成績「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文海浩瀚,要想精準預測作文題無異於大海撈針,但在大方向上進行理性預判,收攏出題範圍,構建一定框架內的作文思維,還是可以作一些嘗試,不管此舉是否為無用功,至少,可以為因高考迫近而有些茫然和緊張的高三學子,提供一點有益且有效的作文提升意願和興趣。
關於命題形式。歷年來高考作文,基本上採用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這四種形式,而從2016年湖南省語數外重新採用的全國I卷作文命題形式來看,均為材料作文,除了2019年全國III卷及2016年全國I卷採用的是漫畫材料,其餘皆為文字材料。當然,近幾年的材料作文又都被認為是新材料作文或任務驅動型作文,即不同於考生經常訓練的經典古語、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哲理詩歌類型材料,給出的大都為緊跟時代步伐緊貼現實生活的新鮮材料,或為現實話題,或為時代熱詞,要求考生注重立足材料本身,構思行文,此類材料審題難度相對較小,立意不易偏題。
關於作文文體。近幾年高考作文,關於文體要求的表述為「明確文體」或「符合文體要求」,這告訴我們,第一要明確地使用某一種文體,第二作文要符合所選擇的文體要求。雖沒有文體限制,但從題目所給材料和題目要求談感想、啟發、認識來看,議論文依然是最合適的寫作文體,相對來說,記敘文的選材難度更大,對技法和文採的要求更高,對於被前面加大了閱讀量的主觀題壓縮寫作時間的考生來說,議論文寫作無疑更容易上手一點,況且,平時的課堂寫作訓練,基本上是以議論文寫作為主。
關於體例創新。近年來,在作文體例上有創新現象,比如2019年全國I卷要求寫一篇演講稿,全國II卷給出了信、演講稿、觀後感、慰問信等幾種體例選擇,那麼,2020年會不會在寫作體例上再度創新,這個不好預測,個人認為可能性不是太大,但考生還是要有應對體例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除了這幾種已考過的體例,還要掌握一些其他體例,比如辯論稿、介紹信、倡導書等,當然,即便進行體例創新,也必定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會太新、太難,因為,考場作文的根本,是考查學生的思想認知能力和文字運用能力,至於體例創新,也是出於日常交際的考慮,不會刻意求新求變來為難考生。
關於命題導向。高考作文命題既具有選拔優秀學生的顯性而實際的功能,也擔負著影響學生認知、思考、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導向作用,後者是隱形的功能,也是考生更應該關注的問題,因為只有深刻領會出題意圖,才能在衝刺關頭有的放矢地為寫作進行有效備考,比如素材積累、範文精讀、佳句儲備、思路預構等。總的來看,高考命題導向既有現實性,又有針對性,既有人文性、又有思辨性,既有穩定性,又有創新性,大致還是體現了「文以載道」、「文章合為時而著」的傳統古訓,也凸顯了「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比如2019年全國I卷「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其導向表現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敬業」的倡導,全國II卷「歷史一刻」強調對考生的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品德修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奮鬥精神等方面的考查,引導考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國III卷漫畫「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通過特定場景切入教育主題,中心指向尊師重教、師生情誼、責任與囑託,引導考生認識奉獻精神、高尚人格。故,2019年全國卷,總體上重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寫作導向。2018年,全國I卷的「時光瓶留給2015年的18歲青年」,及全國III卷的「改革開放三部曲」,則引導考生在體會國家進步、民族振興的同時,感受大國風採、民族精神和時代品格,不斷增強自己和同代人的榮譽感、責任感,更充分認識個人成長與國家、與民族、與新時代的深刻關聯,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和激情奮鬥中,放飛青春夢想。2017年全國I卷的「中國關鍵詞」,涵蓋了經濟、文化、民生、科技、環保、城鄉、出行、購物等八大門類,充分體現了關注時政熱點的主要特徵,充分引導考生關注並思考現實問題,同時具有國際視野,從國家發展的大局著眼,承擔中國公民向外國青年推介中國的責任意識,既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又展望國家發展的美好前景,具有明顯的「立德樹人」的導向功能。
關於命題預測。2020年高考作文會出一個什麼樣的題,相信這是所有高三學子關心的一個話題,我再次強調,一是精準預測命題是不現實的,二是盲目自信就極有可能對考生產生誤導,掛一漏萬,有所偏廢。在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中尋找一定的導向關聯,結合全國123卷,重點看全國I卷,發現內在規律,才是有效之舉。
個人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然是命題的重點,比如對「自由」與「法治」的深刻領會,自由不等於放縱,自由是相對的,以「法治」為前提,倡導並踐行「法治」,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與公正,才能促進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比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個人認為,家國情懷依然會是出題的要點。比如,疫情之中,國家體現出來的責任與擔當,中國精神;對個體生命的關懷;及時應對災難的速度;以及科學決策的效力;在國際舞臺上彰顯的大國形象;「精準扶貧」彰顯的中國智慧;因地制宜,扶貧重在扶志與扶智……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沒有誰能夠拋下國家去實現所謂的個人夢想,「你怎樣,中國便怎樣」;個人的奮鬥和奉獻,疊加成國家的進步與發展。
個人認為,理想信念、品德修養、奮鬥精神依然是命題的關鍵。比如,為生活努力的人們,為在平凡的崗位上奮鬥的你我,點一個贊;「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新時代的英雄觀,今天的中國,需要什麼樣的英雄?一有愛國情懷:以身許國,精忠報國。二有英雄氣概:不畏強暴,血戰到底。三有時代擔當:心中有責,無私奉獻。四有奮鬥精神:愛崗敬業,不懈進取。
個人認為,思辨性會是命題一抹不容忽視的色彩。在邏輯思維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辯證性思維中,事物一般是「亦此亦彼」「亦真亦假」, 二者有著明顯差異,但又都是議論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作文時應該分清主次,更多的時候又需要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而這就是思辨。如涉及「立德樹人」的思辨性的作文命題有:一、公德與私德;二、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現實);三、、情與理(法);六、道義與名利;七、自由與道德(法治);八、個體與家國(團隊);九、製造與創造(數量與品牌);十、堅守與變革(傳統與創新);十一、能力與德行;十二、留存與捨棄;十四、忙與閒……
以上,不過是作為一名高三一線教師的一孔之見,僅供大家參考。須知,一篇能拿高分的高考考場優質作文,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優質特性,在距離高考愈來愈近的時間節點,明確努力的重點方向,去積累素材,去錘鍊文段語句,去打磨開頭結尾的寫法,甚至,去熟諳一些好的標題模式,去規劃清晰有序的行文思路,當然,還要去改進書寫……小夥伴們,努力吧,讓你的高考作文閃耀奪目的光芒,讓「第七科」成功為你的夢想助力!
(來源:朝華社。本號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